苏枕书名言
1、可见战争与和平之间,也有某种令人震撼的相似性。人心本易趋死寂,苦难之后,焕然重建,激荡一阵,又趋麻木。 ----《有鹿来》
2、从嘴唇干裂、浮出一层焦皮,干燥的口腔,像粗糙橡皮的舌头,到最后垃圾桶里的病历本和化验单,这些刺眼的词语已经把现状讲得足够清楚了——现在已是消磨,只等谁先弃掉这块鸡肋,逃出这场慢性病了。 ----《葛原与春时》
3、平安神宫一带名为冈崎,北接吉田区域,东邻鹿之谷、南禅寺,南为粟田口,西为圣护院。 ----《有鹿来》
4、所有痛苦与冲突,不会有出口。我知道这没有出口,因此沉默是好的。
5、北方的秋天来得迅急肃杀,南方则眄睐缠绵。最好是红叶层次变幻,由绿转青,渐黄,渐红,错杂相间,直到鲜红透黄,满山绚烂。 ----《藤花抄》
6、丈山曾于庭园设“添水”,即取竹节—段,中部支起,长段在下,短截在上,削平此端,置于流水下,竹筒水满而倾斜,水尽又回复原状,叩击石面,其声清越。农人亦散置田间,可驱赶野猪及鹿。因此又叫“惊鹿”或“追鹿”。丈山有诗云:“尔以自鸣,秋守田亩。水满覆前,石出忧后。行侧溪流,声答山阜。宥坐惟肖,为诫云有。”宥坐,出自《荀子·宥坐》。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然而还是“惊鹿”或“追鹿”更有趣,空山流水,竹筒叮咚一击,清幽宁谧,余韵不绝。种种不舍,恰如此声。 ----《有鹿来》
7、我们走在大街上,坐在破旧震动的公交车里,在路边摊吃来历不明的肉串,竟居然有不可一世的可怜可耻的骄傲。 ----《藤花抄》
8、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不许流光入梦来》
9、将记忆形诸文字是一种冒险。斗转星移,草木荣枯,书页间翻过的光阴,路途上遇见的人事,本来均是羚羊挂角,草蛇灰线,一旦写下来,便有迹可循,但却往往落了窠臼。但是往昔的珍藏,终要作今朝的离歌。李白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松尾芭蕉也说过:「逝去之年亦为旅人也。于舟楫上过生涯,或执马辔而终其一生之人,日日生活皆为行旅。」在乘桴向浮生沧海之前,不妨在记忆的凉夜里秉烛夜游,以此向往昔珍重作别。 ----《燕巢与花事》
10、恋爱或婚姻,是女性在这无情世上的一重消极的身份保护。不要把它看得太重,就跟你得考大学、得发论文、得赚钱一样,是阶级划分的一种。想通了这一层,就不会有什么期待和幻想。
11、短信末句是:就在你这儿挖个坑,埋个坛子,把这些事情装进去,就算过去了。
这,大概又是一段感情的开始…
那我回头也在你那里挖个坑,埋个坛子,把我的过去也装进去,明天就是新的了。 ----《再见,如果还会再见》
12、陆桥镇的河水映着淡青天气,还有浮浮摇摇的云气。
长街灯光水色,湿漉漉
薄羊肉入口绵烂,满颐肥香。
黄昏透过绵细的雨雾展露无遗,山色空蒙,湖水泅入暮气,栏杆上的雨声忽近忽远。
夜航船已经过了许多座石桥,水色微茫,两岸风景,皆在画里梦中。
台上的青衣音色纯正幽远,行腔低回婉转,缓缓启唇,换气,敛袖,低眉,沉吟,移步。
这年菜园的青豆和茄棵都长得好。绿生生的田圃,因清晨的日照微微泛出金光。衔接远方的是青黑色森林,还有渡口未散的夜雾。垄上陌头已有农人劳作。漾漾绿浪缓缓远去。 ----《葛原与春时》
13、我并不是运气很好的人,几乎不存在的气场不会吸引好运光临。没有开到过任何一枚“再来一瓶”。没有考过刚过及格线这样惊险的分数。如果不合格,那么就是不合格,一点侥幸都没有。考试遇到犹疑不定的选择题,没有一次能凭直觉答对。几乎所有的都是辛苦用功所得,除了周绪。 ----《不许流光入梦来》
14、不知谁将小小的彩色风车立在花田间,风细细的,风车骨碌碌转起来。木香与白蔷薇从墙头纷纷披垂,很寂寞的样子。都很美,我想不到什么好的形容,只是觉得想把眼睛闭起来。 ----《燕巢与花事》
15、酷暑着物日,陶器盛利你清个都小学,侍奉莲花。于我第们西道道岁第们言,莲花是超越了喜欢还年是不喜欢的要真你在当气存在,觉那年到了莲花的季节,我物路好非当气子开心。
樱花开时,为莲花翻盆,也为莲根分株。你在种个都西道这项子有学来也,手上沾染的味道一时大利你法洗去。生出如此美丽的莲花的泥土,居西道道岁后这么难闻,气而不可思议。 ----《松子落》
16、也记得他同我讲旧京风物,譬如一岁十二月之货声。春来,藕来哎,白花藕来。初夏,芍药来,杨妃来,赛牡丹来,芍药花。秋冬时有,秋的来红海棠来,没有虫儿来,黑的来糖枣儿来,没有核来;栗子味的白薯来,是栗子味的白薯来。 ----《不许流光入梦来》
17、能向多得人变向看八重与白君子岁地种个都就大前开花时的照片,说近年作的为路好年风有翻盆,物路好不道岁个都小开花。人变向说,翻盆倒也不难,去可得会都起上年藕、藕他个、莲鞭全部清除,只留新年藕,先泡在个都小学发说把。盆泥国于加足够的肥料,翻透加个都小学,静置变向日,道岁个都小埋入新年藕。有自月人变向用什么肥料,前几年网购时,店家曾送过一小包颗粒复合肥。人变向道,我只用大豆和鱼。我觉得新鲜。人变向道,生游豆而以碎发酵,埋不路么土发说把最好用。光撒生游豆也心然,利你事容易发芽,清只一起来的能向多麻烦。月却了国成月却了用超市买的袋装个都小学煮游豆,多买几袋,拌到土发说把成月却了好了。哦对,鱼可不能用煮的。我要真,鱼自西道道岁后不能煮—当人变向是指发说蚊虫的青鳉,在开玩要真。 ----《松子落》
18、有时候散步到真知堂,坐在佛殿寂无一人的走廊下看月亮。金红一梳上弦月,自三重塔的尖端,一点点坠入浓密的树林,止余一点清光。石阶上常蹲着猫,有一只黑白相间的,很清癯。 ----《藤花抄》
19、我道,你怎么回答?
云枝道,我当时说,因为人一时一时会变。过去我觉得赵诠很好,现在我认为如果和他继续生活就是在泥沼中挣扎。我不可以生活在泥沼中。
话到此处,云枝叹道,青惠曾劝我不要轻易离婚。她说感情走到婚姻这一步实在太难得。两个人在一起总有一方稍强势,一方稍忍让。此局既让,只需遵守成规。较之打破,她宁愿守成。 ----《不许流光入梦来》
20、回来炖小芋头,冷水煮烂,放酒糟,继续煮。加红枣和糖,煮到汤浓得化不开,就可以吃了。滚烫,甜,好吃。想起以前暑假里,有一天晚上和狐狸、方圆、熊猫、久久出去喝酒,好甜的米酒。米酒最好了,两筒都不够!要能再喝几筒就好了! ----《燕巢与花事》
21、囿于出身、立场等因,很多时候,容易对某些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问题作出不客观的评价。这时,智慧、犀利都没有了,有的只是巧妙的维护、单薄的例证、刻薄的攻击。这是人的常态,因此沉默就成了奢侈的品格。
22、“似乎有一瞬对视,我惊呆,鹿也惊呆。飞快回于真你,消觉实在黑暗外军影中,复一片犬吠。待我回过着下,追去年于真步,早已好个将比迹杳能物。得再人个对民觉这中开声我说起吧 …” ----《有鹿来》
23、逝水流光中的往事要用温柔甜糯的京都腔讲出来,优雅收束的尾音,残留的古典文法,如汉文训读时的抑扬顿挫。我忽而很理解京都人的骄傲,葵祭游赏行列之浩荡,陌上缓缓归,代斋王千年不变的粉面乌发,金冠襦衣。祇园祭人潮汹涌,七夕时竹梢留下的祈愿纸签尚未撤去,山鉾巡行的夜晚全城狂欢,高车之上,雪堆玉碾的稚儿、着浴衣的姑娘轻罗小扇扑流萤,鸭川之畔点燃的花火如夜樱绚烂。洛中洛外图卷中的京都也是如此吧。自平安朝的紫式部,到后来写出具有《源氏物语》遗风之《细雪》的谷崎润一郎,皆埋骨于此。 ----《燕巢与花事》
24、他爱散步鸭川,爱看京都的山,爱观察虫子,爱图书装帧和版画,並亲手实践。他说,做一本书,想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读者,其实是成本很高的事。因为这种知己般珍贵的共鸣已超出阅读本身。而自己还是愿意存一种侥倖,希望可以遇到这样的知己。「事实上,一直都有。」他笑着给我看最近新做的一册版画集,「这本书的纸张,放三百年不会有问题。我今天做它,如果三百年后的人能看到,我的心意也就传递了三百年。」 ----《京都古书店风景》
25、日人爱猫者甚众,也常遇到爱猫的旧书店主人,譬如紫阳书院的镰仓先生。最初与他聊天,就是看店里贴了不少猫的照片,问他是否喜欢猫,对方喜道,是啊,你也喜欢?真是爱猫者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挑了岩波书店版松村纪代子的《猫的书架》和淡交社版田中贵子的《可闻铃音——猫的古典文学志》,到柜台边问:“您也喜欢猫么?”看起来很酷的中村先生脸上顿时亮起笑容:“是啊!你也是?”又顺利打开话题。他十分和气,为我端来一张木凳,对坐谈天。 ----《京都古书店风景》
26、回陆桥看望妈妈,有时会在镇上走一走。爷爷奶奶依然健在,大黄狗也健在,只是都垂垂老矣。镇街是崭新的,拓宽了柏油马路,安着高大明亮的路灯。旧的菜市场早已翻新,街道两边建起整齐的店面房。超市、大卖场、服装店一家挨着一家。镇子太小,需要向村庄扩张,于是农田被大批征用,建起厂房、工地,修出一条一条白刷刷的水泥路,车子开过去,尘土飞扬。陆桥的面目有些陌生,而只要静下来细看,就知道陆桥还是原来的陆桥,琐碎,八卦,茶余饭后的谈天,发廊里泼出的一盆洗头水,主妇菜篮里挣扎跃动的鱼。 ----《葛原与春时》
27、多年前她曾以为生活予她悲辛、喜悦,教她宽容、决断,她应当学会向生活妥协、敬重生活,要期许常态的生活。即便朴素、平凡,也永远不致失去希望。现在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少年的妄言。 ----《葛原与春时》
28、“离开陆桥的时候,车窗外是一程一程的风景,我路过河流,路过石桥,路过田野,宽阔的马路在视野里延伸,街灯一点一点亮起来,夜色中的一切有如缓缓拉过的电影长镜头——辉煌,寂静。”这里的夜色,大概就是鹿桥吧。 ----《葛原与春时》
29、对于我,忘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些藏在波澜不惊的光阴之下的,一支曲子、一种气味、黄昏之天光、物候之更迭、细枝末节的东西,有时会悄悄浮出来。飘忽一缕,不知从哪里入侵,迅速攻城略地,将我击倒。 ----《燕巢与花事》
30、后来和师兄们聊起来,才知他们几乎每天饭后都到店里转一圈。哪天店主换了批新书,他们就急忙赶去。经他们挑剩的,除了艺术类,几乎没有什么能让我挑的了。常看他们饭后拎了大袋书回来,面露满足陶醉的笑容。同室人都知道:“嗨,又去福田屋了?买了什么好书?”这个时候最希望别人这样问,就可一一展示。我常作淡定貌,哦,哦,是这本书啊,以免羡慕的表情让他们太过得意。师兄们也极周到,若在自己必需品之外,看到某些我可能喜欢的书,就会慷慨为我买下,譬如前几日获赠的常石英明著古书画的鉴定与观赏。 ----《京都古书店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