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代首位状元的奇人奇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心情随笔 >

古代首位状元的奇人奇事

2016-02-25 作者:国手张 来源:国手张投稿 阅读:载入中…

古代首位状元的奇人奇事

  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人才选拔体制,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光彩、最炫耀的一个。是创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延续至元、明、清,长达一千三百年历史。进士第一名为之状元。

  “状”取自“投状”,“元”即为第一,居首之意。唐朝时规定,各州贡送到京城的举子,应试之前要向礼部呈递州里的解状和本人的出身履历等亲状,统称为“投状”,也就是报名。考试及格后,礼部将新进士的身份材料及成绩一起呈报给皇帝,称为奏状。排在最前面的就是状头。当时只分甲乙等,无状元之名。到武则天天授元年(六九○)首创殿试之例,对礼部的考试再行覆试,这才开始把按成绩排在最前面的称状头或状元。状元之名,自始而起。从唐朝到清朝的一千三百年中,共开科考试七百四十五次,有据可查的文状元共录取六百五十三人。

  一张张状元榜的背后,叙写着无数的传奇故事,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他的人生轨迹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

  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无。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隋朝初立之时,雄才大略的隋文帝大举改革落后腐朽的门阀人才选拔制度。孙伏伽就是抓住了这次历史的机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孙伏伽参加科考之后初显身手,就将进士头衔收入囊中。但是对于当年众多的考生而言,考中进士并不等于就此当上了公务员。当时科举考试给获隽者发榜,就像现在举办高等学历考试给合格者颁发证书一样,只是认可了考生具有报考公务员的一种资格。至于这个人能不能捧上金饭碗,权力不在教育部而在人事部,也就是设置“四试三选”的吏部。这一类吏部举办的定期考试,才算是真正的公务员录用考试。

  所以,孙伏伽只得默默走回书房,拨亮黝黑的油灯,继续备考。从斑斓的灯花里,他隐约看到了遥远的家,斑驳的墙壁,屋檐上破旧的草毡,心中顿时升腾起进取的渴望。他的目标是考进朝廷的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

  在隋代,科举士人、贵族子弟、军功人员、基层干部等都可以报考大理寺公务员。出身不一样,试卷亦有别,但都要测试“疑案”的处理能力。已有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自然占便宜,但孙伏伽依然凭借自己在“理刑断狱”方面的天赋杀出重围,竞争上岗。

  在大理寺,孙伏伽发现公务员群体中龌龊循默者有之,得过且过者有之,墨守成规者有之。总之是捧着金饭碗,恣情度流年。目睹此情此景,孙伏伽内心对他们充满了鄙夷,因为他已敏锐地察觉到了隋炀帝昏庸无道,隋帝国大厦将倾的隐患;混迹官场、庸碌无为的最终下场,必然是在即将到来的新王朝中几无立锥之地。于是他决定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不断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己的理政能力,提高自身的内在价值。因此即便是身处黑暗散乱的隋朝官场,孙伏伽也因为德才兼备而获得提拔,被派往京畿重地万年(今陕西西安)县任法官。孙伏伽在任上勤政爱民,事必躬亲,审清了许多陈年大案,也赢得了赫赫政声。(情感倾诉 www.wenzhangba.com)

  公元618年,隋朝国戚李渊在晋阳易帜,起兵反隋。不日长安即克,唐政府定都于此。孙伏伽顺应时势,投奔到李渊麾下。刚开始,李渊并没有把这个县级法官放在眼里,只是考虑到孙在万年县很有政绩,才顺水推舟,让他在原来的岗位上继续发挥才干。至于那些早就看不顺眼的官场混混,则全被新皇帝扫地出门。

  唐朝平定天下后,李渊颁布了大赦令。但是不久之后,李渊又要处罚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孙伏伽进谏说:“王者无戏言。”往昔攻打天下时,应该随机应变,现在四方已定,应该制定法律与天下人共同遵守。“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这样天下百姓才能相信而畏惧啊。“兵食可去,信不可去”。自己做事不讲信义,而要天下的人相信你,怎么可能呢?

  为了汲取隋炀帝拒绝受谏而亡国的教训,李渊下旨,鼓励大小官员上书言事,可以指责君王过错,评议朝政得失。众大臣明白,这是开国皇帝常有的姿态,所以没人愿意当出头鸟。李渊正扬扬自得于一片赞美声中时,突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区区一介县级法官,居然趁此机会,连上三折,把皇帝近期的失误兜了个底朝天。

  孙伏伽在奏折中义正词严地说: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一言一行都会被史官记录下来,怎能不慎重?您起兵晋阳不久,就接受了下属献上的猎鹰、琵琶、良弓等物品,还予以重赏。您有没有想过这就是前朝的弊风,隋炀帝就是因为“恣其心”而亡国毁身的啊!

  李渊阅折大愧,赶紧放飞了猎鹰,封存了琵琶、良弓,下诏荡涤前朝弊习,同时表示自己要率先垂范。可没过几天,前线传来了捷报,李渊一高兴,决定在玄武门搞重大庆典。又下旨让太常寺全权办理相关事宜。太常寺卿极欲美化政绩,哄皇帝开心,就想出了“五百歌妓献舞玄武门”的馊点子,可眼下朝廷草创,连演出的服装都甚是匮乏。无奈之下,太常寺只得下达行政命令,在民间紧急借调妇女裙襦500套。这件事被孙伏伽知道了,又上一折:百戏散乐,是隋末淫风,献舞玄武实在有损陛下形象,陛下应当为子孙后代做榜样,做到(《论语》中所说的“放郑声,远佞人”,那么天下兴甚!李渊览折无语,不过稍后太常寺就接到皇上口谕:罢庆典。正当唐高祖致力于规范自身行为雅正社会风气之时,孙伏伽又上书提醒他,隋朝亡国的另一个原因是皇帝身边的人误国,因此皇储及诸王身边的人一定要慎重挑选。李渊抚折大悦,下诏说:“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至诚慷慨,词义恳切,指陈得失,无所回避。非有不次之举, 曷贻利行之益! 伏伽既怀谅直, 宜处宪司, 可治书侍御史。仍颁示远近, 知朕意焉。”并赏赐锦帛3 0 0 匹。从此, 孙伏伽从一个基层小法官一跃而成为中央政府纪检干部, 正式迈上了平步青云的仕途。

  就在人们都认为孙伏伽一定会按皇帝的意愿诚言直谏、当好御史时, 孙却做出了一个令众同僚大惑不解的举动— — 他竟以从六品官员的身份, 请求参加唐王朝首次“ 进士试&rdquo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