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依旧在 故事总不同
一个同姓的大哥去世了,九十三岁,是目前我们村里杨家最长寿的人。今天,我陪父母一家人回家吊唁。离清明节很近了,顺便给爷爷奶奶上坟。
我们照例买了一束鲜花。按照习俗,上坟之前,先要打纸,把火纸打上古钱的印迹。男孩子在打纸,我就在老院子里面拍照。连翘在盛开,金黄一片,木瓜也开出了小红花,其它树木都发出了新芽,整个老院生机盎然。我于是发了个微信朋友圈:
“老家生机盎然!”配上九张漂亮的特写照片。接着,我又发了一组九张带蔚蓝天空的照片:“再发一组老家照片。连翘,金银花,与新芽。”引起了好友的纷纷围观和热情点赞。我又灵机一动,配上一首小诗:
祖业未必是钱财,
积善自有后人来。
市交警大队的张国超科长是照相高手,曾经负责宣传工作,他给予盛赞:“大哥文采飞扬,信手拈来都是词意俱佳的绝美诗句!点赞![呲牙][呲牙][呲牙][强][强][强]”
“天蓝花艳好个春,
财深人厚是福运。
都道宏图得祖荫,
哪知历寒始浴温。”
妹妹看到了,回复了一句话:“好多年没回去了,看见很亲切。”郭平主任也点赞:“花是家乡艳。”
上坟,就在老家大哥家附近。大嫂在地里拔了很多青菜。她家的两棵桃树正在开花,我顺手拍了几张。于是,我又往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艳丽的桃花照片:“大哥家的桃花。今天好友相约去山亭赏花,未能成行。老家花树虽少,依然灿烂。”
联想到“好友,桃花”,接着我又配上一段文字:“忽然想到一个故事,是李白《赠汪伦》诗的由来。汪伦仰慕李白,写信相邀:君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君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结果是:只有一酒店,店主姓万。只有一潭水,名叫桃花潭。”这个故事让人感慨很多:一是盛情相邀的魅力,善意的谎言,由于真情而传为佳话。二是策划的力量,汪伦不过是富商一个,我们怎会知道他,沾李白诗的光留名千古。三是历史典故的力量,其实文化的流传,就是一个个故事,相信当地早已成为旅游景点。
刘传扬校长看到后点评:“有人说,南方校长拼学习能力,北方校长拼接待能力。你到哪里都学习,是南方校长的风格!”
我回复道:“咱人长得很山东[呲牙]”这是泰安的孙明霞老师的经典名句,她介绍我说:“人长得很山东,文字很漂亮,思维很细腻,很内秀。”很山东,我的理解是,长相五大三粗呗。哎,长相怎样没办法,天生的,我不在乎。于是,我经常自我介绍:说名不符实就是我,起了一个女人的名字,长了一个对不起大家的样子。
清明回家凭吊,更多的思念先人的恩惠和美德,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我让孩子做一些事,就是让他知道我们还有祖先。我们的所作所为,要对得起祖先,心中有祖训,敢面对祖先。对得起祖先,更要对健在的老人孝敬,要有实际行动。我们不能培养只说不做的伪君子。当然,烧纸的陋习的确应该改掉。今天风大,差点窜起了火,大嫂提了一桶水才浇灭的。摆上一束鲜花,足够了。可是父母的习惯也要照顾,一辈子的习惯,难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