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舌尖儿与嘴尖儿的论断
我还是想起自己早晨看到的这一幕:一个年轻老师将淡红色的舌尖儿伸出口外,弯成一个半圆圈,使劲舔着嘴尖儿,舔着舔着,一长串粘稠性的东西流成一长线,我当时惊呼这条线将会断到何处,结果,这老师尽力将头前倾,线还是垂到了地面,最终,线还是断了,看看这老师的神色,有点失落。
我这一整天老在琢磨这一幕:这是不是一种体验?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老师做出如此无聊的动作,其目的何在?
中午午饭时,我仔细留意了一下这个老师,只见他独自坐在一张椅子上,背对着太阳,又将舌尖儿伸出口外,重复着早晨的那一幕?
他犯神经病了?
于是,我走了过去,轻轻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小李,干嘛?”
他顿然颤抖了一下身体,神色显得十分惊慌,随后,喃喃自语:“我在做一种体验。”
“体验?什么体验?”我反问。
“我倒想看看舌尖儿会不会触动嘴尖儿。”
“触动,是需要感觉的,难道你的舌尖没有感觉到嘴尖儿的滋味?”我问。
“激情?是需要换位的。在同一个地方的尝试,是不会有心触动的。”我说话很慎重。
“哇哇哇,怪不得我的舌尖儿触动老婆的嘴尖儿,感觉和这不一样。”
“教育?什么教育?”他好奇地问我。
“比如说,你所带的班,你不是经常让那个名叫金九月的孩子吗?几乎,每天总有你罚他的声音,结果,这孩子改过了多少?”
“效果不大。”
“思考过吗?”
“哦?”
“这里面就有一个使你无法释怀的问题:你老在同一个地方上做挣扎,你为什么不变换一种方式,不改变一种策略,不换一个角度呢?”
“你用自己的舌尖触及自己的嘴尖,为什么没有一种心动的感觉?是距离太近的缘故吗?是过于熟悉的缘故吗?依我看,这些可能都存在。距离产生美,换一种角度,就会有另一种感觉,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那些新鲜的东西,新奇的东西,其实不都是发明创造,而是变换了一种形式的复制品,如今,好多商品、好多学术论文,如果我们仔细推敲一下,不都是换汤没换药的结果呀。”
“我说话不是让你明白道理,而是想让你知道一种生活方式: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会采摘到路边的鲜花,教育就是这样,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推陈出新,才会有成功的教育事和成功的教育者。”
“哈哈,看来,我的舌尖儿触动嘴尖儿有功。”
“哈哈哈。”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