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一个坚强的人,都曾与孤独畅饮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每一个坚强的人,都曾与孤独畅饮

2019-07-10 06:15:40 作者:蒙湘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阅读:载入中…

每一个坚强的人,都曾与孤独畅饮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甄大甄的领读

  音乐 | 离人愁-李袁杰

  麦家陪你读书

 

  麦家说:读书,不是向外的利器,而是回家的路。

  后台回复读书计划,开启好书共度之旅。一起读书,一起用心生活

  昨天的共读中,我们了解到杜甫出生在一个具有悠久传统官僚之家。因为从小接受良好文化熏陶,他很早就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十几岁便在家乡文友小有名气

  时光荏苒,告别了懵懂少年时期,杜甫即将开启自己职业生涯

  按照惯例,他将参加科考,为自己谋求一官半职,为朝廷效力,为家族争光。初出茅庐的他,求职之路会顺利吗?正式踏进社会的他,又会遇到哪些人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共读。

  我们在读古诗词小说时,经常会读到一个读书人关于漫游经历。在古人眼中“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内容

  除了能开阔眼界增长经验,漫游还有一大目的,就是扩大人脉,为自己的生活找出路

  很多文人在参加科考前,都会走出家乡,到人文荟萃的大城市活动,结交有权威人士,试图将名声传播出去。假如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名气,再去参加考试,往往更容易及第。

  比如曾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就是在漫游的路上遇到了赏识自己的贺知章,后来被推荐给唐玄宗,名震天下

  杜甫也不例外,二十岁那年,他抱着对大千世界好奇向往开始人生的第一次漫游,从此浪迹于大唐的丰草长林间,见证了这个时代辉煌与败落。

  第一次漫游,杜甫沿着水路到了江南

  一路上,他看到家家户户粮食充足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四通八达,各种商贾络绎不绝驿站生意兴隆,到处都是一片繁荣昌盛景象

  因为家境良好,杜甫携带了足够的盘缠,因此在外游玩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如意的事。他既自由快乐见识中国美丽山川探索了许多古人的足迹

  这次的江南游持续了四年,二十四岁那年,因为要参加开元二十三年的进士考试,杜甫赶回家乡,请求县府保送。

  古代考进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投考两三千人,录取人数不足百分之一。

  杜甫投考那年,只录取了二十七人,他却榜上无名。但是,这对年轻的杜甫来说,并不算什么打击,他很快就开始了第二次漫游,并写下诗句: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这是青年时代杜甫的写照心高气傲衣食无忧,尚未尝到生活的苦。他鄙视一切庸俗事物,对未来有着无限美好期待

  彼时,杜甫的父亲在兖州做司马,所以他的第二次漫游选择了齐鲁大地

  春天,他在邯郸的丛台上唱歌;冬天,他在青州的青丘打猎。这个时期,杜甫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个骑着快马、箭不虚发的射手

  在游览泰山的过程中,杜甫被巍峨的山峦震撼,写下一首传唱千古的诗:《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与杜甫晚年的作品完全是两种不同风格,它体现了杜甫当时的雄心壮志和一腔热血,也展现出诗人卓越的才华和强大自信

  不知不觉间,时光又过去了五六载。

  在十年的漫游里,杜甫走过了许多秀丽雄伟的山川,见识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也累积了很多灵感素材,他的诗越写越好,令人拍案叫绝

  然而,这十年漫游对于他的事业没什么实质性帮助。考试落第了,旅途上结识的朋友大部分和他一样,都是游猎玩耍的闲人,并没有遇到能援引他去做一番事业的人物

  于是,老大不小的杜甫从山东回到洛阳,在远郊的首阳山下盖了几间房,安顿下来。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朋友,对他的创作和人生都产生极大影响

  学者闻一多曾这样描述他们的相遇: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刻,也许只有老子与孔子的相遇能与之媲美,是太阳月亮碰撞

  这个人,就是李白。

  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那年他得罪了杨贵妃和高力士,被唐玄宗厌弃,因此离开长安,来到洛阳。

  两人相遇时,李白已经完成了不少名作声名煊赫。而杜甫刚刚建立起自己的风格,籍籍无名。

  除了写诗,李白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游侠和求仙。

  他十五岁学习剑术,二十岁充当侠客,随后到处漫游,求仙访道。因此,司马子微说他有“仙风道骨”,贺知章第一次见他,说他是“天上谪仙人”。

  杜甫被李白不凡的风采折服,他带着一颗仰慕之心与李白一起漫游,像一个忠实粉丝一样陪着偶像去采折瑶草,寻求精神上的解放

  因为对现实社会缺乏认识,杜甫和李白相处的这段日子里,曾一度受到“诗仙”的影响,写过几首道家的诗,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随着李白去拜访朋友,李杜二人遇到了流浪的诗人高适,这三个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一起度过了一个浪漫潇洒的秋天。

  他们在郊区呼鹰逐兔,在酒楼畅谈痛饮,在楼台上登高远望。如此可遇不可求的相聚,让杜甫终身难忘

  不久,高适先告辞,南下游览楚地,杜甫和李白去了山东齐州。

  在山东,李杜二人一起访问道士,白天携手同行,醉时共被酣睡,友情又增进了许多。只是,那时候杜甫对李白的认识还不全面,只把他和南朝的阴铿相比。

  几个月后,杜甫要回长安,李白也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城东的石门分手,临别时李白送给杜甫一首诗: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然而,石门路上的金樽没有能够重开,两位诗人永久地分别了,从此再也没有遇见

  对于李白来说,杜甫是一个颇有才华的后辈,虽然两人性格不同,但他很欣赏这个年轻人。他曾写过一首《沙丘城下寄杜甫》,表达了对杜甫的思念

  而杜甫随着年岁渐长,对李白的认识逐渐加深,他毫不吝啬赞美他,比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或者“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李白三十岁时,像许多有志之士一样,来到长安准备大干一场,最后却黯淡收场。当时很多人看不惯李白,觉得此人疯疯癫癫、不懂规矩。而杜甫却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他看懂了李白的潇洒背后其实是孤独安慰他说“千秋万岁名,寂寞后事”。 高山流水知音一生中能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人,已是莫大的幸运了。

  杜甫三十岁时,像李白一样,对政治中心长安有无限憧憬,他与李白分开后,来到了无数前辈奋斗过的地方希望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抱负

  他会比李白幸运吗?迎接他的会是什么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

  上期回顾

  《杜甫传》精读第2天: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幸福残缺童年影响了他一生

  领读人:蒙湘。用心写好文的追梦人。

  主播:甄大甄。微博@甄大甄,一个拥有执着梦想的假文艺青年,骑马唱歌的日子,还有我的声音陪伴你。

  责编:胡杨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网络著作版权属于原作者。 

  文末歌曲离人愁-李袁杰

  ▼每天读一点好书,记得打卡记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