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母亲在家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母亲在家

2017-03-02 作者:汪树明 来源:感谢汪树明的投稿 阅读:载入中…

  (原创首发)母亲在家

  “母亲在家。”这是我最近婉拒朋友相聚的理由,是我下班就往家赶的原因。

母亲在家

  母亲出生在乡下,在姐妹中排行老大,但母亲的身体却很柔弱,大概也是姥姥疼爱的原因。母亲到了出嫁的年龄,姥姥怕她吃不了乡下种田的苦,就托人在城里为她寻了婆家。这样,18岁的母亲就从乡下嫁到了小城里。那知道,那时父亲所在的响水口,生意特别的萧条。随着姐姐哥哥的到来,父亲的小本生意无法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常常吃上顿愁下顿。为了一家人能有口吃的,一到夏收、秋收季节,母亲就去姥姥家拾荒。去时,母亲背着行李,搀着大姐、二姐,父亲挑着萝筐,一头坐着大哥、一头坐着三姐,全家像逃荒似的去姥姥家。母亲他们在姥姥家一住就是个把月。一个月里,母亲带着大姐二姐天天是披星戴月,奔波在收割后的田陇里,捡拾别人家遗失的麦子、豆子、玉米等。两个收获的季节,能捡回全家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口粮。1957年,政府疏散小城镇人口,我们全家迁到毕圩村。在毕圩落户后,母亲在队里出工挣口粮,父亲在商业合作社上班挣工资,一家人的生活才算安定下来。现在提起这些,母亲说,都是穷下乡的。

  听母亲说,初到乡下,我们全家住的是合作社的房子,后来,队里划给我们家一份宅基地。宅基地比较洼,下雨就积水。母亲白天出工,晚上挑土垫宅基,她硬是凭着那柔弱的双肩垫起二分地的宅基。在亲友和乡邻的资助下,我家建起了土墙草苫的三间屋子。这幢老屋,修修补补,我们全家住了30多年。拆除时,我没在家。回家后,看着老屋没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惋惜,母亲说起这事时,更是痛心不已。我看到,她眼里有泪花在闪。(短篇哲理文章 www.wenzhangba.com)

  农村土地没分到户之前,各家各户的口粮、收入都是靠在队里挣工分换取的。我们全家9口人,需要多少工分才能换取一年的口粮,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兄弟四个都在校读书,父亲从商业合作社到大队代销店再到公社供销社,一辈子也没和田地打过交道。我还知道,母亲每次出工都要带着草蒌,别人收工回家了,她饿着肚子割满一蒌草回来,交给队里换取几个工分。后来,姐姐、哥哥们也学着她的样子。

  1984年,我高中毕业。此时,我的三个姐姐早已出嫁,三个哥哥也娶亲成家独立出去了。只有我和父母在一起生活。首次高考落榜后,我本想在家种田,让年过六旬的父母歇歇,可母亲不让,逼着三哥找关系,把我又送回复读班。那年10月,县委宣传部和县广播站联合招聘专职通讯报道员,我被录取了,被分配到离家100多里的南河乡负责通讯报道。母亲和父亲一商议,把家里的肥猪卖了,又拿出家里的积蓄,为我买了一辆长江牌自行车和一只琼花牌手表。每次我从南河回到家,母亲就喜笑颜开,拿出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锅上一把锅下一把,为我做上几样。吃饭时,一个劲地劝我多吃点,恨不能一桌菜让我全吃下。临走时,又端出鸡蛋让我带上,叮呤我,夜里写稿子不要饿肚子,煮了当宵夜。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不在农村的日子,家前屋后的庄稼,母亲像照料子女一样,悉心管护着。我们多次劝她不要做了,可她就是不听。如今,母亲年纪已高,耳聋、眼花、记性差,她随我们在城里生活。习惯农村草锅做饭的她,不会使用我家的电饭锅、高压锅等家用电器,想帮我们也帮不上。我妻子在街上卖菜,早出晚归,更没时间回家做饭。这样,一日三餐自然全由我“家庭煮夫”“一手包制”。为了母亲能及时地吃到热饭,我不得不放弃朋友聚会、饭局宴请,到了下班时间就回家做饭。

  母亲在家,母亲等着我做饭,我不能让母亲挨饿.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母亲在家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