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有罪?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关注“甜蜜的大枣”
甜蜜的大枣840
养儿有罪?
作者/琴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家族有喜事,和老家的妯娌们凑一起,聊起男娶女嫁,听到了很多颇为震惊的事儿。
一个妯娌说,这小半年,单她认识的人中,因为离婚杀人的事儿已经发生了五起。
乡村妇人,亲戚朋友再多,能有交集的交际半径也有限得很。这有限的交集中,小半年的时间发生五起杀人案,这是怎样一个概念啊。
再往深了问,才发现,不是离婚导致的杀人,悲剧的真正根源是彩礼。
妯娌讲了两件事。
第一件。男孩儿结婚,给了女方十八万彩礼,结婚不到五个月,因为细枝末节的矛盾,女方提出离婚。办婚礼时男方不到法定结婚年龄,所以没领结婚证。说到离婚,民政局都不用去,女方直接打包自己的衣服回了娘家。男方先是各种求,眼见媳妇铁了心不回来,退而求其次,要把彩礼要回来。女方坚决不给,称嫁了五个月,这十八万就是青春损失费了。
男孩儿是打工族,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年的全部收入都算下来也就几万块。十八万对于他们不是小数目,更重要的是,娶这个媳妇要这些钱,离婚后再娶,还得这么多。他们家没有印钞机,只能和女方不依不饶。
双方不断僵持,僵持到最后,矛盾大爆发,男孩儿提了一把刀去了女方家里,一家老小七口人,全部砍死,只有在外打工的女孩儿逃过了一劫。
男孩儿锒铛入狱,死刑。
女孩儿为了十八万彩礼钱,赔上了父母兄嫂侄子的性命,虽然活着,但凡有点人心,这辈子也甭想幸福了。
第二件。一对年轻人恋爱,感情还不错,谈婚论嫁时,女方母亲提出,男方必须在县城买了楼房才可以。
男孩儿父亲早逝,身为独子的他和寡母相依为命这些年,压根没能力去县城买房。哀求恋人,女孩儿哭哭啼啼,身边的姐妹结婚都在县城有房子,她没有,父母脸面上确实无光。男孩儿回家,抱着母亲大哭:“妈啊,我出去撞个车,你要了赔偿咱们买套房子吧。”
寡母涕泪涟涟,如果砸锅卖铁能给儿子在县城买套房子,一定立刻这么做。关键是,一穷二白的家里,即便砸锅卖铁,也不可能买得起县城的房子。
男孩儿苦闷,出门喝闷酒,回来的路上,摩托车直接撞到路边的电线杆子上,人当时就不行了。
千倾地一根苗,寡母守了半辈子,就为了这个儿,现在儿子没了,她也没了活下去的动力。埋了儿子,一根麻绳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那个叫嚣着要房子的丈母娘,听闻消息震惊了半晌,过了几天,有人上门提亲,还是摆出要一套县城房子的要求。
02
我的老家在华北平原,村子里年收入能到十万的就算非常富裕的人家了。大部分家庭,年收入到了五万块就不错了。
过去农村家庭娶媳妇,当爹妈的给儿子盖上几间新房子就够了。几间新房子十来万块钱,娶进门,一个媳妇的花费在十五万之内。
条件不好的,用旧房子凑合着粉刷一下,杂七杂八花几万也就给孩子凑成了一个小家庭。
这是倒推十年的基本状况。
现在,十万以内娶一个媳妇进门的事儿想都不用想了。
无论女孩儿什么家庭出身,谈婚论嫁,需要先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有房,有车。
车无论好坏,三五万就可以打发,这一点很多家庭都能满足。不能满足的是房子。女方要的房子不是农村的房子,而是县城的楼房。我所在的县城,目前楼房的均价是4000+一平,按照这样的价格,一套90平的楼房到手的价格也得40万。
这40万,基本是男方全权担负。
为什么要县城的房子?女孩儿们的理由很充分,县城有房子,才能留在县城打工。将来生了孩子,孩子才能接受比较好的教育。
能拿出40万全款的农村家庭不多,大部分父母,只能拿个首付。十几万的首付之外,女方还要彩礼,还要办婚礼,还要装修房子等等,一个媳妇娶进门,没有三十万拿不下来。
靠着在建筑工地搬砖或者去地里刨食辛苦打拼的农村父母,为了儿子的婚事,这辈子都直不起腰来了。
即便直不起腰来,能担得起的,还是要担起来。
要命的是,很多农村家庭,即便当爹妈的匍匐在地上,榨出骨髓来也拿不出这些钱。这种情况下,儿子到了婚嫁年龄,只能眼巴眼望的看着同龄人结婚。
因为婚恋市场的严重不平衡,那些已经嫁了的女孩儿,到了婆家,无形中就高看了自己一眼,男方或者公婆稍有“忤逆”,离婚两个字吃瓜菜一样挂在嘴上。
这两个字,也真让男方吓破了胆,不是这个媳妇有多金贵,而是他们再也花不起钱多娶一个媳妇回来。
03
生儿不易,养女就容易吗?不要彩礼不买房子?丈母娘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就白送给人家?中国的老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嫁给一个男人,进门给对方生儿育女,女方当然需要一定的经济补偿。
对于这样的论调,我完全不认同。
父母养育孩子,要完成的是自己为人父母的使命和责任。丈母娘的辛苦,和婆婆的辛苦属性是相同的,都是母性的被满足,而不是孩子结婚索要彩礼的理由和借口。女孩儿嫁给男孩儿,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也是母性的被满足,而不是给男方家庭做贡献,更不是给公公婆婆做贡献。
不要提孩子的姓氏,如果你能做得了主,完全可以让孩子随女方的姓氏。
只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大多有儿子的丈母娘,并不稀罕外孙或者外孙女随自己的姓氏。
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女孩儿是不懂的。多少人啊,因为公婆不给带孩子,和他们反目成仇,更有甚者,孩子还没出生呢,就和公婆不共戴天了。
有位女读者找我咨询,历数公婆的“极品。”
孕期她怕累,中午在单位不回家,从公婆家到单位半小时的路程,婆婆居然不知道给自己送饭,而是让自己天天吃食堂。坐月子期间,婆婆因为给别人家做兼职小时工,每天给她只做三顿饭,孩子照顾得一点都不好,她奶水不足,婆婆还着急,催着她大鱼大肉的吃,简直烦死了……
鸡毛蒜皮,家长里短,都是提都提不起来的小事儿,但儿媳妇说——我恨死她了。
因为恨死了婆婆,所以把襁褓中的孩子扔下就走,一走就是四个月。
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
这样要求的儿媳妇,什么样的婆婆才能配合好?我更搞不懂的是,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儿媳妇能产生这样的要求!
对于我等结婚时一分钱彩礼没要、孕期婆婆没有眷顾过一天、月子期婆婆也只是露了个头的儿媳妇而言,这个儿媳妇简直就是天外来客。
很多公号推文:你不养我小,我不养你老——直指敢不好好带孙辈儿的婆婆,很多婆婆私下聊天也这样表示:现在不给人家做贡献,老了就没人养了。
实际上,做贡献的婆婆一大堆,又有几个真的被儿媳妇奉若上宾。
也是源于此,过去谁家生个儿子高兴半天,现在谁家只有儿子没有女儿,还没等当公婆做父母的就心里打鼓了——以后可怎么办呐。
04
见过了他人悲剧的妯娌恨恨的总结了一句话:都是那些男孩儿没出息!
这句话,我赞同。
如果所有男孩儿都有一份既然娶不起索性就不娶了的志气,我不信天下还有那些没有彩礼和房子就不嫁女的丈母娘。
结婚结的是什么?是感情,是责任,是一个共同的靠自己奋斗的美好未来,而不是榨出父母的最后一滴血汗铺就一条幸福路,让年轻人优哉游哉的行走在其上。
每天接咨询,越来越多的发现一个问题,现在这个社会,无论两性关系还是家庭关系,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混乱阶段。明明生活变好了,离婚率却空前提高了。为什么?
各种愿意之外,有一条原因不容忽视,很多年轻人的幸福得来的太容易从而忘记了珍惜。不经历坎坷挫折,坐享其成的幸福永远是不堪一击的。这样的道理,每个过来人都会懂。
可惜的是,懂得这个道理的过来人,在儿女的婚嫁上,往往犯糊涂。
前不久参加了一场婚礼。当父母的经济条件不错,儿子结婚,房子车子彩礼一应俱全,甚至儿子新家里的拖鞋睡衣都置办得齐齐整整。
一众人等围着富丽如宫殿的新房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太有福气了,一结婚就什么都有了。”
我没有这样的感叹。看到如此鞠躬尽瘁的父母,我想到的是,他们布置出的这个安乐窝,能保证儿子媳妇幸福一辈子吗?即便能保证儿子媳妇一生衣食无忧,这种保证真的对孩子有益吗?
该奋斗的年纪失去奋斗的动力,这种寄生虫式的生活真的有那么好吗?
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人生,也不喜欢这样的人生,因为这样的人生不能激发生命中的潜力。人的能力都是被逼出来的,我和老公人到中年之后经常回忆过往,对于贫困的童年和当年的裸婚,内心深处唯有深深的感恩。
因为亲历过,才真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打拼下来的幸福才有沉甸甸的分量。更重要的是,在打拼的过程中,共过患难的夫妻在披荆斩棘的过程中缔结出的感情更牢固。
所以,别说父母没有,就是有,我也不建议给孩子太多。
写这篇文章的当儿,看到一篇文章,人民日报评河北“零彩礼”婚礼:“零彩礼”应该是时代的风尚》。官媒评论言简意赅:男婚女嫁,本是人生大喜,然而在少数地区,很多有情人被天价彩礼拆散。结婚过日子,最主要是两个人过得好,相互包容,金钱不能衡量一切。简单、质朴回归本心的婚嫁风俗,才是婚姻的本真。
简单质朴、回归本心的婚嫁风俗才是婚姻的本真,这句话,当值得所有家有儿女的父母认真理解。
反对彩礼或者必须婚房,不是道德高标,而是因为,彩礼或者房子的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当事人的价值观。
那些没有彩礼或者房子就不嫁的,即便拼了命娶回来,放心,也绝对强不到哪里去。
话到这里,女性读者先别急着骂我,枣姐也是有女儿的人,所以不是你们想象得站着说话不腰疼。
再过几年,我的女儿也要谈婚论嫁,我可以提前申明一点:不要女婿的一分彩礼,有房没房也没所谓。当然,我们也不会给女儿太多陪嫁。不是有或者没有,而是,不想让孩子年纪轻轻就坐享其成。
父母培养儿女成人,职责和使命已然完成,接下来的人生,应该交给他们自己打拼了。
枣姐接受情感、生活咨询的两种方式:
付费咨询:500元/小时,直接加枣姐个人微信zaojieqintai私聊(注明咨询)。
免费咨询: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者加枣姐个人微信zaojieqintai留言,等枣姐得闲再回复。
所有免费咨询均默认为允许使用素材。谢谢。
公众号:甜蜜的大枣
公号ID:tianmidedazao
欢
迎
关
注
甜蜜的大枣
原生态集美小店
苹果机宝宝打赏扫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