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应该这样教育孩子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们应该这样教育孩子

2017-12-17 22:32:43 作者:郭训民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郭训民

我们应该这样教育孩子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接触怎样教育孩子这个世界性的大话题,纵观国内教育孩子的种种现象,再看看国外对孩子教育的一些方法,这值得我们深思,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办法。

  一位文学大师曾说过: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对孩子的爱,而且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由强制性变为自觉性,孩子越来越少,家长们对孩子的爱却越来越多,并逐步由疼爱发展到溺爱。从表面看这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害孩子,溺爱孩子产生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内蒙古大漠中日本孩子向中国孩子发出的“你们不是我们的对手”的声音,我们也听到一些专家“我们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质问。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不是我们的孩子不行,也不是我们中国人没本事,而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扼杀了我们创造的天性,致使我们在许多领域落在了后面。

  我们还是从人之初的孩子说起吧,我们中国人对孩子过于重视,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和超常的目标大学非清华北大不可,做人不是什么官就是什么家。有多少家长教育孩子长大当平民,做平常事就行,恐怕没有吧,孩子从小就背上了家长放在他们肩上的沉重包袱,而这些目标大多数都实现不了,这就和日本从小对孩子进行平民教育,让孩子认真做好自己的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平常的生活中,中国妈妈对孩子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真正达到了放在身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且是一个孩子几代人爱,听不得孩子哭,见不得孩子闹,一哭一闹大家就拿吃的送喝的,轮番抱着哄。过度的爱把孩子惯出了毛病,“爱哭的孩子先吃奶”,孩子也知道一哭一闹会有更好的待遇,因此他们便乐此不疲。英国的小孩子也哭也闹,但妈妈们总是寻找哭闹的原因,饿了冷了湿了还是病了,以便对症下药,她们从不过于娇惯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住单独的房间,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婴儿期便开始培养,他们长大后自然就没有不敢住单独的房间、怕黑夜之类的毛病。她们教育孩子的方法,的确值得我们中国妈妈们学习和研究。

  怕摔得孩子长不大,就小孩子摔跤这个话题,我想起二十多年前我的学生写的一篇作文,她有一段很具体的描写:弟弟被那块小石头一绊,摔了一跤,他趴在地上哇哇大哭,就是不起来。妈妈心疼坏了,急忙跑过去,扶起弟弟,为他擦去眼泪,拍去尘土,把他抱起来,问他哪儿摔疼了。弟弟更加放肆地哭起来,妈妈见状,问弟弟,是不是这块石头绊的你,弟弟哭着点点头,妈妈一脚把石头提到水沟里。见弟弟还哭,妈妈又问,是这个地方绊得你吧?弟弟又点点头,妈妈又使劲儿地在他摔倒的地方跺了两脚,弟弟这才破涕为笑了。其实,妈妈已把一种错误的观念种植到了弟弟的心里。这位妈妈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她没有分清责任,把孩子摔倒的责任推到无辜的石头和土地身上,并加以惩罚,孩子也就混淆了是非的界限。同样的事情,在英国妈妈那儿则是另一种情景:孩子摔倒了,躺在地上哇哇直哭,妈妈先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让孩子自己拍去身上的土,并告诉孩子走路要小心,要注意脚下。过了一会儿,孩子又摔倒了,这回她没有哭,赶紧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又跑着玩去了,再快跑时她就注意脚下了,好的习惯在不经意间就养成了。英国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摔倒中成长起来,中国妈妈见孩子摔倒就心疼得不得了,这是不是一种错误的心态

  中国妈妈这么爱孩子,她们有着强烈的功利性,她们大都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让他们快快长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多一些出息,为父母争光,光耀祖宗,报答、孝顺父母。就连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对学生教育也常有误导,常听一些老师这样教育学生:你是为谁学的,学好了有什么结果,学不好有什么结果,会像谁谁那样。从家长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都向孩子们灌输着这样一种思想:学习是为了自己,成绩拔尖就能考上名牌大学,名牌大学才能找到安逸的工作,自己才能幸福一生。反过来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只能当农民和土坷垃打交道,一辈子没出息,甚至会成为流浪汉而贫穷潦倒。孩子耳闻目睹的是一种私利性学习,受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熏陶,人一旦进入“为自己活着”的狭隘的生活小圈子,怎么还会思考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谋发展,他们缺少宽广的胸怀。

  我的朋友孟祥凯教授从美国归来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他到美国的一个公园去散步,看到一个美国小朋友捉住了一只从河里爬上来的小乌龟,要带回家里玩。妈妈这样教育他:这只小乌龟的确很漂亮,但它是属于小河的,是大家的,你一个人带回去玩,大家怎么能看到呢。最终,孩子把乌龟放到了小河里。这件事在中国会是什么结果呢?别说孩子,就是大人见到乌龟从河里爬出来又会怎么做呢?大人的榜样作用尚且如此,对孩子的种种不足我们还能说什么呢。由美国孩子的放乌龟我想到了一篇北京孩子的作文,我们可以对两个妈妈进行对比,这名四年级的孩子在作文中写道:今天坐公交车时,我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奶奶,虽然站了几站地有点累,但心里还是蛮高兴的。回到家我把这事跟妈妈一说,没想到她不光没表扬我,还把眼睛一瞪,批评我说,你咋恁傻呢,一样花钱买的票,凭啥让给她呢,现在这社会谁不为自己呀。我争辩说,她那么大岁数了,站都站不稳,老师告诉我们要给老人让座呢。妈妈说,说是说,做是做,上岁数的多了,你能让过来吗?别人怎么不让呢,好孩子,以后咱可别再做这种傻事了。孩子做了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事,却被妈妈说成是傻事,对孩子大泼冷水,这样的教育会产生多少负面作用啊!

  在我们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叫雷锋,它是一个做好事的模范,无论在营房还是出差在外,他始终都在做好事,即使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他也被称为傻子。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为别人做了一点好事,很多人认为我这是傻,如果这样的话,我宁愿做这样的傻子。几十年过去了,雷锋精神教育了一代代人,但社会上又出现了多少真正的雷锋?有人戏称雷锋出国了,因为美国也在学雷锋,他们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他们教育孩子如何学好本领,为社会服务,他们从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把他们当成国家的人才来加以培养,他们有为国家增光,为世界创业的大人才意识。单凭这一点,还不值得我们沉思吗?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无声样板,如果社会不形成勤劳、奉献、敬老的氛围,如果家长不能给孩子起很好的带头作用,那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将是无效的。孩子们一旦走向社会,自己就会发现在学校学的那一套到社会上去做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他们会很快抛弃那些传统教育,适应社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人。有这样一个例子能说明学生与社会的关系:某城市的一所小学看到市场上极其脏乱,他们便在老师的带领下,拿着清扫工具,打着注意环保的小旗帜,意在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宣传,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注意自己脚下的那方净土,小学生很认真地清扫着,把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市场的人并不为之所动,该怎么做的还怎么做,学生们从这头扫到那头,累得大汗淋漓,回头一看,刚扫完的地方又是垃圾遍地。学生迷惘地问老师:我们要不要重扫一遍?老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像这样的事,绝不是就这么一件,社会提供这样的市场,让学生怎么去适应?据说新加坡是个勤劳洁净清廉的国家,就是有点劣迹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会变得好起来,社会是能改变人的。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人人和谐社会才和谐,我们学校、家长、社会都要着力培养这样的人。

  给孩子提供一个正确的学习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它如同给计算机安装程序,当你把程序安装错了,结果还会正确吗?我曾看到过一篇这样的文章,写的是美国幼儿园小朋友第一天上课的故事,我觉得美国老师是在玩乐中传授知识,更要紧的是把一种自信的程序安装在孩子们心里。故事里说的是美国的一个幼儿园,孩子们第一天来上课,热情的阿姨先领着充满好奇的孩子们参观上课的教室、做游戏的操场后,又领着他们来到图书室,阿姨让孩子们随便地坐在地毯上后,然后微笑着问孩子们:“你们愿意听故事吗?”孩子们当然喜欢听故事了,于是,阿姨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很专注。阿姨讲完后,鼓励孩子们说:“哪位同学再来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小朋友站起来,奶声奶气地讲起来:“我家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还有一个我。”阿姨带头为这位勇敢的小朋友鼓掌,并表扬他讲得好。阿姨还找了一张很好看的纸,把小朋友讲的故事很认真地抄写在纸上。阿姨又问:“谁能给这个故事插上图呢?”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去插图,他画上了爸爸、妈妈,也画上了小作者,阿姨和孩子们也为他的创意鼓了掌。阿姨又找了一个很精致的封面,在封面上写下了作者和插图者的名字。阿姨高兴地说:“老师刚才讲的故事是一位大作家在一本书里写的,而小朋友讲的却是自己创造的,你俩在开学的第一天就编出这么好的故事,真了不起啊!老师已把你们编的故事做成了书,你们和墙上的那些大作家一样伟大,希望你们以后能编出更好的作品,成为最伟大的作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再次为他俩鼓掌,刚入学就受到了这么大的鼓舞,他们的创造潜能怎能不尽情地发挥呢。

  表扬和鼓励能让人产生自信,成就事业,这就是美国小朋友第一天上课带给我们的启示。再看一下我们的教育,那样做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开学的第一天往往是告诉孩子们怎样遵守规矩,不能随便说话,不能下座位,许许多多的不能,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如一根无形的绳索,捆住了孩子们创新的手脚,连最起码的自由失去了,还谈什么成长与发展。家长送给学校一个活泼的幼童,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刻意培养,最后还社会一个听话的人,听话就是别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别人的命令。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都在听话中被磨去棱角,创新理念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从表面看,美国教育过度地强调自由与创造,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这样就造成了课堂纪律的混乱,学习呈无序状态。当美国的教育专家看到中国学生老老实实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听讲时,就觉得中国的教育太神奇了,要比美国教育强上千百倍。我从一则资料中为此观点找到佐证: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个三万多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4段文字:1.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而不同凡响”的意味;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得掰手指头,就整天大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最后的结论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病入膏肓,可以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或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在同一年,作为回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里,也有4段文字:1.中国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教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将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用早点;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作“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看成是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奖状,而其他人则没有。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也是世界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二十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二百位知识型亿万富豪,而中国优越的教育制度还没有在任何一所学校培养出一位这样的人才。

  事实胜于雄辩,铁的事实无情地击碎了两国预言家的预言,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从这两个没有实现的预言中领悟到点什么,从而让我们的能力教育、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让分数至上、功利教育早一点远离我们,让我们的教育走向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的正确轨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之所以列举了一些国外教育的方法,意在让我们的领导、教师和家长们借鉴,从而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出色的世界公民。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和全局观念,让我们的中华子孙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落后就要挨打,在培养孩子上亦是如此。让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经验,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都应当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如此才是民族之幸,伟大的民族复兴才有希望。

  作者简介:作者为黑龙江萝北县小学教师,中共党员。1956年出生,大专本科学历 ,中学高级教师职称,黑龙江省骨干教师。从事小学作文教学三十多年,教学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先后担任全国教育论文写作委员会评审委员,黑龙江省语言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自由作文课题组成员,主编了作文集《希望的田野》一书,与别人合作出版《初春的小雨》、《小荷初露》等多本作文集。先后被评为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个人,黑龙江省第九届劳动模范,黑龙江省第十六届乡村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黑龙江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到北京《简妙作文》编辑部后,他作为《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和小学版《经典阅读》的执行主编,将编教写融为一体,编作文书,给学生讲解作文,为解决学生作文难而辛勤耕耘。他曾先后到北京、河南、辽宁、河北、黑龙江等地的一些学校为学生讲解作文,将作文变难为易,为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写于北京亦庄简妙作文编辑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