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芳华》:一往情深有多重,爱而不得就有多痛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芳华》:一往情深有多重,爱而不得就有多痛

2017-12-27 23:30:10 作者:笙笙不兮 阅读:载入中…

《芳华》:一往情深有多重,爱而不得就有多痛

  每一个文艺而理性的人

  都置顶了周冲的影像声色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

  01

  电影院是个神奇地方

  灯光熄,音乐起。我们在黑暗安静坐好,隔着一面幕布的距离,跨时空,品悲欢。

  这一次,我怀着对导演编剧和一众演员的绝对期待,端正落座,静待《芳华》。

  七十年代的文工团,是个足以发生太多故事的地方。

  弹指一挥,我们入梦。

  梦里有一栋军中红楼,楼里住着一群风华正茂青春男女

  编剧严歌苓在原著中写道:我们的老红楼还是有梦的,多数的梦都美,也都大胆。

  可是她没有说,那些梦要经受多少年岁月的风霜,才能将刻骨的爱恨、盲目的背叛卑微的讨好、残破的希冀……

  终化作难辨情绪的一抹淡笑,云淡风轻地说上一句:

  青春华年,梦很美。

  那些过往,左右他们一生走向的点滴过往,在136分钟的光影里游走,拼凑出一张张意气风发面容

  他们拉扯着闯入对方生命,畅快淋漓地笑,痛彻心扉地哭。

  十几二十几岁的故事里,不论男女,总绕不过一桩桩刻骨的爱恨,心事止于唇齿,眼神一触就地动山摇

  瞧,不论时代怎样变迁,年轻的心都一样悸动,渴望去爱,也渴望被爱。

  虽然青春总有散场。

  可是青春永远青春。

  02

  那时的梦太撩人,也太苦涩

  撩人的是“团花”林丁丁。

  苦涩的却有一众人。

  他们之中又有两人,因为太苦,太不幸,本是最最平凡存在,反而成为一群人中的主角。

  刘峰,何小萍。

  这两个名字极少被人联系在一起,仅有的几次交织,除了难堪,就是伤痛。

  刘峰的善良,极致到不可思议

  就像他的名字,刘——峰——慢点读就成了“雷又锋”。再改动一点,就成了活雷锋。

  他给女兵们带来家属送来的大小包裹;吃饺子只吃破了皮的坏饺子;给要结婚的炊事班长打沙发。

  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在练功房排练舞蹈,所有人都嫌弃“馊得像从泔水桶里捞出来的”何小萍时,刘峰坦坦荡荡地站出来,说:

  “我来和小萍跳这一段吧。”

  那个恶暑的午后,练功房里,刘峰一次次与何小萍练习托举,用坚定的手掌握住她的腰。

  可能他那时还不能理解自己对小萍的这次“触碰”,抚慰了一个饱受苦难的少女从不曾被人关心过的伤。

  那天过后,她开始依恋。

  03

  一往情深有多重,爱而不得就有多痛。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爱林丁丁爱到骨子里的刘峰。

  有多痛呢?

  它可以彻底毁掉一个人的自尊,毁掉他活下去的信念希望

  从林丁丁惊慌挣扎的那一刻起,刘峰的心就死了。

  毕竟是正值芳华的年轻男子,美人在侧,情难自持,结结巴巴地表白心迹后那不顾一切的拥抱,大概是他这辈子做的最有勇气的一件事。

  拉扯中,意图“耍流氓”的刘峰被抓现形。

  他绝望,他茫然,在审讯室里对思想猥琐的军官发怒后,他放弃一切辩解。

  “触摸事件”,使活雷锋跌下神坛,那些曾经万众一心送他上去的群众,此时纷纷变了立场。

  于是,万人簇拥的活雷锋,变成了和普通男女无异,甚至思想行为更加龌龊的罪人刘峰。

  没有人去细想为什么“雷锋”不能去爱,为什么模范标兵只能被仰望,为什么他不可以简单做一个普通人。

  在原著中,萧穗子曾在四十年后,认清了当年她与众人的心情

  谁不会有自我嫌恶自我憎恨的时候?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因为我们的卑琐自私,都是与生俱来,都被共同的人性弱点框定。

  我们恨,我们无奈,但我们又不得不跟自己和解,放过自己。

  我们无法惩罚自己,也没有宗教背景境界想到“原罪”。

  而我们的丑恶一旦发生在刘峰身上,啊,他居然也包含着我们的不堪,标兵模范都挡不住他本性中那个触摸。

  他也是我们!

  他是那个伪装了的我们!

  好了,我们所有的自我嫌恶不必再忍受了,刘峰就是我们想臭骂抽打的自我,我们无法打自己,但我们可以打他,打得再痛也没关系

  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年代。

  刘峰身上恰好具备当时的社会最需要被发扬的闪光点。

  于是他被众人推举,做了那个年代的英雄。

  做英雄,就要刚直正义,完美无缺,舍弃凡人本该拥有权利

  比如心动,比如拥抱。

  比如,爱。

  04

  如果说刘峰是夭折于时代的英雄,那么何小萍(原著何小曼)就是被时代抛弃的那个人。

  她的一生,凄苦至极。

  影片里对小萍的身世着墨不多,也使人物的悲戚感有所弱化。

  我想,这是冯小刚对文工团女兵的一份不忍与偏爱吧。

  但这并不妨碍何小萍自始至终的悲剧走向。

  我想,为了更好地理解片中人物,对小萍所经受的种种苦难,还是值得一写。

  在原著中,小萍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因为年代特殊,被打成“右倾分子”。

  甚至遭到小萍母亲的嫌弃和批斗,口袋里连给女儿买根油条的钱都没有。

  当小萍父亲意识妻子已经“舍得”他了,终于放下了心底最后的牵挂,服药自尽。

  那天,小萍在幼儿园里等了很久很久,久到所有小朋友都被人接走,久到天色暗沉沉、孤零零地当头压下。

  那以后,母亲改嫁,又生了一双儿女,小萍在新家的地位低贱到佣人都能随意辱骂。

  这个世界对她的善意太过吝啬。

  父亲过世后,小萍几乎等同于没人养活的孤儿。

  为了得到母亲的爱,她做过许多匪夷所思的行为。

  比如她在继父家中唯一一次睡在母亲怀里,是自己咬牙在冷水了泡了一个小时,生生把水都泡温热了,整个人都是冰冷的。

  再比如她偷走母亲顶好看的一件红色绒绒衫,不惜拆散染黑重新编织,彻底毁尸灭迹。

  在母亲一下一下的耳光中,感到“挣”来毛衣的底气。

  她以为来到了文工团,就能结束此前经历的种种痛苦,却没想到从她报到的那天起,从她穿着土气的毛衣翻跟头,在众人面前狼狈跌倒的那一刻起,痛苦已经尾随而至。

  她偷穿林丁丁的军装出去拍照;

  她悄悄在胸衣里垫了两块澡巾;

  她爱出汗,常常被人嫌弃“整个人都馊了”。

  何小萍这三个字,成了文工团里的一个笑话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刘峰那次在练功房里友善的解围,在小萍心里激起多大的波澜。

  那波澜中不单有爱,还有惺惺相惜的依恋,和发自肺腑的感激。

  就像原著里说的那句:

  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人们掩盖在笑容背后的虚伪和阴暗,小萍很早就看破了。

  05

  印象中全片最震撼的一个镜头,是1976年9月9日,一块巨大的黑色绸布铺天盖地落下来,缓缓吞没了一个巨型人像。

  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影片中人们的一生,也在这透不过气的黑暗中划开,各自向着不可预料的结局踽踽独行。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轰然打响,文工团随军而行,为作战部队送去慰问演出。

  先后被文工团下放的刘峰和何小萍,分别驻守在距离前线更近的地方。

  一个遭遇伏击,直面枪林弹雨

  一个身处野战医院包扎所,救护重伤士兵。

  都是与死神正面交锋的位置

  都有心求死,却又阴差阳错地活了下来。

  刘峰失去了一只手臂,小萍住进了精神病院。

  都有伤残,却活了下来。

  书中对这里极尽笔墨,电影却再次展示了导演的柔情

  何小萍在战火中不顾性命抢救伤员,生平第一次成为标兵楷模,身戴大红花,住进高干招待所,却意想不到地疯了。

  或许是她从刘峰的那次“触摸事件”中,看透了英雄的命运

  捧得越高,摔得越伤。

  于是恐惧大大超过了荣耀

  她原本那么渴望被人瞩目,不惜装病以博同情

  如今,她只想安静做个不起眼的普通人。

  兜兜转转一大圈,何小萍终于体会到当年刘峰的心情

  她和他终于陷入同样的境遇,虽然殊途,总算同归。

  文工团解散前的告别汇演,何小萍穿着病号服,目光呆滞地坐在观众席,看着舞台上的文工团女兵翩翩起舞

  音乐响起,她的手开始不由自主地舞动,一些遥远记忆破空而来,那么清晰

  那双拯救她于无限尴尬的手掌,曾无比坚定地放在她的腰间,配合她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舞蹈动作

  报告厅外,草坪中央,何小萍梳着两条粗黑的麻花辫,借着月光翩翩起舞。

  没有音乐,没有舞伴,她不施粉黛,病号服松松垮垮穿在身上,脸上挂着甜蜜的笑容,舞姿那么动人。

  托举,托举,托举,旋转,跳。

  ——你看,我跳得好吗?

  ——每一个动作,我都记得。

  ——刘峰。

  06

  一场错爱误终生,说的就是刘峰和何小萍这样的人吧。

  林丁丁之于刘峰,刘峰之于何小萍。

  都极度缺爱,都是情种,都被辜负,都念念不忘

  也都曾狼狈,都曾痛心,都斩不断,都无可奈何

  林丁丁是太阳,是女神,是团宠,是想嫁谁就嫁谁的小娇妻。

  可刘峰,只是个好人。

  好人有什么用呢?这年头说谁好人,跟骂人一样。

  原著中对刘峰的感情这样描述:

  林丁丁是绝无仅有的。对丁丁,他心里、身体、手指尖,都会爱,正因为手指尖触碰的身体不是别人,是丁丁的,那一记触碰才那么销魂,那么该死,那么值得为之一死。

  那个会爱的刘峰,在林丁丁喊救命的时候,就死了。

  会爱的刘峰,只有他想起他的小林,梦见他的小林的时候才复活一下。

  影片结尾,刘峰和康复的小萍一同来到烈士陵园,悼唁牺牲的战友。

  他单手拍拍一块墓碑,头抵着碑,就像久未相见的老友。

  小萍还惦记着战争中牺牲的那名小战士,才十七岁,还不知道果丹皮是什么味道

  英雄老去,芳华不再。

  可毕竟都还活着。

  陵园外,长椅上。刘峰把小萍当年撕碎的军装照重新拼好,照片中那个女孩眼神明亮,唇角弯成一道月牙,青春无限,正值芳华。

  小萍的脸上已染风霜,她试探着,扭捏着,说出了那句压在心里几十年的话:

  你能,再抱抱我么?

  我以为她会表白,却没想到她等了半生,爱了半生,所求不过是一个拥抱。

  多年以后,一代人的芳华已逝。

  当青春的心不再躁动,或许平淡的相守,比炽热的相爱更加珍贵

  07

  许多人都知道,冯小刚曾有过七年的文工团经历。

  他曾表示,《芳华》对他意义非凡,是对过去的怀念与祭奠。

  “我讴歌他们的青春,用这个电影再爱他们一次。”

  他们是七十年代的年轻人,他们也曾在青春里张扬,男男女女在红楼里整日混在一起,有两颗西红柿就满足的小甜蜜,也有爱而不得的痛彻心扉。

  他们青春,他们热血;

  他们爱恋,他们背叛;

  他们绝望,他们忏悔

  他们告别,他们垂垂老去。

  那段过往,在小说里唤醒回忆,又从电影中重获新生。

  红楼往事,不过一场大梦。

  灯光亮,梦初醒,有年长者红着眼叹气,也有年轻人默默流泪,为那经年不改的青春。

  芳华在一曲《绒花》中落幕,一代人的芳华被谱成歌,歌里藏着一张张永不老去的容颜。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