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比起李小璐PG One出轨门,这位老太太更该上头条!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比起李小璐PG One出轨门,这位老太太更该上头条!

2018-01-07 12:30:19 作者:槽值 来源:槽值 阅读:载入中…

比起李小璐PG One出轨门,这位老太太更该上头条!

  新年开始了整整一周,打开手机每天的画风依然是这样的——

  李小璐夜宿PG One家、贾乃亮取关、王思聪背锅、李小冉秒删……最后是昨晚的,贾乃亮悲情回应。

  整个朋友圈和热门社交网站都在刷PG One、李小璐、贾乃亮三人的恩怨情仇,很少有人关注到,屠呦呦团队又有了突破性发现。

  根据临床试验,屠呦呦团队早前发现的青蒿素,不仅对治疗疟疾有效,对系统性和盘状红斑狼疮的有效率分别达到80%和90%。

  与李小璐相关的信息,几乎每则都是“爆”的状态。与之相比,屠呦呦的新闻显得很平淡

  关注到的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这才是我们要看到的新闻”、“这才是真正和我们有关系的”。

  青蒿素的作用简单

  无论是“生命科学杰出奖项”还是“诺贝尔奖”,屠呦呦为人熟知,大都因为她发现了青蒿素。

  可青蒿素的作用,绝不是单一的。

  研究人员已证明,它对治疗白血病、肿瘤、多发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也有效果

  2016年12月1日,发表于美国Cell杂志上的一项突破性研究表明,青蒿素或许还可以拯救数亿糖尿病患者

  青蒿素的存在,给予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研究学者一个研究对象,一个有着无穷的未知和探究意义的对象。

  2015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举行 / 视觉中国

  而青蒿素的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对疟疾有着更强大的杀灭作用。

  早在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批准为一类新药后,屠呦呦带领团队开始重点研究青蒿素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发现双氢青蒿素片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明显效果。

  红斑狼疮常见于15-40岁的女性,女性发病概率是男性的7-9倍,患者一般会有红斑,皮损,内脏损害等症状。

  elena Gomez在ins发布自己完成手术照片 / instagram

  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早在2013年就宣布自己患上红斑狼疮,不得不暂停巡演。

  这些年,她时不时会被媒体拍到因药物治疗导致身材走样,不少人甚至误以为她染上了毒瘾。

  红斑狼疮给人带来的痛苦难以想象,目前也无根治的办法1955年以来,国际上没有一个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新药上市。

  2011年,美国批准了一种抗体药物(Belimumab/HGS1006)用于治疗,但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得绝大多数患者都被拒之门外

  年轻时候的屠呦呦 / 新京报

  而屠呦呦团队早在2004年6月就获得了关于双氢青蒿素片增加适应症的药物临床研究批件,只是囿于经费问题,临床研究一直未能启动。

  没有临床研究报告,就没办法进行新药或者新增适应症的申请。

  2011年,屠呦呦因获得拉斯克奖,使得双氢青蒿素再次受到关注,但令人无奈的是,于2004年申请的药物临床研究批件,这时已经过期了。

  签约仪式现场 / 新华网

  2016年9月21日,“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某集团出资7000万元,正式获得相关专利及临床批件。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表示,据现有临床试验结果,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有确切、稳定的疗效。

  其中,对系统性和盘状红斑狼疮的疗效,分别超过80%和90%。

  时隔12年,这一项目终于通过国家食药监总局审批,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这也是双氢青蒿素被批准为一类新药后,首次申请到增加新适应症。

  屠呦呦曾失败过190次

  两年前,新闻将屠呦呦教授带进了我们的世界

  因为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团队挽救了世界上数百万饱受疟疾之苦的人。

  这位老科学家,与青蒿素结下了近50年的情缘

  疟疾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万年前,被称作“生命收割机”的它席卷了欧洲、非洲、中美洲等地区

  后来欧洲人靠着掌握的药物级奎宁,打开了非洲大门,在极短时间控制了非洲。

  但奎宁这个老药对于疟疾的作用仅仅是抑制,不能彻底治疗。

  长时间用药,疟原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奎宁越来越不起作用。

  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 / 路透社

  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爆发,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老药不管用的情况下,饱受疟疾之苦的越军向中国求助。

  1967年,毛主席协同周恩来总理亲自下达指示,要求中国科学家联合研发抗疟新药。

  全国500多位科学家投身其中,屠呦呦就是其中一员。

  因“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在5月23日召开,故研究组取名为“523”,“523”也成了项目代号。

  困扰人们上千年的疟疾 /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967-1970年,因疟疾减员的驻越美军已达80万人。绞尽脑汁,大笔投入,筛选了20多万种化合物,仍未找到理想的抗疟药物。

  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她带领着团队,从整理历代医学典籍开始,全国四处走访名医,汇集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不断尝试筛选中草药的提取分离方法

  为了不影响工作,屠呦呦夫妻俩把不到4岁的女儿送到了别人家寄养,把还未满周岁的小女儿送回了宁波老家

  天天往实验室跑的屠呦呦 / 视觉中国

  通过对200多味中草药,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团队最终确定了青蒿作为对抗疟疾的药物。

  但实验结果却表明,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好。这让屠呦呦很是头疼。

  追本溯源,她猜测这可能是由于高温提取的过程中,青蒿的有效成分遭到破坏,于是她想到了用乙醚在低温提取的方法。

  受到启发的屠呦呦,不惜与同事以身试毒。在190次反复失败的提取实验下,由于吸入过量乙醚,屠呦呦和同事患了中毒性肝炎。

  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钊回想起来:“那时候,她脑子里只有青蒿素,整天不着家,没白天没黑夜地在实验室泡着,回家满身酒精味。”

  屠呦呦与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 BBC

  1971年10月4日,“523”研究组获得了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提取物,这是青蒿素研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为了保证药物的安全,1972年,屠呦呦和课题组同志不顾安危,服下了提取物。

  在海南昌江疟区,提取物临床试用于间日疟11例,恶性疟9例,混合感染1例。用药后,这些40℃高烧的病人,体温很快降至正常

  同年年底,屠呦呦课题组率先从青蒿抗疟有效部分中,提取得到抗疟有效单体, 她命名为“青蒿素”。

  获奖的屠教授笑逐颜开 / BBC

  6年后, “523” 研究组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表彰。

  次年,“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81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致函中国卫生部特意召开青蒿素国际会议,“抗疟新药青蒿素”得到了世界的关注与认可

  因为发现有效药物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 / BBC

  她获得了赞扬,获得了荣誉,然而疏离的亲情,使得她血浓于水的大女儿,甚至不愿喊她一声“妈”。

  她的青蒿素拯救数百万人

  早在2002年,香港科技大学学者理查德•K•海恩斯(R. Haynes)便发文盛赞青蒿素,认为“这项研究是整个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提出“应该授予屠呦呦诺贝尔奖”。

  由于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更没有院士头衔,屠呦呦一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 新华网

  但正是这位“三无”科学家,在2011年9月,获得了美国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被誉为诺奖风向标)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在拉斯克奖专为屠呦呦制作的颁奖视频中提到,世界疟疾感染者能够免于病痛,获得重生,离不开屠呦呦对于国家使命的忠诚与崇高情怀

  艰难承担治疟费用的非洲家庭 / 路透社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十年里,青蒿素在全球共治疗了2亿多人,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自2000年起,撒哈拉南部的非洲地区约有150万人因青蒿素联合疗法避免了死亡,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

  而在西非的贝宁,这种价格便宜、疗效明显的药被当地人民称为“来自遥远东方的神药”。

  在肯尼亚内罗毕拍摄的由中国企业生产、含有青蒿素成分的抗疟药物 / 新华网

  截至2016年底,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近一半人口仍受疟疾威胁,疟疾仍是世界三大致死疾病之一。

  但青蒿素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疟疾的死亡率。它为人类健康的改善和疾患痛苦的减少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屠呦呦实现了中国本土获诺奖“零的突破”。

  可爱的是,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消息轰动全国,传遍大街小巷时,这位年过80岁的老科学家还浑然不知

  她是在一个多小时后,通过电视新闻,才确认自己获了奖。

  谈及获奖感想,这位老前辈仍不断强调这是整个团队的功劳,也是全中国科学家的荣耀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奖金,另两位科学家共享另一半 / Nobelprize.org

  2015年12月,屠呦呦培养的唯一博士生王满元写下了《屠呦呦传》,记录了生活中屠呦呦的故事

   “在她身边这些年,感触最多的是屠老师事情看法特别平和,对有些事情看得比较淡。” 

  在学生看来,在生活中,这位造福难以计数的人类的老学者是一个真真正正简单的普通人。

  88岁的她从未停止过脚步

  获得诺贝尔奖后的两年来,屠呦呦的团队正式发表过15篇科研论文,其中包括了两篇影响因子超过10的重要论文,另外还有三项专利正在申报中。

  目前公开发表的青蒿素临床研究非常少,临床资料非常有限,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二次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是屠呦呦获得诺奖后,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这位88岁的老太太从未停止过追逐科研的脚步。

  “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是她毕生的愿望

  民族歌剧《呦呦鹿鸣》 / 人民网

  在日前新华社的采访中,屠呦呦表示“截至目前,青蒿的‘全貌’我仍不完全了解”。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发现青蒿素的更多秘密“把论文变成药”。

  这个与青蒿素作伴了40多年的老前辈,对青蒿素仍保有着初恋般的热情好奇

  屠呦呦4年前赴美领拉斯克奖时与老伴留影 / 生活日报

  在高中同学印象里,屠呦呦的家务活儿不灵光,基本都由先生做。

  也幸好,这位经常找不着身份证,箱子东西放得乱糟糟,坐火车中途下车后被火车落下的“粗线条”老太太,有着一位默默照顾着守护着她的老先生。

  那段以身试毒的火热年华里,老伴儿李廷钊说过的那句“我心疼她也支持她”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无论是世人为她喝彩赞颂,亦或是热度散去,她依旧沉稳平静,也依旧在坚守中渴望着前进。

  参考文献:

  [1] TU You-you.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and gifts from Chinese medicine[J]. Nature Medicne, 2011, 17 (10).

  [2] Yamachilca E,Habte T,Oda D. Artemisinin: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ima[J]. Anticancer Res, 2004,24(4).

  [3] Fujita T,Felix K,Pinkaew D,et al.Human fortilin is a molecular target of dihydroartemisinin[J]. FEBSLett,2008, 582(7).

  [4] Schmil G Hofheinz W. Total synthesis of Qinghaosu [J]. J A Chem Soci, 1983.

  [5] Efferth T Willmar Schwabe Award. antiplasmodial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artemisinin from bench to bedside[J].Planta Med.2007, 73{4).

  [6]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5[J/OL]. Nobelprize.org. 2015-10-06.

  [7] Celia Hatton. Nobel Prize winner Tu Youyou helped by ancient Chinese remedy[J/OL]. BBC. 2015-10-06. 

  [8] 疟疾沉浮史[J/OL]. 科普中国. 2015-11-20.

  [9] 仲玉维.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距诺贝尔奖一步之遥[N]. 新京报. 2011-9-14. 

  [10] 王宾. 诺奖一年 屠呦呦“心事”未了[N]. 经济参考报. 2017-1-20.

  [11] 屠呦呦致信新华社记者,讲述“青蒿素”发现历程[EB/OL]. 新华网. 2017-06-28.

  [12] R. Haynes. 中国革命性的医学发现:青蒿素攻克疟疾[J]. 《远东经济评论》. 2002-03-14.

  [13] 王蕙林. “中国神药”青蒿素在非洲拯救百万生命[EB/OL]. 新华网. 2015-10-08.

  [14] 林碧波.《诗经》才是屠呦呦获诺奖真正的预言帝:呦呦鹿鸣,食野之蒿[N]. 观察者报.2015-10-06.

  [15] 饶毅,黎润红,张大庆, 《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的诺奖之路》[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3月版.

  [16] 林波.《屠呦呦传》全国首发 学生现场讲述老师生活点滴[EB/OL]. 中新网. 2015-12-11.

  [17] 李颖. 研究表明:屠呦呦团队的青蒿素或可治糖尿病[N]. 科技日报. 2016-12-04.

  [18] 张小妹. 屠呦呦研究成果24年后申请新药 目前已提交待审批[N]. 北京青年报. 2016-01-02.

  [19] 袁馨晨. 昆药再度牵手屠呦呦 签约双氢青蒿素片治疗红斑狼疮项目[EB/OL]. 新华网. 2016-09-21.

  [20] 霍悦,李瑜, 获诺奖2年后,屠呦呦团队已有突破性发现,2018还将"憋大招"[EB/OL]. 新华社. 2018-01-05.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长期招聘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