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毕淑敏:一个女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毕淑敏:一个女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2018-05-01 07:00:07 作者:带你把书读完的 来源:有书 阅读:载入中…

毕淑敏:一个女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带你读完52本好书2000万阅读爱好者关注

  回复【早安】领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签

  文 | 叶丹颖  · 主播 | 义涵

  毕淑敏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著名心理咨询师。北京作家协会主席,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

  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十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杂志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提到毕淑敏,大多数人也许并不会陌生想想你从小到大的课文和阅读理解中,是不是常常出现这个亲切名字

  我的一位同事砍柴曾采访过毕淑敏,在他的文字里,“65岁的毕淑敏正好是我们父母一代人,是正被岁月侵蚀,无奈老去的那代人。但在毕淑敏的眼睛里,我只看到神采奕奕,却不见半点苍老痕迹”。

  时隔一年,毕淑敏的“心理系列三部曲”(《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破解幸福密码》《心灵游戏》)出版,我也获得了采访毕淑敏的难得机会,这种感觉仿佛阳光照进回忆里——

  那个往昔文字里的毕淑敏与现实中的毕淑敏在我采访她的那天下午融合在一起。

  穿着一袭淡紫色上衣,浅笑安然地坐在我的对面,谈吐间不疾不徐,流露出岁月洗净铅华后的素朴与豁达

  “文艺中年”

  在你我身边,总有一小众平时喜欢东西向往诗和远方的文艺青年,毕淑敏却从未当过文艺青年,她的作家之路是直接从“文艺中年”开始的。

  1987年,毕淑敏的处女作《昆仑殇》出版。那时,她已经35岁,对于大多数青年时期便出道的作家来说可谓大器晚成

  但谁说过了人生年轻的那段岁月,就不能重新出发、选择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就非得苟且于既定的生活追求梦想,其实任何时候都不晚。

  在毕淑敏看来,所谓“年轻就是本钱”的定义,并不在挥霍,而在于我们可以寻找到一种让自己的生命迸发出更多力量方式

  写作,便是属于她的方式。

  在当了20年医生后,内心敏感的毕淑敏无法再承受身为医生不得不目睹的生离死别

  “每一次看到生命凋零,就忍不住泪水长流。”毕淑敏回想那些当医生的日子,“并不是你看第一个人死,就非常难过,看到第十个人死,就不难过……

  我看到第十个人死的时候,依然是那么难过。以至于我想,我要看过多少次死亡,才能不再如此伤感?我要哭多少年,才能练出那样的‘铁石心肠’?”

  思考之下,毕淑敏终于决定弃医从文,把行医生涯里的甘苦、生命感悟转而用文字与更多人分享

  要问几十年写作,毕淑敏收获了什么?她的答案是:写作让她与这个世界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生命的独特决定了每个人都不可能在世界上找到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也就注定了人类孤独。而写作,却是能克服孤独的一场神奇的“化学反应”。

  “我写的文字,一旦它们离开了我,它们变成一本书,这本书就将跨越万水千山。我不晓得它会进入什么人手中?也不晓得什么人会在什么时刻去读到它。

  但这是一个充满感动的、有点奇妙事情,本来素不相识,我们可以借助书、借助文字,可以在一刹那彼此发生连接和碰撞。”

  这些生命中的闪亮时刻,成为毕淑敏笔耕不辍动力和平凡日子里的英雄梦想。

  主动疗愈“疮伤”

  今天的毕淑敏在大众印象中是侃侃而谈的心灵导师,却鲜有人知道,她一直到将近50岁,都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也不敢走进KTV。如果实在要发言,她也只能提前写好发言稿,再在台上一字不落地念完。

  这些,源于她童年时内心的一处“疮伤”。

  小学阶段,毕淑敏是学校合唱团的一名成员。一次练习的时候,老师听出了集体中有一个孩子声音特别和谐,那个孩子就是毕淑敏。

  于是,老师走到了她面前,说:“你声音这么大,又唱走调了,你就闭上嘴吧。”

  从那以后,合唱团里依然有毕淑敏的身影,只是,除了一张一合的嘴形外,毕淑敏的嘴里再也没有发出过任何真实歌声

  她的内心开始变得自卑,老师的话如同一道符咒,控制着她后来的人生,“总觉得好像老师说我不配出声音,那我就把声音藏起来吧……”

  直到将近50岁的一天,毕淑敏回想起自己童年的经历,重新思考了这件至关重要小事

  她忽然就找到了自己多年来表达障碍的症结,不再认为自己不能够发言。尽管,当初老师的说法不对,但同时,她也理解、宽恕了老师。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疮伤,但是我们慢慢长大,我们要学会疗愈这个疮伤。”

  然而,从童年步入青春,毕淑敏又迎来了人生更大的“疮伤”,这一次,甚至是致命打击

  17岁,毕淑敏成为西藏阿里的一名女兵。在负重翻越120里的无人区时,她遇到了一场拷问身体灵魂生死挑战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她曾清晰地回忆当时所亲临的处境“我觉得十字背包带就全部嵌入到我的锁骨里面去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觉得喉头在不断地发咸、发苦,我想我要吐一口,肯定是血。”

  面临极端痛苦,人的意志力早已消失殆尽,毕淑敏想到了所有的逃避方式里最简单的一种。她暗暗策划着一场自杀,准备从一处悬崖上纵身一跳。

  但偏偏,在她决定执行自己的计划前,看到身后站着一位战友,怕自己的死连累战友,她放弃了跳崖的最佳时机

  多年以后,部队的首长曾好心地提醒过她:“跟别人你就别提这事了,大家本来以为你特别勇敢、特别坚定,闹半天,原来你还有这么不堪的时刻。”

  但毕淑敏并无所畏惧,她愿意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过去,也愿意坦荡公开自己的不堪,是因为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此刻正在艰难中的人们

  “当你以为自己顶不住的时候,并不是最后的时刻,你要再坚持一下,不要自己去结束我们如此宝贵的生命,只要你精神不垮,便依然可以和它不断地斗争下去,去迎来一份光明。”

  满足好奇心时间不多了

  走过人生的阴霾,毕淑敏的晚年则显得更为潇洒。年过60的她不是在启程,就是在路上。

  迄今为止,她的足迹已经遍布80多个国家,且一本本游记也随之问世,从《非洲三万里》到《美洲小宇宙》《破冰北极点》,毕淑敏的文字细腻清新,饱含对生命的热爱。

  著名作家王蒙曾评价毕淑敏:“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她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

  但是,对于毕淑敏来说,只要有人愿意读她的作品,她便心怀感恩

  她很认可王蒙对自己的评价,“我真的就是比较循规蹈矩的一个人,但是这对我来说就足够了,就像粗茶淡饭可能没有满汉全席那么好,但对我来说,已然非常好。”

  毕淑敏对自己有足够清醒认识,她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人,也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她常常告诉自己:真的要抓紧啊,我能够去满足自己好奇心的时间不多了,我还想再看看这个地球,看看各种不同文化,看看各种壮丽大自然景色,也看看跟我们日常的生活不一样的人和心情

  毕淑敏至今都深刻记得,当自己站在北极点的一刻所体会到的奇妙感受:无论你向哪个方向去迈步,都是向南方,且北纬90度不是一块陆地,是浩瀚北冰洋中的一个点,人只能站在移动的冰上,一刹那,冰就会随着洋流离开那个地方了。

  “那种感觉,会觉得我们的地球真的非常大,也会觉得这个地球挺小的。”谈及旅行的趣闻,毕淑敏津津乐道

  尽管,她已经抵达过非常多地方,但还有一个地方是毕淑敏今生还想再次去体验的,那就是非洲。

  “别看我已经写过《非洲三万里》,好像已经在非洲走过非常遥远距离,但是非洲非常地辽阔,有50多个国家,我去的还真的是很少的一部分。”

  每次毕淑敏去国外旅行,都会带着一个外语非常好的伴,来帮助她更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在采访中,毕淑敏还开玩笑地说:“我估计他们心里会觉得:我这人够啰嗦的,什么事都要刨根问底。”

  但是,旅行对毕淑敏最大的意义,恰恰是满足她的好奇心!

  除了去远方旅行,读书其实也是一趟满足好奇心的旅程闲暇时间,毕淑敏总喜欢阅读各类杂书。

  在采访前两天,毕淑敏正在读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书中提到卤蛋必须要煮4个小时,毕淑敏就当真煮了4个小时卤蛋,还兴奋地向家人得瑟:怎么样,今天的卤蛋不错吧?

  作为一位读书狂,毕淑敏常常体会到诸如这般的开卷有益

  在采访尾声,毕淑敏向有书2000万书友送出了她的寄语:

  读书真的是世界上非常美好的事,你有大块时间,就用大块时间读;没有大块的时间,就用碎片时间读,因为碎片连缀在一起,也会让我们对书的了解慢慢积少成多。

  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值得我们一生拥有

  ▲点击播放按钮,看毕淑敏采访视频

  观看完整版采访视频,请点下方“阅读原文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观看完整版采访视频】。走之前,点个赞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