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救救那些撩完就跑的“渣女”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救救那些撩完就跑的“渣女”

2018-05-25 13:00:27 来源:谈心社 阅读:载入中…

救救那些撩完就跑的“渣女”

  ▣ 公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520”被刷的屏,到今天都心有余悸。

  大多数人狂欢的表象下,隐藏的却是不知多少人的苦衷与心酸。

  昨天,有个读者留言说自己心里很难受。

  她高中时物理成绩不太好,班级里有个常年稳居年级第一的男生。有时需要借笔记,这个“大神”从来都是先借给她,不给别人。

  因为这个细节,她说自己有种被“偏爱”的自豪感。但其实高中毕业后,她和“大神”的联系,也只限于每年两人的生日。

  她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几天前,“大神”突然说要去她在的城市看演唱会。谁知道,迎来的还有他突然的表白。

  她回想起当年的点滴,感觉自己简直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兴奋地和身边人分享喜悦,甚至改变了下一步的人生计划,想好了未来……

  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后,男生去她在的城市找她。

  谁知,一见了面,这个女孩却觉得自己该放弃这段还没开始的感情。

  “我感觉很怪,自己突然变得特别理智。这个人要进入我的生活了,但我还没有完全了解他。我感觉自己可以处理好生活中的所有事,那为什么还要和另一个人牵手呢……我感觉可能是我不需要恋爱……我真的需要空间……怎么感觉自己是个渣女……

  对于恋爱这个折磨人的命题,如果摊上了个“回避型恋人”,就免不了一场相互的折磨。

  还没开始就想放弃,阴晴不定若即若离。

  一到关键时刻就怂,要怎么办?

  1

  

  撩完就跑不一定是渣

  Ta有说不出的恐惧和疏离

  电影《志明与春娇》中,张志明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唯唯诺诺,总是退缩。

  春娇准备从火车站离开了,志明在朋友的提醒催促下才追上去。

  他说,“我知道我这么久以来没为你做过什么,对不起。但是我其实真的想改……”

  明明期待,却无法用行动体现;明明渴望得到关注,却因为微小的细节而连连退却,最后呈现出一副“高冷”的姿态。

  人这样的状态,从婴儿时期就有迹可循了。

  早在上个世纪,科学家就发现灵长类动物的幼崽倾向于依赖自己熟悉的照顾者;而这种依恋的行为,也有助于让得到了长辈关注的幼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存活下来(Bowlby, 1960s)。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进而,有科学家将婴儿的依恋总结成了几种类型(Ainsworth, 1978):

  ecure attachment——安全型依恋

  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焦虑-矛盾型依恋

  Anxious-avoidant attachment——焦虑-回避型依恋

  Disorganized attachment——混乱型依恋

  被归类成“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对于护理人员的归来或离开,都没表现出太多的情绪。他们对分离没有困扰,忽视别人的照顾,甚至拒绝帮助。

  不过科学家们通过监测婴儿的心率,发现这种没有明显表现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掩盖窘迫的面具。

  关于这样的依恋类型,成人世界存在更进一步的定义(Hazan,1980s):安全型、焦虑-过度担忧型,以及疏离型回避,和恐惧型回避

  王家卫的《阿飞正传》里,阿飞(张国荣饰)是一只永远在寻爱,又一次次将爱推开的“无脚鸟”——他就是“疏离型”回避的典型。

  和阿飞一样,大多数的“疏离型回避”的人其实很会撩。

  自带一种忧郁和难以捉摸的气质,加上惯用的若即若离的“伎俩”,很容易让人对他们产生兴趣,并不知不觉地深陷其中。

  但当你沦陷并想把关系推进一步时,他们却表现出紧张和不安,此时你越靠近,他们越逃离。

  不再主动联系、表现焦虑,对于“回避型”的人来说,是动了真情。真的不是渣,而是他们可能对于“独立”的渴求,冒出来得不太是时候。

  这像是一种敏感的领地意识——即他们所谓的“独立”。一旦另一方稍有跨界,他们便会用冷漠和回避来推开,以此来保证自己的绝对安全。

  对于“恐惧型回避”的人,情感更加复杂。虽然渴望亲密关系,又会觉得不舒服;不信任自己的伴侣,却也会时常感觉自己配不上这段感情。为了刻意避开亲密关系,他们会选择压抑情感(Bartholomew,1991)。

  每个回避型恋人都有精分的灵魂,或者说,他们都是伪装高手。

  坦然面对自己已经很难,更不用说要真实地对外表达自己的感情。

  ▲保存图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2

  

  长大的你总想逃离

  很可能是躲不开童年的阴影

  心理学研究发现,成人在依赖关系中的回避行为,往往与幼儿时期的情感受挫有关。

  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被教导要学着独立、强大、和勇敢,我们习惯藏起情绪,对内心的感受闭口不谈。

  所以,变换和自己相处的节奏,转而去享受一段亲密关系变得异常难。

  虽然回避型人格的形成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原生家庭的漠视,其中还有基因和环境的先天因素,但原生家庭的影响,直接且深刻,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本质。

  如果养育者长期习惯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拒绝给与及时的反馈,那么孩子会逐渐不期待情感上的支持(从而让自己变得冷漠和疏离),或是陷入要求更多、也被拒绝更多的境地(既渴望又害怕被拒绝)。

  如果这种幼时的体验足够深刻,很可能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沉淀下来,变成一种“人际关系是不可靠的,只有自己才值得被完全信任”的潜意识,长大后会格外珍惜自己的独立性。

  比如,当一个“回避型”的人在一段关系中感到不适时,他们会采取拖延战略。对方问“我们今晚什么时候见面比较好”,他装作没看到手机,一直拖延时间到这次没法赴约,才回复说“不好意思没看到”。

  过度的自我保护,让他们错过很多交流的机会。

  ▲保存图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3

  

  回避型依恋不是病

  但仍旧需要这份自救指南

  事实上,在亚洲国家(尤其在中国和日本),绝大多数的人都偏向回避型人格,这与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有关。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刻意疏离都属于“回避型”,因为即使是“安全型”依恋的人,在恋爱中也有对距离的需求。

  如果你对距离和独立性过于强调,无法顺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以至于始终无法进入或保持一段亲密关系时,才需要正视自己的交往模式。

  1、尽量找一个与你的依恋类型互补的伴侣

  对于“安全型”依恋的人,他们习惯性地对伴侣和依恋抱有积极的态度,能平衡独立和亲密的关系,也为这种平衡感到舒服。如此,你有恐惧,ta可以用安全感弥补。

  2、意识到你的伴侣是否在被你的回避所伤害

  大多数人在与回避型人格相处时,都被动地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因为对于回避型人格而言,“对距离的控制权”就意味着安全,而如果失去这种控制权,往往也就意味着这段关系的破裂。

  如果还想继续这段感情,那么请在Ta筋疲力尽之前,做出一些改变。

  3、正确认识是真的被Ta所吸引,还是只是出于独处的不安

  在人类的感情中,荷尔蒙的冲动是建立一段长久亲密关系的基础,而纯粹靠理性维持的关系则难以长久。

  4、尽快和过去的自己做个了断

  网球名将李娜说,她是个自卑得根深蒂固的人。她在巅峰时期的教练卡洛斯发现,就算鼓励李娜,她也不怎么回应,听到别人的表扬,李娜也觉得是在哄她而已。

  症结在于,李娜9岁时就进了体校,童年时期的教练有长达十年的时间不曾表扬过她。虽然已成世界级名将,但提起这段往事,她还是会泪流满面。

  “我觉得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影响力真的是远比想象的大很多。我必须要把她说出去,我必须要让教练知道,她当时伤害了我。

  借着一次休假,李娜回家乡找到当时的教练,说出了心事,解了自己的心结,也理解了当时教练的苦衷。

  潜在的记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现在的生活。如果往事记忆是个枷锁,直面它,把它拆掉。

  5、坦诚地和现在的Ta沟通

  最好能和对方协商出一个适当的“距离”概念,说清自己对独立的理解和边界所在,循序渐进建立起对对方的信任感,找到两人间最舒适的距离。

  不要被自己的“回避型人格”吓倒,它不是百害而无一利,你也不会注孤生。

  P.S. 如果你被“回避型”恋爱困扰了许久,就用这篇文章和你的Ta解释清楚吧。

  加油喔~

  参考资料:

  [1] Landa, S; Duschinsky, R (2013), "Crittenden's dynamic–maturational model of attachment and adaptation",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7 (3): 326–338

  [2] Ainsworth, M.D.S., Blehar, M. C., Waters, E., & Wall, S. (1978). 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 Hillsdale, NJ: Earlbaum

  [3] Bartholomew K, Horowitz LM (August 1991). "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 a test of a four-category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1 (2): 226–44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长期招聘正职编辑/坐班实习生/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精品课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