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懂恋人心》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读懂恋人心》读后感10篇

2017-12-09 21: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懂恋人心》读后感10篇

  《读懂恋人心》是一本由〔美〕阿米尔•莱文 雷切尔•S.F.海勒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懂恋人心》读后感(一):我们如何才能懂得爱 JUST DO IT

  暑假由于个人的情感起伏,与这本好书相遇。在家里拍着写字台叫绝~啊,看完后,好想写论文!因为在反思自己的依恋风格后,有一种自我救赎的冲动感觉自己GET到一个写论文的IDEA。于是CNKI里一阵检索,其实国内已经有学者对依恋风格进行过充分的综述。感谢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感谢论文中理性的总结。

  就在最近,开学第一周,我在上课过程中,把这本书推荐给了青春期的学生,还顺便借用电视剧《花千骨》的主角虐恋为对象,进行分析、推广。希望他们在真正进入亲密关系之前,学习心理学的知识,让自己更理性地面对未来人生。知道如何继续走下去,更淡定地走下去。

  1说封面

  我真心不太喜欢这本书中文版的设计。英文原版<attached>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969933/封面的设计就很好了。中文版的封面有种高铁站里“畅销书”的既视感。

  2说文笔

  两位作者是很认真的在写这本书,参考了西方心理学有关依恋风格的大量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也有广泛的实证研究作为基础。同时,译者翻译得也很顺畅,阅读起来很畅快~感谢!

  3说感想

  曾经在阿伦森的自传《绝非偶然》中读到这句话: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成为谁。其实,这句话不能理解得太片面。当我们在寻找人生的另一半时,深入了解自己是必需的。

  这本书在开篇第一章就为读者提供了了解自己“依恋风格”的机会,并连带着帮你分析对象的“依恋风格”。可谓,知己知彼。如此,为恋爱中的人们相互理解提供了一种简明的方式。

  在我们牵手共度人生之前,互相理解,让对方更完整。这一切的前提都应该是“了解”。

  认识自己、认识对方。我知道你有一些缺点,可是我就是喜欢这样完整的你。完整不需要完美,我相信你的一切,我喜欢你和我在一起的感觉。你和我在一起不用故作完美。我们都在尊重的基础上,包容对方。

  此外,这本书的作者从咨询心理学的角度为广大“不安全型依恋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恋爱建议。感谢他们如此实用的视角!的确,他们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我这个快26岁的单身女青年。

  在书中摘录了这样一段话——依恋理论的创始人Ainsworth认为,人们需要一个“安全基地”,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力量和安慰,只有依恋系统保持稳定,“安全基地”支持我们,我们才能良性发展。真正的爱情会带来心灵的平静,正如“静水流深”,真爱总是平和悠远的。

  最后,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人能早点遇到让自己平和悠远的人~幸福,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读懂恋人心》读后感(二):恋人心,你懂不懂?

  地球上的恋人(不包括同性恋、无性恋)可以分为三种依恋风格:

  1、焦虑型恋人:敏感、恐慌;

  2、安全型恋人:温和、自由

  3、回避型恋人:固执、自闭。

  看到这些,恋爱中的你是不是在想自己的一半是属于哪个类型吗?哪一类型的人最适合交往呢!

  答曰:安全型恋人,书中说道与安全型恋人恋爱是最幸福的,而与焦虑型恋人是最恐怖的,所以在寻找恋人之前不是说选个有钱人就会幸福,而是找到一个安全型恋人。但是人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类型也会改变。

  书中给我映像深刻的是颠覆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白头偕老的说法,而是对于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恋人,要过果断舍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安全型恋人。这使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关于爱情的说法雷同“你需要一见钟情的人很多,两情相悦一些人,然后白头偕老一个人”。

  那么如何分清自己以及恋人是属于哪种类型?焦虑型恋人和回避型恋人该如何改变?

  那么请看《读懂恋人心》,也许不能让你成为恋爱高手,但是一定能让你在寻找幸福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读懂恋人心》读后感(三):一切贵在坦诚沟通——读《读懂恋人心》

  爱是感觉。

  爱是荷尔蒙,你吸引我,我吸引他。

  爱无理性可言,一切仿佛是命,或者债。

  作为一个紊乱型(回避+焦虑)人格,对于爱情的体会总是纷纷乱乱,毫无逻辑,既焦虑又回避,读完本书,顿时醍醐灌顶

  art 1 依恋类型

  恋爱依恋类型,不是套路,是从心理学上把恋爱中的人归纳为4种恋爱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回避焦虑型(也有种说法叫紊乱型)。

  没有听说过恋爱依恋类型的人,做书开头的类型测试,总有一种会让你觉得啪啪啪打脸。

  听过恋爱依恋类型的,再去测试一下,说不定会打破你一直以来的概定。就像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是回避型,后来遇上了某位超级回避型先生,把我内在的所有焦虑型因子都激活起来,才知道原来自己竟然是紊乱型。

  art 2 原生家庭

  恋爱依恋类型与原生家庭有关,与你父母的关系,你与你父母各自的关系,你在原生家庭成长经历与你以后对待恋爱的潜意识态度密不可分

  你的原生家庭可能是有缺陷的,你以为你能通过恋爱关系逃离,却可能在潜意识中再一次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寻找相似的恋人关系,再一次复制原生家庭的模式循环。

  缺乏沟通的家庭长大,你可能会不断找回回避与你沟通或你回避与他沟通的伴侣

  充满温情满足家庭下长大的小孩,长大后会更能稳定的和恋人保持亲密关系,把这种温情与满足状态传递下去。

  拓展阅读,最近在读武志红的《为何爱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都是讲原生家庭对于恋爱关系的影响,可能更了解这些因果循环的内在原因后,我们能够找到更适合的形式去修复我们一直以来恋爱死循环模式。

  art 3 回避与焦虑

  回避型依恋类型,焦虑型依恋类型,就是一对相爱相杀的永恒组合。

  回避型害怕亲密,焦虑型渴望亲密。

  焦虑型眼中,回避型神秘又迷人,捉摸不透,让人欲罢不能

  回避型眼中,焦虑型勇于追求爱表达爱,让人羡慕又害怕。

  回避型与焦虑型的人永远在相互吸引,却不断进入你进我退,我进你再退的死循环。渴望得到亲密的焦虑型无法从回避型恋人上得到满足,希望保持空间与距离的回避型却觉得被侵犯——他们害怕亲密。

  最后两者伤痕累累,分开,却又不断被相似类型的恋人吸引。

  不是恋人的问题,不是关系的问题,是自身的问题,原生家庭或成长经历让这两者类型的人缺乏正常爱的能力,要修复这种能力,只有两种方法,第一是找安全型的恋人,第二是让自己变成安全型依恋类型。

  art 4 安全型

  安全型依恋类型是最好的恋人,它能够和任何类型的人谈恋爱,并把关系维持在一个最稳定的状态。

  回避型神秘,焦虑型热情,安全型恋人可能有时会让人觉得无趣,他们不会玩恋爱小心机,不会玩欲擒故纵,可能在关系中会让你觉得平淡过头。

  但在你一次次掉进回避/焦虑的坑后,才会发现安全型的可贵,在他们身边总是充满安全感,让你觉得一段亲密关系稳定又安心。

  并不是他们不会与你吵架,恋爱中的吵架再正常不过,就情况来说,分两种,一种是因为具体问题分歧吵架,一种是因为依恋类型的不同而吵架。

  后者就是回避型与焦虑型的相爱相杀,无论解决与否,两者都落得一身伤疤,却会在以后不断又重复这种争吵。

  一种是因为具体问题,比如生活习惯的不同得争吵,安全型的好处此时就能体现出来,在冲突中,他们会善于就事论事,并坦率地表露自我想法,谋求伴侣的理解并商量出解决办法。

  能够真诚的袒露自己,坦率地沟通想法,这是我认为安全型最宝贵的品质。

  最后,珍惜生命,远离回避型,学会爱的表达与能力,努力往安全型发展靠拢。

  《读懂恋人心》读后感(四):A must-read

  A

  This book is such an eye-opener! I just bought it yesterday and have almost done reading it. I've read lots of relationship books and most of them are a combination of psycho-babble and personal opinion. This book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It's grounded on soundly-based scientific findings and the authors are constantly interlacing their conclusions and advice with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studies. They also bring a lot of real life examples that are very easy to relate to (a couple of examples are a bit repetitive, but they get the point across really well). The authors walk readers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mselves and their "attachment style"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partner's "attachment style" -- which drives them, what their basic beliefs are and why they act like they do with you. This book has really shifted the way I think about my relationships and I'm going to use a lot of the tools here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going forward. I also loved the part about how when your needs are met, you actually become less needy and more likely to excel in different areas of life. It's just when your needs aren't met that you act clingy.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what is really going on in your relationship, this book is a must!

  Answered and raised many questions

  y mnsesq

  Format:Hardcover|Amazon Verified Purchase

  I felt like I was given the language via this book to pull together and understand what I have experienced my whole life and what perplexed me my whole life. It's like when you are struggling to understand the math equation and then the instant comes when you get it. That was this book, for me.

  ut I'm frustrated with something. "Attached" says that I, an anxious attachment style person, am more likely to choose a partner who is an avoidant style, that when I do my attachment needs will never be fully satisfied even if both partners are willing to change to some degree as recommended in the book. "Attached" recommends I choose a secure attachment style partner to be happy. It also says that my attachment system will be activated by an avoidant, say on a first date, causing me to be drawn to him, and not activated by a secure person, who will bore me. The recommendation is to not get turned on by the 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 person. After all the outstanding explan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in the book, I feel it really falls short with that pithy recommendation to just not get turned on by the avoidant! Any anxious person will tell you that's near impossible!

  Where's the steps for the anxious person to bypass the immediate and biologically based attachment to the avoidant?! Secures probably have the ability to make a choice in their selection of a partner to a greater degree. If I do as recommended in accepting my attachement style, am I to accept that I'm doomed to be sucked in to a series if unsatisfying relationships with avoidant people? "Attached" does have a helpful section on evaluating anxious/avoidant relationships and improving them and even on getting out of them. The shortfall is in how to make a different choice at those critical moments before getting into the relationship. "Just say no" never really worked.

  When the first revision comes out, I hope it includes another chapter.

  learn more from amazon.com:

  http://www.amazon.com/Attached-Science-Adult-Attachment-YouFind/dp/1585429139/ref=zg_bs_4733_74

  《读懂恋人心》读后感(五):《读懂恋人心》随记

  莫名其妙的她对我说:她属于回避型依恋类型

  当晚在当当上买下《读懂恋人心》---Amir Levine,Rachel S.F Heller 这本书。

  本书主要讲述亲密关系类别的鉴别、各类型的表现心理活动特点及各类型之间的恋爱会碰到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亲密关系间常见的问题。

  亲密关系主要有三类:50%安全型依恋, 30%焦虑型依恋,15%回避型依恋,及5%的焦虑回避型依恋类型。

  焦虑型的人过于敏感,一丝一毫的威胁或者你无心的举动都易被他夸大。不擅长沟通内心感受,往往采取不恰当的行为:不安、威胁分手、故意疏远、试图控制对方的感情等使得感情陷入恶性循环。

  回避型的人也渴望亲密关系,但是太过亲密的关系又会让他感到束缚。坚持个人空间及独立。如果强行接近,他们往往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焦虑型与回避型往往会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焦虑型的依恋系统很容易被触发,且会产生过山车似的快感,只有回避依恋型的对象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变态追求-。-而依恋型的人会在焦虑型的人身上印证自己对独立、自由的追求,对亲密关系的排斥。

  安全型则相对温和,喜欢亲密关系又不过于敏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原意聆听你的看法和意见。跟安全型的在一起,可以自由的做自己,放松心情享受恋爱。

  书中也鼓励大家尽可能的去寻找安全型的另一半来寻获美满的感情。

  其实在我看来,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强迫重复经历,就像焦虑型跟回避型的变态追求,其实也是希望能在新的亲密关系中寻求完善,但是往往都会失败,原因还是对自身的依恋关系没有清晰的认识当然对自身的行为的无法理解,更谈不上控制与改变。

  本书对三种依恋类型的分析还是很到位的,相信对处在亲密关系的男男女女们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果你想做一定的改变,那么本书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的。

  最后:爱情是人们重生的第二次机会。心理学圈里流传着一句名言,如果你在足够好的爱情里呆够5年,你会得到重生。所以,勇敢的投身于爱情的洪流吧,趁着这火热的夏天。

  《读懂恋人心》读后感(六):找到可以依恋的人才能够相守一生

  你的TA可以依恋吗?TA的依恋是回避型的、焦虑型的还是安全型的?可能很多人面对这样的问题感觉很迷茫。爱人的依恋模式还有这么多类型?有的!这就是《读懂恋人心》这本书带给我们对于男女爱恋的全新体验。

  大多数的男生女生在恋爱时往往感性大过理性,失去理智投入地爱一场的也大有人在。只是爱情中也是需要智慧的,也是需要了解恋爱关系背后的科学原理的。往往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而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于是懂你的人常常事半功倍,TA爱得自如你受得幸福;不懂你的人常事倍功半,TA爱得吃力你受得辛苦。所以两个人的世界里懂比爱更重要,也更难做到。读懂恋人的心,可能不会起决定作用,但是一定会起到推动、指导作用。

  《读懂恋人心》是一本爱情心理读物,作者是美国资深心理专家雷切尔·S.F.赫勒与神经学教授阿米尔·莱文。两位作者依据成人依恋心理学,结合数以万计的真实案例,从专业的角度帮助你找到真爱,保鲜爱情,教会你如何在未知中相爱,在懂得后相守。千差万别的恋爱表象之下,隐藏着何种依恋密码?此书解析了最真实的依恋风格,将爱人的依恋分为焦虑型依恋、安全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焦虑型在恋情中需要大量的亲密感,他们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拒绝,不说明自己为什么事生气,而让你猜测,发泄怒气,而不想怎么解决问题,争吵平息后,就忘了恋人的不好,只看到恋人的优点,对恋情高度重视,心思完全被它占据;安全型则对情感态度豁达,能够顺畅地交流感情问题,有事和你一起谈,不做单方面的决定,不害怕承诺和依赖,两个人发生争吵时,积极地解决问题,支持、鼓励恋人,关心恋人的感受,与恋人坦诚相见,真诚勇敢地袒露心声,未雨绸缪,在争吵升级之前,就照顾到恋人的感情需要;回避型则采取压抑策略,重视独立轻视依赖感,设法在情感和身体方面与恋人保持一定距离,发生争吵的时候,回避问题或者情绪火爆,对恋情有一些僵化的教条式看法,始终有疏离感,很难弄清他们的真实想法。

  书中给出了很多的测试题目,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当中逐项完成,相对客观、准确地了解自己与伴侣的依恋风格类型,然后明确自己可以做哪些调整和改变以更好的促进两个人的关系。比如说,一个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离开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转而去寻找一个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或许关系模式和情感质量都会大不一样。

  熟悉自己的依恋风格,寻找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是一种智慧。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应该懂得找到一个可以依恋的人才能够相守一生。

  《读懂恋人心》读后感(七):那些年,我们一起分享的疗伤美文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爱情诗,“我爱你,不是因为你的样子,而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我虽然觉得读来很美,却一直没有感悟其中的意义。直到经历了一些不幸、或甚幸的故事,又恰逢读了这本教人“如何在未知中相爱,在懂得后相守”的恋爱心理学指南,方才顿悟——我总说自己脾气太坏,一定要找一个绝对宽容大度的男人才能走到一起,后来发现,任何人都会有承受的底线,绝对宽容大度的人根本不存在,脾气太坏,只是因为没有碰到那个让我脾气坏不起来的人。这就是,爱一个人到最后,原来是爱上了自己爱人时的样子罢。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儿童依恋理论,对比成人依恋与儿童依恋的诸多相似、相承之处,这本书系统囊括了科学研究的实验分析和现实案例的有力佐证,最终形成可操作性极强的恋爱关系指南,旨在帮助人们改善感情现状。值得吐槽的是这本书的书名翻译和装帧设计实在恶俗,让一本科学性极强的心理学著作活生生包装成了一本两性快餐读物,实在有些遗憾。

  近年来打着翻译外文原版书籍的幌子,实则是一帮国内二流编辑拼凑堆砌而成的山寨出版物多如牛毛。这些书籍读后无法让身心收获有益的营养,由于数量巨大,又湮没了本值得阅读学习的真正有价值的书籍,实在让人含恨。这本由美国心理学家阿米尔莱文博士和雷切尔SF赫勒合著的作品中,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和国内同类出版物的不同之处,其中任何结论的得出都源自实实在在的实验分析,并附有确凿详实的实验数据,不以过度感性的优美词句激发共鸣,却能实实在在引人思考,让头脑受益。

  书中开篇定调:人类天生需要亲密关系,这是由基因决定的。然后从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角度证明这一结论,于是,我们可能第一次知道,原来从科学的角度,那个“前世五百次回眸注定的缘分”原来还对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存活有着特别的意义。看多了那些教人在恋爱情感中保持独立、不违心、不屈尊,宁愿忍痛离去也不含笑伪装的励志美文,再看这些不以强调个体感受为核心,而以生理科学和心理科学为基础的研究型通俗读物,确实能让我们暂时抛开对号入座的感性心理,更客观、更平和、更透彻地理解恋爱关系。

  “陌生情境实验”是研究依恋理论的一个经典案例,透过实验我们看到的是,来自“感情基地”的支持是一个人保持探索、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这就无外乎当我们依恋的人不能让我们足够安心的时候,我们会难以全神贯注地对待学习、工作等一系列事情,这不是一种心理疾病或心智缺陷,这种反应是大脑特定区域的生理反应,每个人生来都是如此。我们常说恋爱中的男女智商为零,全身心的注意力记挂在对方身上,彼此最牵肠挂肚又最惴惴不安,能从对方身上得到最有力的安全感,同时这种安全感又最稀少而短暂,一段小小的留白就会引起恋爱关系中一方的焦灼和猜疑,这样的感觉我们常常称为“在乎”,许多人在这样的在乎里永无宁日的期望复失望,还坚定地认为这就是爱情应有的滋味。再加上适时添油加醋的疗伤美文说着:爱情就是一场战斗,谁先在乎,谁先输。于是,挣扎、按捺着内心渴望的恋人们把美好的爱情变成了一场煎熬炼狱。

  这是造物主的过错吧,他让一些人天生回避,让另一些人天生依赖,于是,人事诡谲,让该放弃的不舍丢手,能抓住的又未必想要。这种相反相成的吸引反倒成了回避与依赖两种人群强化彼此自我认知和爱情观念的催化剂,越有人依赖,回避的一方越觉得自己内心独立不可一世,对方越闪躲回避,依赖的一方更认定自己依赖过度,可悲的怪圈循环,让心灵的伤痛再无痊愈,爱情就这样让人欲罢不能、欲说还休。

  意志徘徊中,是好友的一篇“分享”为我们的行动决定,比抛硬币更容易得到可靠的感情指南,于是我们宁愿相思成疾、宁愿痛彻心扉,决不让自己表现出恋爱饥渴的样子,要保持神秘感、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因为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的重视。这样的文章没有帮我们梳理好感情,却教会了我们彻头彻尾的自欺欺人,那些用来渲染电视剧本的桥段,误导着我们去生活中寻找撕心裂肺的爱情体验,直到心力憔悴才发现,真正的爱情会带来心灵的平静,如静水流深般,真爱总是平和而悠远。

  其实生活的本来面目总是比电视剧更加狰狞,但生活的最终去向却是平淡,真真切切的平淡。感谢那些伤感的美文曾经细致入微地描摹了我们当初细腻的情感轮廓,但当我们历经世事、体味人情、心灵涅槃之后,每个人都会成长为自己生活的哲学家。

  《读懂恋人心》读后感(八):实用性与指导性皆强的书

  这书真的很好。这本书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心里就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判断。这个判断不是武断,而是果断。当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认为此书会有多么出色,也对本书的题材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作为一个已婚人士,我自认为过得还算幸福,没有必要去阅读此类有关两性情感话题的作品。可是当我打开了书,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读下去了。

  这本书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依恋风格。我这样说其实算不上剧透,虽然书的页数只有短短的216页,但是本书的内容却是相当丰富的,绝对不是我三言两语就可以透出来的。按照作者所说,依恋风格主要分三种,焦虑、回避、安全。我们生活当中与自己恋人之间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依恋风格有关。全书提供了大量的情感案例,这些案例让我们很形象、直观地明白了作者所说的依恋风格。我们也可以通过书中提供的方法来判断出自己的依恋风格。通过依恋风格,我们可以找出自己感情生活中绝大多数问题中的诱因。我们生活中,和自己另一半的很多冲突都和这个依恋风格有关。当然,这不只是作者的夸夸之谈,作者还为自己 的理论提供了证据。那些海量的情感案例完全证明了这些。不过这些还只是小儿科,本书最棒的地方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的办法。它不仅仅让我们发现问题,它还告诉了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回避型和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他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使自己安全地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更加倾向于安全型依恋风格。

  作者讲得很细,对于三种不同的依恋风格,他都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依恋风格,找到自己依恋风格的优势和不足,找到解决自己依恋风格不足之处的方法,从而让我们的感情生活可以更加和谐有爱。

  本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是具有颠覆性的。看完本书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恋爱观是有着很多不足之处,不对之处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细小微末的东西也都是因为依恋风格的不同所引起。夫妻或者恋人双方的每一个矛盾都可以归结到依恋风格上来,所以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相当强。

  正是因为这一点,正是因为实用性的强大,指导性的明白,我才认为这是一本很棒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