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5个关系的真相 | 老胡金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15个关系的真相 | 老胡金句

2018-05-25 16:32:03 作者:胡慎之 来源:胡慎之 阅读:载入中…

15个关系的真相 | 老胡金句

  老胡的精句,我们整理成了几期文章

  今天是第一期

  当我们陷入“受害者”的角色里,

  那么我们会持续对这个世界“施害”,

  因为投射的恶意

  才会让我们感觉是“受害者”。

  一个被虐待的孩子,看到别人举起双手

  不会认为别人是想拥抱ta,

  而会投射对方想打ta,

  并充满恨意和对抗

  - One -

  

  我们之所以要对别人暴力攻击可能因为我们曾经被暴力对待过。

  被暴力对待的时候,我们是一个受害者。

  特别无力,无助孤独希望通过虐待别人的方式将这种感觉传递出去,因为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受虐的感觉真的太糟糕了,你会感到如同待在黑洞里的孤独。

  很多人在外面受了一些压力,回到家里,虐待亲人

  这是因为他们在外面感到的是一种受虐的体验

  所以,他要把自己受虐的体验传递给别人。

  亲人是安全的,是不会离开的。

  受虐者希望通过虐待的方式,把受虐后的无助感,孤独感传递给别人,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正如,我只有让你尝过苦瓜味道,你才能真正体验我此刻的感受

  - Two -

  婚姻是最好的容器

  我们心里渴望的很多东西,如:爱,创伤等,都有可能在亲密对象那得到疗愈。但有时候,婚姻不是一个容器,是一面镜子

  照出了我们内心很多不愿意去面对的事情不好的体验。

  当这些东西出来之后,我们可能会不太愿意去接受,往往用恶意的欺骗谎言来掩盖。婚姻是成熟人之间的一种合作,既然是合作,那彼此都要有价值,也都要有投入

  如果你否定了对方的价值,那么在合作中,你一定会觉得自己吃亏了,对对方也会产生很多的不满。我们会渴望亲密关系,但这不能帮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

  有时,我们猜中了开头,忽略了过程,得到了一个不想要的结局。我们对自己不是很了解,或我们内心有一部分是我们不愿意真实去面对的。

  我们会更多的希望对方能做一个完全包容我们的人,在这种包容的环境下,我们再也不用去体验恐慌和挫败了。

  这也是我们对婚姻的一个不合理期待。你不愿意长大,凭什么要别人来等你。我们可以因为爱,进入婚姻。重点是,你有没有爱。

  - Three -

  情商高人,就是知道又做到,并且能够建立起合作双赢的人际关系

  心甘情愿说好,温柔坚定说不,成为自己,自在自主。 

  -Four -

  生活中,我们会有对完美照顾者的依赖愿望

  就像一个人走路或者吃饭时总想有另一个人陪伴在身边。

  我们会带着这种渴望,一直在等着另外一个人出现。当一个人走路时,有可能会摔倒,有可能会被绊倒,这让我们没办法投入到走路的状态,就算到达目的地,也会觉得很遗憾、很失落,这是因为想依赖的那个人没有出现。依赖并不代表着你要完全依赖一个人才证明自己的存在

  或者才能感到自己被认同和接纳,否则,这种依赖会比依赖一个人更恐怖

  - Five -

  好的时候全好,坏的时候全坏;或者想念中很好,面对时都坏,这是我们处在“偏执分裂位”。

  无法容忍“坏”,也无法抱持情绪,还真不是别人的“错”,或者别人是坏人

  - Six  -

  所谓“渣男”一开始都是以“拯救者”姿态出现在你生命里的,而这样的姿态恰恰是你“理想化”的结果

  所有与“渣男”或者“渣女”纠缠过程,更多的只是一场自我感动或者自我“矮化”的秀。

  要么是我们勾引过来,要么就是内心有“依赖&自给自足”的冲突而没有拒绝能力

  - Seven -

  当我们陷入到经常问“为什么”的时候,这是无法接受的状态;

  当这个时候问自己“我可以做点什么”的时候,发现有些事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

  - Eight -

  因为缺爱对父母怨恨小伙伴们,或者你在怨恨“有爱而不给于你的父母”。

  当我们尝试告诉自己“父母没有能力爱我”,这可能是很悲伤的事。

  这个时候或许自己才会对自己说:我要好爱自己

  也不会再重复去寻找“没有爱的能力的另一半”去改造成“爱我的那个父母”,然后去补偿爱的感觉

  这其实是对自己很不负责的方式,也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模式自然也是自怜与怨恨的集合模式。

  然后,又是强迫性重复,同时让自己跌入“生命不幸深渊”。

  - Nine -

  很多妈妈在对待孩子的时候,特别是希望孩子能按照我的意愿(俗称“听话”)。

  去做某件事时,一般会说:“妈妈好辛苦,好累,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你还不听话,真的是太不懂事了。”

  这些话会激起孩子内心的愧疚感,孩子会因为内心的愧疚感变得听话起来。同时这些话会让孩子感到很不舒服,他会很想摆脱愧疚的感觉。

  所以,一方面孩子会讨好妈妈,看妈妈的脸色行事。另一方面,孩子会去做和妈妈指令相反的事,阳奉阴违于是,孩子有了两副面孔,人前是一副面孔,人后又是另外一副面孔,换句话说,孩子变得圆滑而不诚实了。

  - Ten -

  一个焦虑苛刻的妈妈,不断纠正孩子行为

  并且要求孩子最各种“对的、应该的事”,孩子学会敷衍,不用思考,带着害怕和愤怒应付着所有“他人要求的任务”。

  到最终体验不到满足的感觉,以及自己完成成就

  当然,自己的感受也是被忽略的。

  在与他人关系中,就成为带着委屈敏感观察者和对抗者。

  孩子内心的想法是“因为你要我做,所以我做,我要怎样?不知道。”

  虚空的生命和拥有虚假自体的人生体验,讨好又指责人际关系模式,对他人和自己都是如此,被塑造出来了。

  - Eleven -

  强烈建议以后梦想导师别问“你有什么梦想吗”,而是问“你觉得自己有什么能力实现梦想”。

  或者,这样可以把人从云端拉回现实,可以让人更真实看待自己。

  - Twelve -

  所有“懂事”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要求被照顾被满足的父母。

  有些“懂事”的孩子甚至过早扮演父母的“好的父母”。

  - Thirteen -

  越来越理解什么是“陪伴”了。陪,是主动沟通;伴,是积极回应

  父母做到陪伴成长,那孩子会感觉到关注,理解并被接纳的。

  - Fourteen -

  有多少痛苦,来自于我们自己在人间寻找天堂

  亲密关系中,尤为如此。

  多少愤怒和责怪都在表达:你没有给我天堂的感觉,反而感受到的似乎像“地狱”。

  - Fifteen -

  老胡金句下一期,约定

  推荐阅读

  心理咨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12个人的亲身体

  ☟ 失眠、焦虑、压抑....席卷了我

  戳阅读原文,预约心理咨询

  我们在这里,陪伴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