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将军知道|总担心自己会杀掉家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将军知道|总担心自己会杀掉家人

2018-06-14 12:30:39 作者:大将军郭 阅读:载入中…

将军知道|总担心自己会杀掉家人

  作者:将军郭|心理咨询师|性感长腿女青年

  图片来源网络  由Devil提供

  大家好,这是“将军知道”栏目的第九期,最近大家的提问依然很多,为了尽可能多的回复大家,本期依旧把相似题目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希望你们依然能从本期提问中有所收获。记得看完投票支持一下我哦!

1找不到学习状态

  我是89年的,3月份离职,之前一直做的文员工作,现在想换个。这几天网上投简历突然迷茫想去的公司不搭理我,不想去的都给我打电话

  觉得自己身无一技之长后悔自己没好好学习,每次定的闹钟早上5点30醒来,可是打开喜马拉雅听书后,就是不想起来学习日语和韩语,这种状态从今年2月份持续到现在,唯一坚持的就是每天敷衍式的背单词

  出去见到熟人就会被问:找到工作了吗?很烦躁。其实我想找个跟韩语有关的工作,在网上搜索了下,自己又不达标。

  还有我购买的日语课程快过期了(录播课),看到朋友分享的日语学习进度,我觉得再不学习再不进步就要被朋友甩到十万八千里了,而玩手机浏览没用的八卦浪费我好多时间,关于工作和学习我不知道怎么跳出这种讨厌的状态,指点

  将军答:提问者的描述中有很多个“找不到学习状态”,出于简明扼要需求,我删掉了一些,但是多次重复这件事,能感觉得到你为此焦虑回答这个问题也是希望能让很多想提升自己但是一直动力不足行动滞后的读者看到,给大家带来帮助

  你提问的时候我恰好也在参加一个学习研讨班,4天的时间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八点,深刻体会了什么叫“找不到学习状态”,我经常走神抖腿打瞌睡想翘课,也在思考,为什么现在坐不住也学不进去?为什么其他同学一副沉迷于知识海洋里无法自拔的样子

  可以说,跟你的心路历程非常像了。我期待的学习状态是百分之百投入,学习后能立刻应用,但实际上这四天我给自己的状态打分一定是不及格的,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判定,我一定也会更加焦虑和自责,就跟你一样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

  但是即便不及格,这四天里我依然学到了东西,也有试着融入课堂,能做到现在的程度绝对谈不上好,但我确实很久没有集中在一段时间学习,状态不好也是蛮正常的,并且想到自己有收获,我还是很开心,觉得这次学习是值得的。

  说这些不是让你学阿Q精神,但是积极视角在学习中是必备要素人们对自己的不满大多数都来源于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完美要求,太多的关注自己没做到的就是你所谓的“找不到学习状态”,这种思维模式只会驱使你把接下来的能量情绪放在内疚懊悔和焦虑中,看似一直在关注学习这件事,实际上都是无用功

  从你的描述来看,购买课程学习、早上五点起床听课,背单词等等,真的是非常积极的行动,我只有赶早班机的时候才会五点起床,并且一年最多一次而已,所以你为什么不给自己一点鼓励和正向强化呢?

  你期待的百分百投入的那种学习状态,我猜想还伴随着希望自己一学就会,过目不忘突飞猛进,但是负责任的告诉你,心理学中任何一个流派的学习理论都无法支持你的期望循序渐进甚至在一些阶段毫无进展才是学习必经的过程

  而你现在要做的是从你现在不够好的学习状态中提取一些正面的强化物,比如你可以试着每天记录(当做复习)你背了多少单词,你学习的课程中收获了哪些知识点,这不仅让你有动力能继续学习,也可以让自己真正感到学习的成就感快乐

  很多人都感到从学校毕业后提升自己是很难的事,的确从生理角度上来讲,我们很难有青少年期那般丰沛的精力和专注力,学习能力其实是在缓慢下降的,所以设定目标或是给自己提要求的时候,也不要过度要求自己,真正阻碍你提升和学习的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心态,小步前进,稳中求速,才不会让自己的行动适得其反,变成阻力

  最后再补充一下你的求职问题,其实跟你现在找不到学习状态是一回事,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太高,现在没有能力达不到,那不如先找个各方面平衡自己需求的工作,然后利用工作之余补充能量等待下一次再战。

  人生目标不是一定要一次实现的,分解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路还长,罗马一定可以抵达。

2&3婆婆跟我抢孩子

  提问二:女,26岁,结婚三年,有个两岁的女儿,做销售老公,27岁,个体户。特别讨厌我婆婆,没有理由,婆婆不和我们住在一起,孩子平时由我妈带。婆婆想带孩子睡觉,但孩子慢慢有意识后睡觉的时候就要我妈陪,所以只能我们哄睡以后再给婆婆送过去。

  有一次哄睡之后,我就不想送过去,怕孩子夜里醒了没有安全感害怕,我婆婆过来要接孩子过去,我说今晚和我们睡,她却执意要带孩子过去睡觉,她居然和我抢孩子!当天晚上我老公出去打牌回来很晚,公公在隔壁房间睡觉没有插手,晚上老公回来了,还是把孩子送过去睡觉了。以后我该怎么办?

  提问三:家里宝宝八个月了,现在婆婆和我一起住,帮忙带孩子。我工作比较忙,但是也在尽力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背奶妈妈辛苦得不要不要的。前几天我总觉得婆婆暗示她想带着孩子回老家住,就私下问了老公,果然他也是想等着断了奶,把孩子送到老家呆到三岁。

  我非常不高兴,因为孩子的奶奶和老公哥哥一家一起住,他哥哥家还有两个孩子教育方式上我特别不认同。我说了我的想法,老公就说我自私,他妈妈在我们这边住着不习惯老人希望能回去。

  我说雇保姆,他说孩子的奶奶会想孩子,我又忙,直接接回老家一周看一次多方便啊。我们两个谁也说服不了谁,现在我看婆婆的一举一动都像是要把孩子跟我离间开来一样。

  我自己的父母身体好看不了孩子,我也知道婆婆带孩子不容易,但现在这种情况都快把我逼疯了,每天看着孩子和奶奶在一起就心里嫉妒。您帮我出出主意吧。

  将军答:两道提问放在一起回答,因为问题的内核都一样,孩子的出生打破了原有的家庭结构的平衡,除了需要考量现实的育儿问题,也隐含着家庭系统权力争斗

  只不过前一个提问里的婆婆更像是想掌控权力的那一方,后面提问中是孩子的妈妈更想掌握主导权。家庭中其实常见想把孩子“私有化”的心理,新手妈妈中最明显,当然要肯定的是妈妈是最适合的育儿者。

  但是工作等原因不得不让婆婆或者自己的家人参与到共同抚养当中,只不过共同抚养会让妈妈感受到她的角色被弱化,剥夺了她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这种内心不舒服可以理解

  而婆婆会出现“私有化”孩子的心理倾向也是常有的,像第一个提问中婆婆坚持要跟孙女一起睡,这种不方便也不合理的需求。

  其实是因为这样的婆婆本身掌控欲很强,儿子结婚让她感觉到儿子对她的爱被分走一部分,她无能为力,所以会把这部分过剩的爱和掌控欲放到孙辈身上,这让她感到一部分情感上的补偿,以及心理上的平衡。

  但这种“私有化”的心态无论出现在婆婆身上还是自己身上,其实都是不健康的。孩子出生慢慢长大,一定要面临 “分离”这个课题,不但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一些家长,包括祖辈也会出现分离焦虑,他们说是担心孩子的成长问题。

  其实还有一部分是自己内心的不舍,因为这种“分离”对他们来说意味着被剥夺了亲密的权利,虽然这并不是事实,但的确是很多育儿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两位妈妈都会对婆婆的做法不满,可以理解。

  了解自己和婆婆的心态,其实是为了降低你们自己内心的敌对情绪,也不再把不满和嫉妒不断扩大,去影响自己做出理性的行动。婆婆并不是变态,而作为妈妈想跟孩子亲近也是正常心理需求,所以心平气和解决问题,并且还要有方法策略

  希望都先跟丈夫沟通想法,并且是用建议的方式,而不是在下达命令

  第一个提问我建议你们可以尝试先降低孩子跟婆婆一起睡的频次,也给婆婆一个过度适应期,一点一点渗透,而不是立刻斩钉截铁地说孩子不能跟婆婆睡,因为看起来你的婆婆掌控欲很强,完全扭转她的做法的确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做法;

  第二个提问者,你提到婆婆跟你们住着、不习惯,我想你和丈夫可以商量先把这个不习惯的问题解决,看看哪里可以让她住着更舒适,用“妥协”去争取让婆婆更愿意留下照看孩子。

  在不放弃原则前提下尽量满足她的需求,她才更有可能愿意满足你的需求,虽说是一家人,但还是要互相满足需求,才不会激化矛盾,如果婆婆能感受到在你们家过得很开心舒服,也愿意留下,那不是皆大欢喜嘛!

  最后还想再补充一句,问题是存在的,这种存在也是必然的,想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问题的一部分就是双方或多方的不满和敌对造成的,改变心态,问题也会变得简单

4儿子特别钟情女孩玩具

  我是一位四岁男孩的妈妈,我的儿子特别喜欢玩芭比娃娃美人鱼公主的玩具,可以说是从心里喜欢这些玩具,画画买书等也要买此类的书籍,其他男孩的玩具也能玩会儿。

  但每天不离手的就是公主娃娃类,这种情况是从一岁左右发现的,一岁时发现他喜欢穿高跟鞋,穿裙子,后来喜欢看芭比动画片,一直到现在喜欢这些玩具,我想咨询老师,男孩特别钟情于女孩玩具,原因是什么?

  我们平时应该满足他的需要还是不能给他买这些玩具?怎么引导孩子呢?我们全家都很苦恼

  将军答:我就直截了当地说吧,你的提问中隐含了一个假设,就是男孩喜欢女孩的玩具不太正常,可能意味着有性别角色认同的问题存在。

  性别意识大概在孩子3岁左右会出现萌芽,而在此之前孩子其实对于性别的认知是很模糊的,主要受环境影响,即便是男孩喜欢玩女孩的玩具也并不能说明不正常。

  所谓的“正常”其实是成年人强加给孩子的,希望男孩更男性化,女孩更女性化,当出现一个“反常”的举动,家长就会焦虑,这主要是家长一直秉持着“不同性别就该怎么样”的态度所导致的。

  请你放宽心,这不算问题,但是如果你有担心,是可以试着做一些引导,4岁的男孩已经可以进行基本的沟通,不妨问问孩子为什么会喜欢这些?从根本上了解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比直接干预他玩什么玩具更有用

  比如,有的男孩喜欢高跟鞋穿裙子,是因为在幼儿园漂亮小女孩被老师表扬,在他心里这些物件表征着赞扬和关注,他真正需要的是被关注和表扬,而不是喜欢玩那些女孩玩具;又或者儿子经常一起玩耍的朋友是女孩居多,他或许是为了能更好的融入,所以潜意识里会被“同化”喜欢玩芭比娃娃。

  另外,可以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去多跟男孩接触,以及父亲角色在这个期间不要缺席,带孩子多尝试一些新鲜有趣活动,孩子的注意力也会有所转移。

  当然,这些引导的前提一定是家长抛开性别角色的桎梏,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选择

5和好朋友关系忽然变差:

  提问五:我是一名女性,有一个女生好朋友,是上班的时候认识的,因为天天在一起上班,吃饭,挺谈的来,应该是都把彼此当成朋友了吧,至少我是,我不管有什么好的东西都愿意给她分享,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我们这样交往有两年了,可是近三个月,我感觉我们之间的关系变了。

  她和另一个同事打的火热,出去逛街都是她们一起出去,邀请她,她有时候借口不去,我觉得挺失落,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做事情也感觉对自己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变的有些自卑

  看她们在一边打打闹闹的心里就不是滋味,就跟她们融合不到一块了,我现在很抑郁,尤其是上班不知怎么跟她们相处。我挺舍不得这段友情的,但又不知如何维持。

  提问六:我是一名大三的女生,大学前两年和室友关系特别好,大三开学不知为什么,和其中的小a关系出现了微妙变化她对我的态度和对其他人有些不一样,具体表现冷漠,无视。

  我一开始没有在意,后来这种感觉愈演愈烈,现在我实在受不了,就和宿舍长聊了聊(她俩关系较好),想让她旁敲侧击问问小a 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可后来她告诉我,小a这么说:“关系都是培养出来的,我和她很少一起”

  说实话,当我觉得我俩之间有些疏远时,我就尽量创造机会和她相处,永远都是我主动招呼,如果我不说话,她也不会主动和我说话。

  曾经是个挺洒脱的人,可我伤心的是自己处处在意别人的想法,为她人考虑却得不到相应的回应,只要从小a那里得不到我想要的回应,我竟然会偷偷的哭。

  我真的太痛苦了,真的不知该如何面对朝夕相处的室友,我特别无助,处在考研的关键期,我不想被这样的一件事绊倒。我该怎么办?

  将军答:两位因为好朋友突然变冷淡难过姑娘,你们的疑问困惑我能理解,但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不直接去跟当事人沟通?

  与其一个人胡思乱想无助难过,为什么不去“死”个明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倾向,两个人之间不直接沟通却选择向其他人求助,如果沟通未果再自己想办法也来得及啊,但明明是对方最有可能给你最直接真实的答案,你在怕什么?

  大概是怕面对最糟糕的结果吧:对方的确不想再跟你做朋友或者不再喜欢你、对你有意见、疏远你。其实你在乎的未必是这位朋友本身,你在意的是你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回应,而没有回应会让你感到被抛弃、不被喜欢,会损伤你的自我价值感。

  正像后一位提问者说到的,“处处在意别人的想法和为她人考虑,却得不到相应的回应”,这是美好愿望却不是现实,现实是感情世界里,无论是爱情和友情,都没有固定法则,所谓的“应该”的回应都是一个人的一厢情愿,你越坚持这样僵化固着的标准,就越容易在感情世界里失落。

  你对一个人好,或是曾经跟他走的很近,这都不会成为他一定会对你好和继续跟你走的很近的原因,交朋友和谈恋爱都一样,都是在无数的分母里留存有限的分子,一定有一些努力和情感会被浪费,也正是因为这样,留下的人才更显珍贵,这本身就是互相选择的过程,也是跟人建立联结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在别人的故事里,你又何尝不是那个不理睬对方、“抛弃”对方的人呢?在你不经意间就遗忘或者疏远的朋友里,说不定也有人曾有过跟你现在一样的心情。

  人际关系也是需要新陈代谢的,没有谁故意伤害谁讨厌谁远离谁,都是在前行的路上发现或许另一些人更适合留下来,所以很抱歉啊,过去曾同行,但是下一程我想选择更适合的伙伴了。

  而对于那个看似被动接受这一结果的你们来说,要记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失去一个朋友,一定是失落的,但不要过度扩散这种失落,这跟你好不好、值不值得被喜欢无关,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信号提示:你也该去寻找更适合你的朋友了,大家挥挥手各奔前程,有缘再会啦!

  当然,前提还是建议你先直接找当事人沟通,说不定也只是一个误会而已。最后还是想说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也确实有必要再提醒一次:你的生活里还有学业、工作、爱情、亲情,还有很多其他的好朋友,与其因为可能要失去的烦恼,为什么不为正拥有的而快乐呢?

7担心自己杀掉家人:

  我和老公大学认识,毕业结婚,现在宝宝一岁多,在医院上班,都是行政。我在很多年前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外国人在梦游的时候把自己一家人都杀死了,而他当时以为自己在切西瓜。

  这个故事看了很久很久了,本来都淡忘了,但是最近家里买了一把快刀,我最开始做饭的时候心想可千万得小心,别割了自己的手,别让宝宝进厨房,后来我又想起这个故事,每晚入睡前都在担心自己别把像文章中的那个人一样把家里人都杀掉,一想到这些,我就很恐惧。

  特别是今早到医院,听说一个精神病杀了自己的小孩,后又自杀未遂来院就诊,我怀疑我也快得精神病了,我要不要看医生啊?

  将军答:如果有专业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当然能去面询是最好的,但如果你现在觉得问题还在可控范围内,别太着急,可以先听听我的分析。

  你描述的问题比较类似强迫思维,一般是由于现实中的压力和焦虑引起的,而这种压力和焦虑常常是在潜意识层面,被患者本身压抑住的情绪,那么问题来了,你的压力和焦虑来自于哪呢?

  刀往往就意味着敌对情绪,可以说刀是你攻击性的一种外化物,而害怕自己杀害家人,是你担心自己的攻击性或敌对情绪会伤害到他人(这个他人很可能是你的家人),所以潜意识里你的担心让你很焦虑,它们变成了另外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是一个信号,提醒你要先解决自己的情绪。

  很多人都会觉得对自己的家人产生敌对情绪是很糟糕的、很坏的,比如讨厌自己的亲生父母,或者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厌恶”和“恨”。

  这让他们感到很羞愧,好像对亲近之人的负面情绪都是不应该,所以当内心感受到对家人的这种负面情绪时,大多数人会否认或者压抑,而越是压抑,就越是容易让情绪变得更加激烈。

  其实对亲近和爱的人产生“厌恶”和“恨”并不可怕,这是暂时性的一种应激情绪,大多数只针对事情而不是针对人,这种负面情绪的出现是提醒你们之间有些问题要去处理,这就是“厌恶”和“恨”的意义,可以说这种“厌恶”和“恨”其实正是爱和喜欢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

  所以,你出现这种强迫思维并不意味着你会做出这种行为,更不是要得精神病,而是你现在应该整理自己的情绪,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最近或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你跟家人(也可能是其他人)之间有没有出现一些什么问题?比如,你是不是对抚养孩子感到很辛苦压力很大,觉得孩子的出现影响了你自由的生活,或是丈夫有没有在育儿过程中跟你发生过争执,你对他有不满,但又没有发作。这些可能是引起你这种强迫思维的根本所在。

  不必过度担心,要学会合理的表达情绪,释放自己的压力和焦虑,而不是想着怎么去克制这种念头的出现。真正会伤害你和家人的不是那把有形的刀,而是你逃避和压抑的负面情绪,它反而是最容易伤害人的无形的刀。

  ——  END  ——

  ◁◁ 向左滑再来几篇

    将军知道|和丈夫双双出轨,该生孩子吗?  将军知道|如果你不想失去一个人,那千万别......    将军知道|总是忍不住跟男朋友的前任作比较,怎么办?

  新书《世界偏爱自愈自乐的你》

  正在全网热卖

  我们心里都有病

  关注我的人

  都会找到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