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相信科学,也是迷信
与宗教信仰不同,封建迷信没有固定的经典信条和信仰对象,崇拜神仙鬼怪或神话人物,他们的活动也没有固定的场所。
因其有可能迷惑群众,组织反动势力,危害群众生命和财产,所以国家对于封建迷信活动是明令严打的。
但是要搞清楚,国家打击的是封建迷信行为,不是迷信观念本身。
因为,迷信还有更广泛的意思。
广义上的迷信,就是无理由、无根据,但是坚定不疑地相信某种东西。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太多了,比如中国人认为“四”以不吉利,而“八”是幸运数字,尽管你知道数字无法决定人的命运,但还是挺愿意去遵守这种规矩。
还有黑猫被称为“玄猫”,说是可以避邪;小时候被长辈们告知,初一、十五不能洗头……
诸如这些“不知道、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就是很愿意相信”的行为,都属于迷信。
那是不是说明,每个人都有可能迷信?
是的!
美国久负盛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们迷信的原因是他们相信或推测,在迷信行为和某些被强化的结果之间存在着联系,即便是实际情况下两者并不相关。
有趣的是,斯金纳有个著名的“鸽子实验”,解释了迷信到底是怎么回事,同时还证明,迷信不是人类特有的行为,连鸽子也会迷信。
他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将8只饥饿的鸽子分别关进8个规格相同的箱子里,不管鸽子在箱子里干什么,每隔15秒,箱子就会自动投喂一次食物给鸽子,这样持续几天,记录下鸽子的行为。
实验结果是:
有6只鸽子产生了明显的反应;
鸽子1在箱子中逆时针转圈;
鸽子2反复将头撞向箱子的一个角落;
鸽子3身体显现出一种上举动作;
鸽子4和5的头和身体不停摇摆;
鸽子6不停啄击或轻触地面。
以上的行业,在实验之前都是没有的。
因为食物是定时投喂的,不管鸽子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会投喂,所以鸽子的行为,与食物的投喂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鸽子的表现,明显就将动作与喂食联系在一起,好像做了某个动作,就有饭吃似的。
所以斯金纳认为,鸽子变得迷信了。
固执地相信因果关系,是我们迷信的一个主要原因。
每年高考之前,都有许多家长到寺庙烧香,祈求神灵保佑孩子能高中。那些渴望孩子高中的家长们,潜意识里,就是相信烧香祈祷与孩子高中有因果关系。
其实,这是对概率的错误判断。
从概率上来讲,孩子是高中,还是落榜,概率一样的。也许以前有人去烧过香,后来孩子考中了,所以人们心中就形成一种观念:烧香有助于高中。
但是,那些烧香后没考中的,却不在人们的注意范围之内,或者归咎于“你不够诚心”。
总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强制性地将两件本来不相干的事联系到一起,也体现了人的控制欲。
控制欲也是迷信的一个原因。
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可抗力,“天定的”。比如什么时候打雷下雨,什么时候来个地震,什么时候刮个台风……
人人都知道,我们不可能撑控所有,而人类天生就充满控制欲。
自己控制不了怎么办?
那就借助一些莫名奇妙的物件,有人穿条红内裤以保本命年无灾无难,有人贴身带张符以保事事顺利,有人贡个菩萨以保家人安康……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无非就是寄托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但人们却坚信它们有神力,可以主宰命运。
迷信是一个让人获得控制感的过程。
生活需要仪式感,迷信时常伴随着仪式。
仪式往往能给人一种企盼。
古时人们求雨,找个道士开坛做法,一场隆重庄严的法事,能安抚人心,给人一种非收的企盼。
现在有人处对象,要去找神婆看一下八字,其实道理差不多,八字相合了,下一步百年好合仿佛就可以想见了。
其实,迷信并不是洪水猛兽,它渊源流长,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必要一听到迷信就开喷。
尽管迷信并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但它还是有积极的一面。
当人身处困境时,迷信经常能产生一种力量感和控制感,而力量感和控制感能减少焦虑,增强信心和勇气,支撑人们度过难关。
迷信与科学是对立的两个阵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但问题在于,无条件地相信科学,其实也是一种迷信。
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在于,科学会在怀疑中进步,而迷信在怀疑中崩溃。
<更多故事>?
以前流行的是缩胸,不是隆胸
一场延续千年的犯罪:作弊
一个随便挖钻石的公园,挖到直接带走
真正的美人,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被掰弯,为了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