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夏至 | 消夏消火,上士养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夏至 | 消夏消火,上士养心

2018-06-21 13:45:04 来源:明伦书院 阅读:载入中…

夏至 | 消夏消火,上士养心

  ▼  夏至,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

  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从此过后,万物繁茂生长,需雨水滋润。故,夏至的午后,或傍晚,常会有一阵雷雨,骤来疾去。诗人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同时,夏至的夜空也会逐渐变成夏季星空,那繁星闪烁的夜,将照着我们安然入梦。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丨鹿是属阳的山兽,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鹿角感阴气而脱落。

  二候蝉始鸣丨蝉鸣里树影明灭,忽觉夏长。

  三候半夏生丨半夏是一种野生中药草,夏季过半时,最适宜采集它地下的块茎。

  ▼  “夏至熬一夜”等于“平时熬一周”

  白天为动、为阳、为消耗;晚上为静、为阴、属修养。夏至是阴阳转换的节点,易耗伤元气。所以熬上一天至少相当于一个礼拜。

  古人说:“夏至乃天地阴阳交接之大时。前后需服夏至日汤以助此阴阳之交接,如此则一年之阴阳顺,故于健康关系甚大!所以,此段时期亦宜减少应酬,收摄心神,子时入睡,切切!”

  ▼ 让心静下来,并不需要太复杂的味道 

  古人戏称夏天为“苦夏”。王维写过一首诗叫《苦热》:“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意思是热到恨不得飞出宇宙。

  “烦夏莫如享夏”,与其抱怨炎热,不如去发掘夏天给我们的馈赠。古人相信,在大自然中,许多食物都带有消暑的属性,明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道出了许多古人消暑的清凉物。

  其实消夏,除了“降温”,更重要是清心火、定心神。古人通过品味食材本真滋味,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对现代人来说也不会过时。

  藕 |清热润肺,凉血行淤

  《本草纲目》:“藕生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实坚,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被李时珍称之为“灵根”的藕,在古人眼中,它色白如雪,故美称为″雪藕″,光听名字就清凉。

  藕生吃,嫩脆甜爽,堪和鸭梨媲美。韩愈说它: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脆生生、水汪汪,落口消融,甜而无渣,像一片冰雪飘落心间。

  炎夏越盛,淤泥下的藕越是汲取精华,最后出落了洁白如玉的身心。待到被人发掘,人们才知道它是最精致、也最静默无闻的夏日纪念品。

  藕,一颗无欲无求的冰雪心,耐得住酷暑,人尝了,也汲取了那股清白的灵气,不争的宁静。

  西瓜 |消煩止渴,解暑熱

  西瓜是夏天最本真的味道。

  西瓜在《本草纲目》里有个有趣的名字:“寒瓜”。烈日下,一个寒瓜是一汪冰浆仙液,一片碧绿瓜田就是一片清凉海。

  明代诗人解缙,一生喜欢吃西瓜。据说他曾经写过这样一副“西瓜对联”:“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观《左传》,书往右翻。”

  平时正襟危坐的文人,吃起西瓜来却豪放得可以,不觉间,心火也随着倾泻而去,心神通畅,文思泉涌。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一口元气淋漓的西瓜,便能冰镇一个暑夏。

  绿豆 |消肿下气、清热解毒、消暑止渴

  民间有道:夏喝绿豆汤,冬煮银耳汤。

  说起绿豆,人们总会想起盛夏之际清凉解暑,生津止渴的绿豆汤和绿豆粥。这是中国人流传了几千年的天然解暑剂。

  李时珍也说,“绿豆,食中要物,菜中佳蔬,真济世之良谷也。”

  袁枚的《随园食单》里讲,熬粥需得“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粥”。苦夏里,室外是一波又一波的热浪,锅内的绿豆也在沸水里翻腾,绿豆与水,在不断的磨合中达成某种默契。

  加点冰糖,静置冷却,浓浓的带着墨绿颜色的汤汁,叫人通体舒泰。或许夏天的美妙,就深藏在这朴实的清淡里头。

  让心静下来,不需要太复杂的味道。

  酸梅汤 |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乏

  酸梅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据说朱元璋还是酸梅汤的祖师爷。他曾是个卖乌梅的小商贩,那时暑天湿热,疾病横行,朱元璋也不幸被感染了,一病不起。当他挣扎着去库房取乌梅时,忽然闻到了乌梅的阵阵酸气,马上就感觉精神振作了许多。

  于是,他便以乌梅为主料,搭配山楂、甘草两味中药加水煮成汤,每天服用,过了几天,病竟然好了,从此,朱元璋就改卖可以祛除瘟疫的酸梅汤了。

  朱元璋称帝后,仍对酸梅汤情有独钟,常喝酸梅汤来清除体内油质,益气安神。

  茶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

  《本草纲目》说:“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清爽,不昏不睡。所以在炎热的夏天,饮茶正当时。

  像文豪苏轼,就十分嗜茶。

  他熬夜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写诗要喝茶:“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睡前睡醒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

  夏天容易乏累,茶,助诗思,战睡魔,正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饮茶,给人带来清净之感,而“静养勿躁”,正是夏日消暑养生倡导的理念。

  消夏消火,上士养心。消夏的上乘境界,是保持一种静心、清心、散心的平和状态,一种充满禅意的境界。

  古人懂得,烦夏不如享夏,欣赏这些食材的良苦、清爽、洁白,便能换得清净心。

  心底静了,世界再燥热,也不妨碍内心自如。

  杏满枝头

  新雨山头荔枝熟,红云几万重

  虽说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可“夏至三庚数头伏”,意为在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所以,在古代,人们会互相赠送折扇,女孩们还会互送脂粉等什物来消夏避伏。

  炎炎夏日,不如找一大树乘凉,随手翻读书本,倾听阵阵蝉鸣,倒也别有一番享受。待到天晚时,草丛里的萤火虫会提着小灯笼四处乱窜,如此良辰美景,想来烦热的心,也会一下子变得无比舒缓。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 ·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日作

  唐朝 · 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

  宋朝 · 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推荐阅读

  夏至,你吃面了吗?——说文解字道“夏至”

  夏至时节天最长,南坡北洼农夫忙

  始于字,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018年明伦书院夏令营火热招生中

  内容来源于[京博国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