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解读《被讨厌的勇气》2、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解读《被讨厌的勇气》2、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

2018-06-26 07:00:28 作者:晓书童 阅读:载入中…

解读《被讨厌的勇气》2、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

  订阅、置顶我!此刻开始我帮您读书!

晓书童频道读书 | 分享 | 成长 | 陪伴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上方绿色标示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 ◆

  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

  赞赏晓书童

       

  晓书童感激一路陪伴的是这样慷慨的您!

  您的赞赏对我极其重要

  解读《被讨厌的勇气》2、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

  本期节目的文案有6000字,我会用22分钟的时间为您讲述。在图文的最后有当当网的广告链接方便您直接买书。

  前情回顾

  《被讨厌的勇气》中的思想来源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学三巨头之一,个体心理学的开创者。他经历了坎坷童年之后成功的逆袭。阿德勒坚定相信我完全能力挣脱本能和过去的禁锢,不断自我完善从而获得自由幸福

  《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是岸见一郎与古贺史健。岸见一郎是哲学家,阿德勒的思想经过他的哲学滤镜之后再解读呈现出来,让我能更能接受之余,也带给了我更多的震撼。古贺史健是一名作家,他擅长对话写作。把阿德勒与岸见一郎心理学和哲学思想融入到贴近生活的各种事例当中,让每位读者都变成了书中那位坐在哲人面前,满身困惑青年

  《被讨厌的勇气》将为我们摆脱来自三个方面束缚

  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我们经历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赋予过去什么样的意义,现在的我并不是由过去的经历所决定的,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是我们可以好好把握现在。

  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我们不是为了讨好他人而活,这个道理所有人都知道,但是知易行难,我们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人生本就是每一个不停旋转起舞的刹那瞬间所组成的。在舞蹈当中,跳舞就是本身的目的,最终会跳到哪里谁都不知道。而这每一个瞬间就已经构成了我们完整的人生。

  当我们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当中解放出来之后呢?你会发现当我们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失去了所有逃避借口。与自由相伴的是责任,而承担这份责任需要莫大的勇气。勇气就是阿德勒思想的关键词

  我们一起读的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不会是一件轻松简单事情。岸见一郎说,想要真正的掌握阿德勒的思想需要付出自己年龄一半的时间,我们需要勇气也需要耐心

  打开书本吧。

  世界是简单的

  “世界极其的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人人都能获得幸福。青年在听了哲人的这番主张之后,觉得不过是乌托邦式的空想罢了,于是就找到了哲人理论

  青年说,世界是简单的?或许只有在小孩子的眼里是这样吧,他们没有物质压力父母呵护挡下了世间丑恶,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无限的希望。可是人一旦长大,就有了诸多的牵绊工作家庭一切都是。就连小时候无法理解歧视战争或者阶级之类的社会问题也让人无法回避。

  如果说在宗教盛行的时代那还好办,神的旨意就是真理,就是一切,人们只需要遵从就好。现在宗教失去力量,人们不再有任何可以信赖东西大家都只为了自己而活,这就是所谓的现代社会,茅盾横生,一片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先生怎么会主张,世界极其简单呢?

  哲人说,复杂混乱的并不是世界,是你把世界看复杂了。我们并非住在客观世界里,而是住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你所看到的世界与我看到的不同,与任何人看到的都不同。

  你喝过井水吗?

  井水的温度恒定的,常年都在18度,这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但是你夏天喝井水感觉凉爽,而冬天喝则感觉温润。这并非是环境变化造成的错觉,井水的温度18度是事实,而冷暖感受也是不容否定的事实。

  现在在你眼中的世界一片混沌,但是如果你自身发生了变化,那世界就将归于简单。因为问题从来都不在于世界,而只在于你。也许,你是在透过墨镜看世界,所看到的当然变暗。你要做的是摘掉眼镜,而不是去抱怨黑暗

  不过,拿掉眼镜之后的世界太过耀眼,你依然还能正视它吗?你有这种勇气吗?问题只在于此。

  目的论

  青年说,先生把问题推到了自我改变上,好吧。人们确实都期待改变,但是为什么大家都期待呢?那正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无法改变。

  年轻人接着说:

  我有一个朋友,多年以来躲在自己的家里从不出门,他也很希望出去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他很想改变。但是一旦踏出房间,马上就会心慌气短,手脚颤抖。这应该是一种神经症状。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与父母关系不和,或许是在学校、在职场受挫留下了心灵创伤。反正不管怎样,某种原因,所以他无法到外面去。这样的情况先生要如何让他改变呢?

  哲人听了之后说,其实你就是想说,你的朋友因为过去的某种原因,导致他没法到外面去。换言之你认为现在的结果是由过去的原因造成的。

  但是,如果一味的关注过去的原因,用原因去解释事物,那我们得出的结论无非就是,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是由过去的事情决定的,而且就是无法改变的。如果你真的这样想的话,那么你的朋友就再也走不出去了。

  而我要告诉你的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是今天的结果与过去毫无关系。我从来不考虑过去的原因,而是考虑现在我要达到的目的。

  对于你的朋友来讲的话,他并不是因为不安而无法走出去的。事情正好相反,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他是先有了不出去的目的,之后才制造出了不安或者恐惧情绪

  我并不是说他装病,他的手脚颤抖,胸闷气短都是真的。但是这些症状都是为了达到不出去的目的而被制造出来的。

  年轻人刚才所说的关于他朋友的问题叫做原因论,今天的果必然有昨日的因。而哲人说的那些呢,在阿德勒心理学当中叫做目的论。他否定了心灵创伤,这一点是具有跨时代的创新意义的。弗洛伊德认为过去所受到的伤害也就是心灵创伤,是造成现在不幸的罪魁祸首。我们的情绪我们的行为习惯,都可以从过去找到原因。绝大部分人都深信这样的因果关系。

  而阿德勒却说,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一个人成功或者失败根本原因,我们也并非因为经历中所受到的伤害而永远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那些符合现在目的因素

  这一句话非常的重要,我们会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那些符合现在目的的因素。什么呢意思呢?我举个例子你简单的体会一下。假如你小时候父母离异了,如果你现在个人的婚姻生活也不尽如人意,那么你会从小时候的记忆当中找到什么呢?父母的离异让我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使得我也不能融入到家庭生活,所以才会不幸福

  那如果现在你的个人婚姻生活过得很美满呢?那你所找到的因素则会变成,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得到温暖的家庭生活,所以我才如此渴望,也倍感珍惜。你看,我们是先有了现在要好好对我的爱人,或者我要放弃我的爱人的这个目的,才到过去的经历当中寻找原因,生活的现状其实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所以,过去发生的一切只不过就是客观事实,这就如同18度的井水一样,另一方面,对过去的冷暖感知是“现在”的主观感觉。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他所呈现出来的意义,全部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

  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只有否定过去决定现在,那我们才能内心的最深处接受自己可以改变这件事情。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那会永远止步不前,而如果我们相信目的论,那么马上就可以实现改变。

  哲人接着对青年说,假若你的朋友认为“自己是因为受到父母的虐待而无法适应社会”,那说明他内心本来就有促使他这样认为的目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不出门。如果一直闭门不出,父母会非常担心,这就可以让父母不断的关注自己,而且还可以得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照顾。另一方面,一旦走出房间,自己就会沦为无人关注的“大多数”,成为茫茫人海中非常平凡的一员,没人会像之前那样的重视自己。

  这些都是闭居者常有的心理。你朋友心有不满,而且也并不幸福,但是他确实是按照目的在采取行动。而且不仅仅是他,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愤怒是被捏造出来的

  哲人的这番话并没能说服青年,青年又拿出了自己刚刚经历的一个事情来质问哲人。

  昨天下午,我在咖啡店看书,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洒到我的衣服上了。那是我刚刚狠下心买的新衣服。我没忍住大发雷霆,要知道我平时从来都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但是唯独昨天,我确实失态了。您看,这明显是因为我过于愤怒的原因导致我忘记了自我吧?这用目的论怎么能说得通呢?

  哲人说:你是先有了要发火的目的,以此震慑犯错的服务员。因此你捏造了愤怒的情绪来作为相应的手段你的愤怒真的是不假思索的吗?那假如你在盛怒之下,你手里有把刀,你会直接刺向对方吗?

  如果你觉得我这样说太过极端的话,那么我们说个故事

  有一天母亲女儿正在大声的争吵。正在这个时候,电话铃响起了,打电话过来的是母亲单位领导。母亲马上变得彬彬有礼,客客气气的交谈了5分钟之后,挂了电话又继续愤怒的训斥女儿。

  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也合情合理对吧?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会发现,所谓的愤怒,不过是一种可收可放的手段罢了。母亲并不是因为怒不可遏而大发雷霆,他只是为了达到震慑女儿的目的,所以采用了愤怒的情绪。“目的论”就是如此。

  当我们摈弃了原因论,相信了目的论之后,青年的那位朋友就可以走出房间,而青年自己在认为发脾气不好前提下可以自如的收敛起自己的愤怒。改变,就在这一刻立即发生。

  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的选择

  关于改变的话题,我们更进一步,阿德勒说,能够愉快的接纳目前的自己是向好改变的前提,更是感知幸福的关键

  重要的不是我们被命运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好好的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我们时常都会想,我能成为谁谁谁就好了,我能像王思聪一样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就好了,我能像吴彦祖一样长得这么帅就好了。进而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感叹自己的不幸。

  其实,我们之所以想变成谁谁谁,就是阿德勒所说的,我们一味的关注“被给予了什么”。其实,我们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好被给予的东西”这一点上。

  因为就算我们一味的关注自己父母的财富不如王健林,关注自己的相貌不如吴彦祖,抱怨这些生来就不幸的事情,这对于改变现实一点帮助都没有。我们已经成为了今天的样子,高矮胖瘦美丑,在幸福或者不幸的家庭中成长至今,这些都没有关系。

  比方个子矮确实是客观的劣势,但是是悲观还是乐观对待它,把它看成是对我们永远的伤害,还是赋予前进的力量,都是现在我们自己的选择。

  对此,哲人放出了一句狠话他说:“现在的你之所以感到不幸,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并不是因为你生来不幸。

  这一句让人难以相信的话,要怎么理解呢?在古希腊哲学当中有个说法叫做“无人想作恶”。

  在行为上恶的人很多,偷窃,诈骗,抢劫都是。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罪犯,都没有因为纯粹的想去做坏事儿而做坏事儿的。他们的犯罪行为内在逻辑只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好处。换言之就是因为对自己有好处,所以选择了作恶。这很容易理解吧?

  哲人所说的我们自己选择了不幸的意思,是因为我们认为“不幸”本身对现在的自己是有好处的,所以才选择不断的去感叹和抱怨不幸。那不幸对我们会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当我们抱怨没有生在富裕家庭的时候,我们也在坦然接受自己的贫穷。当我们抱怨长相不如人的时候,也正在为自己的追求而不可得找到了完美退路

  当看到别人开豪车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抱怨说这样的车,你出生的时候买不起,那这辈子都买不起了。当网友们见到李诞和他漂亮女朋友恩爱照片的时候,很多人并没有佩服这个年轻人的优秀,而是在嘲讽这个长得难看小子上辈子是不是拯救了世界。

  他们的抱怨是真的,而他们的不幸也真的都是自己选择的。

  我们自己要出生在什么样的国家、时代、有什么样的父母,这都不是自己能选择的。而且这些都具有极大影响力,我们确实会不满也会对别人心羡慕。但是事情不可以到此为止。再次强调问题不在于过去而在于现在。

  我们默默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现在之后的行为就都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了,无论是继续和之前一样的承受贫穷和丑陋还是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都只在于我们自己了。用目的论的观点来看,我们绝大部分人只会抱怨难以改变,是因为我们自己暗暗的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为什么?这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尽管原来的生活方式不方便、不开心、不自由,但是我们大概还是会觉得一直这样不改变会很轻松不是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很轻松吗?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可谓是轻车熟路般的状态。即使遇到点状况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因为那已经是我们长时间的一种习惯了。

  而另一方面,如果我选择新改变,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眼前的事情。未来变得难以预测,生活也因此充满了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前方等着自己。想到这里,我们就不自觉的退回了舒适区。

  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各样的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也更加安心。这就再次回到关键词,勇气。改变生活方式需要莫大的勇气。

  面对变化所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化带来的不满,没有勇气的人一定都选择了后者。

  获得时间、金钱和机会都从勇气开始

  再举个例子:

  哲人有一位朋友,他有一个梦想是成为小说家,但是他却总也写不出作品。他说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太忙,所以没时间写小说,有小说比赛他也没有办法去参加。但是真的如此吗?事实上,他是想通过不去比赛这种方式来保留一种“如果我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不想被别人评价,更不愿意去面对被别人差评的现实。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永远活在“只要我有时间我也可以,只要环境具备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当中。等到5年10年过去了,他又会用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之类的借口来安慰自己。

  听说你想推掉所有的酒桌应酬,戒了烟,保持一项运动,换来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

  听说你受够了领导的压迫,想要去那个想很多年的地方看看,不负诗和远方。

  听说你不安于早九晚五,没有尽头,希望渺茫的工作,想要拼搏一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看生命中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你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和愿望,但是,你有改变的勇气和追求幸福的勇气吗?上面的愿望最后就都变成了:

  如果我有时间的话,我就能更加健康。

  如果我有钱的话,我就能不负诗和远方。

  如果我有机会的话,我就去尝试另外一种可能性。

  其实这一切都和时间、金钱、机会无关,只与勇气有关。或者说,获得更多的时间、金钱和机会也都是从拥有勇气开始的。

  总结

  说到这里,我们也该梳理一下本期节目了。

  首先,世界并不复杂,我们之所以看到的世界如此混沌,是因为我们的主观作用。人生也并不复杂,是我们自己把他弄复杂了,因此幸福很难获得。

  其次,阿德勒教我们立足于目的论,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我们不是受过去支配的,所有你现在自以为的原因,都是你为达到心中目的而采用的手段。

  相信目的论是为了让我们深深的相信自己是可以改变的。我们随时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无法改变,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断的在下“不要改变”的决心。

  我们缺乏选择新生活的勇气,也就缺乏了幸福的勇气,所以我们才会不幸。虽然这些话说出来极其的严厉,但也是非常的简单。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我们要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只有此时此刻的我们自己。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么多了,可能有很多内容你无法接受,可能你还是有很多的疑惑,又或者你是感觉被一口浓浓的鸡汤给呛到了,心生厌烦。

  不管怎样,学习阿德勒都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你需要自己打开书,或者打开我的音频文案。静下来好好的想一想。

  还是那句话,我只能帮你读书,而不能替代你思考。

  在这里买本书相当于打赏我3元钱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作者: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