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地球最后的夜晚,这位金马导演想讲一个大人的童话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这位金马导演想讲一个大人的童话

2018-06-26 20:30:46 作者:李敏 阅读:载入中…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这位金马导演想讲一个大人的童话

  本文字数 3954 字  |  阅读时间 10 分钟

  01

  我应该特别会拍电影

  1989年生于贵州凯里的年轻导演毕赣对于拍出一部好电影的信心曾经像钟摆一样摇来荡去。

  有一阵子,他的信心攀上了巅峰,那时他还在山西传媒学院编导专业大二起因是他拍的第一个作业同时也是他的个人首部短片《南方》,在学校拿到了“最佳影片”。

  学校奖励了他一部手机作为奖品,当时他“意气风发”地在手机上写下了自己愿望——“24岁的时候一定要拍出我觉得最好的电影”。

  但这样的信心很快又被另一种心境取代。他拿着姑妈给他的一万块钱,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老虎》。结果拍完之后他发现,不是一半的拍摄素材没有声音,就是穿帮到话筒伸到画面中央

  “我觉得这个作品非常糟糕,没办法再做它,我就把它放下了。”心目中最好的电影还没拍出来,他就已经觉得自己可能不是拍电影的料。

  ▲ 电影《老虎》

  好像不知道自己日后能成名一样,拍完《老虎》,毕赣想着自己“应该也不是特别着急拍电影”,就开始工作了。他和他的师妹以及录音师,在贵阳开了一间婚庆工作室,但不多久就倒闭了。

  这一倒闭,让毕赣有机会在贵阳拍了一部他特别喜欢的短片作品,叫《金刚经》。

  这个在大二就狂妄过一回的人,又靠着在两个影展上的表现意气风发了回去:《老虎》在2011年入选了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主竞赛单元,而《金刚经》在2012获得了第19届香港ifva电影节特别表扬奖。这会儿,他又觉得自己“应该特别会拍电影”了。

  特别会拍电影的毕赣拿了奖回到凯里,气势立马就弱了下来——朋友们觉得他拍的是微电影,对奖项无动于衷。毕赣在“一席”的演讲中说,他对此“很生气”。

  ▲ 导演毕赣

  讲完这些,才终于可以提到《路边野餐》,这部电影拍摄于《金刚经》之后。

  拍完《金刚经》,毕赣又从容不迫准备去工作了,仿佛拍电影只是他用来调剂生活的一种手段他一边写《路边野餐》的剧本,一边找工作。

  但找工作也没有正经找,有次他有机会进姑妈工作的客运站上班,但考试没通过,也就没去上了。接着他又去了山西太原,和他的老师丁建国“每天开始酗酒,每天都喝得很醉”。他也试过拉一些投资来赞助自己拍电影,但是找不到。

  既然这样,那就开始安心工作吧!考客运站的时候,毕赣就想“我应该放下所有的东西去好好工作,30岁再拍电影”。这次,他和几个朋友一起考了个爆破证,要进爆破公司去上班了。

  这一来,老师丁建国慌了。毕赣在“一席”的演讲上回忆,“他说我可以自掏腰包给你钱拍电影。我一想还蛮感动的,就去跟我妈说我想要拍电影。”毕赣要拍的,正是《路边野餐》。他拍《路边野餐》的资金来源十分多样化,妈妈、老师、太太朋友都给了他一点钱。

  ▲ 《路边野餐》电影海报

  等到这部电影完工,开始参展,毕赣就开始从电影节上捧回奖杯了。

  他拿回来的奖项,有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奖,以及第37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

  02

  年轻的老灵魂

  毕赣的电影启蒙,是从他小时候开始的。在贵州凯里一个“很废墟”的电影院里,没有钱的毕赣由爸爸带着看了很多港片。

  他印象深刻的一次观影经历,是看到《状元苏乞儿》里面的一个桥段,很多剑插进了一个轿子里。“我就把手蒙着眼睛,因为很害怕,但是还是会露出一个缝去看它。”

  毕赣认为那是最好的看电影的状态,他能够完全体会到电影的氛围,想要越过障碍去看它

  到了大学,毕赣和同学们一起打游戏,同时系统地看电影。“像一张地图一样,找到每个国家的电影。我是从欧洲开始找的,亚洲,一路找下来。”审美慢慢形成,他对别人的电影也变得叛逆

  比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是一部在很多人看来很伟大的电影,他分很多次才看完。“说实话那种观影经验非常有障碍,而且是非常糟糕的,你不可能看完的。”它没有办法像毕赣以往看的电影那样,每分每秒地抓住他。

  从那部电影开始,他突然知道电影原来是需要学习

  ▲ 电影《潜行者》海报

  大专三年,毕赣一边大量阅片,一边横扫图书馆。他渴求了解别人的想法,除了书架顶层的书他拿不到,他看了图书馆里大半的书,看不懂的书他也去翻。

  看电影和看书两项活动占去太多时间,毕赣的大学记忆中没有太明显爱情痕迹。即使有一两个,他也忘了。

  对毕赣来说,最要紧的还是故乡凯里,那是他的眼睛始终注视地方甚至,不仅故乡重要,故乡的人也很重要——毕赣的小姑父陈永忠在他的电影中担任男主角不止一次。

  毕赣为了第一部作品《老虎》寻找男主角的时候,陈永忠就进入了毕赣的视线。在毕赣的心目中,陈永忠是像英雄一样的存在——毕赣爸爸曾经开出租车被抢了皮衣和很多钱。“三天以后,我小姑父就帮他找回来了。”

  ▲ 演员陈永忠

  这个在家族比较边缘的小姑父,看过很多书,读过陈凯歌《孩子王》的原著小说。毕赣在奶奶家看到小姑父的时候,小姑父正在看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

  于是,”对电影、对美学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小姑父,正式成为毕赣想要找到那个中年人,“有着老灵魂,带着孩子气”。带着他的小姑父,毕赣拍完《老虎》,又拍了《金刚经》,然后是拿了很多奖的《路边野餐》。

  在《路边野餐》里,陈永忠饰演一个生活在贵州凯里的乡村医生“陈升”,为了寻找侄子,他去到了一个叫荡麦的陌生小镇。荡麦亦真亦幻,时间不是线性的,在那里,“陈升”和他逝去的爱人重逢了……

  ▲ 《路边野餐》剧照

  《南方人物周刊》曾经问毕赣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在电影里探索“死亡”和“离别”。毕赣说,可能因为他没有经历过死亡,所以才会去幻想这些东西。“如果我到了70岁,可能就会拍最平静的爱了,一点生死都没有。

  “年轻的老灵魂”毕赣在《路边野餐》里用了好些老歌,有伍佰的,有李泰祥的。“长大了才发现伍佰的歌是那么现代,他对配器的讲究那么丰富,又那么现代。歌词那么土,情绪饱满,又不矫情。”他对《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说。

  ▲ 《路边野餐》剧照

  被毕赣用在《路边野餐》的李泰祥的歌,是《告别》。“我觉得电影不需要有主题曲,但得有一首音乐。就像诗歌,要有音乐和电影呼应。我不希望是小众的抒情的音乐,而是更加宏大的、和人生有交辉的音乐。”

  《路边野餐》还没拍,李泰祥就去世了。台湾朋友给毕赣发了一篇李泰祥的采访,李在采访中说,《告别》“是在讲遗憾”。“我好感动我们电影想表达的就是遗憾。”毕赣对《南方人物周刊》说。

  03

  像一个成人童话

  《路边野餐》是毕赣真正意义上的起步之作。拍完这部电影,毕赣“算是进了电影这扇门了”。

  他在接受搜狐娱乐的采访时说,对于自己的下一部电影,他的要求更高了,他“对电影这门艺术开始有诉求了”。“之前不是这样的,之前就是玩一玩,怎么高兴怎么好。”

  毕赣此前在艺术诉求上的缺失,也许部分源自资金的限制《路边野餐》里面有一个被媒体频繁提及的40分钟长镜头,由于拍摄资金不足,毕赣认为它在技术上只是刚刚及格。“但这没关系,因为技术方面问题资本都可以解决掉。”

  他对资本的态度也比较开放:“在不损害创作力度范围内,我允许投资方去加一些商业属性,他们有这个权利。”2017年6月,拿着充足的资金,毕赣开始拍摄地球最后的夜晚》

  这部电影在今年4月入围了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 左一起分别是:李鸿其、毕赣、黄觉、陈永忠

  资金一多,也让这部电影得到了包括张艾嘉、汤唯、黄觉在内的知名度高的演员的“加持”。

  “硬件条件对于一个导演而言是很珍贵的东西。”这部电影的演员之一李鸿其在接受“映画台湾”的采访时说,“他个人风格的那些也都还在。就像全世界只要一个蔡明亮就够了,那现在中国出现了一个毕赣,他也有他的位置存在。

  这一次,“凯里老灵魂”毕赣仍然把故事背景设在了贵州,故事主体是一个中年男人寻找12年前恋人梦幻之旅。片名《地球最后的夜晚》取自智利小说家波拉尼奧的同名小说,英文标题则取自尤金·奥尼尔的戏剧《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但是我的这部电影是甜蜜的,不像剧作中那么痛苦。”毕赣接受《Ellemen》采访时说。

  ▲ 演员汤唯和黄觉

  但演员就不见得“甜蜜”了。李鸿其说,毕赣就是一个疯子

  他对“映画台湾”说:“你敢给一个演员两个月只拍几场戏?他一个场景可以拍四五天,过场戏。小戏哦,就我从这边走到哪里,我从这边拿一个东西给你。这种微不足道的小戏,他可以拍四天呐。”

  《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演员都要讲凯里话。在毕赣看来,普通话是一个没有什么美感语言工具方言让他更有欲望台词。这苦了演员们——李鸿其学凯里话学了一两个月,每天练,“方言学得好痛苦,但是没办法。”

  黄觉学了最久,陪在毕赣身边大概11个月时间。所有的演员都给了毕赣可能范围内最多的时间。就这样,讲着凯里话的演员们和毕赣一道,进入由导演创造出来的世界“荡麦”里。

  ▲ 演员黄觉

  “荡麦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不存在的地方,然后慢慢地它变成了时间可以交织的地方。在这部电影中,它又变成了记忆的最深处,一个像梦一样的地方。但它又是真实发生着的。”毕赣曾对《Ellemen》说。

  因为是“记忆的最深处”,《地球最后的夜晚》显得比其他导演的电影要更飘渺,像“一种感觉”。毕赣说,这是绝对优先的,“在一个空间中寻找一种状态。”

  电视开始拍摄前,即使某场戏已经写好,现场可能仍会有改动。“甚至后来他们都习惯了。我觉得现场大家在一起寻找空间中的那个状态是更迷人的。”毕赣说。

  ▲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里面,毕赣仍然用了和《路边野餐》一样的长镜头去“寻找空间”,这次还运用了3D技术。

  3D把电影的视觉空间变得立体,和毕赣回忆某些场景的感觉十分相似。“因为这是一部关于记忆的电影,我希望(电影)后面的材质能够不一样。3D只是一种材质,它像是玻璃那样,改变的是对记忆的触感。”毕赣对《Ellemen》说。

  “无论别人觉得是好是坏,我都希望它不像一部正常意义下被界定出来的电影。无论是它的结构还是形式,甚至它讲的故事,反而是简单的,像是一个成人的童话。”

  在接受《Ellemen》的采访时,毕赣再一次表现出了大二拍短片在学校得奖后的那种狂妄。

  -背景音乐-

  《地球最后的告白》《突然的自我》

  -作者-

  李敏,90后,潮汕人,长得美,写得好。本文首发十点人物志(ID:sdrenwu),记录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林静,中文系毕业电台主持人。愿多年后,故事不再伤人,阳光依旧温暖,你如此迷人。让我的声音和别人的故事陪你每一个不眠的深夜。微信公众号:晚听经典、静听林静。新浪微博@DJ林静。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