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昨夜星辰--赵"百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昨夜星辰--赵"百万"

2018-06-30 13:21:39 作者:程世平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昨夜星辰--赵\"百万\"

  昨夜星辰--赵“百万”

  程世平

  近日,回老家参加一个婚礼活动后,当天晚上小妹请我们吃饭,我和妻子提前到餐厅,不一会,小妹夫带着几个人进来,一一介绍来宾,他指着一位个子瘦小穿着朴实老头,这就是当年全县有名的赵“百万”!我伸手与其握手,连声说:久仰,久仰!

  这位人称赵“百万”的老头,真名叫赵云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云南当建筑包工头,是全县有名的百万富翁,人称赵“百万”。在那万元户都稀罕年月,拥有百万资产的他那还了得,可是响当当的大红人,县大老爷都得高看他一眼,平民百姓更是刮目相看

  我早有所闻,却未见其人,没有想到,在这次饭局遇见。一阵寒喧后,来宾一一入坐,一边吃菜喝酒,一边吹牛聊天。我留意打量着这个老头,上身穿一件深蓝色长袖衬衣,蓄着小平头,面容黑瘦,从他的穿着和举止,没有一点“土豪金”的派头,倒象一个长年耕作于田间地头的老农

  就餐中,大家闲谈的话题聊到老赵当年闯云南的发迹史,也许触动了老赵那根兴奋神经,刚才沉默不语的他,打开了话匣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还是四川省垫江县太平公社赵家沟的一个不起眼农民,跟着一个泥瓦匠师傅手艺,给人筑灶、砌墙、盖房,游走于乡里乡外。因其脑子灵光手脚麻利,师傅有活就带他出去,他能吃苦,舍得干,又肯学肯钻,在师傅的点拨下,他的手艺长进快,砖墙砌得又快又好。

  有一年秋天,有人从云南带回一口信,称昆明正在大搞城市建设,有一楼盘工地正缺人手,谁想做就抓紧选派手艺好的工匠前往昆明抢这桩活儿。没有料到,带信的人找了本县几个建筑包工头,不是称有活干抽不开身,就是嫌太远不愿去。有人推荐了老赵,说他年轻有闯劲,技术也不差。从未出过远门的老赵既感激紧张,权衡一番后,他还是拿定主意,带几个兄弟出去闯一闯。

  老赵走村串户,四处游说,终于说动了7个本乡本土的泥瓦匠愿意跟他一同前往。为了尽快赶到昆明,老赵来不及安排家事,随便带了一床棉被和几件换洗衣服就匆匆上路了。8个人约定在同一早上,不同地点,赶同一班长客车到重庆,然后转乘到昆明的火车。他们都是头一回坐火车,前往陌生目的地,不知道前景如何?一路忐忑不安,坐了一天一夜的硬坐到达昆明后,面对陌生的大城市,他们拿着字条,逢人便问路,见人就打听,辗转找到所介绍的工地。没料到,工地负责人遗憾地告诉他们:对不起!你们来晚了一步,这项活儿已经被另一四川来的施工队承包了。满怀希望地赶来,却迎来一盆冷水,把他们浇得透心凉。8个“泥腿子”在昆明举目无亲,老赵所带的600元钱,几个人的汽车火车票和吃住花销后已经所无几。怎么办?是打道回府,还是留下找活干?8个人挤在一简陋的大通铺房间住宿,经过反复商量,还是决定留下来找活干。

  第二天,老赵上街买了一瓶酒和一条烟,找到工地负责人求情,一番软泡硬磨,工地负责人同意将一厕所的施工活给他们做。毕竟几个人都是能工巧匠,个个手脚麻利,砖砌得快当又整齐墙壁抹得平整光滑。工地负责人验收后很满意,接着给他们介绍了一桩活儿,他们照样干得又快又好。名声打出去后,活儿一桩接一桩,他们几个人忙不过来,只好回老家招兵买马。随着队伍不断壮大,承包的工地越来越多,他和另外7个兄弟分别当起了包工头,各自带一支施工队,以吃苦耐劳精神动人,以精湛技术争先,以优良质量取胜,在昆明乃至云南多地打出了名声,开辟了若干个施工阵地。老赵率领的施工队承包的项目多,赚的钱也多,率先富了起来,在上世纪八十年初期,他就拥有百万资产,成为全县的首富

  那几年,老赵从昆明回老家过春节,俨然一位成功人士荣归故里,县里报纸广播电视高调宣传他,县乡领导排队宴请他,乡亲交口称赞他,可红火啦!手头阔绰的他,回老屋赵家塆,新盖了一栋二楼一底的砖瓦房,高大气派,格外抢眼。他率先进城买房,让全家人农转非,过上城里人生活;他率先买私家车,经常驾驶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穿行在县城大街小巷,引来家乡人的艳羡目光赞许声。

  老赵讲起当年的富有荣耀,显得十分激动,黑瘦的脸上流露幸福自豪笑容同桌吃饭的大都是他的牌友,边喝酒吃菜,边拿他开玩笑,谈笑间,讲起了30多年前老赵从昆明背钱回来发工钱有趣故事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昆明一工地承建方拖欠了老赵的施工款,腊月中旬放春节假时,他也拖欠了工人们的工钱。工人们倒也通情达理,体谅他的难处,没有过激言行,带着遗憾的心情纷纷回家了。老赵内心却十分愧疚,他只身留在昆明,四处奔走,多方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春节前从承建方讨回了一笔80万的工钱。老赵想,工友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两手空空回家过春节,如何向企盼已久的老婆孩子交待?必须赶在过年前,把工钱带回老家,发到每个工人手中,让他们一家人欢喜喜地过个年!可是,这么一大笔钱怎么带呢?通过邮局银行汇款,可能节后才能到达,那“黄花菜”就凉了。自己随身携带,倒是快当,但带这么一大笔巨款乘火车转汽车很不安全。想来想去,老赵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带。他到农贸市场买来一个竹背篼,将80万元钱打包放在竹背篼底部,上面装衣服和水果蔬菜,他头戴一顶旧草帽,身穿一套旧衣裤,活脱一个卖水果的山民,买了一张从昆明到重庆的列车硬坐车票,将装钱的背篼放在坐位下,他卷缩在坐位上,半睁半闭地熬了一天一夜,到重庆下车后,再转乘5个多小时长途汽车,终于平安地将这笔巨款背回了老家,硬是赶在过年前将工钱发到每个工人手中。赵“百万”从昆明背巨款回老家发工钱的故事,当时轰动十里八乡,赢得赞声一片,至今还成为家乡父老茶余饭后的美谈。

  老赵接过话茬,感慨地说:我是一个农民,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我这个人讲义气守信用,在云南做建筑包工头那几年,我从不待慢和亏欠工人。向工人承诺了的事情,我一定想方设法地办到,决不说大话放空炮!他还由衷感叹: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啦。好汉不提当年勇!后来到云南闯天下的兄弟们比我干得更出色,千万亿万富翁都有好几个!这就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超过一代呀!

  小妹的亲家与老赵是同乡,当年也是在老赵的召唤下奔赴云南搞建筑施工,后来承包工程致富的。据这位亲家介绍,后来老赵被县领导“招安”,要他回来开发县城南门坝那片地,为新县城开发建设做贡献。从此,老赵再没有去云南发展了,随着岁月轮转.人事更新,当年闪耀的新星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老赵虽然后来没有赚到大钱,但为新县城开发建设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改革开放初期下海弄潮、率先富起来的老赵,虽然不如后来居上徒儿徒孙们富有,但他是垫江县到云南建筑施工投石探路的第一人。当年,在老赵的引领下,全县青壮年们纷纷投奔云南,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南下昆明打工的热潮。如今全县在云南承包楼盘施工项目的众多包工头中,拥有千万以上资产的算是平常,拥有上亿资产的也有好几个。

  斗转星移,岁月无情。30多年前富甲一方的赵“百万”,如今已是年过七十的老头,赋闲在家,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经常邀约三朋四友聚会,酒足饭饱后,喝茶搓麻将,偶尔到城郊河塘边钓钓鱼。虽然失去了当年的明星风采,日子过得倒悠闲自在。要不是今日酒桌上有人提起那些陈年旧事,他决不会在陌生人面前谈他当年之勇!

  然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虽然无数人和事已成过烟云被人们淡忘,但是每个历史转折时期那些敢于下海的弄潮儿,祖国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昨夜星辰--赵"百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