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二尤”之死谁之过?且看宝玉、平儿的“祸从口出”l 苗连贵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二尤”之死谁之过?且看宝玉、平儿的“祸从口出”l 苗连贵

2022-04-23 03:33:15 作者:朝之花 来源:朝花时文 阅读:载入中…

“二尤”之死谁之过?且看宝玉、平儿的“祸从口出”l 苗连贵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柳湘莲抱住自刎后的尤三姐尤三姐刎剑而殒,尤二姐吞金而亡,一个遭受猜疑,一个被逼无奈。考究起来,“二尤”之死有两个人难脱干系:一宝玉,一平儿,两位都是好人。

  先看尤三姐。柳湘莲和宝玉是好友,湘莲远道归来,“二人相会,如鱼得水。”柳湘莲对与尤三姐的这段由贾琏撮合的婚姻犹疑不决,自然而然,他要问询信得过的朋友。可宝玉是怎么说的呢?“你原说只要一个绝色的。如今既得个绝色的,便罢了,何必再疑?”这话说的!似乎只要人美,别的概可将就?这话岂不更加深湘莲的怀疑?

  湘莲问:你何以知她是绝色?

  宝玉说:“我在那里和她们混了一个月,怎么不知?真是一对尤物……”

  “混”,这个字眼是没文化教养的人的口头语,不是受诗礼熏陶的人应该说的,倒是出于珍、琏乃至薛蟠之口才合适(“混”在文本中出现过多次,也许其义并不粗鄙)。然而宝玉明显地语带轻薄,让人联想到三姐或为人轻佻?“鬼混”“胡混”,是人都可以“混一把”,这让湘莲情何以堪!“尤物”,让人听起来更不舒服。古人谈起“尤物”是带贬义的,含有欣赏、赏玩的意味,与“玩物”差不太多。在封建社会,“尤物”二字是不能用在良家女子身上的,谁愿意自己的老婆被人称为“尤物”?

  湘莲是一本正经地问,而宝玉两次都是“笑着说”——一种轻浮的笑,更像是一种“坏笑”,使听者感到他话外有音,话里藏话。本就疑心重重的柳湘莲因此而更加耿耿于怀了。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右)与平儿

  一向体贴女孩子、说话小心在意的宝玉,何以对三姐如此放肆地品头论足?宝玉曾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了……”宝玉对女孩儿的爱是有界定的,对于钗、黛这样知书达礼的贵族小姐,他是载敬载爱;对于袭人、晴雯这样的侍女则爱而怜之;而风流、“淫奔”的“二尤”,在他看来,只能算作“死珠子”了。她俩与贾珍父子的关系不清不白,素有“聚麀之诮”,这些他是有所耳闻的,因此在他心里对两姐妹便有些轻鄙,虽然皆为“绝色”,也不值得珍爱了,故而他的话里对三姐充满了不尊重。

  文本中,其实我们并没有发现尤三姐特别出格之处,充其量是三姐酒后戏珍、琏这这场小喜剧。酒酣耳热之际,三姐不过是拿他二人嬉笑怒骂、嘲谑取乐而已,她的“佯狂”,是她对可能遭遇的侮辱的抵御,一种自我保护之举。此外找不出半点三姐于品行有亏的地方。

  柳湘莲对于三姐还是有点留恋的,并希望她是完璧,便直截了当追问三姐品行如何。宝玉如果老老实实回答:我没有听说她的品行有什么不好,或者解释一下:捕风捉影的事,不可当真,不就万事大吉了?他偏来一句:“你既深知,又来问我作甚么?”把事情复杂化。这句话是极不负责的,虽没有明说三姐的品行不好,但比说了更严重,湘莲听了,更把三姐往最不堪处想,这句话等于肯定了他此前所有的猜疑。

  三姐之死的根本原因是珍、琏等衣冠禽兽败坏了尤氏姐妹的名声造成的,但宝玉几句没有掂量轻重的话也间接导致三姐憧憬幸福与希望的梦碎。美丽、刚烈的三姐,一把锋利的鸳鸯剑往项上一横,顿时便“揉碎桃花红满地”了!

  再看尤二姐。平儿是丫头队伍中的贤人,心地善良,体恤下人。她向凤姐报告贾琏偷娶之事,并非调三窝四,她与凤姐毕竟是“一家人”,在她不知道“新奶奶”是谁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对其生出敌意,认为她是“小三”,会威胁到凤姐,威胁到他们“一家人”的幸福,故而并不多想,便将事情告诉了凤姐。

  告诉的后果会怎样?平儿大约想,凤姐会和贾琏算账,像以前对贾琏“偷腥”一样大闹一场,以维护自尊,惩戒贾琏。她万没想到凤姐会起杀心。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左)与柳湘莲

  凤姐将尤二姐诓进贾府,步步紧逼,二姐的死是必然的。平儿为自己的“多嘴”陷二姐于不幸深深后悔,倘若她知道凤姐心肠如此狠毒,从“她常背着凤姐做好事”看,当初她可能会选择闭口不言的。她屡屡看顾二姐,正是她内心煎熬的表现,二姐越不幸,她心中越懊悔和痛苦。

  害死二姐的真凶其实也并非凤姐。那是谁?贾琏。凤姐想尽法子挫磨二姐,巴不得她自死不暇,而贾琏呢,看似有情,实则无义,薄悻之人,有了新欢,顿弃旧爱。正是其荒淫好色的本性,让原本以为“终身有靠”的二姐彻底绝望,她这才决然放弃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倘若贾琏仍像先前在小花枝巷那样疼爱、关怀她,即使在贾府里生活得不自在,她又怎么会自行了断呢?“好死不如赖活”啊!她正是看出贾琏的薄情寡义,她生命中最后的火花才泯然自灭。

  但不管怎样说,如果没有平儿的报告(凤姐知道二姐是迟早的事,即使平儿瞒而不报,也可能会有其他人譬如周瑞家的等密而报之的),二姐的死或许会推迟,或许仍住在小花枝巷平静度日。

  宝玉、平儿都没有想到,几句话会导致“夺命”的严重后果。二人虽然都是好人,却也有普通人的人性,是人就会犯错。

  在事关人的命运时,“旁边的人”须出言谨慎,掂量轻重,否则要么祸己,要么害人,“祸从口出”,这句话是古人多少人生经验的总结。人生不易,一语人命关天。事后,宝、平二人会否这样想,小说未作明白交待,但足以让人掩卷深思了。

  (本微信公众号专稿)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故纸碎片 | 曹可凡

  这样的栗原小卷 | 严敏

  在高考考场,我所看到的怠惰与坚强 l 程果儿

  一个加班青年的明天 | 梁晓声

  杜甫触摸的,是盛唐的背影 | 陈鹏举

  种薄荷,种春风 | 马思源

  长寿是一种天才 | 刘荒田

  看电影,是一场修行 | 龚金平

  假如生活欺骗了普希金——到圣彼得堡揭开谜底吧 | 林文俏

  铁路之“宽”谁来定?与马屁股有关 l 李霁宇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你也可回到上页,看屏幕下方的三个子目录,阅读近期力作。

  苹果用户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向编辑打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