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年轻人三大刚需:不焦虑、不孤独、不缺钱
最近社长朋友圈很多高校教授都在问自己的学生有没有去广东打工的,问过后才知道过去的两个月有不少学生在广东暑期兼职遭骗。甚至有孩子索薪遭打,被逼跳楼。
这样的新闻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14年,在深圳一家工厂打暑期工的5名学生因同事纠纷被捅伤。
15年,30多名外地大学生赴京兼职被骗,强制剃光头做保安。
18年,17名高考完学生在宜昌摄影会馆打工因未完成业绩,被逼吃生鸡蛋。
……
这些新闻意味着什么?年轻人还是太年轻了。年轻意味着什么?焦虑、孤独弱小无助、没钱。
现代年轻人三大刚需无非是:不焦虑、不孤独、不缺钱。
01
对待焦虑最好的态度
看清它,干掉它
必须要承认的是,焦虑已经成了大多数年轻人的通病。对待焦虑最好的态度,永远只有两个。一是,看清它。二是,干掉它。
年轻人都在焦虑什么?
除了年轻、一无所有;
工作压力大,加班成为常态;
生活太贵,兜里没钱;
成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害怕被同龄人抛弃;
时代持续进步,自己却止步不前……
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焦虑?
1、不要被别人的成功影响,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节奏。
ofo创始者戴威是90后;
摩拜创始者胡玮炜80后;
动辄融资上亿的公众号背后也大多是20来岁的年轻人……
少年成名的故事太多,仿佛再不努力同龄人和时代都要抛弃我们。
都是二十多岁,为什么他们可以运筹帷幄、光鲜亮丽,我就庸庸碌碌、灰头土脸?有多少年轻人因为这样的问题焦虑着。
社长曾经看过一个大学毕业典礼视频,视频开始一位校长正给学生们讲“人生须知”。
再过两年,你们就会完成A Levels的学业;再过五年,你们会进入全球顶尖公司工作;然后你们会结婚,买房;十五年后,你就30岁了,你的人生轨迹也会就此定型。
校长用这样有条不紊的大道理,一分钟就总结了人的一生。
这时,沉默的听众中举起了一只手。
一位小哥走到台前,自信满满地说:
不好意思,校长,我想告诉你为什么你的这些话是错的。
接下来,他讲的每一句都似乎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上。
有的人21岁毕业,到27岁才找到工作;有的人25岁才毕业,但马上就找到了工作;有的人没有上过大学,却在18岁就找到了他们热爱的事;有的人一毕业就找到好工作,赚到很多钱,却过得不开心。
马克•库班25岁时,还只是达拉斯一家酒吧的酒保。
被出版商拒绝12次后,JK•罗琳32岁时才出版《哈利·波特》。
马云35岁才创立阿里巴巴。
你身边有些朋友或许遥遥领先于你,有些朋友也许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
他们有他们的节奏,你有你自己的。耐心一点。
我们可以有梦想,有志向,但我们也需要知道,大多数的成功还是需要一步步去积累。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值得选择最符合自己特质的生活方式,只要是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都是成功。
2、做好当下,先努力生活再去过不焦虑的人生。
社长有个朋友,一直渴望买房,但又攒不下首付。看他的时候,家里一团糟的,问他怎么不收拾一下,他说:
“等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再好好收拾屋子。”
他租的房子格局正,光线好,稍微收拾,就是一个不错的家。可惜现在的他没能买上房也没选对生活。
如果买不起房,那现在就加油多赚些钱。如果赚钱太少,那现在就学习提升自己,保持随时升职和跳槽的底气。如果你是易病的体质,那就少熬夜、早起床、多锻炼,保持愉悦的身心。
与其把能量在焦虑和担忧中耗费掉,每天惶惶于逝去的昨天和看不清的明天,不如好好地改变今天。花更多的精力去工作、阅读、运动,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你还年轻,先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坚持到底。
02
你是个年轻人
本可以不孤独
社长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征集:“你最孤独的时刻是什么?”5年前提出,至今已收获3万2千多个回答。
点进头像看,高票的回答都来自一群年轻人。很多人觉得年轻人说孤独是无病呻吟,用孤独的时间来赚钱学习不好吗。这种“要么孤独,要么通俗”的鸡汤论调让大家觉得寂寞是一种空虚和失败的体现。
但事实不是这样,空巢青年真的需要不孤独。那怎样才能消解孤独呢?
吉本芭娜娜写过一本叫《厨房》的小说,内容讲年轻人的孤独,但社长看完却觉得是个暖心故事。
年轻女主独自在陌生城市打拼,她最喜欢的地方是厨房,她一走进自己家,或别人的住宅,第一件事就找厨房。厨房对她来说,是一个避难所。
社长很赞同吉本的想法:烧菜给别人吃,给自己吃,都是消除孤独的最好的办法。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叫《一个人走投无路时,就放他去菜市场》,接地气是对付孤独最好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人太孤单,不如做一顿好菜,从逛菜市场开始。在一个菜贩那买一次菜就会变成熟人,给普通朋友做一顿饭,你们的关系就会变得不再普通。
如果你不喜欢市井的热闹,一个人也可以不孤独。停下来发阵呆,喂喂野猫,看一本喜欢的书,生活本来很有趣。
你还年轻,除了要储蓄金钱和能力外,还要存有很多很多温暖的记忆。
03
穷时投资自己
才能越活越值钱
之前做过一个树洞:你最穷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社长看留言的时候发现,回复的书友几乎都是年轻人:
大学暑假留在南京打工,累了一天,晚上为了省一块六公交费走了五站;
七年前,一包方便面掰成两半,一半吃一顿,卫生巾都买不起,呵呵呵;
26了,现在工资才3000左右,吃饭什么的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赚不到大钱,没能力买房,结婚是个难题。没钱好难过......
最近北京的租金又开始暴涨了,人们常说“小富即安”,社长觉得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应该是“小穷即安”。
社长玩股票时认识过一位小镇青年。他大学毕业后开始炒股,总想着靠炒股赚快钱,然后买车买房,工作不上心,一会做房地产行业,一会做保健品。
几年过去了,他在股市里有赚有亏,总体是不输不赢。
但他年轻的人生亏大了,因为炒股,工作没用心做,他的工作能力和工资收入一直很低,而原来和他差不多的同事、朋友、同学在几年的时间里都累积经验,升职涨薪了。
有些人是注定贫穷,就像有些人是注定富有的。如果你不甘心年纪轻轻一直贫穷,那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富有。
怎么努力?社长以前看过一句话:你想要见到更美的风景,就要先离开原地。
社长最近和一位教授聊天,他提了一个观点:穷时最好的投资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投资。
他举了两个例子:读书和健身。如今这个信息时代,读书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有阅读习惯的人却并没有多少。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带给我们在社交中从容自信的态度。而健身同样不需要太多投入,却能让你变得身材挺拔,气质卓群。
如果那位小镇青年可以把投资在股市上的钱和时间花在对自己的投资上,那他肯定能收获更有前景的未来。
电影《步履不停》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才25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年轻人,没有完成的计划还有很多,想去实践的机遇也有很多,不要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感到恐慌,而是要因为成长让自己更完整一点。
— THE END —
本周推荐(●'◡'●)
点击图片进行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