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古镇
第一次来景德镇,并未留下好形象。马路喧闹无序,汽车、行人、载人电瓶车交叉其间,罕见路口有红绿灯,行人可乱穿马路,车子天然也不示弱,在较量中决议谁先前行。由于马路多是没有标志,以至第二天回城至郊区的某地,暗夜昏昧中开车像是在梦中,无意间竟然开过了两处正在运用中的火车轨迹。其间一条不远处正有火车开来,灯光透过黑夜照耀过来,可我已来不及刹车了,开过之后不禁心有余悸。不知道边上的居民怎么在这一带自在收支的,如果有小孩或许白叟通过呢。仍是提示自己不要多想了,看似无序说不定也有一种静静的自觉在里面,仅仅外人不易理解罢了。
咱们住的当地离陶溪川很近,这是一处景德镇内比较大的文化构思园,但咱们并未在此处停留,第二日租了车子便直接开往50公里之外的瑶里古镇。
开出市区五六里,就恍然大悟了。一路上群山绵绵、绿意葱翠,成片的稻田、三三两两白墙黛瓦的村落、竹林、荷塘、各色果园点缀其间,或是望不到边际的千山万壑在云雾中若有若无,或是夹道而行高耸入云的山林飞也似的划过眼前,五十公里的路好似一会就到了,让人意犹未尽。
来到古镇瑶里,偌大的牌坊立在村口,仔细雕刻的石柱中心刻着“窑里”两字,本来这儿在唐代中期便已盛行陶瓷手工业,因而得名。但是清末,瓷业没落,所以改为更为清雅的“瑶里”两字。
古镇坐落在山林之中,大多保持着旧有的模样。许多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微派建筑,中有瑶河穿过,河堤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垒成,有白叟在石阶上摇扇纳凉,不远处梧桐树下有中年男子正拿着画纸望向远山,描绘着松树枝桠的概括,而小孩则拿着网兜在河滨嬉戏,水流潺潺,有一农妇正清洗一箩筐野生小蒜。
这儿的野菜甚多,马齿苋、地皮菇、水蕨、马兰芹、野洋姜,还有我之前从未见过的苦槠豆腐。这是一种当地人简直每年都会制造的传统食材。初冬时分,苦槠树上的果实天然脱落,人们会将之网罗起来,通过暴晒取下果肉,又通过繁复的过程制造出来,食物略带清香,有嚼劲,十分好吃。妈妈在脱离古镇之前,忍不住买了一大包回家,价格也是很公正。
沿着瑶河一路上行,河不知所踪,又进入山林,盘山公路缓缓往上,中心通过徽饶古道进口,据传此道已有三千八百岁,自商周以来就有,这二百里曲径如今已显有人迹,只要边上的石碑静静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前史。
沿山路持续往上,便进入汪胡原始森林。这儿地处五华山,据说是景德镇内距安徽黄山最近的当地,山外五公里即到安徽地界。之前未做攻略,听乡民说山上有个“汪湖”便心动了,山顶的湖泊想来清新怡人,没想汪胡是指当地的乡民的两个姓氏。迈进森林公园门口,像是换了一个世界,空气中充满的炽热不见了,尽管没有湖泊但是山林的清气让温度一会儿降低了许多。清风徐来,酷热的午后竟然变得凉快惬意。难得一见的古树许多,硕大粗大健壮的南酸枣、宝贵的红豆杉、檫树、青冈、甜槠、拟赤杨等散布于栈道两边,人在其间散步,不时望向上空,古树映衬、阳光斑驳,听得山道下方有溪流从山间流下,不时汇向一处似小瀑布般汇入天然山石聚成的水塘,水流声响彻山野。有小鱼嬉戏期间,喜欢逆流而上,不时跃出水面,成为一道特别的景色。
到了半山腰,走过摇摇晃晃的木质小桥,进入到亭子。风变得更为清凉,昂首看大片乌云正在山顶滚滚前行,远处已传来雷声,看来一场大雨是在所难免了。
不多时,滂沱大雨漫山遍野,雨水在参天古木间如水流般倾泻而下,淋漓尽致,陡峭的峡谷雾气迷蒙,六合都盖上了一层灵动的黄昏,闭上眼睛,听雨声、瀑布声、顺着山石汨汨而下的溪流声和隆隆雷声,这不正是六合的赏赐吗?立秋这一天,让我遇见了艳阳和陡但是至的第一场秋雨,岂不是一种走运。
大约半小时雨水渐止,天色逐步放晴,走不多远便到山顶的村落,此时已近黄昏。驱车沿山路回来,一小时后抵达陶溪川酒店,似乎又是换了一个世界。
古镇处处都流露着历史的味道,令人不觉遥想当初此地古人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