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并没有毁掉我们。
“等,入夜到白昏”
《等》
文 / 陆亦非
在约定时间见到朋友的时候,她正端着杯喜茶对着屏幕傻笑。
一问才知道,这是男友陪着排了一小时才拿到手的,懂事的他在走后还发来消息,说喜欢的话下次再来排。可谓当代男朋友的典范。
娇笑着解释完她云淡风轻地把挂在手腕上的另一杯递给我,我一看,是我最喜欢的芝士莓莓,并且二分之一芝士,少糖。
那一天,朋友对男友,我对朋友的好感都分别攀升了一大步。
即使是陪着排队的男朋友那天也发了条朋友圈说,奶茶好像给当代年轻人的相处提供了一条捷径。
我们仅有的两个共同好友,加上我,和他女朋友,都给他点了赞。
1-“我有个备忘录,里面记着所有朋友的一点点搭配”
——陆亦非
一直到现在,我都是一个只会点单品奶茶的初级消费者,但每次看到微博上的推荐点法我都会保存下来,偶尔也会试一试。
四季春去冰加仙草,适合燥热的夏天,阿华田三分甜加奶霜,可以推荐给喝不了冷饮的女生,红茶玛奇朵加波霸,会在冬天给人暖暖的感觉。
这些都是我会记在脑子里,用来回答“什么比较好喝”的答案。
曾经我也是一个会问出这样问题的小白,只不过那时候我朋友的回答是,“你自己搜咯,网上都有。”
我当然知道网上都有,但往往还是希望这个答案从朋友口中给出来。因为更相信他们的口味,也更想确定他们对自己的了解。而不是网络上直白但粗暴的推荐。
另外我还有一个备忘录,里面记着所有一起喝过一点点的朋友的点法。
大到喜欢纯茶还是奶盖,小到去冰还是正常冰,我都有记。所以有时候一起点外卖,不用再去一个个问他们喜欢什么,也不会在他们说随便时不知所措。
有次朋友在微信上跟我说,想喝奶茶。
我给她订了两杯外卖,一杯是她常点的,一杯是新口味。一方面是因为两杯起送,另一方面是因为,让她有得选。
最后这件事被她写进朋友圈,主题是“教直男怎么送礼物”,里面提醒他们,要在记录的基础上给惊喜,才不会变成惊吓。
不过话说回来,让女生感觉有得选,真的是增好感的利器。
2-“每个周末,我和室友都会散步半小时去买奶茶”
——林珍妮
大一的时候,室友对奶茶的狂热就初见端倪:桌上永远摆着一盒立顿(后来得知抽屉里也全是囤货),到了大二,用熟了外卖APP,“有人跟我拼奶茶吗”就成了她的口头禅。
虽然她得到的往往是一片死寂,但半小时后她的外卖还是会准时到达,两杯,一杯她自己拿走,还有一杯放在公用的桌子上,谁喝谁拿。
其实我不是不爱喝奶茶,只是因为喝了胖,才每次都抑制住自己点外卖的冲动,所以当它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理智很容易就在一番斗争之后化为乌有。可想而知,那些奶茶,最后进的几乎都是我的肚子。
而我和那个室友,就好像对上了眼神,变成了宿舍里来往最密的一对朋友,但这种亲近止步于,帮点到,帮带饭,帮拿快递。
直到有次礼拜六,那天我的微博和朋友圈实在刷到刷无可刷,我放下手机回头看,发现室友们全都在玩手机,时不时还傻笑两下,看上去就像一屋颓废的咸鱼,那个室友发现我在看她,再次说出了她的口头禅。
我想了一下,提议说走去买吧,反正也不远,生拉硬拽地把她劝出了门。
那是我们第一次散步去买奶茶,我还记得那晚很凉快,出校门时正好遇上了绿灯,走了几分钟就到了最近的那家coco,她一开始还很不情愿,后来却主动跟我说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好舒服。
后来我们就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个习惯,聊的话越来越多,也就越走越远,这次放假前我们已经走到了要步行半小时的那家喜茶。如果不是这个习惯,我想我们之间的话题到毕业也不会超过吃饭,点到,快递,就像宿舍群里的现状。
其他的室友不明白我们是怎么突然熟起来的,我想答案可能是:
每段关系要想更进一步,都需要固定的一段一起无所事事聊东聊西的时间吧。
3-“给同事订了两次奶茶后,她们把我拉进了一个群聊”
——木木
我实习的审计公司有它自己的大楼,每天进进出出的白领丽人看上去都非常不好惹。
动不动“Lucy(我的英文名),你follow一下”,“Lucy,你finish没啊”,“Lucy,不要让大家wait啊”,她们用英语把自己伪装起来,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专业无比,毫无感情的工作机器。
类似的行为还出现在我生病要请假的时候,收到管考勤的同事发来的“all right”时,我一头栽回了床上。
有天我做一个成本表,翻遍对方网站都查不到需要的数据,负责人又一直在催,我紧张地全身冒汗,打开手机想点杯奶茶放松一下,于是我戳戳旁边的同事,问她能不能点外卖。
她说可以啊,我出于礼貌,问她要不要喝,她点点头。后来那天的工作,是她帮着我一起完成的,她告诉我怎样可以更快更方便地找到数据。
再后来,每次我点奶茶都会问那些同事要喝什么,当我点完两次单后,那天晚上我发现自己被拉进了一个群,群的名字叫“fso(部门名)外卖群”,那晚我没在意,第二天那个群弹出消息我才发现那是个八卦兼吐槽群。
里面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竞争公司的老板据说又结婚了,上次来沟通工作的隔壁部门的Louis还挺帅的,今晚楼下的茶餐厅有白领套餐,38块钱还有汤。
那天的晚餐,我们一起点了那家茶餐厅,她们拉着我去休息室一起吃,笑着跟我解释说工作上会比较严肃,别在意。跟之前完全换了一副嘴脸。
虽然之后工作量只增不减,但有了她们的指点,我的工作难度一下从爆表回到了安全范围内。
本来我是一个不屑于示好的人,不过后来想想,幸亏那次有多问一句她们要不要喝。
毕竟一刻的主动,和之后生活的轻松比起来,好像也不算什么大事。
最后
在广州的时候,同事突然把手机递给我,屏幕上是益禾堂的外卖界面。
我想喝益禾堂很久了,上次奶茶的推文下面有不少人提起,说这是广州的特色,好喝,还便宜。我每次来都念叨,但每次又都忘记。
这次差点又要忘了,幸好她想起有这么一回事。
那杯七块钱的烤奶给我带来的快乐,比之前的一点点,一芳,和喜茶都要强烈。
一方面是因为她惦记着我说过的话,让我感觉她很用心,另一方面是,机会真的挺难得的。
好像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特色的奶茶店,那种为了保证质量只在本地开的良心店,比如长沙的茶颜悦色,比如上海的阿姨奶茶,又比如广州的益禾堂。
它们可能不足以成为让你特意去一次那个城市的理由,但一定会成为你对那个城市的记忆中的一部分。
连带着也能记起那些带你去喝的朋友。
最近有很多推文说,我们这代年轻人,是被奶茶,抖音这样的速朽事物毁掉的一代,但我不这么觉得。
它们只是成为了我们一个用力的方向,难过时我们想起它,破冰时我们想起它,想要增进感情时我们想起它。省去了很多踌躇和猜疑。
找到这样一种通用,但又可以传达心意的方式,倒不如说是我们这代人的福气。
音乐 | 呼吸微弱 - 吃琴斯
编辑 | 张荆棘
作 者 介 绍
陆亦非
我没有理想
“嘿,长按二维码,跟我们一起有趣”
我们想给你一个理由 继续面对这烂生活
信箱:WeAllMessUp@Foxmail.com
这里收集了很多不愿意迎合的人
大家好,我是荆棘。
8月14日的那篇《那些谈不了恋爱的优等生》,由于我的审核不够严谨,导致最后在使用当天插曲《摇摇晃晃的平衡感》的时候没有署作者名。
所以此时此刻的我,向作者 吃琴斯 真诚道歉。
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她以及她的乐队“斯斯與帆”。今天推文的插曲也是来自 吃琴斯 的《呼吸微弱》,感谢她做出这么好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