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我只想存一笔学费,还给爸妈。
插图:步履不停
推荐音乐:Merry Chr Mr. Lawrence
▽
一。
暑假这段时间,十多个人跟我倾诉了同一个烦恼:交学费。
大学每一年只要到八月,各种班群短信,就会通知你,该交学费了。
他们反复告知你,交学费有以下哪几种方式,仿佛在杜绝一切让你觉得麻烦的想法。
但学校没有想到,我们害怕交学费,不是因为麻烦,而是害怕跟父母开口。
一是因为你知道,对于家庭来说,这或许是笔不小的支出。
第二是,大学过得特别快,越往后我们就越虚。
那几年我自己心知肚明,我在学校读的书,根本不值这些钱。
于是我们的第二个烦恼,是去做不喜欢的*,来弥补这种愧疚感。
一个大二生告诉我,他从高三毕业开始,暑假就被父母要求去餐厅做服务生。
每天重复扔垃圾的动作后,练就了用抛物线正中垃圾桶的本领。
他苦笑着跟我说,万万没想到,我高中学了三年的抛物线,用在了这里。
而*赚来的钱,不是用在补贴交学费,就是补贴生活费。
那些幻想已久的旅游?想都不用想了。
二。
我曾深刻的认为,“钱”才是我们跟爸妈之间的电话线。
上学的时候,跟父母要钱,确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多数大学生是无法跟父母沟通的,像个大人一样。
我们对于父母,惨杂了很多情绪,要么是敬畏,要么是害怕,要么是愤怒暴躁,要么是理所应当。
我大一读的专业,是被调剂的行政管理,上了一个月的学后,我便断定,这专业不适合我。
那一年我很想买一台单反,但是单反的价格每每让人望而却步。
我想要说服我妈让我买这种跟专业无关的东西,更是难上加难。
后来我做了一件事,转到传媒专业。
转学第一天,我告诉我妈,同学说,这个专业每个人都规定得有一台单反。
我知道,从小只要关于读书所需要的东西,我妈从来都不会拒绝我。
于是我自己出了三千,我妈掏了五千多的私房钱,最终买下了一台佳能的中端单反。
后来我妈在心疼这一台东西的价格时,我也常常表现出懊悔的样子,“早知道一定要买相机,我绝对不转专业了。”
我没有告诉她们,其实早在我考虑转专业的时候,我就知道买单反的这个规定了。
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跟父母沟通,我有这个爱好,我们才常常使用这种连蒙带骗的手段。
而从小到大没有意外的,只要我看中了什么东西,想去哪里旅游,我就会跟我爸妈走得特别近。
近到我爸已经对我产生了一套防范系统:
只要我走到客厅陪他喝茶,只要我打电话给他,他便会直接问我,“又想要什么了,说吧”。
虽然他是要掏钱的那一方,他也明白,我只有需要钱才会跟他亲近。
但我总感觉,他们非常享受这样的时刻。
三。
这种局面,终止于我大三的那一年。
大三,我把姐姐大学用完让我接着用,连写文档都会卡到重启的笔记本电脑给换了。
换了一台mac air,八千多,自己出了一部分,团队帮我出了一大部分,没跟家里要一分钱。
家里人一直不知道我在大学里做什么,能突然从天而降这么一大笔钱。
我爸那段时间总忧心忡忡打电话问我,“你在学校是不是交什么有钱男朋友了?多大岁数啊?”
我不知道怎么把这种写了快两年,终于有稿费的欣喜,甚至不知道怎么把写东西这样“奇怪”的工作告诉他们。
只不过逐渐的靠稿费支撑后,我便不再拿生活费了。
随之而来的,是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转变:我也不再惦记着给家里打电话了。
还有后来家里发生了很多事,大小事宜,我爸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来询问我看法。
他们开始跟我沟通了。
像角色突然调换了一般,我甚至成了这家里做决定的一关键人选。
让我想起读书时一前辈告诉我的:家庭往往就是这样的,谁能挣钱了,谁就有话语权。
四。
前段时间我买了新的全画幅,让远夏帮我把大一那年买的单反,二手卖出去。
他告诉我,现在那台相机,只能卖到3000块,正是我当时出的那部分钱。
我把相机卖了,准备把钱转给我妈。
工作后我不间断会给家里生活费,即便有时候过得不算好,还是会凑一笔钱来,逢年过节给家里人打去。
不像以前跟家里拿钱,没有人打电话跟我要,只是我自己记得了,就把它打到那个支付宝账号去。
看起来就像在弥补那些年跟家里要钱的愧疚感,我希望爸妈也可以去买他们的“相机”。
可每次我妈都会告诉我,“既然你现在有了自己想要的工作了,我帮你把钱攒起来,以后你想买房子了,我再拿出来给你。”
读书的时候,爸妈的钱是我们的;工作后,我们的钱最终还是我们的。
我慢慢明白,父母从头到尾也不奢望能挣回多少钱。在家庭里,我们也不是因为有钱,才有了话语权。
而是因为证明了自己能不依附父母独立生活(包括父母的意见),才更被信赖,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五。
前些天跟升大四的编辑吃火锅,她告诉我,父母想让她去当老师,不让她写作。
她动了去考研的念头。事实上她一点都不想,这是她的对抗方式,能拖一年是一年。
我放下筷子,直截了当便告诉她:不要为自己的不理直气壮找借口了。
如果父母不相信你,不要急着用*赚碎钱去“独立”,不是逃避或对抗,更不是消极应付自己的大学,结束后按他们安排的路去走。
因为就算你达到了以上这些,他们依然有新的制约,来让你继续听话。
你唯一的说服方式,是“放长线钓大鱼”的证明,通过你相信的东西去挣到钱。
其实有钱不是父母的安全感,什么样的职业都不是,有能力支付起自己相信的生活,才是。
至于你想要的那些独立和话语权,别着急,过来人告诉你,都会来的。
最后。
这是昨晚我爸给我发的微信,因为不知道怎么开启话题,他只能给我发表情包。
他已经许久不像以前那样,用“最近要不要钱”的玩笑,来找借口跟我聊天了。
其实他们失落,我们都明白。
△
进来叹口气
这里是你的叹气基地
a.转发 b.点赞 c.点广告
是你对我最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