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荐读 | 复旦大学这篇“开学第一课”,为什么能够刷屏?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荐读 | 复旦大学这篇“开学第一课”,为什么能够刷屏?

2018-09-07 10:45:21 作者:陈先发 来源:钟二毛 阅读:载入中…

荐读 | 复旦大学这篇“开学第一课”,为什么能够刷屏?

  今天暂停一次原创分享复旦大学这篇“开学第一课”:9月6日,作家媒体人陈先发在复旦大学2018新生开学典礼演讲不做“空心人”》。——钟二毛陈先发,1967年10月生于安徽桐城。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当代著名诗人,新华社安徽分社总编辑。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国内外文学奖项同时,他有关农村改革粮食安全土地制度改革等问题的百余篇调查报告获得国家决策重视,推动了相关问题解决政策修进。不做“空心人”

  陈先发

  亲爱同学们:

  祝贺你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成为新一代复旦人。希望在你们身上。

  今天凌晨五点多钟,我独自在校园走了很久,感受到一种特别而久违的宁静肃穆。我知道这宁静和肃穆,在世上任何别的地方,都永不可被复制,它封存于我心底,瞬间被这熟悉一草一木激活了。站在3108阶梯教室前、在当年的七号楼如今的任重书院楼前,真是百感交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物质条件相对匮乏好友聚会也就在当年的干训餐厅请喝一杯酸奶而已。有时,我带着两块干面包一头扎进图书馆,深夜才会出来。但那些年复旦浓厚理想主义氛围,一个穷学生心中的万丈豪情,穿透时光的铁幕,仍时常叩击我的内心。仿佛也是在警醒我,在一个人内心,真正不可消逝的,到底是些什么。钱穆先生曾说,对自己国家和民族历史,对传统,应怀有温情敬意。对我们的个人史,又何尝不是如此?离开复旦的三十多年中,每当我苦闷矛盾彷徨之时,复旦时期的无数细节,先生们给我的种种教诲时时浮现。可以说,母校对我灵魂滋养、对我内心的教育从未中断、从未停止,也永远不会终止。

  同学们,你们生于本世纪初,是崭新的一代人。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数千年未有的巨大进步,物质生活人本身生存状态丰富性、多样性,哺育了你们。你们是在信息时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整体上看,这一代人视野开阔聪慧敏锐自信独立

  我的儿子是这一代人中的一个。我有个保持了十多年的习惯,在他读书和生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会写一句话送给他,让他去反复体味。在他赴国外读书时,我写了五个字送给他,叫:不做“空心人”。

  为什么有这么一句呢?我是在警示他,对这一代人高度信息化的生活方式,要保持足够清醒的审视和反省

  曾有一个你们的同龄人,这样对我描述他的状态:睡眠之外,时时刻刻在刷屏,明知绝大多数信息无聊无趣,甚至扭曲、有害,仍止不住地去刷。但越刷屏,就越有信息饥饿感。一旦手机离手,就会失魂落魄。信息的海量堆积不仅没有带来内心的充实,反而总觉得内心空荡荡的。

  我知道这已经是个常态。这个时代对信息消费依赖性,正在逼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但真正让我担忧的,还不是这个。我发现,即使是面对难得一见、瑰丽雄奇的自然奇观,面对渴盼亲情的家中长辈,面对他人的痛苦遭遇,很多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动于衷、一种超然淡漠、一种对现实的疏离感,甚至是麻木。高度的信息化,有着把这个星球每个角落的人都有效联通起来的神奇能力,但同时,它本质上也加剧了每个个体内心的“孤岛状态”。所以我告诫儿子:不要被物质和消息的过度消费“空心化”,成为“空心人”。

  我当然不是在否认信息化对人类发展的的澎湃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无与伦比的,是无法被颠覆的。我在想,在高度信息化的生存中,人本身如何不沦为一种快速消费品。

  越是在众声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越需要一颗真正慢下来的心。我期待同学们能够成为这样的自觉者。

  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种高度的专注和漫长时间的淬火。读书、求知,当然更不例外。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知道,长得过快的树,是空心的,其材质不堪大用。在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事实上得到了强化。我期待同学们从这种强悍的惯性中,挣脱出来。

  在时代的屏幕上瞬间自生自灭文字,越是浅陋粗鄙,就越需要有人能以“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舍弃眼前之利、萤火之光,创造出能昭示一个时代良心品质精神产品,穿透这个时代流传下去。

  越是有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就越需要另一群人懂得,应该往这种空荡荡中填补些什么。

  越是有人不再确信什么,觉得“爱”、“理想”、“信仰”成了过时的、陈旧而虚张的概念,就越是需要另一群人把这些词,高高地举在头顶。对内心贫乏的人来说,这些词是空的。而对内心丰富的人来说,它们永远是有血有肉的,是新鲜的。

  对大自然、对现实的变迁、对世间悲欢离合,我们内心的触角都要敏感地、密切地去感受它们,催生清新生命感,不必去过度转述网络苍白的“二手人生经验”。只有这样,明确的信念才会产生,生命的内在热度才不致流失

  教育的根本要义是什么,今天在场的老师们远比我有权威来作出阐释。我对它有九个字的个人解读,叫:“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同学们根据个人兴趣、能力结构和社会需求,选定了自己的专业,这是有所学。最终,在一些专门领域形成独到见解,有了贡献成就了更好的自己,甚至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是有所成。这一步,在大师林立、治学传统根深蒂固的复旦,也是能做到的。

  最困难也最要紧的是,要“有所爱”。一个人,对求知、求真理没有非同一般执着,没有一种内心的灼热,没有百折不挠坚忍,自然匹配不了一个爱字。没有固守社会良知正义突破一己局限的家国情怀,自然也难以体察到这个境界。有所爱,意味着献身精神、一种信仰;意味着可能需要放弃很多,也需要有深刻自省能力时时唤醒自己。

  这一定是个长期的、艰苦锤炼过程。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大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的校园里,有更多的学生懂得:要把求知、求学上的怀疑精神,与对生命价值的确认和信仰的形成融为一体。把对科学的“冷眼”观察冷静探索,与做人做事古道热肠融为一体。把探求真理的坚韧不拔,与生活中怜小怜弱、恤残恤孤的生命柔情融为一体。只有这样一颗“有所爱”的心,才不会空掉。我们才不致沦为一个“空心人”。

  在这里,我还要把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名作《月亮与六便士》的两段话,送给同学们。

  一句话是“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克制对唾手可得的实际利益诱惑,要有一种超越性的、更宽阔眼界。有时候,抬头看月亮,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因为利益的羁绊,不是那么容易破掉的,尤其是生活在承受重负之时。另一句话是:“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这句话中包含的力量,正好与前一句形成互补。平凡,是每个人都想着要去突破的。但平凡的真味、深味,又恰恰是在人生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之后。人光有超越的一面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

  同学们,四年之后,当你们从复旦毕业之时,一定会有某种强大心灵共性,在你们和我之间形成。也唯有如此,一所伟大学校特有的精神气质才会永恒存在

  谢谢大家。愿每一位同学都有美好前程

  2018年9月6日

  ▲钟二毛私人微信,长按*可以添加,看更多分享。特别提醒:已经有钟二毛任何一个私人微信的朋友,请不要重复添加。因为分享的内容是同步的、一样的。

  二毛近期热点原创文章

  昨天还追看咪蒙文,今天就嘲讽咪蒙离婚,这些人有多幼稚

  高铁霸座男微博认证死人的背后:这是一个秀下限的时代

  抗战胜利日谈娘炮:我尊重娘炮男儿,但我呼唤血性男人

  《开学第一课》:央视被绑架可悲孩子买单,可怜

  我反对杀人,但我支持“反杀男”无罪

  未曝光的第3起滴滴司机杀人案:红布勒颈部,开瓶器插下体!背后暴露的问题令人深思

   ↓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钟二毛小店【二毛文房】推荐好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