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为梦想裸辞吗?他辞掉公务员,成为京剧最美男旦,不稳定的人
来自简族的第 780 期推送
文 | 原儿 设计 | 若兰
排版 | 阿姣 监制 | 简浅
一个男人,
如何扮得比女人还要娇柔?
刘欣然考公务员并不轻松,可以说是费劲千辛万苦,然而,当他接触戏曲后,一切都悄然发生了改变。
某天,刘欣然觉得若一辈子在气象局交代了,那活得也太没劲了吧,尤其对一个男孩来说。
虽然他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改变的过程,仍如走过一场炼狱。
刘欣然和戏曲的缘分,
要从小时候学习声乐说起。
童年时,刘欣然参加少年宫声乐班,
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段老师。
偶然,刘欣然听到程派青衣张火丁在演唱《江姐》,他听得入迷。
他立马向段老师求教,段老师说:「你要有胆儿,跟着我练几段女高音怎么样?」
就这样,刘欣然学习了几首京剧,后又正式学习了程派艺术。
青年的刘欣然和大家一样,
有着按部就班的成长过程。
中学毕业后,进入大专,
后又进入北京大学读本科,
毕业后,考取了公务员。
那时候,刘欣然未想过把爱好作为职业,
有一个稳定工作后,
空闲时间再来追求爱好,
这是最合适的安排。
合适和稳定这两个词,随着年龄的增长杀伤力变强,让人无力反驳。
找一个合适的对象,稳定的工作,拥有一份刚好的生活。
可合适、稳定与喜欢无关,甚至有时会背道而驰。
2006 年椿树杯北京市京剧票友大赛,是刘欣然爱上戏曲的重要契机。
当时的刘欣然只能算小戏迷,刚开始听说比赛,刘欣然是不敢的。
段老师鼓励他:「输能输了什么?不就是报名费10块钱嘛,我给你出。」
刘欣然心想,仅十块钱的机会,应该去尝试一下。
这次比赛是刘欣然第一次上台,
化妆师是从文化馆请的。
刘欣然衣服里面裹着个立领水衣,
挡住了喉结,头上贴了片子,
脸上的妆也画的差不多了。
旁边有人说:「这姑娘长得真高」
刘欣然连忙解释:「我是个男的。」
刘欣然回过神,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
真美。
这次比赛,刘欣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也是入围决赛的26位选手中,唯一一位男旦。
气象局的同事和领导知道了这个消息,
领导支持他:「以后唱戏给你开绿灯,多去宣传我们气象局。」
第二年,刘欣然又参加了央视的票友大赛,这场比赛真正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为了这场比赛,刘欣然专门拜师学习。
讲究一招一式、一板一眼。
节目播出后,他一举夺冠,
成为了有粉丝追捧的程派名票。
还被邀请参加了戏曲春晚。
2009 年,关锦鹏导演执导昆曲《怜香伴》,剧中需要一名男旦,制作人找到了刘欣然。
这种和名导合作排戏,是很多专业演员都等不到的机会,刘欣然不愿错过。
正在这时,另一个「馅饼」也砸在了他的头上。
林兆华导演的《老舍五则》剧组向他发出邀请。
排练这两部戏,需要近半年时间,刘欣然需要面对现实问题——
工作怎么办?
刘欣然起初不想辞职,但单位领导不可能给半年的假期,他必须做出抉择。
刘欣然这个年龄再想半路出家学习戏曲,从身体的柔韧度和形态都很难达到要求。
如果不行,就面临失业。
不稳定的梦想在左手,稳定的生活在右手,如果都想拿稳,可能都会失去。
在别人眼中辞职就是幼稚、不懂事,把未来当儿戏。
关于利弊,刘欣然都知道,可他实在不愿放弃宝贵的机会,不愿放弃舞台,不愿为生活做出妥协。
「我现在能体会段老师说的京剧是鸦片,何止京剧,舞台更是如此。只要迷上了那种站在舞台上变身和穿越的感觉,再离开舞台,生活就完全失去了颜色。」
刘欣然索性辞了职,
专心投入排练。
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疯了,
不断问他是否后悔。
刘欣然一开始不敢告诉家人,
他担心家人知道就世界末日了。
只能够慢慢地说,一点点渗透。
当初,刘欣然的妈妈一直耿耿于怀,
她说:「我还是觉得在气象局好,
一个男孩唱戏,还男扮女装,
可能我的思想比较老旧。」
刘欣然评价原来的生活:「不一定有什么大作为,但也不会过得太差。」
这句话像是毒瘤,因为一般人总因后半句而心动。
质疑他的人,舍不得现有的稳定舒适圈,只要不太差都好。
他们不比刘欣然更聪明或是更稳重,他们只是更胆小。
就这样,刘欣然开始了他的演艺之路。
从票友成为专业演员,
这条路,并没有那么简单和容易。
三个月的集训让他喘不过气,
每天白天和大家一起练功,
晚上大家都回家了,
老师继续为他「开小灶」。
从基本功、跑圆场学起,
晚上回了家,还要熬夜复习排练内容。
每天的全身疼得不能动弹,
早上硬要使劲掐醒自己,
咬着牙,卯足了劲去继续排练。
在刘欣然忙于训练时,
早上走得早,回来得晚。
他和父母一天见不着面。
于是,父母在家买了个小白板,
记录他每天中午、晚上回不回家吃饭,
如果刘欣然回来,
他们就弄点儿营养的吃,
如果不回来,老两口就随便凑合。
一个白板,
成了刘欣然每天和父母的唯一交流工具。
比起曾经公务员朝九晚五的生活,
刘欣然每天既新鲜,也无比辛苦。
表演过程中,经常会有跑圆场这种大范围的舞台活动。
在一次排练的时候,刘欣然跑的时候没注意旁边烧开的热水壶,踢翻了水壶,被开水烫疼了才后知后觉。
每演一场下来,衣服被汗水浸湿,从里湿到外。
戏曲演员每天在舞台上「摸爬滚打」,除了身上的伤,鞋也是消耗品。
刘欣然为训练特意买了一双结实的舞蹈鞋。
在高强度训练三个月后,硬生生在地上磨破了。
对于半路出家的刘欣然,
不仅仅是体能基本功,
演戏动作、神情等对他也是很大考验。
有一次,刘欣然从戏院坐地铁回家,
路上看到一对情侣,
具体说什么听不清楚。
但女孩对着男孩小嘴一嘟,做出撒娇状,
这模样给刘欣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刘欣然受到了启发,
从生活中观察女性的模样,
自己再运用到戏曲表演中。
有一次饰演一个同性恋,刘欣然的妈妈有些不安。
「孩子,你不怕别人议论你啊?」
刘欣然笃定地说:「那是戏,看不懂的人才议论。」
当全世界都拿着高音喇叭谴责你,你闭上眼,戴着耳机,悠然自得。
马玉琪老师评价他:「半路出家的人,他钻研艺术比行里人要不知道辛苦多少倍。你既然选择了这个行当,就要比别人付出得更多。」
刘欣然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
「原来你演不好,别人说你是票友。但是现在又出错,下来又‘对不起’,没有对不起,因为你现在吃这碗饭了。」
刘欣然勇敢且坚定,他走上了这条路,前面是康庄大道,背后是万丈深渊。
他不能回头,越害怕越要往前冲,刚开始的路很陡,但走着走着能看见路标了,也能看见自己了。
对于别人的种种误解,刘欣然并不在意。
刘欣然说:「很多人觉得男旦是异类,按照现在比较时尚的词,就是比较伪娘。但是我觉得没有关系,人家说人家的,你做你的,你只要把自己做好,你只要用心去做,就可以了。」
某次重要演出结束后,刘欣然远远看见坐在二楼堂厢的哥哥,站起身,为他鼓掌。
他突然鼻子一酸,眼睛红红的,强忍住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
聚光灯打在他的脸上,台下响起阵阵掌声,他喘着粗气,站到舞台前端弯腰谢幕。
刘欣然下了台,背过人群,眼泪夺眶而出。
刘欣然看似离开了稳定的体制,开始了不稳定的人生,但,他追求到了真正的稳定。
很多人一直在追求稳定,可这种稳定给不了人真正的安全感。
鸟儿很难有一个固定的窝,但它知道该在哪儿搭窝。
它们的飞行路上会经历风吹雨打,可飞过的每个地方,都是家。
有些人正是因为不稳定,才一直「稳定」着。
- END -
本文版权归「简族」所有,如需转载,请返回公众号主页点击「合作联系」获取联系方式。
往期回顾
22岁工地小伙,6年时间跳钢管舞成国际舞王
《延禧攻略》幕后功臣为何是他?
23岁男孩,从网瘾少年到中国第一
简族·青年精神图谱
为这篇文章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