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国学共读 | 元明清的文艺中,写尽了世俗人情之美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国学共读 | 元明清的文艺中,写尽了世俗人情之美

2022-04-21 03:31:17 作者:青衣 来源:有书国学共读 阅读:载入中…

国学共读 | 元明清的文艺中,写尽了世俗人情之美

  文 | 青衣 · 主播 | 阿成

  有书的有书朋友们,你们好。今天青衣将继续带领大家一起共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本书。昨天,我们领略了宋代山水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今天,我们沿着时间的线索,继续前行,来到了元代,明代和清代。这三个历史时期的文艺形式,经过整治的洗礼,出现了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议共读第十章的内容,也就是本书的第191页至217页,也是本书的最后一页。

   

  首先,让我们共同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元代的文化形式,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2、 清代的哪一部文艺作品最具有无可争辩的至高地位?

  元代少数民族的铁蹄踏碎了宋代儒士们精致的梦,中原造成了经济和文化的双双倒退,文人士大夫与民间文学相结合,缔造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著名的元代杂剧。

  在宋代平话,已经有诸多类别,如:

  烟粉、灵怪、传奇、公案,以及讲史,这种以广大市民为对象的近代说唱文学,占领了文化世界的园地。

  主要形式以描写真实的生活情景,来供广大听众消闲取悦,已经超过了以前任何贵族文艺。

  一长串著名的人物逐一登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四大家,成为元代杂剧大儒。

  《窦娥冤》、《西厢记》、《墙头马上》等等至今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大量涌现。

  元杂剧由一种说唱表演,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创造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戏曲形式的艺术美。为后来的昆曲和京剧,做了一个完美的铺垫。

  元代文化的另一个支流,是以冯梦龙的三言两拍为代表的《喻世明言》、《警示通言》、《醒世恒言》和两册《拍案惊奇》,使得市民文学达到了繁荣的顶点。流传三百多年而历久不衰。

  《今古奇观》序言中对三言两拍有着准确的定位:

  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对人情世俗的津津乐道,对荣华富贵的渴望羡慕,对性解放的渴求期望,对公案和神怪的广泛兴趣……人生百态,市井万象尽被作者网罗笔下,充满了小市民的种种庸俗,低级趣味和浅薄无聊。

  这就是人生,不仅是元代时候的人生,也是今天我们人生的现状,我们从没有抱怨身处社会的黑暗,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提灯前行。

   

  戏曲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

  千锤百炼的唱腔设计,一举手一投足的舞蹈动作,雕塑性的亮相,象征性的环境布置,简洁明了的情节交代,高度浓缩的戏剧冲突,使得内容和形式交融无间,积淀了内容形式的高度审美。

  明朝中叶以来沛然兴起了木刻版画,它依据戏曲、小说为蓝本的插图做成商品广泛流传,市场销量极好。这种艺术形式以直观且美观的效果,在明末达到了顶峰。

  明代版画的辉煌,是戏曲和小说美的表达,折射出了史无前例的光彩。

  木刻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到审美意识,都是戏曲和小说的一脉相联,同样的艺术特征,同样的审美趣味。

   

  小说、戏曲、版画,全面构成了明代中叶以来的文艺基础。

  明代还有著名的吴承恩为我们缔造的《西游记》,成为了不朽的浪漫主义佳作。

  七十二变,神通广大,机智灵活,翻江倒海,踢天打仙,幽默开朗的孙猴子;愚笨善良,自私可爱的猪八戒,也始终是人们所嘲笑而又喜欢的艺术形象。

  《西游记》的幽默滑稽中蕴含着智慧、勇敢、善良的美。

  《牡丹亭》与《西游记》截然不同,汤显祖把一个“情”字演绎到极致,剧中杜丽娘因情而死,因情而生,古今中外没有一段情痴到如此程度,也没有一段故事荒唐到如此地步。

  整个剧本文辞华丽: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真是好一派春景无限的烟丝醉软。美好的爱情故事,就在这美丽动人的情景中展现。

  所有这一切都是明代的氛围和意趣,一笔写下千秋,后人记取心间,怎能忘,不敢忘,是因为太美,太旖旎。

  历史的脚步迈进了清代的门槛,人生空幻的时代悲感油然而生,它出现在纳兰容若的词里,这位皇亲贵胄,少年得志,荣华富贵,对人生,对生活的厌倦和伤感,一切的乏味寡淡,一副不知何事萦怀抱的忧愁都被他写进了词中。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捣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那样的抑郁,那样的多情,那样的空前绝后的倦怠和无奈,繁华的世界和富贵荣华的身世,都无法让他解脱。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诡异的《聊斋志异》,有人说,《聊斋志异》一书,“观其寓意之言,十固八九,何其悲以深也。”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自己也曾经做过如此的评价:

  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他所悲的是科场的失意,功名的未就,满腹的才华,终生的不遇,都在作品中化成一股悲伤,写进了作品中,渗透到那个充满伤感的时代。

  还有万语千言说不尽的《红楼梦》,笼罩着宝黛爱情朦胧的美,元妃省亲的极尽奢华,如轻烟如梦幻,如急管繁弦的沉重哀歌和喟叹。

  鲁迅曾对《红楼梦》做过一番精辟的评价:

  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觑面,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领会者,独宝玉而已。

  红楼悲歌极尽摹写了人情世故,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诗词歌赋,饮食服饰,亭台楼阁,到人物的繁杂,性格的迥异,命运的不同,一部红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一部艺术的巅峰之作。

  到此,我们给中国文艺之美,匆匆做了一个巡礼,终于结束了,我们把艺术做了一个对历史的回望,然而历史的路总是指向远方,指向不见尽头的未来。

  这次的解读从文字的起源,从那檏拙的一笔一划,到一篇篇华美篇章,到一部部文学巨著,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其中的无限价值都值得后人倍加珍惜,用心珍藏。这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古董。

  推荐阅读

  

  国学共读 | 美,是一种生活感受

  国学共读 |  没有字的那些岁月,人类怎么表达情感

  国学共读 | 文化美的觉醒源自先秦

  国学共读 | 魏晋风的人生行乐图

  国学共读 | 盛唐美的巅峰

  国学共读 | 宋代画中有最美的山水花鸟

  阿成,长岛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微信号:fac792。新浪微博@阿成Alan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