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救赎
今年中秋,我被朋友拉去她家吃团圆饭,有幸尝到我最爱的板栗炖鸡,酒足饭饱后,大家都围在电视机前看晚会。
央视中秋晚会张凯丽张可盈母女现身,携手演唱了一首令人感动又充满力量的《我想更懂你》:
每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有距离,是不是都用错言语也用错了表情;
其实我想更懂你,不是为了抓紧你,只是怕你会忘记有人永远爱着你。
看着看着,听着听着,有湿润的东西在眼眶里打转转。曾经我和母亲莫不如此,越是想要懂对方却越是远离彼此。
我的青春没有张狂,甚至没有叛逆,但却有与母亲相处的挣扎。后来我才明白,在这段令人窒息的关系里,我们都没有勇气袒露真实的自己,她只演母亲我只演女儿。
我们都想活出自我,但往往活得自我,因为忘了做真实的自己。
我一直都渴望长大,因为我天真地认为,只有长大才有资格与母亲施加给我的一系列不平等“待遇”作抗衡,整个青春岁月里,我都在暗暗积蓄长大所需的力量。
乖巧、懂事、节俭、勤奋等褒义词是别人对我的好评,也是我用来包裹自己的软猬甲,但我心里常常被委屈充塞、被愤懑填满,在苦闷中颓废沉沦,又在倔强里生根发芽。
“重男轻女”像是一场热血情怀感染着无数的男人女人,母亲自然无法幸免。从小在一个多子女家庭艰难生存,受尽白眼和冷遇,所以她要把她承受的种种统统“施恩”于我。
没有感受到母亲的爱意,反倒是无尽的偏心,内心深处悄无声息爬满无数的毒藤蔓,那是对轻视女孩的大人们的恨意,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我成年以后,因为它早已生根发芽。
“女子无才便是德”更像是一场瘟疫荼毒着无数的中国家长,母亲不幸参与其中。从小对念书充满兴趣却因家境贫寒而被迫辍学,所以她对我念书一事始终是持反对意见的。
家贫是阻碍念书的最好理由,砸锅卖铁送子女上学只在电视报纸上报道过,并且我不想积太多德,所以我把“念完初中就行了”“念完高中就够了”统统当耳边风,自私地一口气念完大学。
眼里透着恨意,但恨意无处发泄;内心藏满压力,但压力无人诉说。我渐渐活成一个表面优秀、实则压抑的人,因为我打心眼里不痛快啊!
倔强要强的我,依旧在母亲面前扮演着不需要她操一分心、费一分力的乖女儿,因为母亲在我眼中同样完美无瑕,家里永远一尘不染、井井有条。
因此我常常有一种恍惚感,觉得和母亲之间好陌生,陌生到我们不敢看彼此的眼神,但家里边儿分明有母亲忙碌的身影,填补熟悉的空白。
我始终渴望着,与母亲来一场敞开心扉的彻夜长谈。
高三那年寒假,母亲帮一个亲戚看店,晚上在亲戚家住宿,她喊我去作陪,当时下了很大的雪很冷,母亲让我上她的被窝睡。
长达一周的共衾而眠,母亲知道我睡觉爱磨牙,问我是不是压力大;而我发现母亲睡觉会打呼噜,问她是不是有鼻炎。
有人说,知道自己很隐私习惯的人一定是亲密之人。
此话看来一点不假,我和母亲连续几天聊天聊到后半夜,我想要的答案居然在那个寒冷的冬日里有了结果。
第七日,我拿私自加在母亲身上的两宗罪问她,自己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为什么还要重男轻女?自己是被迫辍学的受害者为什么还阻止我念书?
母亲满是错愕不解,她伸手关掉泛着黄光的床头灯,久久不语。等了很久,母亲缓缓开口:
我从不认为自己重男轻女,你们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承认我给弟弟的爱比你多,因为我是一个正常的人啊,正常的人都会有私心,但有私心不代表偏心。
我劝你初中念完就上卫校,是想让你在医院上班当护士;又劝你高中念完去读个幼师,是希望你在幼儿园当老师,我从来没阻止你念书,而是希望你有个饭碗。
那时的我,似懂非懂,但终于听见母亲说了那么两段掏心窝子的话,内心顿觉舒坦不少。
现在看来,母亲完全没有束缚我,我去外省念大学找工作,甚至定居在异乡,她都尊重我的意见。她爱弟弟多一点是因为对弟弟有求,而给了我充分的选择和自由。
而母亲从来就不看重高学历学位,看重的是能够养活自己让自己过上安稳生活的一技之长,这种想法放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女孩能够养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借着那次机会,母亲讥讽了亲戚、吐槽了父亲、抱怨了子女,第一次在我面前毫无隐瞒地袒露自己,但也仅仅那一次,因为她依然想做一个外表无限风光的母亲。
因为她明白,说出来的都是没用的,只有做到才是真的。
高考结束的那个夏日,我渐渐学会了放下内心的芥蒂,开始习惯在母亲面前流露自己真实的情绪,喜怒哀乐由心而发,那些痛的记忆,全都留在回忆里。
只有活得真实,才能做真实的自己,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才能做更对的决定。
青春给我莫名的痛,也让我张扬地笑。
曾经我想讨母亲欢心,让她对我和弟弟一视同仁,但母亲却更加远离了我,因为我用错表情,那憎恶丑陋的倔强母亲是不喜欢的,讨人欢心不该自己带着欢心吗?
曾经母亲想要更懂我,让我能理解她的所作所为,但我却想逃离得远远的,因为她用错言语,那打击人心的正直话语令我很厌恶,想要懂别人不该先掏心窝子吗?
原来我和母亲都用错言语和表情,其实我们都深爱着彼此。
其实青春可以不叛逆不迷茫,乖乖听话,用心做事,崇拜积极励志的偶像们,远离颓废有毒的垃圾人。
我们不懂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无法理解是因为我们幼稚,但我们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
很多你绞尽脑汁无法明白的事情,许多你挖空心思无法接受的事实,最终都会在成长的某个瞬间令你幡然醒悟。
而在那以前,你只管一心一意做事,遵从本心而活,即便你说错话、做错事都会得到谅解,因为你正青春,青春的主旋律依旧是奋斗,我从不曾怀疑。
我的青春乖而不张,但我依旧伤痕累累,因为我忘掉了做自己。当我勇敢地做回真正的我,接纳自己同时也认可他人的时候,我的青春正终场。
青春可以有悔但不能酿成大错,成长可以有痛但不能迷失心智,我们依旧葆有良知,依旧怀揣希望,奔跑着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