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不许它就这么凉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不许它就这么凉了

2018-10-16 22:16:54 作者:鹅 阅读:载入中…

我不许它就这么凉了

  写在前面

  前几天,老鹅看到不常在社交软件冒泡的师姐关关,居然发朋友圈推荐一档综艺

  豆瓣9.3分,72.1%的人给出五星。

  这个数据超越了我们最近推荐的《奇遇人生》,成为今年迄今为止的最佳国综,但它的命运却比《奇遇人生》还惨淡。

  官方微博粉丝数不到3500人,豆瓣不到1000人标注看过(截止成文)。

  如果说《奇遇人生》的热度是其他综艺的零头,那这档综艺就是零头的零头。

  视频的播放量挂着可怜的600多万数字,还不及《奇遇人生》的六分之一。

  为什么?

  因为它的野心更大。

  在这个碎片化的快进时代,这档综艺居然开始思考

  “怎么做一档让大家想读书的读书综艺?”

  或者说,怎样才能打破现代碎片化阅读习惯维,让人们真的找时间去阅读最深刻完整知识来源书籍

  你应该也猜到了,和《奇遇人生》一样,它完全是逆着潮流而行,也因此走得艰难,所以,今晚我们就来聊聊这部良心综艺:

  《一本好书

  

  《一本好书》的立意很棒,里面有一种这个时代鲜有的诗意

  它是一档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即结合话剧演绎片段解读来去诠释一本名著

  梁文道、蒋方舟等作家学者分享阅读心得进行文本解读,帮助观众理顺思路

  赵立新、王劲松、潘虹等老戏骨同台飙戏,以时长60分钟的话剧形式,书中最经典段落演出来。

  而且更着重呈现出名著的优美语言人物性格剧情冲突

  节目组甚至搭了一个360°的舞台,把观众席设立在圆形舞台的中间,让他们更容易沉浸在其中。

  第一期,赵立新饰演青年毛姆,他既是舞台上的表演者,也是故事讲述者。

  他每次抽离舞台进行旁白时,仿佛是在跟观众一次又一次地对话,让他们听见书的声音

  书本,就此活了起来。

  

  事实上,为了把书本立体化,让观众能够看到原书,节目组背后付出努力是难以想象的。

  强调忠实原著的改编,让很多编剧不适应,在这个市场少见了,一不小心就会曲解原著。

  每次改编大纲花费极长时间,完成后留给演员录制排练的时间都很紧。

  分镜要拍,观众的合成要拍,节目组的经费却很有限,只能支持一期节目录制两天。

  所以,大家只能每天不停的工作,抢时间。

  一天工作达20小时,只为了每期能呈现一出大戏,能拉进观众与书本的距离

  当然,一本名著所蕴含的东西太多,仅仅90分钟能展现的只是一本书的部分

  但《一本好书》起了一个好头,它演绎名著故事,却为结局留下一个悬念

  欲知后事如何,请找时间阅读,让观众有去了解一本名著的动机以及方向

  

  当然,《一本好书》在第一集就能把一本书完整而扎实地呈现出来,靠的是背后的团队

  总导演正文著名电视策划、导演和节目制作人。

  大家可能对他的名字熟悉,但肯定听过他近年来做过的一些综艺:

  中国成语大会 第一季   (9.2分)

  中国成语大会 第二季   (9.4分)

  见字如面 第一季  (8.9分)

  见字如面 第二季  (9.3分)

  之所以会尝试做《一本好书》这档读书节目,我想跟导演的履历不无关系

  作为中文系毕业生,关正文热爱写作,是一名作家。

  1985年,进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作家出版社编辑《小说选刊》杂志社副编审、《民族文学杂志社社长

  这样的职业背景,让关正文有了做这档节目的强烈愿望

  “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内地公共平台至今没有一档有影响的读书节目,这是一件很丢脸事情。”

  在中国,人文类节目始终定义为“小众”,是因为观众没有被尊重

  制作人认为观众看综艺只是在消遣、打发时间,没有办法感受品味精神文化

  但真正抵达人心作品,向来不是小众的,而是普世恒久的。

  “我们选择坚持自己,做有价值的精神产品,并且享受传播过程。”

  这些年来,关正文坚持输出一系列不迎合市场和主流,高质量,慢节奏内容综艺。

  他在用自己的力量发声,对中国内容产业的重新定位提出了质疑,也做出了尝试。

  

  更何况,做一档有影响力的读书节目,在现阶段的中国不仅是应该去做,更是必须去做的一件事。

  随着移动网络发展,低头族越来越庞大,从小孩老人时刻都低头捧着手机

  被各种信息轰炸,变得越发狭隘,只能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接受其他意见,只剩反对、驳斥与谩骂。

  这样的风气下,我们急需精神层面食粮,比如从“阅读”一本书开始。

  《一本好书》第一期,选择演绎毛姆的著作月亮与六便士》,讲述画家斯特里后半生追逐理想的故事。

  斯特里在40岁那年,抛弃妻子,从零开始画画。他打工,乞讨,挨饿,做尽混事,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在乎有没有人买他的画。

  唯一的念头只有:“我必须得画画!

  这正是《月亮与六便士》的特别之处,平静叙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平衡关系,跳脱道德观,不歌颂,也不批判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本至今为止被翻译成60种语言、发行100多个国家的经典著作,竟然在弹幕里遭到了我国青年的质疑。

  “这本书的三观问题。”

  “我不会去看这本书。”

  “我第一次对艺术望而生畏。”

  这样的言论,从节目开始到结束,一直夹杂在其中。看着这些弹幕,我有些害怕,甚至觉得难以呼吸

  为什么中国青年总爱去找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把“三观正不正”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呢?

  什么时候文艺需要以三观正不正来评判了?

  什么时候小说需要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了?

  第一期表演中也说了,毛姆是作家,他只展示人,不批判人。

  没错,一本书的作者向来是在展现与剖析人性,从来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角色身上。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没有什么绝对的对或错。

  可惜,很多人听太多了人云亦云的二元论批判,忘了世界复杂性,把自己给锁了。

  而阅读,恰恰就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是一个人学着去包容世界的开始。

  所以,我们极需要这样的一档读书节目,并且被看见。

  写在最后

  如果你问我:“读书有什么用?”

  我可能真的回答不上,只能用切身的经验告诉你:

  “我不能不读书,不读书时会感觉到深深贫乏,那让我觉得很可怕与虚无。”

  而在故事落幕时,饰演毛姆的赵立新是这么说的:

  “月亮和六便士,缥缈灵魂与现实的得失高贵低贱,活着与死去,这真是个问题啊。”

  是的,一切问题只有当你带着思考去阅读时,才能获得属于你的答案。

  所以,去读书吧。

  附《一本好书》话剧原著书单

  《三体》

  《暗算》

  《格调

  《人类简史

  《未来简史》

  《无人生还》

  《尘埃落定

  《万历十五年》

  《月亮与六便士》

  《霍乱时期爱情

  《查令十字街84号》

  《麦田里的守望者

  音乐/电动少女—ch

  配图/《奇遇人生》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