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保安共同生活的三天。
如果说学校是一方沃土,
那么保安就是阳光。
体感温度14℃。
早晨七点一刻,你走出宿舍门,昨天下了一夜雨,留下潮湿的地面,直钻内脏的寒冷只有在捧上一杯热豆浆时才稍显温和。
而在一小时前,四里路外的一个地方,两位保安已经悄然开始交换工作记录册。
夜晚十点一刻,你收拾完一天的疲惫,或是上床休息了,又或者坐在电脑前打开了一部电影,深夜陪伴你的总是棉被枕头或者娱乐消遣。
而在你刚开始享受这一切的时候,有个人拿起手电筒正在准备一场寂静的“狂欢”。
我是大斌,在今年的一次假期,我和几位中南大学新校区的保安伯伯共同工作了三天。
早在之前,我已经有了解过两位伯伯,并且提前做了不少功课。(两位伯伯曾经参加1979年中越战争)在新校区打听了两三天后,我成功联系上了张京广伯伯,而第一天夜班的相处,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们的第一次见面选在了张伯夜班工作的办公室,这里同时也是他们的休息场所。房间在教学楼一个较偏僻的角落,内部陈设十分简单,一张办公桌,两条板凳和一个盖着毯子的躺椅。
和在学校的大多数保安一样,张伯已经在这里扎根多年。从值班室的窗口望出去,每一个方向都有他视如珍宝的往事,每一处土地都有他流连过的身影。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所有提前做的准备都不那么重要了。
那时刚值春盛之时,白天的温热在日落时早就消失殆尽。这样的气氛实在是太适合围坐一圈,拉扯家常。
讲老城变化时,张伯像是在向我讲述一位老友的经历,从弱冠到不惑时,他与这个城市陪伴的成千上万的日夜,都成为了他最温柔的羁绊,他的眼中,满满的都是一位星城市民的幸福感。
晚上十点,张伯带上手电筒,从五楼开始逐渐教室检查教室,关闭各个设备以及门窗。这个过程我们没有交流,我跟随着张伯走进一间教室,再走出这间教室,又走进一间教室,再走出这间教室;
每个教室的气味都不一样,每个教室的关门声也都不一样,开关打下,灯灭,又是两百平米的空间沉浸在黑暗中,进入了梦乡。
手电筒的光晃过,像极了一个独自狂欢的舞者。
隔日7:00,我们从电梯间开始,检查B座教学楼下的电动车;忘拔钥匙的情况不少见,盗窃案也多发于此。作为像张伯这样的学校保安,他们对校园频发的失窃事件早已经有了一套完备而灵活的应对措施。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和张伯楼层巡逻、消防等设施检查、工作记录,这些表面重复、简单、无聊的工作,却切切实实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安全息息相关。
临近中午,在张伯的带领下,我在图书馆见到了廖伯。
廖伯体型偏瘦,但给人的感觉十分健朗,精气神十足。从一旁工作电梯往上至六楼,我们用一小时的时间大致完成了一轮检查工作。图书馆区域分工明确,使用规范,检查相对更加高效,可在安保消防工作方面,细致之处却是出乎意料。
廖伯对图书馆的每个窗台、每个拐角消防栓、每个护栏都了如指掌;休息的时候,他就像注视着自己的孩子一般注视着图书馆,如同父亲一般陪伴图书馆十多年,保护他长大,帮助他成长。
“我们的工作跟命相关。”
秉持“对生命的敬畏永远放在首位”的原则,每一位保安都超常地谨慎小心,安保工作做到不出纰漏,日夜如此。过去的工作时间里,每一次遗憾的发生,都让廖伯痛心不已,深感震惊。
关于两位保安的其他故事不需再多长篇大论,说实话,许多仓促而无礼的拜访让廖伯感到失望不已,聊及此廖伯甚至面有愠色。
廖伯重情义,大方爽快。跟他相处可以放下一切,从心交流。下午工作时,我一边观看他的视频资料,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时间过得很快。
我永远记得那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我和廖伯在图书馆前的阶梯席地而坐,他抽起越南烟,跟我慢悠悠地讲起在越南的那几年。
也是这个夜晚,我看到了战争中留下的伤痕和印记;我好像感受到了当时战友情谊和目送战友的悲痛无助;我仿佛体会到了国家面前坚守底线的魄力和坚强。
这些书籍无法描绘的往事,一瞬间在我脑子里给了我一拳重击。(具体事件视频中提到)
十点,图书馆按时闭馆,廖伯和同事们开始逐层检查。半小时后,图书馆只剩下大厅里一盏微弱的灯,大家站在玻璃门旁,顺手告别。廖伯高声打了个招呼,转身就骑上电动车走远了,毕竟,家的方向还有他大半辈子需要守护的人呢!
时间改变了许多,但在两位伯伯这里,我看不到岁月带给他们的改变。热血、执着、忠诚、责任……这些光辉从来没有在他们心中暗淡过。
“如果说学校是一方沃土,那么保安就是阳光。”这不是一个矫情的歌颂,而是我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佩。如果你也一样,那不如点开开头的视频,了解他们的点滴生活和丰满的内心世界。
我将这三天记录下来,并邀请了一位配音员,是想告诉你,在我们身旁,有无数阳光笼罩。不论是保安,还是食堂后勤人员、还是保洁人员、还是宿管、交警、校车司机……他们的存在,是我们无尽的幸福源泉。
文案&视频:大斌
配音:雨棣
排版:大斌&松子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