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崔永元的后台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崔永元的后台

2018-10-18 12:46:02 作者:点击关注? 来源:健康家生活 阅读:载入中…

崔永元的后台

  鲁迅曾说过这这样一段话: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早在百年之前,鲁迅就这样呼唤“真的猛士”!然而却一直不曾出现……

  但放眼当下,崔永元不就是这样的人吗?他卸下所有的防备和顾虑,实名举报违法犯罪行为,而且单枪匹马,将生死置之度外,一直陪对方玩到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正是鲁迅期待已久的“真的猛士”,他是这个时代的斗士!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个真实的崔永元!

  他的幽默、睿智、犀利和坏笑,

  曾给中国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象;

  他曾是傲视群雄的中国第一男主持人

  并开创了中国电视节目的新形态;

  他曾两次荣获主持人“金话筒”奖,

  四次荣获央视“十佳主持人播音员”奖;

  2007年,获第五届,

  “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奖,

  2010年,成为中国最值得信任的20人之一;

  在中国第三届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

  中国电视主持人公益行为满意度调查中,

  他曾排行第一名!

  然而渐渐地,

  他却从“群宠”走到了“群嘲”,

  还成了人人喊打的疯子……

  他,就是崔永元,

  这些年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1963年2月,崔永元生于天津,

  父亲是工程兵某部的政委,

  母亲是家属委员会主任。

  4岁时举家进京。

  他的家里曾养了一只花猫,

  有一天,他发现花猫在床底下,

  藏了两条不知哪来的黄花鱼,

  他高兴地跑去告诉父母,

  没想到父母却带着他顺着猫的脚印,

  找到黄花鱼的主人,

  他们跟主人说明情况并付了钱。

  父母诚实的品质,影响了他的一生。

  1981年,他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

  原本乖巧的少年,

  在这里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从小到大都很喜欢历史课,

  一次老师讲《楚辞》,

  有同学突然跟老师争辩起来,

  他感到很是不可思议:

  老师推荐了一本研究《楚辞》最好的书,

  学生不同意,觉得老师之所以,

  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是他父亲写的,

  他自己心目中有其他的认为最好的书。

  他这才明白,

  不同思想的冲撞,实际上,

  是寻找真理的途径,

  是一场珍贵的学习盛宴。

  之后他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

  1993年,又进入《东方时空》,

  开始显露出主持方面的才能。

  1996年,中央电视台组建,

  新栏目《实话实说》,

  需要找位主持人,试了很多位,

  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这时有人推荐了崔永元。

  他一开始是去当临时工的,

  电视台想先用了他,然后再继续找人,

  等找到了更好的就把他换掉。

  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上台后,

  妙语连珠,思维缜密,

  不动声色地引导嘉宾,

  有着控制全场的能力,

  没有人比他更适合了!

  台领导当即决定从今以后就由他,

  担任《实话实说》的主持人。

  他的主持风格深受老百姓喜爱,

  节目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观众反应热烈,好评不断!

  它和当时的《艺术人生》并称为,

  央视推出的最成功的两个谈话类节目。

  他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知名主持人。

  事业蒸蒸日上,风头一时无两!

  1998年,他被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

  次年,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他还和赵本山、宋丹丹,

  根据《实话实说》形式,

  编排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这个小品至今仍是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

  名气越来越大,节目越来越受欢迎,

  但他却陷入了焦虑中。

  任何事情都力求完美的他,

  不想让观众失望,

  每天都绞尽脑汁想点子,

  希望将每期节目都做得足够精彩。

  可是模仿《实话实说》的谈话类节目,

  开始不断地涌现出来,

  观众的要求也在变高,

  他的收视率却在下降。

  他开始失眠,睡不着觉,

  再加上另外一些原因,

  《实话实说》节目,

  能说的实话也越来越少……

  沉重的工作精神压力,

  导致他已经从睡眠障碍,

  发展到严重的精神抑郁症,

  因为服用过太多药物,

  药已经对他不起作用了。

  在接受央视《人物》栏目专访时,

  他曾说自己每天都在想自杀。

  为了不影响妻子和女儿休息,

  夜里他就自己跑到书房睡觉,

  然后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

  有时脑袋还会疼得让他发出痛苦的呻吟,

  他就是这样,

  在每个孤独的夜里,

  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他的成功,是因为实话实说,

  他的失败,也是因为实话实说。

  2013年他离开了央视,

  后来入职中国传媒大学任教。

  曾经口碑好到爆棚的他,

  如今人们对他的评价却是两极的。

  有人说他是唯一的良心,

  有人觉得他已经发疯了!

  原因就是因为他:

  太!爱!管!闲!事!

  有天晚上,他回家的时候,

  碰巧看到两个人在小区里,

  拿着铁棍子要玩命儿。

  原来是两辆车撞着了,

  撞车的想走,被撞的不肯,

  撞车的想走保险,被撞的想直接赔钱。

  两人僵持不下,干脆动手了事,

  他急忙上前拦住他们,问赔多少钱?

  被撞的说赔500块钱,撞车说只能赔100。

  于是他就让撞车的给100,

  自己掏腰包,往里又加了400。

  他说:这事就解决了。

  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我说跟我没关系,

  但是你用铁棍子把他打死,

  这事可就大了。

  没管可能就是没看到,看到了就得管。

  不仅对身边的事默默拔刀相助,

  他也不怕向大众发出自己的呼声。

  他炮轰昧良心的主持人,

  质疑限制私家车治理雾霾,

  质问过手机话费的收费问题,

  他还在演播室当着乡村老师的面,

  告诉记者有关乡村教师公益活动,

  出现违规的事情。

  又在微博上披露官员假借乡村教师身份,

  参加崔永元公益基金举办的乡村教师培训班。

  他从来都不害怕挑战权威或主流。

  他的工作间里有着这样一副对联:

  说天说地莫若说真,

  话东话西不如话实。

  让崔永元一度陷入舆论的万劫不复之中的事件,

  是他和方舟子等人的转基因论战”。 

  其实,崔永元不是抵制转基因,

  没有一棍子把转基因打死。

  他是觉得,

  转基因没有经过科学的最终检测,

  是存在隐患的。

  民众对此,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他一个人单枪匹马,

  要的就是为大家争取到这一份权利。

  可当时,他为之努力的民众,

  却在毫不留情地攻讦他……

  从那时起,网上就有人说,

  “崔永元疯了”!

  他确实是疯了。

  他不仅反对转基因,

  他还炮轰昧良心的主持人,

  质疑过限制私家车来治理雾霾的政策,

  质疑过手机话费的收费问题,

  还公开批评乡村教师公益活动出现的违规问题。

  “手撕冯小刚”事件后,

  崔永元接受专访时表示,

  他家里受到的匿名举报合同,

  多达一抽屉。

  他自己说,

  可能所有人都觉得他有后台,

  “他那么敢说,肯定有人支持他!”

  事实上却并没有,

  他一直都是那个

  “孤独的崔永元”

  “其实我谁都不认识,

  也没人给我撑腰,

  我就单枪匹马。”

  这疯子放着好好的金话筒不拿,

  天天为社会为民众奔走呼号,

  到底为什么?

  崔永元说:

  “因为我信正义。”

  这些年,

  崔永元只要一露面就是要骂人了,

  搞得大家都误以为他只会骂人。

  其实,这些年他做的最多的,

  是慈善、公益和非物质文化保护活动。

  在他抑郁症发病期间,

  他一边忍受抑郁症的折磨,

  一边在整理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

  2003年,他作为制片人,

  推出了一档新栏目——《电影传奇》,

  详实记录了中国电影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既有娱乐性,

  又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001年,崔永元访问日本时,

  在日本NHK电视台看到了庞大的影像资料库,

  让他对“口述历史”产生了兴趣。

  那些曾经亲历或亲眼目睹抗战的人正在老去,

  他们的记忆正在逐渐消退。

  故而他独自一人筹备资金,

  开始了他对历史记忆的“抢救”。

  2010年,他用了8年的时间采访、制作,

  32集的大型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诞生了。

  从2011年开始,

  他投身到中西部乡村教育的公益中去。

  他联合中国红十字会,

  共同发起崔永元公益基金,

  资助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文化、卫生,

  科学、严格地筛选受训地区和乡村教师。

  每年一期,从未间断。

  2013年7月21日,

  连续的暴雨导致京港澳高速公路严重积水,

  许多车辆被困在积水中无法脱身。

  当时,有154名民工自发地参与救援。

  事后,崔永元站了出来,

  在北京南宫宾馆请这154位民工吃饭。

  他觉得,他们是英雄,

  请英雄吃饭是他必须要做的。

  除此之外,

  他还用自己的奖金资助病人治病,

  发动同行帮助辽宁鞍山抗癌协会,

  将自己多年来

  搜集到的珍贵影像资料捐给北大图书馆。

  他为中国做的善事和义举太多太多。

  可人们却只看到了他爆粗口的那一面。

  在最近一次的采访中,

  崔永元透露当年《手机》闹出风波以后,

  有个记者表示,想去他家探望他。

  跟那名记者聊了一下午,

  对方回去之后告诉他,

  “我要把你说的话全都发出去。”

  崔永元说:

  “你不能这么干,

  我们今天的对话是私人谈话,

  你这样做,是违背职业伦理的。”

  对方却回他:

  “我们老师说了,

  能挖到独家新闻的就是好记者。”

  从那以后,

  崔永元就开始变得粗糙了。

  他脏话不断,

  因为他的单纯和善良并没得到回应。

  有些人的丑恶让他认清了现实,

  也让这个孤傲不羁的人无奈地承认:

  “我最近做慈善都谨慎多了”,

  “生怕被别人骂。”

  尽管他口头上说着怕被人骂,

  实际生活中,他仍义无反顾。

  他说过一段话:

  作恶之可怕,

  不在于被人发现,

  而在于自己知道。

  行善之可嘉,

  不在于别人夸赞,

  而在于自己安详。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为民而争,问心无愧。

  有些时候,我们认可一个人,

  是因为他做了很多实事。

  有些时候,我们赞扬一个人,

  不在于他做了多少,

  他做对了与否,

  而在于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崔永元是做过很多实事的好人,

  崔永元也是“明知不可为”、

  却还多次“为之”的人。

  崔永元是孤独的,

  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孤军奋战。 

  他与社会格格不入,

  因为他不愿意汇入社会的洪流。

  但我还是希望有一天,

  他能汇入这巨浪波涛之中。

  不是因为他变了,

  而是因为他改变了我们!

  央视纪录片之父陈虻说:

  “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主持人能超过崔永元。

  他是对于任何一个事物,有自己的价值观,

  有自己识别的方法,有自己表达的特性。”

  崔永元的心理医生说:

  “他要是没什么责任感,

  他的病就好了。”

  崔永元说:

  “我要是把那良心丢了,

  我的病好了也无用。”

  他的身体里,

  有一种东西在横冲直撞,

  那是他无法被禁锢的思想,

  人们无法看见它,

  也无法理解它,

  所以,

  他只能踽踽而行,

  在嘲笑谩骂声中,

  悲壮地发光发热。

  尼采说:道德有两种,

  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

  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

  千百人中,

  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

  敢于质疑,

  一个能思想的人,

  又敢于实话实说的人,

  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而今天这个存在于中国的人

  就是崔永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崔永元的后台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