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2018-10-27 20:23:04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心”一般开为三种名义,所谓心、意、识。如《六波罗蜜经》卷十谓:“集起说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为识,是故说唯心。”指出开合之异同。法相宗总称“唯识”。或开为三:心为阿赖耶识、慧为末那识、识为意识。或开为八识乃至五十一种心所。总之,为开合,粗细不同,概称心或识。

  佛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从心识中变现出来的虚幻表象;心识之外,别无一法而能建立。谛实而言,“所变之境既妄,能变之识岂真!”这个心识,当然是无明熏真如的产物,故“不真”。我们不妨说,佛法是宣示“唯心”的;然而决不能说,佛法是“唯物”的。一切有为法可以分为“三聚法”:心法、色法和不相应行法。色法不别起,依心法、心所法而生;不相应行法无别体,假施设而有。《华严经》指出:“一切皆是心想建立。”不但是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且“一切众生但想所持”“生死皆由心所作”(参见《十地品》、《离世间品》等)。这就是说,空间时间、无情之成毁、有情之生死……均不出心想之外,不存在外在的独立性实在性。所谓以“一实相印”说法,不离心性者是。“终无心外法,能与心为缘。”(法藏《华严义海百门•缘生会寂门主见相二分也罢,能所二缘也罢,都是一心所生而自证的。观心实为学佛的枢机。《成唯识论》卷十说:“今自观心,解脱生死。”《起信论》说:“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能否如实观心,是迷觉、邪正的泾渭。“经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此直指现前根身、器界诸有为法,皆唯识变,唯一心现,更无第二法也。”(德宝《笑岩集•北集下》卷四)以此观心,至为直捷。

  唯心、唯识,与缘起观是一致的。从无明、行直到生、老死,周而复始,其实都是在起心动念。攀缘心起,辗转相因,便生起种种境界,为《楞伽经》卷二所谓:“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按天台家之说,介尔有念,三千具足。只要有丝毫的念头萌生,即一时具足无量世界,无欠无余。心为“大幻师”,能在一念顷中,造成种种众生、五荫和国土《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指出“一切唯心造”,把“心”喻为“能昼诸世间”的“昼师”。我们说唯心,有二层义。一是一心所摄。黄蘖禅师指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总不出汝心。三千世界都是汝个自己,何处有许多般!”(《宛陵集》)如一念不生,则万境皆寂,唯是“一法界大总相”。二是随心变现。且看《宗镜录》中的几段法语:“转变从心,前尘无定……善恶之境,皆是自心。”(卷四二)“法无定相,但随人心。”(卷四)“妍丑随情,境无定体。”(卷六七)心是业力的本源。”一切造善恶,皆从心想生。“善恶业力造成了众生依正二报的种种差异。经中常说的“一水四见”,——或见是水,或见是虚空,或见是琉璃,或见是哝血,便是一证。凡一类众生共同感受一境,谓之共业;或见境或不见境,谓之不共;共感一境而见受不异,谓之共中共;共感一境或苦或乐,谓之共中不共;所见各异而共感一境,谓之不共中共……总之,念念分别,种种境生。心净则土净,心秽则土秽。关键是:“净秽在心,不在国土。”(慧海《顿悟人道要门论》卷下)举凡自然之芜秽、社会丑恶以及人生疾苦等,都是心的变异(分别烦恼)所招致,并不是客观固有的缺陷。若心无变异,则亦无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种种变态,其理昭然。

  唯心唯识,也是假名,不是真如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包括整个相对宇宙。「唯心」是指见闻觉知之心,就是相对的心。唯由相对的心造成相对宇宙,所以说「三界唯心」。此之谓心,非绝对真心也。绝对真心即真如佛性,乃越出三界者,不应含糊,然后可谈佛法绝对真实之理。

  唯识乃整个相对归纳于八识中而否定之。唯识宗之最紧要关头,在转识成智,破我执、法执、空执。破法执须连唯识本身亦破之,故论云:「若执识为有,亦是法执。」故先否定我(破我执)、否定物,最后则否定识心(破法执,再破空执),然后能入绝对(真如实相)。要明白在「识」字上做工夫,便是要把它弄清楚后,即否定它,利用识来否定其余一切。一切已否定,则识亦要否定。

  ——月溪法师

  佛教认为第八识不是如来藏,只是名言假立之法,并无真实性

  “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实有。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

  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成唯识论》卷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