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你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拒绝别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为什么你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拒绝别人?

2018-11-06 18:32:14 作者:张三村村花 来源:樊登读书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你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拒绝别人?

  最近公司组织旅游,一个同事回程时因行李超重被加收了不菲的行李费用

  以我对这位小伙伴了解,他并非热衷于“买买买”的购物狂。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

  他回道:“出来一趟,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得买点儿伴手礼。”

  可我见他塞满了两个28寸大行李箱之后,还打包了两个大纸箱。这架势,可不像是买了“点儿”伴手礼。

  见我不信,小伙伴摊开手,较真地一一数给我,都给谁带了礼物

  当他说到给他老婆接生的妇产科主任办公室的4个小护士时候,我服气了。

  他说:我能怎么办?总得带点儿纪念品回去,免得别人说我抠门

  难怪,整个旅程都看到他愁眉苦脸,无心欣赏美景,而是到了购物的地方就赶紧扫货。

  旅行原本是一项放松身心增长见闻赏心乐事,却被他生生变成了一场苦役。

  这一切都源自他的心结——害怕被别人说是“抠门”,害怕被别人否定。所以,即便委屈自己,也要迎合他人的感受

  他认为这个是必要人情投资,甚至是一种情商表现——我做了一个“好人”应该做的,就能获取别人的肯定,就能证明我是一个“好人”。

  职场中,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好人”。

  上司同事以“能者多劳”的动听名义,将他们变成身兼数职的廉价劳动力,而“好人”们只能为了周围人的眼光忍耐

  他们不敢拒绝,因为承受不了拒绝之后别人的质疑。

  他们强迫自己做着诸多“好事”,这并非出自本人内心需求,而是需要以此来获取外界的肯定和赞赏,从而得到安全感——我都这么好了,你也要对我好。我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就不会被抛弃。

  这样的人,一旦被别人否定,他们就会丧失安全感,从而沮丧到觉得失去了自我存在价值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为了维持外在的和谐压抑着内心。“脸上笑眯眯,心里mmp。”

  内心咆哮了一万次,却不能表达出来。因为他们有着深深恐惧,他们害怕当展露了真实的内心之后,会导致别人的否定。

  他们害怕被对方抛弃,所以乐此不疲地强迫着自己活成他人喜欢样子

  我们仿佛看到,每一个谨小慎微的讨好者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敏感脆弱到令人心疼的小孩

  “讨好型人格形成根本原因,是由于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内心的本真都曾被父母忽略,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2012年,一位年轻中国女孩小郭自杀了。

  小郭青春靓丽,是麻省理工学院MBA,华尔街白领,游学走访了35个国家,在学业商业艺术体育等各方面都表现出色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赢家,一个妈妈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小孩”,竟然自杀了。

  小郭的父母都是能力非凡的精英,对女儿也实行了他们引以为傲的“精英教育”。

  从记事起小郭就深谙一个法则:只有成绩好,父母才会喜欢我

  她也曾顽皮偷懒,但是父母的鄙夷令她深深绝望

  她越是逼迫自己苦学,取得的成就越大,父母对自己的赞许就越多。虽然辛苦,但是她认为值得。

  成长的这些年里,只有表现得完美出色才能得到父母的肯定,才能收获到她万般依赖的“安全感”。

  父母的赞赏和肯定,成为了她生命里的空气和水。而小郭真正的“自我”,却没有得到舒展成长的空间

  小郭的父母认为一个完美的人生,需要有一个完美的婚礼生育计划

  最完美的结婚年龄:26岁,最完美的婚礼形式中西合璧,最完美的生育年龄:28岁,最完美的生育计划:在顶尖商学院生小孩——既拿到了文凭,也不浪费怀孕的这段时期孩子接受了最好的胎教,在常春藤出生的宝宝一出生就自带美国绿卡和精英光环

  虽然小郭觉得结婚生育这些人生大事有太多不可预期因素,虽然她希望自己疯长的岁月可以舒缓一段时间,但是这些小郭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想,忙着规划憧憬完美未来的父母是看不到的。父母殷切渴望就像那团烛火引领飞蛾毅然前往。

  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她还是按照父母的规划执行

  她非常精确地按照父母的计划在26岁生日那天举办了她中西合璧的婚礼,并开始准备28岁时在顶尖商学院生小孩的计划。

  但她的潜意识里却有着深深的愤怒悲伤,那是令人痛苦真相——虽然我竭力顺从了父母规划的蓝图事事表现得出色,但是我的父母并不那么爱我。或者,他们给予我的,是有条件的爱。

  随之而来的是绝望和恐惧:一旦那些光环离我而去,父母的这份爱也会随之消逝。

  终于,在某个关上门独处的瞬间,灵魂破碎分裂,无法统一到一个身躯

  而这些想法,让她决绝结束了生命。

  小郭最后留下的文字是:“一切都不管了,我再也不要被人唾弃地以他人的标准循规蹈矩地爬了。”

  许许多多的“讨好者”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痛苦。

  年幼时,他们一直在逼迫自己成为乖孩子让父母省心;成为优秀的孩子博取父母赞美;长大后,他们继续逼迫自己考出好成绩,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无原则地顺应他人的需求,以图一个肯定……

  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去迎合他人的要求,而无暇顾及“自我”的成长。

  一个内心积累了太多负能量的人,最终也许会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在别人眼中看起来的完美不同,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是僵硬的、冲突的、不能体会生活幸福

  那么,一个拥有任性自由灵魂、拥有父母无条件的爱的人,又是什么样的呢?

  作为天后王菲的女儿,窦靖童叛逆,染发,玩摇滚——大写特立独行。与同龄人过着很不一样的人生,却同父母姐妹们都十分要好

  窦靖童继承了父母的优点,自小就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但身上也有很多“臭毛病”:性格倔强执拗不喜欢的人坚决不打招呼、故意在漂亮的白裙子上涂上水彩……

  普通父母一定会气急败坏,并且会严厉介入。王菲却一笑置之:“我觉得没什么呀!这才是童童最真实的表现。

  正如王菲在女儿刚满一岁时写下的歌《童》里的歌词——“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这也正是她日后对于女儿教育方式写照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爱他,让他表现自己的真实。仅仅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不是因为他乖,他优秀或者其他。

  很多的“讨好者”并没有这么幸运,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无条件接受自己、爱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没有礼貌,我们就不喜欢你了。”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考不到第一名就不是我儿子!”

  他们经诸如此类口头禅喂养灌溉,内心逐渐荒芜

  甚至一些表面看上去是“表扬”的话语,也暗藏着对孩子深深的伤害

  孩子考试考了100分,喜笑颜开:“真不愧是我儿子!太棒了!”

  孩子听话吃了平常不爱吃的青菜:“妈妈就喜欢你这样听话的孩子!”

  孩子听到了这样的“表扬”之后,内心其实是不安的。他会想:如果没有考100分,那就不配爸爸的儿子了吗?

  如果没有听妈妈的话吃青菜,那妈妈就不喜欢我了吗?

  久而久之,他便会产生一种思维: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

  父母为何钟爱这些口头禅呢?

  很简单,因为好用。一旦使用这个武器,父母经常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需要共情,不需要铺垫,不需要麻烦组织语言。这样一说,孩子立马投降认输。

  亲子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场博弈对战。而占据了各种话语权、分配权、所有权的父母,无往不胜

  幼年时,如果孩子接收到的都是来自父母“有条件的爱”,为了留住父母的爱,他们就会按照父母之命行事,伪装成父母乐见的样子。

  但那并不是他们内心真实所想。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极为痛苦,却无从表达。

  当这样的痛苦积累到了青春期,渐渐长大的孩子开始有了反抗意识和能力,就会出现逆反现象。他们可能并不真正爱自己的父母,甚至会恨父母。还有一部分可能会出现抑郁无助心理问题

  父爱母爱之所以伟大,在于其无条件、全包容。在孩子最初的人生之中,他们最害怕失去的就是父母的爱。用离开、不爱来威胁孩子,无异于把他们的心挖出来,将对他们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相信已然自省自察的父母们,都会注意自己的养育方式,给孩子一份无条件的爱。

  但“讨好者”们又该如何自我救赎呢?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也无从改变各自的成长历程。唯有通过自我调节

  讨好者的内心时常有着深深的恐惧:害怕自己哪一点没有做好,就会失去外界的认可他们也质疑自己这样的想法,可是多年来赖以存续的“安全感”已经戒不掉。

  这时,不必急于去消除。给自己一个拥抱感恩多年来的“讨好”让自己活了下来。

  试着与之共存,放下追逐别人的爱和关注,你就可以自己关照到自己。

  勇敢而任性地表达自己的不乐意、不稀罕不妥协、不完美、不顺从。

  正如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所说: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任性,不是无理冲动,任意妄为,而是尝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真实。

  不求完美,不是一种懈怠,而是一种勇气。人必先征服自己的自卑虚荣,才有力量面对真实的生命。

  当你不愿意,就勇敢拒绝。或许,你会发现,当你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愿,任性地展现了真实的自己之后,对方不但不会抛弃你,还会重视你。

  即便没有得到肯定,作为一个成熟大人,你也要相信自己足够的能力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爱自己,关照自己的内心,为自己的存在而庆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