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欠揍的愿望》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欠揍的愿望》读后感锦集

2022-05-30 09:00: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欠揍的愿望》读后感锦集

  《欠揍的愿望》是一本由﹝塞尔维亚﹞贾斯敏卡·彼得罗维奇 著 / ﹝塞尔维亚﹞安娜·彼得著作,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欠揍的愿望》读后感(一):幸福的秘密在于包容与爱,而不是完美

  随着家中小朋友一天天长大,跟周围同事的聊天内容就逐渐变成了与孩子之间的日常,常常听同事抱怨说平时母慈子孝,辅导作业就鸡飞狗跳,当孩子调皮捣蛋时,甚至想要塞回去回炉重造。其实小朋友也一样,有些时候他可能就是理解不了为什么爸爸妈妈会突然变得那么凶,甚至从不理解转换成悲伤、愤怒。

  《欠揍的愿望》就是这样一个小朋友的故事,尼古拉陷入了对父母态度不能理解的状态,他想要尽情的玩耍、想要无微不至的呵护、想要快速成长,于是他决定带上玩具怪离家出走,他产生了一个欠揍的愿望——换一对父母。

  在玩具怪的帮助下,他来到了一个可以根据他的想法而变幻的星球,并在这个星球上遇到了各式各样的父母:开始的时候他想要一对可以陪自己玩耍的父母,于是他有了一对“小孩儿父母”,“小孩儿父母”只顾着玩耍,不在意尼古拉的心情和状态,在尼古拉玩累了、玩饿了的时候仍然继续玩下去。然后尼古拉想要一对可以照顾自己的父母,于是他有了一对“巨人父母”,“巨人父母”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却把他当作温室中的花朵,禁止他做任何事情,尼古拉觉得这样他没办法长大,于是他想要一对可以敦促自己的父母,于是他有了一对“严厉父母”,“严厉父母”对他过于严格,敦促他进步,可是却不苟言笑,冷冰冰的对待尼古拉。在这之后,尼古拉就开始想念自己的父母了,他哭着想要回家,最终如愿以偿地回到了家里。

  全书结构和篇幅都跟《小王子》有一些类似,由于一个问题离开,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最终有所领悟明白真实地珍贵,书籍地装帧与插图也相应的非常精良,所以不免要放在一起比较。其实《小王子》看起来文字简单,但是其中点点滴滴展现的确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更适合年纪相对较大的人群阅读,而作品定位其实也是送给已经长大的孩子们。而不同于《小王子》的深刻,《欠揍的愿望》所要表达的观点就更加明确一些,对问题的描述也非常集中,书中所有的场景都会基于尼古拉的想法而发生变化,当尼古拉感到害怕时,整个星球变成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星球,当尼古拉痛哭时,这颗星球又很快被海洋覆盖,这样的描写是非常贴合小朋友内心的,更加适合年龄较小的小朋友阅读。

  全书的最后,尼古拉回到了父母身边,他终于了解到:“我的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也不是完美的小孩儿,但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确实,幸福的秘密在于包容与爱,而不是完美。

  总的来看,《欠揍的愿望》是一本写给孩子也写给家长的儿童文学,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解决困扰的亲子问题。

  《欠揍的愿望》读后感(二):《欠揍的愿望》:“别人家的父母”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欠揍的愿望》 作者:贾斯敏卡·彼得罗维奇 解读:小小兜 小时候的我们,稀奇古怪的想法很多,对于很多事,也不太理解。所有的事全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我们想玩的时候,希望父母能有时间陪我们玩;我们玩累的时候,希望父母能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我们考试考了59分,希望父母不要要求我们做个学习好的孩子。 简单来说,我们只想做个不完美的孩子,同时也想要个完美的父母。 如果有一天,父母可以不按照血缘关系来确定,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父母,就能有什么样的父母,一切真的会和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吗? 《欠揍的愿望》这本书里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尼古拉是个聪明又可爱的男孩,做事不考虑后果,总喜欢把问题怪在别人身上。 有一次,因为和父母就睡觉时间产生分歧,离家出走,进行了一场“寻找完美父母”的奇妙之旅。 这本书的作者是贾斯敏卡·彼得罗维奇,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奖项,《白鸦》杂志将她的两部作品列入了“世界儿童读物排行榜”,其中之一就是这本《欠揍的愿望》。 书中还插入了大量形象而有趣的插画,这些插画是由塞尔维亚插画家安娜·彼得罗维奇所作。 有人说,人的成长是个不断刷新自我认知的过程,我想,对爱的理解也是一样。 1.别人的父母比我的父母好 从小,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家长在说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别人家的孩子聪明可爱等。 同样,在很多孩子心中,也同样幻想过别人家的父母,尤其是在一些意见和父母产生分歧时。 很多时候,作为子女,被偏爱的我们有恃无恐。父母对我们的好,我们习以为常,我们眼中更多的是父母对我们提的要求。 比如,尼古拉,他的记忆里总是被爸爸妈妈要求这、要求那。 他不能跑太快,因为爸爸妈妈说容易出汗。他不能碰电脑,因为爸爸妈妈说他容易碰坏。爸爸妈妈打电话的时候,不允许他大声说话。 这些背后的原因尼古拉不理解,他只知道自己被限制了很多东西。 尼古拉也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喜好。 比如,巧克力和苹果,总选更甜的巧克力。大头菜和炸薯条,总选不健康的炸薯条。保持安静和不停地说话,总选择会惹怒妈妈的那个。 所以,在尼古拉的心中常常这样想:“我的父母一点都不好,别人的父母都比我的好,我要换一对新父母。” 2.当我们真的拥有了“别人的父母”,一切又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短片,有个孩子获得了一个魔法,可以更换自己的父母,时间是24小时。 第一天,他想当校长的儿子。幻想着在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围绕着自己转。 实际中,做了校长的儿子,所有的老师全部在监督自己的学习,99分是及格,100分才是目标。 第二天,他想当明星的孩子。幻想着很多人会来追捧自己。实际中,一言一行就被放大,容颜被说丑,建议去整形。 第三天,他想当富人的孩子。幻想着舒舒服服当个富二代。实际中,富人的孩子很多,每天都在争夺继承权,需要勾心斗角。 书里的尼古拉和这个短片里的孩子一样,更换父母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尼古拉离家出走,来到了一个神奇的星球,他拥有了他想要的父母。 星球上,尼古拉按照自己的愿望,先后经历了三对父母的照顾,分别是“小孩儿父母”、“巨人父母”、“严厉父母”。 当尼古拉的愿望被满足后,尼古拉刚开始是开心的。可是后面慢慢地,这些父母也总有他们不足的地方,这些,越发的让尼古拉想念自己真正的父母,想念亲生父母的好。 3.爱的成长,是学会接纳与理解 尼古拉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父母眼中的完美小孩,并且是和完美小孩相距甚远。尼古拉的心里也同样有一套完美父母的标准。 可是,在家庭中,完美真的那么重要吗? 而且,完美的标准总是会随着需要在变的。比如,我们想玩,需要陪我们玩的父母;我们玩累了,又需要能照顾我们的父母;父母照顾多了,我们会想尝试自己动手,又需要对我们提要求的父母。 或许完美的标准在我们心中,但比完美更重要的,是我们认定他们是最好的父母,也就是爱。 我们的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小孩。但是,他们爱我们,我们也爱他们。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一员,但因为爱,我们变得不一样。 当我们学会了接纳与理解对方的不完美时,我们才能给予彼此完整的爱。 《欠揍的愿望》这本书,是一场“寻找完美父母”的奇妙冒险,也是一段“学会接纳与理解”的成长之旅。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儿童书,但我觉得大人也适合。因为我们曾经也是那个欠揍的小孩,拥有欠揍的愿望。父母,子女这两个身份,我们至少占了一个。 让我们一起读起这本书,来一场爱之旅吧!

  《欠揍的愿望》读后感(三):小小的星球,大大的爱,还有一个《欠揍的愿望》:“我要换爸妈!”

  当孩子调皮捣蛋惹得你火冒三丈时,你是否有想过把TA塞回去回炉重造?

  我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乖巧、听话、懂事,孩子会不会也羡慕别人家的父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温和大方?

  《欠揍的愿望》这本书的小主人公尼古拉就有这样大胆的设想:我要换一对新父母!

  你没看错!这是一个小男孩寻找完美父母的奇妙冒险故事,这是一段学会接纳与理解的成长之旅。

  本书的作者贾斯敏卡·彼得罗维奇是斩获多项国际大奖的塞尔维亚儿童文学作家。《欠揍的愿望》是2017年白乌鸦奖获奖作品,被国际儿童少年文学选辑收录。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也写给家长,适合亲子共读,缓解家庭矛盾,解决亲子问题的书籍,大胆有趣,独具风格。

  故事的主人公是聪明又可爱的小男孩儿——尼古拉。他的父母很爱他,每天都会为他准备好他最爱吃的早饭。但他们不能全天陪伴尼古拉,有时对他保护过度,有时对他要求过高。

  特别是今天晚上,尼古拉想再打一轮游戏,爸爸却把电脑关了。妈妈则催着他赶紧洗脸、刷牙、洗澡睡觉。哎,大人总是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尼古拉叹息到。

  尼古拉受够了,他有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带上他最爱的玩具怪离家出走!他要换一对完美的新父母!

  尼古拉来到一个变幻莫测的星球,先后遇见了“小孩儿父母”“巨人父母”“严厉父母”。

  “小孩儿父母”是两个三岁左右的小孩儿,从不催促尼古拉学习、游泳、睡觉,只陪着他尽情的玩。

  “巨人父母”外表巨大,模样吓人,光一只眼睛就有尼古拉整个人的两倍高,内心却十分温柔,是世界上最体贴、最细心的父母,对他的关怀无微不至。

  “严厉父母”无趣又严肃的父母,会时刻督促尼古拉,让他不敢懈怠。但尼古拉想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赢得金牌,需要严厉父母的帮助。

  每一对父母都很符合他心中的完美标准。可相处之后,尼古拉并不开心,他开始想念自己的父母了……

  故事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书中的插画设计了。本书的插画设计师是塞尔维亚插画家——安娜·彼得罗维奇,她一直从事儿童读物的插画设计工作,曾为许多畅销童书绘制插画。

  书中的插画妙趣横生,充满想象,还用了隐喻。

  比如小孩儿父母是一对充满童趣的三岁左右的小孩;巨人父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父母无微不至照顾下培养的“巨婴”;严厉父母则是有着方方正正脑袋与身体的类似木偶人的形象,很贴合孩子眼中严厉父母的刻板印象。这样的父母只关心孩子分数,培养孩子能力,不关心孩子心理健康和诉求,不苟言笑,像有点冷血的木偶人。

  插画很贴合主题,既直观,又形象。

  所幸,当尼古拉哭着说想回家,想他的爸爸妈妈时,尼古拉星球上的星星听到了他的愿望,把他带回了地球。

  尼古拉想通了,他的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他也不是完美的小孩儿。不完美的我们,也可以给予彼此完整的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