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不说喜欢过他,是我所剩的无趣骄傲
为什么会有越是喜欢越是远离的心理?
我答,因为不相信自己有拥有的资格吧。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爸妈忙着工作挣钱还贷还借款,到上幼儿园才跟他们一起住。平时相处只有每天的晚饭,印象里他们带我出去旅游的次数屈指可数,能跟他们一起去超市已经是最幸福的事了。
很多小朋友去超市会跟爸妈要买玩具,也有人哭闹着不肯走。但我由于缺少跟爸妈相处的时间,很难开口索要什么东西。有部分原因是我自己也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对我们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我不相信自己对他们很重要,重要到开口要东西会有被满足的可能。
尽管很羡慕别人的24色水彩笔、带亮片的荧光笔,可我在超市看到,只会跟看别的商品一样扫过去。因为我害怕自己多看一眼,就会忍不住停留,更害怕因为多看一眼会不小心流露出自己的秘密,而让父母进入两难的境地。所以宁可忍一下,用力克制住无数个小心思。
可毕竟是小孩子,再能忍也还是达不到成年人的自控力。记得那时幼儿园发橡皮泥,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有次去小朋友家做客,发现他有比幼儿园更大桶的橡皮泥和一些印章模具,可以在家想玩多久就玩多久,当时觉得他是坐拥天下的人了。
离开后我一直记挂着,终于在一次跟爸妈去超市时,鼓起勇气指着最小桶的橡皮泥,弱弱地说,“我想要这个。”毫无疑问,因为橡皮泥超过五块的价格,我被拒绝了。当时的我只是多看了那个橡皮泥一眼,并没有据理力争或者哭闹,转身走了。
在那一刻,我放弃它,也放弃了自己表达喜欢和任性的权利。
可能女孩子早熟,也可能我早熟地更多一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些,也小心翼翼把握跟“并不相熟”的父母之间的分寸感。很少撒娇是因为对我们之间关系的不信任,很少任性是因为对亲密关系毫无安全感,很少表露自己对其他事物的真心喜爱是因为不觉得自己拥有这个资格。
吃饭会把好吃的留到最后,先把难吃的吃了,导致别人认为自己喜欢那些其实并不好吃的东西。但其实只是我早就就明白了,很多东西就像那桶橡皮泥,如果表达出喜欢并不能拥有的话,不如就跟平常事物一样看待它,甚至刻意淡漠它吧。
不在意,就不会被伤害,不是吗?
在处理感情上,我也不自觉贯彻这样的心态。学生时代热衷暗恋,缺乏自我认同感,不觉得自己这样的人会被爱。甚至连装作讨厌都不会有,真正的不自信是装作路人,装作这个人跟别人完全一样。给全班买零食,只是为了能也让他吃到,就是我这种人唯一的卑微地去爱的策略了。
自然而然,也错过了很多人。初中喜欢同桌的男孩,理科好但语文差。喜欢他不光是因为他长得白净,而是因为我化学差,一次被老师点到起来发言,黑板上的题目看起来像天书。他偷偷递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答案和括号里的“照着念”。那一刻,他就像是来拯救我的骑士。
于是开始了漫长的暗恋。还是跟以前一样对他,但只有我知道,日记本上笨拙地记下他每天穿的鞋子的颜色、喜欢的小说、爱打的游戏。把语文阅读理解作业借给班里的其他男生抄,只为了能传到他手上。非常愚蠢的爱人方式,或者根本不能说爱,只是单方面自我感动。当时的自己,肥胖矮小,眯眯眼大饼脸,打心底起不觉得自己有资格被爱。
命运有多有趣呢?它喜欢告诉你,你其实有资格拥有,但你还是选了低头。
初中毕业的那年,大家同学聚会。真心话大冒险到他,问初中喜欢的女生,他盯着我的眼睛念出我的名字。
可并没有结局和以后。
我没有回应他的表白,也没联系他。很愚蠢的做法,或许承认就会有不同结局吧。但我不。既然决定把那个人当做心里的一个念想,那就永远不要开始,也不会失去。年少的感情总是畸形到没有道理可讲,又很真实。
最后不说喜欢过他,是我所剩的无趣骄傲。只是希望多年以后大家提到我们,会说他是那个喜欢过我的男孩,而我至少拥有过这份被喜欢,就很足够了。
说实话,我一直很羡慕那些敢于热烈地表达自己喜恶的人。比如老师问有没有人想报名XXX,就刷的一下举手的人;比如喜欢的球队被黑哨就在朋友圈直接表达,更敢于跟别人争高下的人…等等。他们都是敢于跟生活斗争的疯子,敢于自我表达的疯子。有时候真羡慕这样的疯子。
最近创造101的王菊,有人pick她是因为她代表了不一样的女团风格。但我欣赏是因为她敢表达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她毫不遮掩自己对于一种风格的喜欢和成名的野心,哪怕大家不认同,甚至觉得她没这个资格,但她就要野心勃勃地说,老娘就要。
而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我这样,心里一样想要,但因为一个原因,或者面子,或者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就遮遮掩掩,甚至满不在乎。
其实不如说一句,老娘想要。
希望我们都能慢慢做到,至少下一次,敢说“我就喜欢你”,而不是“没事,我不要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