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影帝徐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第55届台湾金马奖终于尘埃落定。
徐峥凭借《我不是药神》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成为影帝!
知乎上关于他在这部影片中演技的问题,有这样一个高赞回答:
“这么说吧,程勇让我忘了戏外的徐峥没有头发。”
这个回答似乎不那么正经,却也印证了一点:徐峥的表演,就是这样的不着痕迹。
很多人都说,好演员的春天来了。
实际上,这次获奖对于徐峥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
徐峥最大的魅力,来自于他对影视剧的热爱和执着,之前虽没拿过什么大奖,可他在观众心目中其实早已被封神。
因为几十年来,他始终不变:
“一定做有意义的事,我有这份心!”
01
好演员永远有春天
徐峥是多年的老戏骨,80、90都是看着他的戏长大的。
从《春光灿烂猪八戒》到《穿越时空的爱恋》,再到《李卫当官》,不论哪一部都是当时现象级的热播剧。
其实在此之前,199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徐峥,在话剧中心就混的得风生水起了。
他一路从小演员成为台柱子,有时候也会做一下执行导演。
后来他凭借《股票的颜色》,获得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当年还流传着“去上海不看徐峥的话剧,就等于白去”的佳话。
徐峥正式进击影视剧行业,是从出演“猪哥哥”开始的。
当时猪八戒的形象有多深入人心呢?徐峥曾讲过这样一件趣事:
一次他去银行取钱,柜员很有礼貌地说:“徐先生,很欢迎你的光临”。
结果因为他的营业麦克风忘关了,徐峥就听到了柜员转头对同事说:“给猪八戒拿两万块钱。”
被认出来就被喊“猪八戒”的情况,他也司空见惯了。
甚至他后来演《李卫当官》,人们看见他,也会说:“看,这是猪八戒演的李卫。”
徐峥一度困在观众限定的角色认知中,或许有的人喜欢凭借一个角色、一种形象走一辈子,但他却不甘心。
于是他开始尝试转型,去尝试更多的角色。
即便他再怎么不满意自己,好演员的春天永远都在。
2006年,因为喜欢《疯狂的石头》剧本,徐峥找到导演宁浩,想要出演其中一个角色。
宁浩告诉他,经费有限可能没有片酬,徐峥直接回他:“别谈钱。”
去剧组后,徐峥展现了好演员的实力,天性纯良的“猪哥哥”,一跃成为了市侩阴毒的地产商“冯董”。
从此,徐峥摆脱了猪八戒的标签,踏上了喜剧电影之路。
02
对观众真诚,才是专业
在徐峥眼中,什么是专业呢?
“一群白领,非职业演员,凭着对戏剧的热爱,在工作之余用自己的钱排练、演戏、租场地,已经坚持八年。”
对徐峥而言,专业不止是在舞台上、戏剧中,有着出色的表现,更得是一种“真的愿意为你最初的梦想执着”的精神。
徐峥最初的梦想,不过就是“拍好戏,拍好的戏”。
拍《无人区》时,为了和戏中律师精明能干的形象相匹配,他在一个月内快速减掉了25斤。
而在拍《心花路放》时,影片中“猎艳高手”那猥琐油腻的模样,需要徐峥增肥来体现他的花花肠子,于是他又胖了20斤。
在《催眠大师》里,一场仅仅一分多的落水戏,徐峥在水里泡了整整10多个小时。
《我不是药神》中的程勇,是徐峥揉碎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的表演,他说:
“拍每一条都哭的很厉害,哭的稀里哗啦。”
有的镜头,拍了40条才过,徐峥也毫无怨言,他一条条地回看,然后和导演讨论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表演。
徐峥把那个“烂人”程勇的自私、贪财、无赖、畏惧、舍生取义...种种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再次成功演出了小人物的质感,贡献了作为演员的工匠心。
他说:
“我愿意做一个电影匠人,回到做电影的初心,做自己擅长的部分,做自己最喜欢的那个部分。”
徐峥用真诚的故事和演员,打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IP和电影王国。
在这个流量为王、粉丝经济的时代,徐峥从不跟风,因为“演员有一个责任,去帮助观众挑选剧本。演员不需要粉丝,需要的是观众。”
只有观众不被当傻子的时候,中国电影的高票房才不是幌子。
03
从“猪哥哥”到“山争哥哥”的票房神药
2008年到2018年,徐峥有着大放异彩的十年。
他的身份也变得多重,演员是核心,但此外,他还是导演、监制、投资人...
凭借《人在囧途》人气飙升,处女作《泰囧》创造了票房历史,《港囧》票房轻松超10亿,主演的《无人区》入围柏林电影节;
今年他参与监制的五部大爆影片:《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一出好戏》、《江湖儿女》接连上映,徐峥让人看到了他在电影工业上的天赋。
徐峥说自己是顺势而为,没错,大爆发是慢慢积累而来的,他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而这份出色的成绩单背后,只有一个简单的动力:“我只需要保持热情。”
他做投资人,投资的核心是:这是不是一部好片子?
“为什么要拍一部电影,它和你生命的联系是什么,你表达的东西是不是让人有所感悟……如果只是为了商业,那么这(对我来说)是负面的。”
八年前,那时刚拍完《人在囧途》的他,正期许着有一天可以真正突破自己,让喜剧真正迸发出它应有的分量。
让你从心底滋生出爱,让你的人生有段喜悦的惊艳,让你感叹“活着真好”!
如今,他成功地参与制作了一部中国人喜爱的现实题材电影,而每个看过《我不是药神》的人,都早已为徐峥封神。
在金马奖的颁奖现场,徐峥的获奖感言中专门提到:
“我要感谢观众,人们总强调我们的票房30亿,我们的观影人次是9000万。我们电影才放了没几天,有的观众已经看了四五遍了,我们的观众特别伟大、仁慈,他们哭了,感动了是因为他们心里有一颗慈悲心。电影有一种爱的力量,爱的力量能化解一切。”
徐峥很多次吐露心声,拍摄对他来说其实是一个自我疗愈、自我发现的过程,救赎别人的同时就是在救赎自己。
他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改变。
他在意的是“这是不是好演员的春天”,在意的是“观众的感受是否愉悦”;在意的是“这部作品能不能传递普世价值”。
在金马奖的台上,他说:
“我们聚在这里像一家人一样,我相信中国电影会越来越好。”
是的,从猪八戒到金马影帝,徐峥凭的就是用心拍好故事的态度;而我们一路随行,下一站,无疑会更加精彩。
最后,祝贺山争哥哥获奖,你真的值得,中国电影,感谢有你。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END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