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前几天在上海出差,对上海地铁最深的印象,就是一直有广播不断地提醒大家,“不要看手机”然而事实是所有人都置若罔闻,玩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当然也包括我。
为什么大家都不听劝呢?
今天我倒是差不多一天没有玩手机了,不是因为我记起了上海地铁的谆谆教导,而是因为我昨晚玩狠了,早上一起来眼睛痛得很,别无选择,只能不玩了。
有一句话叫做,“我们知道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大概也许或者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的听到心里去吧。
人哪,都是这样,不撞南墙誓不回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痛了怕了,看到黄河心方死,才会想起“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art.1
张靓颖最近解约少城时代,与冯珂也算是做了一个彻底了结。
第一次见到明星结束一段婚姻,粉丝们会如此兴奋和支持,堪称普天同庆。
遥想三年前,张靓颖在演唱会上公开求婚,冯珂别别扭扭,最后演变成“逼婚”的感觉,粉丝们嘘声一片,纷纷不看好这段感情,劝她别嫁。张妈妈更是公然反对,当时也撕得特别难看,绕是如此,张靓颖还是全天下人的劝都听不进去,硬是坚持己见地把自己嫁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为什么不肯听劝?
其实我觉得就算时光可以倒流,张靓颖还是会做一样的选择,冯珂就是她当时的最想要托付终身的良人,她不嫁一次,就绝对不会死心,必定要遗憾终生,心心念念一辈子。
所以哪怕千万人都不同意,张靓颖亦往矣,该嫁还得嫁。
只有嫁给了他,踏入了婚姻这围城,经历种种,她才会知道原来当初大家为什么不看好,有些事,非要等到最后才明白,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如此。
人,无所谓听劝不听劝,劝要是听得进去,只能是正好劝到了当局者的心坎上,反之,那是九头牛也拉不回的。
装睡的人除非自己决定醒来,否则是永远叫不醒的,因为他们只愿意沉醉在最美的梦里。
art.2
重点大学念大三的表妹前阵子和我说了一个事。
她的同班同学因谈恋爱的事妈妈不同意决定用不上学来进行报复,她听了觉得很可惜很不理智,希望我出点招帮她劝劝那同学。
我说,你就尽同学之谊随便劝劝吧。
ldquo;随便劝劝?”表妹一脸不解。
如果那同学只不过说说而已,“随便劝劝”可以给她一个台阶,如果她还想继续学业的话,自然会聪明地顺着台阶下来。
如果那同学决心已定,吃了秤砣铁了心一门心思要放弃学业,旁人怎么劝都是无用的。为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还不是因为浪子回头非常难得。
掐指一算,你那同学不过是以“不上学”作为一种手段和她妈妈谈条件罢了,都大三了,还觉得是在帮家长上学,这也是智商感人啊。
作为一个因读书而受益的过来人,要是以前我听见这种事情,肯定火急火燎,说不得真的自己亲身上阵去做这位同学的思想工作了,现在觉得每个人都会自己的选择,只要将来不后悔就好。
小朋友总喜欢玩火,长辈们怎么劝也不听,甚至还偷偷玩觉得特别刺激,直到有一天真的被烫到了,也就会罢手了。
怎么劝?没有办法劝。
人生有些亏,一定要自己亲口吃才知道苦,才会长记性;有些雷,有些坑,过来人的经验我们觉得不过是危言耸听,完全不想听,初生牛犊不怕虎,直到真的踩雷掉坑,才发现一切悔之晚矣。
轮到我们充当过来人站在十字路口,苦口婆心亦不管用,也不过眼睁睁看着后来者继续吃亏踩雷掉坑罢了。就像一个轮回,每个人的人生路,都得自己去摸索、去开拓、去成就。
art.3
我们初中上政治课时就学过,“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依据,外因只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所以外人的劝到底有没有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我们的内心。
张靓颖不顾他人劝执意要嫁给冯珂,因为那时的她觉得冯珂就是她的幸福。我表妹的同学觉得不上学也无所谓,因为她看到少部分人没有文化照样功成名就。但有时候别人的劝是一回事,自己做起来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没有自己亲身走一遭,始终只是雾里看花,看不透彻,也就终不死心罢了。
我很喜欢妈妈做的红烧鱼,也帮着打过下手,鱼经过处理后,用油煎至金黄,再配以佐料点缀,完工后还是一整条鱼美美地被盛在碟子里,香辣得宜,美味极了。
看着妈妈做出来的过程似乎特别简单,在外工作的我终于也有机会大展身手。
第一次做,我在脑海里一遍遍回放妈妈做鱼的全过程,然而鱼一煎不知怎么就全碎了,配料也几乎全部烧焦。完工后,我简直不忍直视那做出来的黑暗料理,只能是倒了。
第二次,我拨通妈妈的电话,在她的全程指导下一步一步做鱼,然而做出来的鱼还是碎了很多,味道也完全比不上妈妈的手艺。
第三次,第N次,我做的鱼终于勉强能吃了。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凡事只有亲身尝试,才知道这其中滋味。
只不过有些事小,我们可以有重来的资本;有些事大,一旦行差有错,我们很难翻盘,好好的康庄大道愣是被我们走成了泥泞小路。
前人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经验,教导我们方法和技能,必要时不妨驻足凝听,三思而后行。如果听点劝能少摔几个跟头,避免头破血流,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人生百转千回,条条大路通罗马,路既然自己选的,那么在风雨兼程之前,考虑下奔跑的方向和速度,选出最佳方案,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吧。
不要等眼睛痛了,才想起不要时时刻刻玩手机。
不要等身体垮了,才后悔没有听劝不要熬夜,早睡早起身体好。
很多事,我们未必不是“早知道”,而是我们根本就不想听,如果一个人真想要改变自己,那就应该从改变自己的认知开始。
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于我们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选择听进去一些什么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