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梁实秋: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梁实秋: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

2018-11-17 19:19:43 作者:梁实秋 来源:围炉夜读 阅读:载入中…

梁实秋: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

  一个人在谈话中可以采取三种不同方式,一是独白,一是静听,一是互话。

  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的絮聒不休,旁若无人

  有些人大概是口部筋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能自休,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话如连珠,音容并茂。他讲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地讲起,慢慢地进入本题,亦能枝节横生,终于忘记本题是什么。

  这样霸道的谈话者,如果他言谈之中确有内容,所谓“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亦不难觅取听众

  在英国文人中,约翰逊博士是一个着名例子。在咖啡店里,他一开口,老鼠都不敢叫。那个结结巴巴的高尔斯密一插嘴便触霉头。Sir Oracle在说话,谁敢出声?

  约翰逊之所以被称为当时文艺界的独裁者,良有以也学问风趣不及约翰逊者,必定是比较语言无味,如果喋喋不已,如何令人耐得。

  1

  有人也许是以为嘴只管吃饭而不作别用,对人乃钳口结舌,一言不发

  这样的人也是谈话中所不可或缺的,因为谈话,和演戏一样,是需要听众的,这样的人正是理想的听众。

  欧洲中古时代的一个严肃的教派Carthusian monks以不说话为苦修精进法门之一,整年的不说一句话实在不易。那究竟是方外人另当别论,我们平常人中却也有人真能寡言

  他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他的背上应有铭曰:“今之慎言人也。”你对他讲话,他洗耳恭听,你问他一句话,他能用最经济的辞句把你打发掉。

  如果你恰好也是“毋多言,多言多败”的信仰者,相对不交一言,那便只好共听壁上挂钟之嘀嗒嘀嗒了。钟会之与嵇康,则由打铁的叮当声来破除两人间之岑寂。

  这样的人现代也有,相对无言,莫逆于心,吧嗒吧嗒的抽完一包香烟,兴尽而散。

  无论如何,老于世故的人总是劝人多听少说,以耳代口,凡是不大开口的人总是令人莫测高深;口边若无遮拦,则容易令人一眼望到底。

  2

  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谈话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

  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当然亦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究竟缺乏风趣。

  常见有客来访,宾主落座,客人徐徐开言:“您没有出门啊?”主人除了重申“我没有出门”这一事实之外没有法子再作其他的答话。

  谈公事,讲生意,只求其明白清楚,没有什么可说的。一般的谈话往往是属于“无题”“偶成”之类,没有固定题材信手拈来,自有情致。

  情人们喁喁私语,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谈到无可再谈,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了。老朋友们剪烛西窗,班荆道故,上下古今无不可谈,其间并无定则,只要对方不打哈欠

  禅师们在谈吐间好逞机锋,不落迹象,那又是一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企望得到的。

  善谈和健谈不同,健谈者能使四座生春,但多少有点霸道,善谈者尽管舌灿莲花,但总还要给别人留些说话的机会

  话的内容总不能不牵涉到人,而所谓人,则不是别人便是自己。谈论别人则东家长西家短全成了上好资料,专门隐恶扬善则内容枯燥听来乏味,揭人隐私则又有伤口德,这其间颇费斟酌。

  英文gossip一字原义是“教父母”,尤指教母,引申而为任何中年以上之妇女,再引申而为闲谈,再引申而为飞短流长,而为长舌妇,可见这种毛病由来有自,“造谣学校”之缘起亦在于是,而且是中外皆然。

  不过现在时代进步,这种现象已与年纪无关。

  3

  谈话而专谈自己当然不会伤人,并且缺德之事经自己宣扬之后往往变成为值得夸耀之事。不过这又显得“我执”太深,而且最关心自己的事的人,往往只是自己。

  英文的“我”字,是大写字母的“I”,有人已嫌其夸张,如果谈起话来每句话都用“我”字开头,不更显得自我本位了吗?

  在技巧上,谈话也有些个禁忌

  ldquo;话到口边留半句”,只是劝人慎言,却有人认真施行,真个的只说半句,其余半句要由你去揣摩,好像文法习题中的造句,半句话要由你去填充。

  有时候是光说前半句,要你猜后半句;有时候是光说后半句,要你想前半句。

  一段谈话中若是破碎句子太多,在听的方面不加整理是难以理解的。费时费事,莫此为甚。

  我看在谈话时最好还是注意文法,多用完整的句子为宜。另一极端是,唯恐听者印象不深,每一句话重复一遍,这办法对于听者的忍耐力实在要求过奢。

  谈话的腔调嗓音因人而异,有的如破锣,有的如公鸡,有的行腔使气有板有眼,有的回肠荡气如怨如诉,有的于每一句尾加上一串咯咯地笑,有的于说完一段话之后像鲸鱼一般喷一口大气,这一切都无关宏旨,要紧的是说话的声音大小需要一点控制

  一开口便血脉偾张,声震屋瓦,不久便要力竭声嘶,气急败坏,似可不必。另有一些人的谈话别有公式,把每句中的名词动词一律用低音,甚至变成耳语,令听者颇为吃力。有些人唾腺特别发达,三言两句之后嘴角上便积有两滩如奶油状的泡沫,于发出重唇音的时候便不免星沫四溅,真像是痰唾珠玑。

  人与人相处,本来易生摩擦,谈话时也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