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鲁迅三兄弟:一个大作家,一个大汉奸,一个大干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鲁迅三兄弟:一个大作家,一个大汉奸,一个大干部

2018-12-24 05:36:59 作者:肖伟俐 来源:鲁迅全集 阅读:载入中…

鲁迅三兄弟:一个大作家,一个大汉奸,一个大干部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选自《大家风范——我所知道的民主党派领袖》肖伟俐着,新华出版社出版

  周建人,有两个哥哥,鲁迅和周作人。

  这二人对他的一生影响巨大,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他们几乎左右着他的命运生活特别是鲁迅,这种影响伴随了周建人的一生。直到现在,介绍周建人,必须要加上,他是谁的弟弟。打个不恰当比喻,鲁迅好比是太阳,周作人则是月亮,周建人就是星星了。我一直觉得,周建人并不愿意生活在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之下,没有人愿意被别人照亮,而不是自己发光。他的生活空间被两位哥哥占据着,留给他的地方太小了,他一直在努力地想摆脱这种影响,但是徒劳无益。对于这种种的宣传和送上门的优惠,他无力阻拦,也无法挣脱,只能消受。我想,这种内心苦楚,应该是有的。何况,他是一个有着强烈自主意识的人。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周氏三兄弟鲁迅、周作人、周建人常与同时代的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相提并论,他们的影响都是空前的,但就文化意义讲,宋氏三姐妹则远远无法与周氏三兄弟相颉颃。

  三兄弟各有所长,也各有命运。鲁迅与周作人都博有文名,是文化界的棋手和栋梁,周建人则一直在两位哥哥的盛名之下,夹缝之中,名位略显尴尬世人对三人的评价各有千秋。鲁迅身披民族魂,被推上圣坛,被万人景仰;而周作人则因为附逆,身败名裂,遭千夫所指;周建人一生谨慎,先抑后扬,看似无功无咎,终得颐享天年。同为兄弟,身世相同,命途迥异。百年之后,回头再看,套用稼轩词:了却尘世平生事,赢得生死不同名,可怜同胞生。

  周氏兄弟同出一门,后兄弟阋墙,家庭分分合合,外人很难厘清,道是治丝益棼,越搞越乱。而且,搞清楚又能怎样?与其再花力气判断他们的家务事,还不如看看他们兄弟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还有哪些积极社会意义,可供今人效法学习

  按照当今成功学的推论,一个人成功的背后,往往会有几个关键要素,包括:遗传、家庭、环境教育机遇、个人努力等等,这是一个相互关联链条,似乎缺一不可

  拿这套理论分析周氏三兄弟,也大致能对上号。不过一个人的一生远不是几个符号或者是几个概念能够解释的。假如抛开鲁迅的地位,还原他的作家身份;不提周作人那段历史,再现他文化人的原貌;也不说周建人显赫官职,以学者视之,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三兄弟同宗同族,家教一致,遗传相同。

  说到成功,就不能忽视他们的勤奋,这才是他们的成功之基,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一样地努力,不停地工作。求学之间,他们都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硬读出来的,翻翻鲁迅描写少年读书时的作品,再看看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时的状况,你就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再想想周建人固守乡村老宅,在青灯古瓦之中,自学植物学、英语,又有多少甘苦辛劳。更为难得的是,他们这种勤奋的劳作,是持之以恒伴其一生的。

  有人说,鲁迅是累死的。他不停地读书、写作,不停地跋涉,没有一刻停闲。他自己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工夫全用在了写作上。着作等身,那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周作人老了还壮心不已,顶着特殊头衔,硬是翻译着名的《希腊神话》,为自己的写作生涯,再添收官之作。你再想,90岁的周建人眼睛都快瞎了,还拿个放大镜,要重译《共产党宣言》。

  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一种力量比勤奋更有力量。

  一门三杰,举世罕见。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三人都选择了写作为生,而且,都成就了一番大业

  三人都是作文高手。冯雪峰说:周作人是中国第一流的文学家,鲁迅去世后,他的学识文章,没有人能相比。

  张中行先生说:“散文,最上乘的是周氏兄弟,一刚劲,一冲淡,平分了天下。”这种褒扬,二人当之无愧

  周建人的文章自然无法和两位兄长相比,但是他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天地科学小品,自称一格。

  都善着文,但却内容有异,文风不同。有道是鲁迅行文常带怒气,以批判社会为己任;作人行文常带人气,以宣扬人性宗旨;建人行文常带真气,以转播科学为目的

  再看看三兄弟的个性

  其实,三兄弟都是好强桀骜之人,不会轻言退却放弃。三兄弟久分不合,谁又能说不是个性使然。换句话说,三人性情中,都有很强硬东西。鲁迅自不必多言,毛泽东说他骨头最硬。面对各种围攻,他很强势,自不惮言:“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

  周作人留给社会的印象,是个软弱的人,面对妻子的逼迫,不像个大丈夫,这可能只是他性格中的一面。我倒觉得,他是个非常任性固执的人,不然也不会酿成大错。周作人自言:“我最厌恶那些自以为毫无过失、洁白如鸽子,以攻击别人为天职人们,我宁可与有过失的为伍,只要他们能够自知过失。因为我自己也并不是完全无过失的人。”这种软中带硬的话,不比金刚怒目的力道差。

  周建人一生独立思考,独立地生活,独立地表达,不讲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宁肯不说,也不乱说。这就是他最硬的一面。

  周建人、叶圣陶等在武侯祠刘备墓前。

  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真正的能者强者,必有好强之心,有坚持之志,有独立之姿。

  最难得的是,三兄弟都是生于封建家庭,受教于传统道德,但是,他们没有成为封建社会的卫道士和殉道者,而是背叛了自己的出身,走上了一条追求新生活、新思想时尚之路。在那个兵燹乱世勇敢地竖起了新文化的大旗,宣传新文化、新道德、新科学,用文明文学、科学来拯救民族和未来。三兄弟几乎同时站在社会变革前列,相互砥砺,相互竞争,都成为了战士,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文化先锋,成为唯物主义者。这不能不让人佩服。甚至就连最后的选择,三兄弟也大致一样。

  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最后的声音

  鲁迅殁时55岁,周作人去世时82岁,周建人寿长,96岁离世。三人都有遗嘱

  鲁迅是1936年10月16日在上海逝世的。生前,他立下遗言

  一、不能因为丧事受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1965年4月26日,时已80岁的周作人自知将不起,也立下遗嘱:

  ldquo;余今年已整八十岁,死无遗恨,姑留一言,以为身后治事之指针。吾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随便埋却。人死声消迹灭最是理想。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惟暮年所译《希腊神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

  逾二年,1967年5月6日,周作人在红卫兵的折磨下身故。

  1984年7月29日,周建人在北京逝世。他的遗嘱是:

  ldquo;我身后的丧事要从简,要改变繁文俗礼的旧习惯。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金宝贵时间也很宝贵,不能因为办丧事花国家的钱,不能浪费大家的时间。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尸体交给医学院医生做解剖。最后把骨灰撒到江河大海里去。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骨灰就是这样处理的。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学习他的彻底革命精神。”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仔细看看,不难发现,周氏兄弟殊途同归,死后速朽,不求纪念,不拖累他人的想法惊人地一致。

  时人有这么评价三兄弟的,说是:一个大作家,一个大汉奸,一个大干部

  可是,当你把他们放在一个屋檐下,退回到家庭的层面,再看三人,你会发现,他们嘴上留着一样的黑硬的短髭,一样的黑眉,一样的浙江面孔,讲一样的绍兴官话,这惊人的相像后面,是他们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着作等身,一样的个性独立,一样的勤勉奋发,一样的自信好强,一样的自我,一样的自尊

  王安石有诗云:

  沉魄浮魂不可招,

  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

  故有斯人寂寥

  把酒问天:一家人乎?异家人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