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如去闯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如去闯的读后感10篇

2017-11-10 22:12: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如去闯的读后感10篇

  《不如去闯》是一本由李柘远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9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如去闯》读后感(一):Just do it

不记得是什么原因在微博上知道了李柘远,然后关注了他,从最初到今天将近一年的时间。他新书出来的时候,自己就决定要送一本给正在上高中的弟弟看。周末回家的时候,因为无聊,就把它翻出来打发时间。

18岁进耶鲁,22岁入职高盛,25岁考取哈佛。只比我大了三岁,却有着让我望尘莫及人生履历。

15岁,同样是初三,那时候自己对高中的了解只是周围人说的省重点,对大学的了解也不过是周围人说的清华北大。除此之外并无其它。他却给自己定了一个人生目标,明确了未来奋斗方向,并且定制了周密的计划,开始三年奋斗的倒计时

18岁,他放弃名校保送的机会,不顾老师的劝阻,顶住重重压力,自己一个人孤身奋斗,他说:“人生难得几回搏,尤其是在自己最心仪的大学面前,他不能错过一丝一毫的机会。” 从多个途径了解耶鲁在大陆的录取情况,发烧都坚持在阅览室边喝板蓝根边做题,为了增加词汇量疯狂背单词的240个小时····· 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从不妥协,最终成为了福建省第一位被耶鲁本科全奖录取的本土学生。

然而他却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在不落下自己学习的情况下,把高中生活过的丰富多彩,模拟联合国,参加“行知之旅” ,参加“美国青年政治家夏季学院”,参加“伦敦青年峰会”,用探索的目光寻求了从0到1的开拓。

在耶鲁的学习,让他遇见了更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也体会到挫败,沮丧,但是他并没有就此颓废,而是立马调整自己的心态,忘记所有的光环,以最谦卑的姿态从头开始。

在学校,他为了完成一篇4页的论文,他会阅读大量文献,构思,写草稿,找教授讨论,直至定稿。即使中间要花很多心思,但是他也从不敷衍,只想着精益求精把论文写好。他列举了牛友charles例子,为了学好中文,即使中文功底比其他人好,仍然愿意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中文。为了能够完成健身计划,即使是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仍然可以坚持跑步,为了完成第二天的训练,也可以在正热闹的聚会中及时脱身。

关于工作,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埋怨加班,要敢于冲出舒适区去寻找挑战,果断争取得到的机会,重视工作细节,锻炼自己多任务处理能力,也要有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他也给出以下几条建议:接受办公室政治,但绝不当其中的积极参与者。多为上司减少麻烦和负担就是在帮自己,宁愿不做任何承诺,也不要承诺的比实际做得好。初入职场一定要潜下心去学习和成长

创业半年后,他又申请了哈佛商学院的MBA。用身边的实例告诉我们哈佛人对自己的高要求和目标感。

在这本书里面,他还谈了一些问题,比如申请耶鲁的细节和流程,学习英语的技巧,留学申请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怎样准备。

我们大家都是人,只是人和人的却别却如此大,优秀的人总是会比普通人多一份坚持奋斗的精神,多一份自控能力。

他想对迷茫的大学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做得不多而想得太多。” 我觉得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迷茫的大学生,也适用于任何处于迷茫阶段的人。

正如他说的那样:“对未来最负责任的做法,是用意志力去打败那个软弱和渴望安逸的自己,把当下的事情一件件做好。”

  《不如去闯》读后感(二):把每一项选择背后的得失关系想清楚,很多纠结的选择就会迎刃而解

把每一项选择背后的得失关系想清楚,很多纠结的选择就会迎刃而解。
做选择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是想清楚自己的问题。所谓的选择困难只是没有想清楚,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让我想起今年看了一本新书《不如去闯》,作者李桎远,本科耶鲁大学毕业,在全球顶级的投行工作2年,然后在25岁时再次进入哈佛读书。
这种书很容易就变成打鸡血的励志书,但是作者不同,写了非常多的实实在在的干货,比如他是怎么完成自己大学的第一篇论文的,怎么将任务化解,然后一步一步去做,期间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何与老师沟通。
这个例子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因为,总觉得写论文这种是个大工程,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分解。
其实,所谓的没有办法分解,就是我对我的论文如何写还没有想的足够清楚,而作者已经想的非常清楚,应该是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大约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列出一个精确到小时,甚至分钟的计划,然后就按照计划逐步实现,最后成功地提前完成了高质量的论文。
反观自己的写调研报告的经历,每天我的日程表上就是四个字——“调研报告”,没有对任务进行细分,有时候每天可能就是读几篇相关的参考文献,反复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进展非常慢,在截止日之前各种熬夜,最后还是晚交了一天,且质量并不能让自己满意。
再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他如何选择毕业之后的工作,他非常详细的列出自己的几种职业可能,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发展前景,家庭背景等许多方面对每一个选择做出优劣势分析,最后得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而我们整天纠结的,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什么事情,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专业,什么学校,什么工作,不都是对以上的问题,没有想清楚吗?
想清楚这些问题,然后列出所有的选择,逐个进行分析,这样分析之后的选择,还会非常困难吗?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就是对自己的充分了解,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他非常丰富的经历,在小学到高中的过程中,他一直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探索自己的各种可能,所以,面对以上问题的时候,才能顺利的找到自己想要的。
但是,我们在这一点可能就做不到。
过去的时间已经不能追回,但是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充分抓住各种机会探索世界,了解自己,从而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真正了解每个选项的优劣势,从而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否则的话,你都不知道到底有哪些选项,又何谈分析呢?

  《不如去闯》读后感(三):《不如去闯》读后感

很喜欢看和自己年龄差距不大的人写的书,因为这更加有借鉴意义。在当当网上搜索到此书,我一看销量和买家评价都非常不错。正好图书馆中有,我极其兴奋地借回家,第二天就看完了。
首先,我谈谈对作者的印象。
第一:帅哥呀!看上去好阳光呀。没有想到的是,作者父母很早就离婚了,他由母亲一手带大。第二:我以为作者家境应该非常不错,很有钱。结果,作者家境一般。第三:我以为作者应该是北上广大城市出生。没有想到,作者是厦门人。至此,我的判断完全失误。
这本书其实最适合的人群是高中生或者是大学在校生,像我这种毕业都十年的人所获就不大了。但是,作者是抱着十二分的诚意来写的书,我读后满满都是感动
从小到大,作者都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阳光,帅气,领导力强,独立自主。作者身上有很多优点。同时,他也对耶鲁大学的四年大学生活充满了感恩。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可以看到作者在名校里和在世界一流投行的工作中,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和收获。我们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去不了世界级名校和一流投行。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地方来快速获得成长: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女人就是结婚生子。
很多人可能会困惑这个是什么道理?我个人的理解结婚生子对你的冲击绝不亚于去名企接受高强度的工作挑战。结婚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情,还包括两个家庭的事情。同时,生子并自己亲手带大孩子更加是对新手父母的巨大挑战。对于女性来说,孩子的呱呱坠地开始,你的巨大挑战就来了。从月子里每两小时喂奶,到工作后白天上班,晚上带娃;特别是工作忙,而娃生病的时候,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那种崩溃的心情。这些事情都是一下子扑面而来的,很多人一下子都接受不了但是你不得不接受。如果你和我一样,俩娃年龄差距不大的话,那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来锻炼你的灵敏度、协调度等。当俩娃吵架的时候,你要立马辨别原因;当娃不高兴的时候,你要立马反应出来为什么;当娃脑中有“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你要非常耐心的回答(哪怕你内心崩溃)。同时,在照顾娃的时候,你还要协调公公婆婆和父母如何带娃上的争议;你和丈夫讨论关于带娃和教育娃方面的各种问题等等。
当你挺过这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耐心非常好。同时,你会发现原来你也可以和明星一样24小时不睡觉。你对你的人生你的责任义务有了更深的理解,你也许可以看懂一些以前看不懂的名著,你有时候可以看出作者字里行间的隐晦意思。你会为了做一个更合格的父母而努力,比如:工作上更加上进、总想着应该如何提升自我、开始阅读、开始学英语等等。你会比以前更加满意现在的你。
当然,也极有可能是你还是和没有生娃的时候一样。因为,现在很多退休的父母包办了小娃的一切。从断奶开始,小娃就跟着老人过,年轻人依旧可以活得潇洒快活。这也是个人的选择。
罗曼.罗兰说过:大半人只活到二十岁和三十岁就已经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不过变成了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不过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我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但是我希望自己不是这样。我希望我可以做自己,做一个每天比昨天有点小进步的自己。虽然,我和名校毕业的牛人差距很大,但是起码我每天在努力、在进步。自己就像一只小蜗牛,虽然爬得慢,不像雄鹰可以一下子飞到金字塔顶端,但是我可以每天前进一点点,复利的力量是无穷的。

  《不如去闯》读后感(四):从里面我们该看到什么

没错,这的确是一本“别人家的孩子”写的书,写了这个牛孩从中学到大学再到职场的生活、学习、工作经历,对大多数人来说,作者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作者达到的高度大部分也都达不到的,但是花了几个小时看完这本书后,觉得从这本书里收获到不少东西,在书中,我看到的不是作者多么有天赋,而是他认真地走好人生每一步的态度,这种态度比各种心灵鸡汤带给的影响更深刻,在这个时代,真的没有速成的成功学,普通人的我们或许已经在起跑线上落后一大截,但是做选择的是我们,你可以让自己放纵堕落,但你明明可以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好,比昨天好,我们活在世界上不是为了去和所有人一较高低,能到达金字塔顶的人永远是极少数,但我们可以活出我们自己的精彩。

此外,看完一本书仿佛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他的这十几年,开阔了眼界,了解到了许多知识,更多的是一颗坚持与负责的对待人生的态度。

  《不如去闯》读后感(五):不如去闯

“我们都一样,年轻、蓬勃、充满幻想。”

这本书书名看起来像本心灵鸡汤,但它不是的。 它主要讲的是一个中国奋斗小青年李柘远如何努力奋斗进入耶鲁哈佛及他的生活的一些小故事

Leo(他的英文名),是个充满正能量,阳光,积极向上,能吃苦的big boy。让人始于颜值,陷于人品。他,不是富二代,又不是官二代,就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走进耶鲁哈佛。或许,我到达不了他所站的高度,但是心里还是无限的憧憬。他总能给人满满的正能量,就像邻家的大哥哥。以下为他所拍的冬雪覆盖的耶鲁

  《不如去闯》读后感(六):关于投行是干什么的书里描写的内容整理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
商业银行 commercial bank
投资银行的主要客户是各类企业,是为企业提供金融顾问和融资服务的“服务机构”。
一家投资银行通常由投资银行/企业融资、股票交易、研究、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部门组成。
主要帮企业做以下几件事情:
1、首次股票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I‘):公司一开始都是私人拥有的,但一些企业想做大做强、进入资本市场的大海里时,就需要在公开的证劵交易所第一次面向公众发行股票了,这就是IPO.
2、债券发行(bond issuing):公司发展过程需要更多钱了,那就融呗。不想发行股票,那就发债呗。只是,债券大部分是要还本付息的,除非发行的是”可转债“——到一定时候把债转成股票。
3、兼并与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简称”M&A“):把公司做大的一个途径,就是和其他公司合并,活着索性”大鱼吃小鱼“,”吞“下一家公司。比如联想收购IBM、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滴滴打车收购优步中国。
投行里的角色:
分析师/员(analyst):1-2年
经理(associate):2-3年的analyst or 商学院拿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加入投行的新人
副总裁(vice president-vp)/执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ed):中高层领导
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md):大佬,肩负着为公司赚钱的重任
合伙人(partner):同md职责,业绩最杰出的md
投行人在忙什么:
忙于进行中的项目(live deal 活着的案子)和没在忙live deal-即拉客户(client pitching)或客户服务(client serving)
live deal 干的活:
搭建公司财务预测模型,开展客户公司的多种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是对项目公司的业务、财务、管理层、法律合规、客户及供应商等多方面深入透彻的信息收集,以确定公司未出现过重大不良问题);撰写招股书或招债书、回复证劵交易所/证监会对项目的反馈意见、准备项目全球路演(global roadshow,对于IPO而言,路演是到纽约、伦敦、香港等全球金融中心开展的为期1周左右的投资者会议,以确定股票认购额和定价区间)。

  《不如去闯》读后感(七):“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这是一本披着“鸡汤”外套的诚意之作。但是我要认真地说,这不是鸡汤,别被书名吓到。
  关注leo微博之后发现他真的是一个永远都在散发正能量的人,所以当我知道他要出书的时候,第一时间预定了这本。
  耶鲁 高盛 创业 哈佛,leo的任何一个关键词都让我为之敬佩。重点在于,一个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有确切的目标的人,非常值得学习。有目标,这三个字应该做起来并不容易。
  《不如去闯》我觉得应该更像一本自传类的书吧,作者讲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象要出国留学或者现阶段感到迷茫的人,都有帮助。
  感谢leo的这本诚意之作,有学到很多东西。

  《不如去闯》读后感(八):同样都是90后,差别咋就这么大哩~

最开始认识李柘远是在微博上看到他分享的to do list(每日任务清单),前两天翻到他在行动派的直播,一不小心被圈粉了。这个仅仅大我三岁的学长18岁进了耶鲁,连续四年拿到全额奖学金,和现在的我同岁时获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毕业后在高盛工作年薪百万,后又辞职创建旅游App“牛游果”并担任首席运营,目前在哈佛商学院攻读MBA。简直神一样的存在吖。 直播没看完就迫不及待的买了电子版。《不如去闯》这本书巨细无遗地分享了他的各类经验,大到阶段性人生规划,小到留学申请的论文写作、面试准备、英语学习技巧。里面确实有些鸡汤类文章,但是我觉得有质量有营养的鸡汤还是需要时不时的补充一下的。在我看来人类是需要鸡汤的,我们就是因为对明天有所期待才活在这个世上吖。鸡汤让我们可以了解到优秀人的经历,借鉴他们的成长经验,激励我们平凡的生活里也能有不平凡的作为,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对我的生活工作有所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并且把作者的年龄和经历与自己对比也倍受刺激,我们都是90后,年龄差不过三岁,但经历上却差之千里吖。所以,这么厉害的榜样摆在我的面前,主动分享他的个人成长经验,绝对不能错过。 首先回答下作者开篇的问题——“你在做什么?在为了理想拼搏吗?”我在近期在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但惭愧的是,我还并没有为自己的理想拼尽全力。要不,我也没时间来读你的书吖对吧~嘻嘻,开个小玩笑。 作者开篇就写了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与其迷茫,与其抱怨,与其彷徨,与其……不如去闯!”我也这么觉得,在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或是怎么做选择的时候不要逃避或是无为而治,行动起来,答案就会慢慢浮现。就像我在第一次独自背包旅行时,各种焦虑,担心迷路、遇到坏人或是一个人走路会尴尬等等。但当我订好房间,规划好线路,做好当地攻略后焦虑也就慢慢消散了,并且在那次旅行中我的方向感和自理能力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分享下李柘远对读者的几个小建议。 ①读书,读书,再读书。智慧不是凭空蹦出来的,而是通过阅读攒出来的。比如自传,这类书的一大魅力,是作者生活到第50页的时候,还不知道第300页会发生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循着他们的奋斗足迹读下去,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规避教训,学习成功方法,再思考和设计自己的人生路线。 ②拜师求教。我们可以找的老师至少有两种:教授和学长。大学生最该避免的事情之一,就是只在课堂上和教授发生交集,下课铃一响就“各奔东西”,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教授们是过来人,比我们有见识见地;很多教授也愿意与学生打成一片,倾听我们的苦恼和迷茫,帮我们出谋划策,还可能给我们介绍各种资源和机会。 ③与其去想,不如去闯。感到无力和迷茫的时候,切忌把自己关在宿舍和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任凭自己在狭小空间里独自疗伤或苦想,那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越发消沉和自卑。有意识地让自己走出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圈,去完全不同的地方看一看,呼吸不一样的空气,到别人的生活里走一走。 ④与其去想,不如去做。定好的目标就是要去完成的。如果不立马卷起袖子付诸行动,还不如压根没有目标。提高执行力和效率的好办法之一是给自己列To-do list(任务清单)。作者从读中学开始列To-do list,从最初在小笔记本上手写任务、逐一打钩,到大学以后在电脑和手机上填写自造的To-do list,记录几乎从未间断过。如果按每天10项To-do来算,十年下来也完成超过36500个任务了。做完这几万个任务,就是实现了几十个乃至几百个小目标,也同时使他的“人生方向”更加清晰。小佛爷(对作者的昵称)觉得,养成用To-do list的习惯后,就会逐渐患上“任务完成强迫症”。如果哪天没做完某个任务(没法在任务清单上打钩),就可能感到浑身不舒服——这是一种好的“不舒服”,因为它能督促你提高效率。 “为什么这群家伙精力如此充沛?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自己要求很高,从不安于现状,总是想方设法变得更优秀。想学好不熟悉的领域的相关知识、嫌自己的身材还不够完美、觉得自己还不够有趣……当想让自己变得更棒的意念很强烈时,疲劳感当然也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另一个更直接的解释就是:目标感。他们大多拥有明确而强大的目标感——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实现什么目标。被目标感驱使着的人有时是处于鸡血状态而不自知的,就更别提因为觉得累而想偷懒了。”这种状态想想就让人兴奋有木有~ 最后总结下,本书并没有特别多的干货,就是一个学长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来告诫你,当你在寝室玩手游刷朋友圈的时候,比你优秀的人还在比你努力着。同样一天24小时的活着,看看自己的经历,再去看看小佛爷的,这脸打的……我服!所以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为自己的规划力、行动力和自励心充充电还是很值得的。(ps:这么努力的捧他,就是想证明,自己可不是因为作者长的帅才读这本书的呢

  《不如去闯》读后感(九):不如去闯

一本书只要其中的一点给了我启发或者思考,就没有浪费个人的时间和金钱。这是想送给我妹妹看的书,先自己来尝尝这鸡汤有没有毒。 知道李柘远童鞋是从行动派发起的一次活动中,看了Leo的直播视频,第一眼只看到了Leo的颜值(๑•ั็ω•็ั๑)当时心想,自己要好好努力啊,慢慢接近优秀的人啊。 今天去看了Leo参加天天向上的视频,一度认为不食人间烟火的leo在其他几位男嘉宾的比较下,哈哈,拉下了神坛。他呀,和我们大家都一样,不一样的是勤奋努力。 3天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还是有价值,其中对于怎么好好度过大学,尤其是初入职场的一些小建议深受启发,刚工作自己的心也特别不定,总觉得现在的工作不好,想跳槽吧还找不到下家,我现在就是觉得要收心,沉下来慢慢积累。 其中有涉及到拖延症,我是重度拖延症,一天浪费的时间乘以一年,结果有点吓人!听Leo的话,现在能做的绝不拖延到下一刻! 还有不要对自己亲近的人发脾气,这一点我非常欠缺,自己强势的性格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弟弟妹妹,更应该反思!

  《不如去闯》读后感(十):是鸡汤,但不油腻

一年的开头总要读几本励志的书,猛灌几碗鸡汤,便觉得斗志满满,未来无限希望。
这本《不如去闯》是2017的第一碗鸡汤。
我有“以貌取书”的倾向。封面上的男主青春俊朗,阳光帅气,极入眼。旁边的标签不多,但已足够抓人眼球。 ”18岁进耶鲁“, ”22岁入职高盛“, ”25岁考取哈佛“,如果这还不是理想人生,我不知道什么算是。
其实对于“偶像派”的自传,我有心理阴影。浮华的文字,空洞的思想,被肆意夸大的黎明前的黑暗。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惊喜,让我对耶鲁的学术训练肃然起敬。全书固然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但并未过度渲染。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对于学子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从初三开始,男主已决定规划自己的人生,以计划引领,用坚韧执行,面对误解,寂寞,疏离种种,始终能目标明确的步步为营,直至达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男主清晰计划每一件事,无比缜密。当接到耶鲁面试电话只剩一天时,也细致的制定了作战计划,细到每个小时准备什么。
书中给年轻学子的建议也诚恳、真挚,极具操作性。如“如何描述自己并不闪耀的课外活动”等。其中的耶鲁求学中的挣扎和寂寞,于我心有戚戚焉。意外的是读到他亲身实证“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可信度,典型的科研作风,论据充分,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文献查阅的三角印证破解网络鸡汤帖。这一贴子之前在微信中读过,已深深敬佩作者的缜密研究,竟然是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的男主写的,有忽逢故人的欣喜。
当然,所有的解读也许都基于他做到了自己计划的目标,所以一切道理都被合理化。帮助学生准备申请参加一国际会议,买了这书送她,一方面励志,一方面让她学习男主的做事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也很幸运的入选,对这本书同样赞誉有加。
2017的第一碗鸡汤,胜在不油腻,提神醒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