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16 22:12: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精选10篇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一本由马克斯·韦伯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一):这是一种历史分析,不是理论分析

首先,韦伯前面两篇跟后面两篇内容上有些不一致,比如韦伯前面提到,最初的老板很难雇佣到工人,而且工人也不努力干活,提高工资反而干得更少,韦伯的解释是人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我以为可以按照韦伯后面提到的新教伦理来解释,即敌视富有和发财,并且要教徒保持贫穷(无论Baxter 还是加尔文都注意到,人穷更信上帝,财富和权力诱惑和败坏人);再加上一条我个人的意见:当时的人缺乏经济上的动力,比如物质消费的诱惑。至于女工不愿意更新技术,我以为也同样是出于缺乏动力的原因。此外,前面还提到,清教徒多表现出一种进取精神,然后称这是从家庭环境获得的一种精神特征,此处几乎谈及Bourdieu的culture capital,不过这不是韦伯要说的,韦伯说得还没有这么详细,他说的很笼统,以“社会”、“整个教徒群体”为individual entity,所以他的理论存在诸多的含混和混乱。
    韦伯说,新教伦理滋生出资本主义精神。他不是说,所有的资本主义精神都是新教伦理滋生的,这是废话,我国从没信过新教,资本主义精神依然大行其道。在这个意义上,他是在进行一种历史分析,而不是在进行一种纯理论分析。
   韦伯还说,当年,新教伦理一方面宣扬禁欲,一方面推崇勤劳,导致有些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把经济活动当作自己的事业,赚了钱又要禁欲不花,因此钱攒了起来,又投资,结果就赚的钱越来越多,这些人慢慢搞出了资本主义。
    韦伯在此处做了几个解释:其一,在别的时代,也有许多人想发大财,但发财不是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不是为了钱而赚钱,是把赚钱当做事业(一种内心冲动,一种自然的召唤,一种对上帝的obligation,等等),而不是当做目的。就好像有些高人,练武不是为了当天下第一,就是为了提高自己武功而练武。我以为这个说法不妥。在任何时代,都存在想发财的人,和一心做事的人。环境的原因引发出差别。在古代社会中,想发财的老板也在搞经营。但是,现代社会中,想发财的老板自己不经营。其二,韦伯以为是这种资本主义精神而不是想发财的欲望(后者不能)发展出了资本主义。韦伯说,想发财的欲望引发的是各种不择手段的攫取财富的行为,比如海盗、欺骗。但是我以为韦伯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认为,假如存在各种获取财富的条件,人们会首选rational的组织劳动的经济行为来获得财富,而不会选择侵吞、盗窃、抢夺这些行为。当初之所以出现不择手段的行为,是因为不存在大规模生产和销售行为这种给人提供合法获得财富的条件。所以,不是资本主义精神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出现,而是资本主义条件的产生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出现。其三,韦伯认为,只有劳动自身被当做目的,而不是靠工资刺激,才能形成资本主义发展必要的劳动市场,组织起rational的资本化经济形式。他说,这需要对人们长期的教育才行。我以为这个说法不妥。看看今日我国的资本经济结构,谁会相信那些农民工是为了劳动本身而做的工作?但是他们却不肯在加班少的工厂里工作,刚好和韦伯看到的现象相反。韦伯的这个说法的正确之处在于,当劳动包装起来,或者如现代工作已经不像“劳动”,因而变得不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时,人们更愿意、更喜欢、更投入自己的工作了,比如白领、教师、医生。这些工作看上去,具有了一些social价值,比如公司里的打工者又了一种自己的事业感,而教师和医生还有了公共价值感,于是人们忘记了自己时被雇佣者是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换取金钱维持(良好)生活的一面。或者说,现代的“工作”已经给人们一种古代打猎的感觉(工作不再是在老板家、不是老板的财务、不是老板的工具),这是打工者和老板的共同错觉。这也是当El Empleo《雇佣人生》这部短片把这种出卖自己的部分赤裸裸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引发人们震惊的原因。韦伯这个说法的错误之处在于,无论是大量物质消费的诱惑,还是人们生存的压力,都能够把人驱赶进劳动力市场奋力出卖自己。(这就是人世)。其四,韦伯说,失去了宗教作为价值观,人们变得没有信仰唯利是图,specialists without spirit, sensualists without heart,这个nullity还幻想自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阶段。此处和Bell在《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谈到的问题是同一个,Bell的(错误)建议是让宗教回归。我认为,宗教作为规范人类生活的一种观念体系,只是人类中间阶段的产物。早期的人类没有宗教,也没有道德,也没有文明。中世纪人们有宗教,只体现出半个道德,半个文明。到现代,宗教倒台,人类的生活看似陷入堕落,但就跟人类离开原始社会的“共产主义”进入不公正的农业社会一样,是一种进步的必然。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并不必然grant人类更多幸福,但是进步,或早或晚,总会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文明,自然也为人类提供更高的well-being。至于资本主义的未来或说资本主义的未来,这是ideology和人的本能的问题,以后再谈。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二):比起其他的思想巨著,这本书很差

(这是内容提取)
导言:
为何仅仅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某些文化现象,应当归咎于什么环境因素呢?
仅仅在西方,科学才处于有效的发展阶段,系统神学的发展,也应该仰赖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的基督教。伊斯兰和印度教神学不成系统。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的自然科学却缺乏理性的证明、缺乏实验的方法,中国的历史学也没有修昔底德的方法,印度的政治缺乏亚里士多德的系统方法。东方没解决建筑的圆顶问题,同时也缺乏理性化。系统和训练有素的科学研究也仅限于西方。西方意义上的“朕即国家”的封建制国家也仅限于我们的文化。
获利、赚钱、尽可能赚钱,这些冲动与资本主义毫不相干。它们根深蒂固存在于所有具有客观可能性条件下的人的内心。对财富的贪欲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倒是可以等同为对这种非理性冲动的抑制,或至少是理性的调和。不过,资本主义等同于通过持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活动去追求,并且永不停歇地获取新的利润的行为,且依赖于和平的机会。
西方发展成差异巨大的资本主义形式,就是(形式上)自由劳动的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他们理性化程度很高。理性的工业组织与有条不紊的市场保持一致,它不能离开(1)经营与家庭的分离,(2)理性的簿记制度。(我:这难道不是同义反复吗)这些特性的重要意义哇暖在于它们与资本主义劳动组织的密切结合。商业化,证券和投机的理性化都与此有关。如果没有李欣的资本主义劳动组织,凡此种种可能出现,但无重要意义。精确的计算(此乃所有事情的基础)只有以自由劳动为基础才成为可能。
除了西方之外,没有出现“公民”这一概念,也没有出现“资产阶级”这一概念。西方发生的企业家与自由工资劳动者的冲突在别处也无迹可寻。对我们在说,世界文化史的中心问题,就是以自由劳动的理性组织为特征的有节制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
只有西方才利用发达的数学发展资本主义,这种促进作用来源于西方社会结构的种种特性。在所有方面中,重要性确定无疑的是理性的法律结构和理性的行政管理结构。完善的它们从何而来?为什么其他地方的发展没走上理性化的道路呢?
牵涉到西方特有的理性主义的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西方理性主义的独特性,且首先考虑经济状况,因为经济状况具有根本重要性。不过这也依赖于人类实际理性行为的能力气质。神秘的和宗教的力量,以及基于这些力量的伦理上的责任观念,过去一直是影响人类行为的最重要构成因素。
我们要研究的是,现代经济生活的精神与苦行新教的理性伦理观念年之间的关联。
不过,我要提醒朋友,不要过分夸大研究的重要性。因为缺乏译文,尤其是中国的译文,在比较研究中,汉学家、印度学家或埃及学家会更了解在一些内容,我只希望基本观点上不会犯错误。我的研究注定要被更有意义的取代,这种侵入别的专门领域的越界行为,无论怎样招致不满,在比较研究中却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章:宗教关系与社会分层
新教徒都体现出了一种发展经济的理性主义倾向,让子女学习技术,进入工厂,并占有比较多的所有权和管理地位;而天主教徒并不会这样。我们就要研究宗教的影响。
一种解释是天主教更注重来世,其最高理想更具有禁欲和苦行的色彩,使信徒对锦衣玉食更不关心,因此它也会驳斥新教,认为它把全部理想世俗化。确实,吃好睡好对德国新教徒很有心里,而过去,清教徒则非常反对享乐。但是后来发现,很多最富有基督教虔诚精神的人恰恰是出自于商业圈的,这不是孤立的现象。
艰苦劳动、积极进取的精神,常被归于新教,但是不应当理解为享乐或启蒙运动的结果。
第二章:资本主义精神
讨论了本杰明富兰克林描述的教条,就像“从牛身上刮油,从人身上刮钱”。每个人把增加自己资本作为自己的目的,因而要求诚实信用,利用时间,欠债还钱,是一种具有伦理色彩的劝世箴言。美德因为有用所以构成美德。职业责任是资本主义文化伦理最重要的特征。个人一旦被卷入市场关系体系,该秩序强迫他服从资本主义行为原则。
不过自从有了人,就有了对金钱的贪欲,在中国的封建官吏那里是一样的。但是,那些将金钱视为无法抑制的冲动,完全屈从于他的人,例如荷兰船长不惜死亡追求财宝的心态,才是问题的关键。蔑视一切道德约束的投机者的内在心态非常普遍。
所谓合乎道德的具有明确生活准则的资本主义精神的重要对手,就是传统主义。雇主获得更大劳动量的手段是计件工资制,而结果却是,工资率提高使工人减少了工作量,因为他们不希望多赚钱,而只是盼望过他已经习惯了的日子,挣钱能满足这一点就够了。(我:可以是这样,也可以相反)
资本家也可能降低工资率,但这效果有限,依赖于大量廉价雇佣的剩余人口。而且会导致不适者生存,因为只要生产商品需要技术性劳动,需要创新和专注,低工资就会失败,因此此处不仅需要责任感,而且需要工人的工作态度,即避免寻思怎样才能最为舒服地赚取工资。劳动必须被当做绝对的目的,当成天职去执行,然而这种态度并非天生,是漫长艰苦的教育的产物。
许多德国女工对提高计件工资毫无反应,除了那些有过虔诚教育的女孩,她们有经济头脑和责任感。因此宗教教育最可能克服传统主义。
传统主义,根据桑巴特的看法,可能类似于只为了让需求得到满足的经济。16世纪兴起的产业通常由暴发户创建,到18世纪,兴起了工业中产阶级。(叙述混乱,找不到逻辑)到19世纪中叶,批发零售业的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的,有商业性质,有周转资本,有理性的簿记,不过激励企业家的却还是传统主义的东西:传统的生活方式,利润率,工作量,调节劳资关系的方法,传统的顾客圈和营销法。
但某一天,这种闲适生活摧毁了,某人来到乡下,雇佣了织工,把农民变成劳工,亲自招揽拜访顾客,薄利多销,使得竞争者关门大吉,田园牧歌的生活突然倒塌。这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精神开始生效。资本家只有具有鲜明的较高的道德品质和远见卓识,才能赢得顾客和工人的信赖。这种精神的渗透发展,是来自那些在艰苦卓绝的生活历练中成长起来的人,工于算计,闯劲十足,节制有度,守信枪杆,全力投入与事业。
宗教信仰与行为之间一般没任何关系,即使有,也是否定的关系,在德国。今天洋溢着资本主义精神的人,即使不会对教会怀有敌视,也往往对它漠然视之。虔诚而枯燥地心怀天国对积极进取没有吸引力。单凭财富就能获得权力和声誉的欲望也在发生作用。资本主义制度迫切需要对赚钱事业的献身,一种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它已经不需要任何宗教力量的支持。资本主义精神要么被认为无关道德,要么被认为不道德,因为许多富人在弥留之际都会捐献巨额财富给教会或者返还高利贷
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是以严密的计算为基础而理性化的。它明察而审慎地追求经济成功,与农民养家糊口的生存形态截然不同,亦与行会艺人和冒险家资本主义的特权传统完全相反,那种传统用政治操作和不合理的投机谋取利益。资本主义的天职的观念哪里来的?
第三章:路德的天职观
天职概念包含对尘世活动的肯定性评价,把履行世俗事务的义务奉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应承担的最高形式,上帝唯一允许的生活方式,不是让人们用苦行超越尘世道德,而只是要完成个人在尘世中的位置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
路德的天职观念是传统主义的,他说的职业,是指人们必须作为神圣旨意加以加收的、使自己适应的东西,压倒了职业劳动至上的思想。
加尔文教与路德教不同,表达了清教徒重视尘世,将尘世生活视为使命的态度。我的研究不评判各种改革思想,只研究它是否影响了世俗的现代文化,我想确定宗教力量在资本主义精神中起的作用。我反对经济决定论,很多东西不能简化为经济规律。
第四章:入世苦行主义的宗教基础
历史上倡导苦行的新教教派有四种(1)加尔文宗(2)虔敬派(3)循道宗(4)进浸礼会运动中独立出来的一些教派。
第五章:苦行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清教徒限制消费而渴望发财从而有资本积累)
我的评价:前几章讲了一些对欧洲的观察,各种教徒的生存情况和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精神的定义,和前资本主义精神的区别。其论述的问题太大,要了解资本主义的起源,但是又不确定宗教到底发挥了什么影响。所以只是梳理各个宗教的历史和教徒的心理,然后和资本主义精神扯上关系。这是一个说得过去的因果链条。但是对英美那边的阐述似乎有遗漏,例如休谟的怀疑论引起的宗教危机被无视了。当然还有一个缺点,语词太不精确了。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三):专家失掉灵魂,纵欲者失去心肝。

很少阅读这样具有专业学术意味的书籍,实在抵挡不住赫赫威名,以及对宗教精神对现世生活的影响很感兴趣,故拿来啃完。

我首先惊奇于文字表达的通俗和清晰,读起来几乎不费劲。然后欣赏马克思韦伯对于他研究领域的态度,逻辑清晰、丝丝入扣,为表达一个观点会费劲力气从多方面求证以证明。

简单聊聊本书要告诉我们什么,提及资本主义,我们往往联系到了“贪婪”“沉溺物欲”“世俗”此等词汇,然后会觉得这个体系的建立者一定是此等品质更为突出的人,实则恰恰相反,在宗教改革后,脱离了传统天主教精神权威后,欧洲各地不同的涌现了对于宗教生活伦理有着新思想新认识的人,德国的路德宗,荷兰瑞士等地的加尔文宗,英国的清教徒等。他们都表现出了一种禁欲主义的特征。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在老同学的推荐下,读了韦伯。选了两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
  读了“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知道韦伯对中国的事情并不了解。当然也正常,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要弄清楚,不容易。我感觉韦伯就是稍微读了点而已,而且估计都不是中国古代的原典。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韦伯发现,所有资本主义的特征,例如,营利、追求利得和追求金钱等等,全世界到处都有。但是,为什么资本主义在欧洲发生?简单的说,韦伯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的起因在于基督新教。我认为,基督新教确实很可能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但远不是全部。马克思肯定反对韦伯。因为马克思强调在经济基础中,而非意识形态中,寻找原因。当然,还会有人例举其他的因素,例如工业革命那样的科技进步。他们都是盲人摸象,就是各自找到了资本主义发生的某一个因素。
  到了现代,应该像“中国政治时钟”那样,将资本主义看做一个复杂的系统,摈弃传统的简单的因果论,以系统论和其他全新的,有时是巧妙的思路、理论、思想、分析技术、手法或者角度,那样才能打开一扇新的窗口,打通一条新的道路,才能获得更加全面,更加接近真理的认知。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五):从《论语》角度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看完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脑海中突然浮现《论语•子路》中的一段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先且不论韦伯口中的资本主义精神在孔老先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是否可称得上“君子”之为,但就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我认为韦伯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完全可以看做是孔子这句话的现实版演绎。我们都知道,论语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做某件事必须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这才能称得上是君子之为,而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君子之为就意味着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由此可见“名分”对于成事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正名”对于成事的作用在于两点,一是使事情发生合理化,二是推动事情的发展。
韦伯在本书导论部分提出,资本主义并非西方所特有,在那些有经济文献可考证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等,就一直存在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企业,但最后却只有在西方国家才发展出了真正的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将这一现象所涉及到的问题,归结为了西方特有的理性主义问题,而理性主义又往往是受着宗教等各种神秘力量,以及以这些力量为基础的,涉及责任的道德伦理的影响,由此,引出本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宗教改革后新教教义影响下的道德伦理观。
在第二章对“资本主义精神”的研究中,韦伯提出,在宗教改革之前,早起资本主义其实早已经存在,只是在当时的天主教统治下的道德伦理体系中,资本主义被看作是对获利欲望的妥协,与天主教倡导的禁欲主义背道而驰,也就是在伦理道德上处于一种被否认的不利地位。除此之外,“传统主义”的根深蒂固也从一定意义上禁锢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脚步。而“传统主义”因循守旧,之为生存而劳动和经营事业的旧文化,旧习惯,旧的生活态度,归根结底,是在中世纪传统的那种思想下产生的。
在第三章“路德的职业观”中,我们看到了宗教为资本主义正名的第一步,即对“职业”这一概念的提出及肯定。宗教改革产生了“天职观”这个词汇,进而新教的中心教义——上帝赋予人的生存意义,不是用苦修和禁欲来超越世俗的道德,二是完成个人现世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既然各个人的地位不同,那他就有义务完成他所处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得以产生。路德在发展这一教义时,具有强烈的传统主义色彩,认为人应该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安分守己,以期上帝的最终降临。尽管如此,路德的行为还是将世俗的职业劳动赋予了一层宗教道德意义,使得现世内在职业劳动在道德的重视与宗教的奖赏上大为提升。简单来说,也就是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也就是我们开头所提出的“正名”对于成事的第一个作用:使事件的发生得以合理化。而接下来对于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的研究论述中,我们则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正名”对于成事的另一个作用,即其对于事件发展的推动作用。
归正宗的“预定论”拒斥信徒的任何怀疑行为,只要求以孜孜不断的职业劳动来获得自我确认,原本一切的外在救赎都被推翻,唯一可以“确认救赎”的方式就是以神的意志为取向,讲求方法的追求一种全面地生活样式的理性化。表现在世俗生活中即尽可能的增加自身的财富以求增添上帝荣耀。加尔文教强调“入世的禁欲”,韦伯认为:新教徒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只有将希望寄托于世俗生活中能被上帝蒙召和入选,而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就是用一种积极的世俗创造活动去争取自己获救的机会,去追求世俗职业上的物质成就。这种追求财富和有待成功的欲望与节制禁欲的伦理奇妙的结合在社会个体身上,形成了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因,并在总体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而禁欲主义对于财产享受欲望的抑制,是得资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更多的用于生产性投资,于是财富的积累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精神产生及发展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资本主义在产生之初得以合理得生存下来,又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之交织,最终发展出具有近代意义的,结合艰苦劳动和积极进取的理性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六):新资本主义精神的观念牢笼

“现今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是个巨大的宇宙,个人呱呱坠地于其中,对他而言,至少作为个体,这是个他必须生活在里头的既存的、事实上如铜墙铁壁般的桎梏。这宇宙强迫个人奉行其经济行为的规范,只要个人是卷入市场关系中的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及到的情况,和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所看到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别无二致。这种铜墙铁壁般的桎梏,不仅仅是物质上、生存上的枷锁,也包含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的牢笼。这种价值观溯源于该书中描述的“资本主义精神”,但是其内核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占据了社会的主导地位之后,其宗教基础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设计的、假想的社会价值观念。能够调动社会大量资源的资产运作者,将原有非资本主义的观念进行改造重组,形成一种有利于资本发展的新观念体系,借用其庞大的社会传播系统广而告之,不断的刷新人们的三观,于潜移默化之中改变着普罗大众的价值观,让个体不仅仅在物质上受到钳制,在价值观上还受到周遭社会环境的压迫,不得不投身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努力成为资本青睐的优秀增值工具。
一个方面,自资产阶级兴起以来,渴望增值的资本在经济人的操作下,不断的搜罗新潮的,更加有时代说服力的观念来为其服务。其中最为典型的无疑为“梦想”这个自出身以来,就带着文艺复兴高大上色彩的名词。从五月花号登陆北美洲以来,韦伯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精神”中的宗教基础就不断的被削弱(否则韦伯的这篇论文就不会显得如此的具有创见了),取而代之,资产阶级新贵们通过《“五月花号”公约》、《独立宣言》等一系列的法案,提出了如下的自由平等思想:“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从对神的虔敬和服从中,转而为自我实现、自我追求而奋斗。这一部分,已经成为现代人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必须注意到的是,自我实现和追求幸福的定义并没有明显的表述,对于每个人来说,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各不相同,不以社会体制的变化为转移。然而在资本主义新贵的宣传和大力倡导下,获取利益的要求潜移默化的渗入到了新观念的各个角落。如今的“美国梦”精神,和实现个人财富自由有着很高的亲和性。而所谓成功的定义,和资本的占有能力密不可分。“时间就是金钱”的资本主义精神在宗教基础式微的情况下,借由文艺复兴人的地位的崛起而重获繁荣。凭借追梦的外壳,十年寒窗苦读最终成为高管或者跻身上流社会,实现极大利益获取的过程的励志故事,被社会赋予了极大的认同感。美国梦表现最为直接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当中,过上富足的生活不仅仅意味着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且连带着社会的肯定。而不努力工作,甚至说是安于现状,满足于平淡生活的工作者,则被这种价值观所鄙弃,被认为是不思上进,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弱者,难以得到主流社会的尊重。人被新的社会观念和众人的眼光压迫着,追求更好的成绩,更高的工资,更多的财富,从而为市场经济创造更多的价值,而自身的实际追求,则在纷繁迷人的成功学概念中被淹没掉了。
另一个方面,既出于对商品输出的要求,又为了增强社会人对于物质追求的欲望,巩固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地位,资产阶级强化了物质需求和人类各类基本需求之间的联系。尽管这类联系有时候是虚假的,然而凭借着对社会财富的掌控,对各种社会资源要素的充分利用,这种假象也能够深入人心,甚至成为社会基础价值观的一部分。一种传统技巧是使用广告进行宣传,将商品和人类最美好的那些概念联系起来,给群众造成“只要拥有了这件商品,我就能够拥有这种美好的东西”的错觉,从而将对物质的需求深深的嵌入到了人类的感性需要中。
一个最经典的例子是对于钻石的宣传,随着工业的进步,人工钻石逐渐取代天然钻石在工业上的作用,天然钻石的实际价值已经微乎其微,这时戴比尔斯公司为了挽救市场,重新开展了其针对天然钻石的宣传攻势。它的目标是,强化公众将钻石和浪漫爱情的联系,让男人相信,更大更好的钻石可以表达更强烈的爱意;鼓励女人,将钻石视作任何浪漫求爱的必要部分。具体的广告攻势先从电影和电影明星开始,给大众以钻石是不渝爱情的象征。然后在报纸杂志上登新闻故事和照片,强化钻石和浪漫爱情的联系。新闻故事着力于描述名人送给他们爱人钻石的大小,照片则着眼于知名女人手上钻石戒指的闪亮特写。后期还有更多的演讲,广播宣传跟进。这样的宣传十分成功,如今,钻石已经紧密的和爱情--这一人类最为古老的命题联系在了一起,仅仅是因为一家钻石公司为了达成其商业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如今有一种说法,认为钻石是 21 世纪全球最精彩的营销骗局。或许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我们的生活被广告所包围,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暗示:某些商品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其本身,还有优雅的生活品质,社会的肯定,和谐的家庭,美好的爱情,忠实的友情…于是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生活而不懈追求这些商品,在貌似理性的实践行为下面,是虚构出来的价值根基。在这样虚构的价值根基中,我们的身与心都成为了资本和市场摆弄的工具而不自知,亦不得解脱。
以上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在价值层面的束缚的论述,并没有足够充分的证据能够论证,理论上也可能有偏颇之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思考,即是对于自身获得的价值观的思考和怀疑,才能够真正称得上是对在市场经济生存境况之下自我的反思。而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我们才能够不断的厘清自我关于世界的观念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才能够获得更加真实正确的关于世界和自我的认知。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七):2014/5/12 21:13:57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全彩插图本) (巨木丛书) (马克斯·韦伯)
- Your Highlight at location 386-386 | Added on Monday, 12 May 2014 12:56:50
无产阶级不可能作为一个阶级存在,因为在固定纪律约束下的理性劳动组织方式从未出现过。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全彩插图本) (巨木丛书) (马克斯·韦伯)
- Your Highlight at location 978-980 | Added on Monday, 12 May 2014 13:21:30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精神应该是“一种要求传统伦理认可的确定生活准则”,它一直在与一个重要的敌手斗争,这个敌手就是我们可以称之为传统主义的那种对待新情况的态度和反应。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全彩插图本) (巨木丛书) (马克斯·韦伯)
- Your Highlight at location 2567-2571 | Added on Monday, 12 May 2014 14:13:43
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的死海古卷,是目前最古老的希伯来文圣经。它证明了今天所用的《圣经》和《原始圣经》内容完全相同,现在基督徒普遍使用的圣经版本与中古时代的圣经内容并无很大出入,并且内中并没有一点错误的掺杂,其中以赛亚书的全卷和现在所用的以赛亚书字字句句相同。《圣经》持久的生命力并非完全表现在文字上,它所象征的神圣在当今西方社会中仍深入人心。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全彩插图本) (巨木丛书) (马克斯·韦伯)
- Your Highlight at location 2959-2963 | Added on Monday, 12 May 2014 14:34:29
新教各派有着共同的“世俗禁俗主义”观念,他们反对追逐财富和浪费光阴,推崇节俭和坚持不懈地艰苦劳动。这种世俗禁欲主义一方面束缚着消费,另一方面又使获利冲动合法化。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种结果:财富的增加。自从禁欲主义着手重新塑造世俗生活起,物质产品对人类的生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如今,大获全胜的资本主义,已不再需要这种禁欲精神的支持了。宗教的根已经慢慢枯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全新的资本主义世界,全然不见了宗教的影子。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全彩插图本) (巨木丛书) (马克斯·韦伯)
- Your Highlight at location 3013-3021 | Added on Monday, 12 May 2014 14:36:34
这样,浪费时间便成了一切罪恶中的罪恶,而且在原则上,成为了最不可宽恕的罪过。人生短暂,要确保自己的选择,这一瞬即逝的人生无限宝贵。社交活动、无聊的谈话【6】,沉溺于感官享乐,甚至超过了对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之的睡眠时间(至多为六至八小时),这些行为都应受到道德的谴责。清教所秉持的伦理观念当然不会如富兰克林那样宣讲“时间就是金钱”,但这条箴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确是无价的真理。时光的宝贵难以衡量,虚度一寸光阴即是丧失一个为上帝荣耀而效劳的宝贵机会。这样来看,无所作为的沉思自然不会产生任何价值,如果它还要以牺牲人们的日常劳动为代价而换取,那么就必将遭到更为严厉的谴责。其原因在于:上帝更乐于让人们各司其职以积极地实现他的意志【7】,更何况礼拜日已经为人们提供了充裕的沉思时间。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八):禁欲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

          在通常的理解中,资本主义似乎和禁欲没有什么关系,相反,资本主义总给人以纵欲和金钱崇拜的奢靡印象,但是,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则鲜明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精神的诞生阶段,清教徒的禁欲主义是如何将理性系统地运用到积累财富的事业上——关键在于,积累财富本身就是上帝给与他选民的使命,只要人通过劳动积累财富是为了践行上帝的道。
     很难评说资本主义精神最初诞生的阶段,人在多大程度上是为了上帝而去积累财富,但至少,积累财富在理论上有了合法性。而这一行动本身在中世纪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新教改革之前的宗教禁欲主义是远离尘世的修道院式的修行,而宗教改革特别是加尔文教派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将出世的禁欲转化为入世的禁欲,而人们正是通过系统理性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从而也加剧了精神贵族情结。这种贵族情结和禁欲主义相结合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却并不消费,因为创造财富本身就是目的,劳动是禁欲的最好形式,从而资本迅速积累,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世俗禁欲主义瓦解的过程。
    世俗禁欲主义只是经院禁欲主义和消费之上的过渡阶段,是产业革命和政治文化交织的产物,但这绝不意味着清教徒式的禁欲主义纯粹只具有物质上的意义,不可否认的是,这里也继承了纯粹的精神上的信仰——对上帝的敬畏,或者,这也是李嘉图所谓的企业家精神的来源之一。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九):他们所说的与我所听到的资本主义


本书成书于1920年,时值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工具理性扩张,价值理性失落,宗教信仰缺失。人被禁锢于理性的“铁笼”之中,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危机。马克思韦伯从精神角度出发研究资本主义兴起,揭示了社会的文化气质与经济发展之间内在的深刻联系,企图探索现代资本主义走出困境的出路。韦伯借鉴在资本主义早期曾经作为孕育资本主义精神、催生理性资本主义的重要精神动力——新教伦理的特征,希望重建基督教伦理,从而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再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书中,他以资本主义精神为线索,从资本主义精神的外部表现、内部特质、自我否定三方面,分析资本主义精神的合理性、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生成关系、新经济伦理对新教伦理的替代。
“什么是资本主义?”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马克思最早地使用“资本主义”这个术语以来,实际上它的精确定义却一直存在着争论。在韦伯的全部研究中, 他曾使用过“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和“政治上的资本主义”等不同的术语, 而其讨论的核心则是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一是为利润而生产;二是通过合理化的组织方式来生产。在资本主义这个概念定义上,本书彻底颠覆“资本来到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这里,“资本主义”被当作一种文明,是18世纪以来在欧洲的科学、计划、政治、经济、法律、艺术、宗教中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精神的发展结果,是西方文明的体现。
西方文明的独特特征——严密系统
首先,资本主义精神必然与贪欲有关?事实上, 马克思、 桑巴特等人就是这样看的。但韦伯认为,“贪得无厌绝对不等于资本主义,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精神”。相反, “谋利、获取、赚钱、尽可能地赚钱, 这类冲动本身与资本主义并不相干。这种冲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都见之于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我们连一个奥运会都要高喊“更高更快更强,”可以说,凡是具备了或者曾经具备客观机会的地方, 这种冲动对一切时代, 地球上一切国家的一切人都普遍存在”。恰恰相反的是——“资本主义等同于节制, 或至少可以等同于合理缓和这种不合理的冲动。”
其次,资本主义为何选择西方?一、强大的精神信念。在西方,人们公认“一个严密组织系统(行政/国家)”的合法有效性。二、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投资家。韦伯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来说明什么是资本主义精神, 将其概括为珍惜时间、讲究信用、用钱生钱、勤劳、节俭、守时、公正、谨慎、诚实等。这些品质绝不单纯是立身处世的手段,而是一种独特的伦理,这种伦理将挣钱视为人生的唯一目的, 但挣钱方式必须是合理的。“在现代经济秩序中,只要合法,赚钱就是职业美德和能力的结果与表现”。在这里, 我们看到, 以职业为中心的伦理观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正是这一点,塑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企业家。所以韦伯说,“ 一个新型企业家只有性格异常坚强,才能避免丧失忍耐自制,避免道德上和经济上的败落。而且除了远见卓识和活动能力之外, 只有非常鲜明和高度发达的伦理素质, 他才能博得绝对不可缺少的顾客和工人对他的信任。”三、无处不在的理性。理性主义或合理主义是近代西方思想的主线,对于韦伯来说,资本主义精神的合理主义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合理的技术。2、合理的管理。合理的法律结构和行政管理结构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因为合理的现代资本主义不仅需要技术生产手段, 而且需要一种可靠的法律体系和按章行事的行政管理制度。没有这些, 纵然可以有冒险和投机者的贸易资本主义, 以及各种受政治左右的资本主义, 但绝不会存在由个人首创、拥有固定资本和确定计算的合理企业。这样一种法律体系和这样的行政管理, 能以如此完善的法律和形式为经济活动服务, 也仅见于西方。3、合理的组织。韦伯认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哪一个时代, 曾经出现过与现代西方完全相同的那种现象, 即社会的整体存在, 社会生活的政治、技术和经济条件, 绝对而且完全依赖于一个经过专门训练的官吏组织”。“由劳动的合理的资本主义组织,是资本主义精神的独特反映, 其前提条件有二个, 一是经营活动与家庭的分离;二是与此密切相关的合理簿记。4、 合理的宗教。韦伯看来, 促使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动因是宗教改革后的新教, 尤其是加尔文教。要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需要一种与资本主义精神相适应的新教伦理,那就是“必须把劳动本身当作唯一目的、 当作天职去完成。但是这种态度绝不是天性的产物。单是低工资或高工资不度, 它只能是长期、热诚教育过程的产物(依赖于宗教教育)。
新教伦理—— 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特质
韦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 础的合理行为, 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真正的资本主义,是“一种要求传统伦理认可的确定生活准则。”这样的生活准则,可以暂且理解为“理性。”
这部分的论述中,韦伯详细分析了新教的产生与发展, 阐述了新教的天职观念和预定论。他认为,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徒具有一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主义精神,这精神是理性经济行为的内在冲动力的源泉。换言之,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特质。它不仅构成了资本主义文化的根基,而且构成了资本主义在西方赖以得到巨大发展的精神动力。韦伯认为, 根据新教“救赎论”的“财富观念”和“时间观念”建立起来的“天职” , 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主要包括: 一、以劳动作为人生根本目的的求职观念。即“上帝的神意已毫无例外地替每个人安排了一个职业”人须衡常不懈地践行艰苦
的体力或智力劳动, 这成了他最主要的工作。二、以服从神意为宗旨的分工观念。新教主张社会的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是神意安排的直接结果,主张从动分工的成效来洞悉上帝作如此安排的目的,“正规的职业乃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三、 以克尽天职为目标取向的财富观。衡量职业的道德标准必须根据它为社会提供的财富的多寡来衡量, 但 “你须为上帝
而勤劳致富, 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
韦伯的理性资本主义是一种建立在制度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市场使私人企业的核算制度能够最有效地发挥作用。宗教观念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就形成了一种经济制度独特的“社会精神气质”。资本主义不仅表现在经济活动中,而且它还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劳动组织形式,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独特的、具有本身动因的价值体系,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它所涉及到的实际是一个关于西方文化特有的理性主义问题。韦伯正是从这种观点出发,开始考察宗教伦理与经济生活的关系,探讨这种理性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塑造与被替代
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看,一、它是一种精神力量(宗教改革后的天主教伦理和道德)对另一种精神力量( 宗教改革前的天主教伦理和道德)的否定, 它自身最终也被资本主义发展后所形成的新精神力量否定;二、它是一种精神力量( 新教伦理和道德) 对一种物质力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诱导和支持而最终被后者否定,物质否定了精神,但新生的精神力量又诱导和支持一种新的力量, 形成一种新力量对旧既有力量的更替。
新教伦理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形成,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会带来对新教伦理的挑战。
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合理的谋利和尊重伦理的生活态度,一种将赚钱视为天职,但又不是为了个人享受的观念或精神气质。
书中,韦伯认为,新教伦理的“预定论”塑造了资产阶级的典型人格;新教伦理的“天职观”哺育了近代经济人;新教伦理的入世禁欲主义直接影响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增加了资本的积累。
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文化转型的分水岭,将原本是神学的信仰设定,最后变成积极改造世俗的力量源泉。新教伦理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动力支持,从而造就了欧洲近代的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文明。
PS:这个文章有点艰涩哈,我写的有点冗长。小伙伴们多包涵。
重要概念解释我放了一个“禁欲主义,”有些宗教方面的概述我就不写了,部分观点参照这个《宗教伦理的大地之根与世俗经济的精神引导》(cnki)。
禁欲主义:
禁欲主义分为出世禁欲主义和入世禁欲主义。
出世禁欲主义一种是传统的禁欲主义,它以天主教为代表。其特点是完全不关心现世和一切世俗事务,主张虔诚地向神祈祷,等待天国的到来,把人仅当作神的工具或“奴裨”,对现世采取宗教性的“禁欲态度”。
入世禁欲主义是宗教改革后新教的禁欲主义,是一种世俗的禁欲主义。入世禁欲主义不同于中世纪的出世禁欲主义,它不是在宗教生活中,而是在世俗事务中寻找自己的禁欲理想。其特点是力求做到在世俗职业中亲证自己是上帝挑选的工具。要获得拯救,不是隐居,而是积极参与世俗生活。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在老同学的推荐下,读了韦伯。选了两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
  读了“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知道韦伯对中国的事情并不了解。当然也正常,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要弄清楚,不容易。我感觉韦伯就是稍微读了点而已,而且估计都不是中国古代的原典。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韦伯发现,所有资本主义的特征,例如,营利、追求利得和追求金钱等等,全世界到处都有。但是,为什么资本主义在欧洲发生?简单的说,韦伯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的起因在于基督新教。我认为,基督新教确实很可能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但远不是全部。马克思肯定反对韦伯。因为马克思强调在经济基础中,而非意识形态中,寻找原因。当然,还会有人例举其他的因素,例如工业革命那样的科技进步。他们都是盲人摸象,就是各自找到了资本主义发生的某一个因素。
  到了现代,应该像“中国政治时钟”那样,将资本主义看做一个复杂的系统,摈弃传统的简单的因果论,以系统论和其他全新的,有时是巧妙的思路、理论、思想、分析技术、手法或者角度,那样才能打开一扇新的窗口,打通一条新的道路,才能获得更加全面,更加接近真理的认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