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看,这是哲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看,这是哲学》的读后感10篇

2017-11-21 21: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看,这是哲学》的读后感10篇

  《看,这是哲学》是一本由[美]唐纳德·帕尔默(Donald Palmer)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这是哲学》读后感(一):一本有趣的哲学入门书

      这本书是美国马林学院荣休教授唐纳德•帕尔默(Donald Palmer)的代表著作,英文首版于1988年推出,后经过多次修订再版,至今已经出版了第六版。这个中文译本就是根据这一个版本翻译出版的。帕尔默教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在哲学研究的领域虽然算不上是一位大家,但在哲学教学方面的确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除了这本哲学入门类书籍之外,他还出版过《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导读》等导读类哲学书籍。足见帕尔默教授在这一方面确有专长和长期的研究兴趣。哲学的发展需要有哲学大家对哲学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但哲学的普及和推广,让大家对哲学产生兴趣,有趣的、深入浅出的导读类哲学书籍也有存在必要的,不能期望普通大众都去阅读那些艰深的哲学原著,因为这些原著实在是太深奥了,不是随便就能够读懂的。通过这些深入浅出的导读类哲学书籍,普通大众也可以从中窥见哲学的魅力,这是《看,这是哲学》这类书籍存在的意义
      这本《看,这是哲学》最大的特色或者说最大的优点在于拥有四百多幅手绘漫画插图。这些手绘漫画都是原创性的,你在其他书中是没有机会看到。这些漫画幽默生动,你会忍俊不禁或是会心一笑。这些漫画不是随随便便画的,如果你细细体会,你会发现这些漫画精准地描绘出相应的哲学观点,不能说是百分之百,但至少也是八九不离十。在这样的风趣的漫画陪伴下,你阅读哲学就会变得轻松一些。而且这本书的文字比起其他的哲学著作来有趣得多,这可以让你对哲学产生亲近之感。阅读这种的哲学著作,你可以想见在帕尔默教授进行哲学教学的课堂上,必会传出阵阵的笑声。
       你不会以为这本哲学导读书是一本搞笑的哲学书。本书的作者对哲学的态度还是非常严肃的。这本书对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的演进和梳理还是非常系统的。每一个章节都有对西方哲学史上重要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梳理,还附有一些思考题,供学生识记和复习。作为哲学导读类书籍,本书做的相当不错。比较遗憾的是,这本书对中国哲学思想没有涉及。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有趣的西方哲学入门书。

  《看,这是哲学》读后感(二):前苏格拉底时期笔记

首先自亮家门,文科专业本科生,无哲学功底,仅凭爱好看了这本书,总算是对哲学史和哲学体系有了大致的了解。《看,这是哲学》的内容不深,看插画的时候还有一种阅读少儿读物的感觉,但还是能够从中整理出哲学时代的变迁,以及相应涌现的人物和观点,有趣的是有的插图还真的有点辅助理解的作用。我最爱思考的两个问题是存在的意义与语言的概念,这都是哲学史上的重大论题,因此收获良多。

哲学源于对宇宙的思考,我以前觉得这应该是一种本能的思考,但现在发现很多人永远不想这些,哲学真的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是科学的前身,但远没有科学的发展速度,有的人说哲学的重点与科学的终点的相同的,也就是说哲学拥有更大的能量,但究竟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我们不管是往前思索还是往后思索,所提出的内容都是有限的,如果不使用新的定义,似乎就只能停在这个地方了,相比之下,科学就是在不断的产生新的定义,不断的丰富、发展,哲学是不是也一定要通过概念分析来完成?

维特根斯坦是个很有趣的哲学家,他关于哲学与语言的看法十分值得一看。他说:“一切不可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本书的笔记大部分为整理所得,有一些自己的联想,比如万物为数,自然就想起《银河系漫游指南》的宇宙终极,也是一个数字。还有一些自己的问题,比如在提到芝诺的时候说到承认一元论就要承认巴门尼德的观点,我觉得有些想不明白。这些都会标注,笔记较长,会分期分篇。

哲学时代:

1.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2.雅典时期

3.希腊化时期与罗马时期

4.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

5.大陆理性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

6.康德之后的英国和大陆哲学

7.现象学传统及其余续

8.实用主义及分析系统

Key Words

世界本源

概念分析(语言的定义-维特根斯坦)

Philosophy Area

1.本体论(存在的理论)

2.认识论(知识的理论)

3.价值论(价值的理论)

4.伦理学或道德伦理学(正当行为的理论)

5.美学(美的理论与艺术的理论)

6.逻辑学(正确推理的理论)

几个概念

logos:言说或以一种清晰的方式表明某个观点。(智慧的爱好者)(语言)

神话—哲学(超自然本源的语境)—解释+道德范例与礼法指导

宗教vs哲学 科学vs哲学 科学vs宗教

哲学理论与地域(人文)时代

前苏格拉底时期 BC6-BC5

泰勒斯

世界本源为水

水:世界万物多样性背后的统一体,世界之所以为世界的本源。永恒不变的存在(深层)

Q:世界由水构成VS世界由原子构成,本质上是否有所进步?

命题的预设(本体界的认识)解释变化而自身不变。

*还原论*:现代科学的基础,表面上的事物可以还原为基本上的一类事物(规律)。

ps.运动必因灵魂产生。(反证:磁铁)

阿那克西曼德

世界本源为无定(无限)

新定义的意义(语言的阐述)—哲学仅仅是用一种语言来描述这个世界

想法

  《看,这是哲学》读后感(三):并不好懂,看完之后疑心自己没有哲学天赋。

实事求是,自己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其实还不错。而此书虽说是一本一版再版的、诙谐幽默的哲学科普级书籍,写得也特别好,但其实并不好懂……实际上非常考验智商或逻辑,以至于阅读过程中不断记起身边有人说学哲学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神经病,一类是他这种学不好的……
就个人而且,全书只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这一章彻底看懂了,而且也觉得有些烧脑。经过精神上被吊打般的阅读,到《实用主义及分析传统》那章时,一度以为我要在实用主义哲学里找到通俗易懂的曙光,最后发现这章原来是最艰涩的QAQ。其他章节也一样,一到深处就死脑细胞,很多逻辑跟不上了,比如就算读完后,我对于什么是综合的句子和分析的句子还是一知半解。还有一些书中介绍的哲学家的理论虽然看懂了,但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几乎都被牵着走,无法势均力敌地提出强有力的自己的看法或找出漏洞,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1.有些理论和我的固有知识体系显然造成冲突,我却没有高度澄清,只能是“虽然我无言以对,可就是怪怪的呀!”;2.彼此针锋相对、互相矛盾的理论,比如柏拉图和苏格拉底、黑格尔和尼采等人的哲学体系,我看谁都觉得对,并且知道它们不可能同时对。
除了“读懂”,在更高层次的“有感”上,则是这样的: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学识专业,全面清晰,详略得当,毫无疑问必须五颗星好评。可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我通常的读好书时的高峰体验,我最有感的竟然一是苏格拉底的生平;二是尼采的《瞧!这个人!》中的《为何我如此智慧》《为何我如此聪明》《为何我能写出这样的好书》。尤其是后者在书中紧跟其后的是介绍他死于很可能由梅毒引发的精神病发作……
笼统的说,我由于本书疑心我其实没有哲学天赋,今年我的主要阅读方向之一是哲学(以前从没兴趣了解过),或许我该无限期放弃了。到了豆瓣,看见大家的书评都写得这么有感触和系统,还认为本书通俗易懂,我就更这么觉得了。
上次读《人生的智慧》,我就觉得哲学某种程度比起现代科学更像神学,因为它是理论验证理论,并且普遍态度强硬地宣称自己是真理(没有明说,可调调就是这样,读过叔本华、尼采、柏拉图,无不如此,举例就是驱逐诗人),没有实验。和朋友交流后,朋友说她是这么想的,虽然没有实验,但是对科学而言,实验只是手段,验证才是最终目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现在看这本书,我才知道,哲学与神学的渊源竟如此盘根错节,整个西方哲学史与神纠缠、为神服务、与神同生的程度可远比对科学强烈多了。个人感觉康德之后的英国和大陆哲学才摆脱神谕的枷锁,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如果是从无神论的角度而言简直没眼看,很多哲学(如书中所言),是对数千年前前苏格拉底时期和雅典时期的哲学的严重后退。对比鲜明的是,哲学似乎一直对科学采取显而易见的蔑视态度,我疑惑哲学家们会前仆后继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神灵绞尽脑汁,但却对活生生的球的颜色和形状是不能在保持球体的同时提取成两样独立物的、本篇书评的作者是本篇书评的作者不是回答(应该是从此心安是本篇书评的作者)等常识完全不认为有所谓,只要理论层面能自圆其说就行了。没错,这两个例子后来分别由亚里士多德和罗素用哲学驳斥了,然而我搞不懂为何还有等到这两位哲学家洋洋洒洒一番,之前的哲学家们才能意识到错误。后来兴起了实用主义真是水到渠成的事,我只是纳闷实用主义(不等于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哲学)为何如此姗姗来迟
书中有一张插图,很能表达我对哲学家们的困惑,不过躺在病床上的人换成满脑子“YXC”的哲学家:

  《看,这是哲学》读后感(四):问问题的人

问问题的人

——阅读哲学对肤浅的我肤浅的影响

把一个问题用“为什么”连续问三遍,问到最后便会变成形而上的问题。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常识。那把一本书连续看三遍之后,这本书会变成什么书?——哲学书。

无论是问问题,还是看书,我都有个习惯——喜欢重复。

说起问问题,据父亲回忆,小时候有一年冬天早晨,天寒地冻,我赖在床上躲在被子里,无论他如何劝说,始终都不肯起床,被烦得无可奈何时,便从被子里探出头问了他一句:“我们为什么要起床?”听到这个问题时,父亲的反应是吃惊,他本以为我会继续用耍赖的手段赖床,却没想我会主动用反问“讲道理”,他顺口回了句:因为要吃饭。我继续追问道:“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他回答道:只有吃了饭,我们才能活着。

在这个问题之后,我问了个现在看来有点“装深刻”的问题,我问我父亲:“那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对于这个问题,父亲说他当时正忙着做其他事情,没怎么去认真回答我。可能是看我那么喜欢问为什么,过没几天父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给我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小学生奥赛》,另一本是《蓝猫淘气三千问》。只买过了这两本书,是因为后来父亲就出门务工了。像很多武侠小说里的主角一样,我的成长过程也是缺失父亲教育的。

只有母亲教育你,这会导致一个后果——没人会跟你讲道理。这个道理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无论是形容词上的道理,还是名词上的道理,女性大多不会讲,这并不是刻板印象,我母亲教育我的方式证明了这一点。

不讲道理会带来什么?——会带来孤独

从小到大我很爱我的母亲,我也跟她吵过无数次架。每次吵架基本都是不讲理毫无意义的吵架,吵架的缘由基本上也是相同的,很多次都是以我被她打结束。每次吵完过后,内心都会感觉非常疲惫与孤独。因为我不知道我哪里做错了?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被打?不知道为什么我那样做是不对的?我甚至还不知道跟谁说这些事情。就像所有怀疑,到最后都会变成怀疑本身的存在,这种种不知道汇聚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不知道。

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存在这个世界上?因此从小到大,我一直很好奇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会是我?

那时候作业不会做,可以翻书可从书里找到答案,所以我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那个几个问题也是可以从书里面找到答案,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便开始了我的阅读生活。我希望通过书,通过阅读来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十多年来,我明明是看了许多书,但看过的许多书的内容却也是忘记了许多,这就好像你睡觉的时候明明是做了梦的,但醒来后许多梦的内容也忘记了许多。

书本没给出我想要的答案,同样梦境也没给我,毕竟我做梦也想到我做梦能够想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直至最近半年,我接触哲学,看了几本哲学书过后,才渐渐对我年少时候的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到笛卡尔到康德,代代哲学家如森林中的树叶般飘落,每一代的哲学家都尝试着回答“世界的本源(终极真理)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一代哲学家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答案。有人说是原子,是水,是数字,是理念,是意识,是物质。众说纷纭

我突然意识到想知道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就好比哲学家想去寻找世界的终究真理是什么一般,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问题有可能终其一生都找不到令我满意的答案。

后来又在书中看到了黑格尔的一段话,他大致是这样说的:以前的哲学家默认真理是不会变的,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存在着一个真理静悄悄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它,但其实真理应该是会不断变化的,真理应该是人类的文明史。

这样类比下来的话,以前的我想要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也是默认了在我内心深处有一个我在静悄悄地等着我去发现他,但其实“我”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同样我就是我的历史,过去的我是我,现在的我也是我。

再过六七十年后,马克思出现了,他也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以前的哲学家的问题在于老是说要认识世界,但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世界”。

像过去遇见黑格尔一样,这句话也使我联想到了那些曾在深夜里,在失落中苦苦困扰过我的问题、苦闷以及孤独。深夜里,我曾无数次为此感到无助、失眠。马克思的这句话,让我的思维懂得转弯,我开始意识到其实我也像18世纪以前的哲学家一样,更多是在“想问题”,而没有去“做事情”。而光靠想,是不能够把问题解决的。

我的主要问题可能也是不在于认识自己,而在于改变自己。

问问题,看书,解决孤独,亦或解释痛苦,继续问问题,看书,一直如此,可能没有答案,有的只是那个把答案写下去的动作。

(看到这儿,聊聊天呗,我微信公众号也是“问问题的人”)

  《看,这是哲学》读后感(五):好的哲学,就像一万只兔子在你床上跳

哲学可以写的轻松,也可以写的幽默,但哲学终究属于“被枯燥化”的读物。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不会主动去阅读哲学,而且越是到了中年,越是不会考虑这件事。
   
“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如果这句话不幸言中,那么我们正在过着各不相同的“不值得过的”生活。一边怨天尤人,一边毫无反思地在绑架中“运转”。当生活成为一种自因,过日子也就只是为了过日子,生下来也就只是为了活下去。也许你需要读一读哲学,即便你不是体制中人,即便你只是个上班族,即便读过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变。一个差劲的推销员,不是你拒绝购买他手中商品的充分理由。
   
我无法肯定哲学会吸引人,尤其当我在图书馆看到“哲学类”区域的空旷(你此刻的自喜是一种倨傲)。哲学的幽默如此艰涩,以至于能够为之发笑的读者终归是少数。我对哲学抱有兴趣,但终究徘徊门外。在“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的标志前,在“连逻辑都不懂也敢讨论哲学”的诘问前,我羞愧难当。我无法感知逻辑的美,我也无法感知西哲史上很多文本的魅力,康德的句子令我瞌睡不止,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克尔凯戈尔,才稍稍心安。
   
克尔凯戈尔说,“寻找一个对我而言是真理的真理,寻找一个我愿意为它而活、为它而死的理念。”真理是一个关乎生与死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你光是坐下来为了讨论而讨论的问题。我从文学,读到西哲,又读到宗教学,我从未想过在这上面寻求什么职业收入,也不是为了某种姿势。它们重新捕捉世界的方式,或者是独特的幽默感或不安,都会吸引你去把它放在嘴边啃下去。
   
我至今无法理解将哲学标榜为“高贵读物”者居心何在?这是在标榜自己属于贵族行列,还是一种自嘲呢。哲学的逼格,不及一把豪车的钥匙。它只是一种饮食男女的需要、彻夜不安、碾转反侧的需要,“就像一万只兔子在你床上跳”。一个觉得自己从不需要哲学的人是可悲的,也许是他第一次读到的哲学书籍伤害了他,甚至是他身边朋友的暗示扼杀了他。而我则要感谢克尔凯戈尔,他让我觉得哲学可以是你自己不安的秘密,而不是讲给别人听的道理。
   
博尔赫斯说,当一本书你不喜欢,那就放下它,总有一本书属于你。这是读者的自信,即便你不喜欢哲学,也没有什么,更不必为此失落,难道这比你不喜欢百合网的某位嘉宾更糟糕吗?你要相信,总会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到一本正确的哲学书。比如现在,你就试着读读《看,这是哲学》。(文/玟涛)
博客:http://blog.sina.com.cn/wentao326
公众号:玟涛

  《看,这是哲学》读后感(六):6个哲学家的趣味理论

大哲学家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中写到:“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无比强烈而纯洁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人生。”
这三种激情,我更偏向于第二种,希望在青春岁月里,了解更多的人,看到更多有趣的故事。
《看,这就是哲学》,就是这样一本书,能满足我对知识的大多念想。四百多幅手绘插图,语言俏皮生动,伴我走近哲学的趣味世界。
书里讲了许多哲学家,每位哲学家都有自己的故事。今天,就来分享一下其中的6位以及他们各自的趣味理论。
01罗素

  《看,这是哲学》读后感(七):【笔记】哲学家应该要比科学家更加小心,以谨防断言真理和绝对确定性

2p 神话的好处在于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社会性世界,在其中所有的行为都具有意义。其不足之处则在于创造了停滞、拒绝变革和“虚假”的社会。因为神话依其本性来说经常是保守的,试图通过对本源的重复来维持现状。
6p 科学处理的问题可以以“实验”的方式进行,将令我们迷惑的、可观察的事件归入自然规律的领域,并且表明这些规律如何与那些事件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哲学处理的问题则使用“思辨”而非实验—要求概念分析,而不是观察或材料收集。
7p 哲学家应该要比科学家更加小心,谨防断言真理和绝对确定性。科学至少一定程度上受到可观察的事实的制约(尽管“事实”这个概念当然也需要哲学分析);而哲学经常为了“更宏阔的图景”而诉诸理性和想象的某种巧妙结合。因此,要留意其后果(但要以哲学的方式来留意)。
12p 我们今天重视先人们明显错误的结论,不是因其内容,而是在于其形式,在于隐藏在这一命题背后的预设。换言之,应该从象征意义而不是从字面意义上理解。
31p 感官时常欺骗我们,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数学的确定性。
39p 当宙斯被推翻之时,混沌接替了其统治地位。
43p 智者不是哲学家,而是修辞学家,他们的演讲不是关于实在或真理的本性,而是关于权力和说服的本性。于是当时流行的思想不仅是怀疑主义,还有犬儒主义。
46p 智术的本质包含主观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不是在传授某种关于实在的惊人真相;而是教导我们如何能赢得辩论,不论我们的主张如何荒谬。
48p 智术有着积极作用,它让人类意识到,我们关注的对象不是宇宙,而是我们自身—“人是尺度”。
56p 柏拉图线段论: ①认识:意见(想象->信念)->知识(知性->纯粹理性) ②本体:可见世界(影像->具体事物)->可知世界(形式概念->理念)
73p 幸福是既是人类个体的功用或目标,也是城邦的功用或目标。
74p 任何一种合理的政体(君主、贵族、共和(有限民主))都可能腐化(僭主、寡头、民主(民粹群氓)),变坏的政体不关心全体公民的利益,而是以公民利益为代价来追求统治者的利益。
82p 道德活动是实现幸福或“善的生活”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111p 伊斯兰教之所以有极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在神学上很简单,有能力满足生活在混乱时代的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要,能够超越部落之间的对立,并提供共同体和个人救赎。
158p 真正的哲学家试图超越单纯人类的视角,以永恒的形式来看待实在,也就是说,从实在本身的视角来看。如此就能意识到,人类在宇宙中并没有优越地位,也并不比其他事物高贵或卑贱多少。人必须爱一切事物,也就是说,必须爱上帝。
174p 人性在丰足状态和贫乏状态下的表现会很不相同。
181p 休谟:任何一个命题,要么是分析的,要么是综合的,要么毫无意义。
186p 休谟:理性在人类生活的范围是极小的,只限于言词上的真理以及对感觉材料的描述。换言之,人类的生活总是超出哲学证明之外。
191p 康德:思想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
212p 历史的终结不可能被那些在历史之中的人所理解。
244p 尼采:语言是比喻、转喻和拟人手法的机动部队。
248p 一个人要为他思想的颠覆性付出代价,于是他可能会拥有他并不期望拥有的门徒。
255p 无教养之人不可能是教养的合格裁判。
267p 存在(Parousia):牢牢地依自身而立并因此自我显示和自我昭示
267p 真理(aletheia)=无蔽
277p 萨特:当他人盯着我看并把我变成他凝视的对象时,我所强加给我的意识的那个统一性就顷刻间被粉碎了。只有通过盯着他看并且把他变成我的对象,我才能恢复我的自我。
355p 纳斯鲍姆:来自虚构小说的那些教训,不仅有助于理解完整的成功的伦理学理论,更是这些理论的必要条件。

  《看,这是哲学》读后感(八):你是生命之光。


当我们在谈哲学,我们是在谈论些什么?
首先哲学是什么?只清楚你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本源。
初学者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已经接触了一些关于哲学的概念。也是有一丢丢的兴趣在,我听我的德语老师说。她在大学时期,她的哲学老师讲课可以被自己打动,兀自笑起来。可以边讲课,顺带自我思考。
哲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的,我现在修的毛概也是如此。
为信仰而死的智者
哲学进程奠基人,在这里面我可是比较喜欢苏格拉底。他因瓦片事件而死,讨论哲学离不开雅典时期的政治。那个时候的哲学开始繁盛,如果说,苏老是因为瓦片事件死亡,不如说他是选择了他自己所走的一条路,那条路关乎信仰关乎自由关乎律法。
哲学是宗教之光
说到哲学离不开宗教,最初泛滥的是宗教信仰。而后被形而上学等推翻,那些风气我也无法评论。哲学之前,人们心中有神,他们赋予神结婚生子的能力。不同的是神没有老、病、死。,而人没有。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推翻了神学的某些理论,给神学的人造成了威胁。
对于一些问题,神学宗教一定程度上是不分家的。
系统性
如果你想要系统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话,你可以选择它。
这本书,很系统的描述了哲学进程以及重要人物,背景。初学或者进阶学者都可以看看,初学者可以大略选出几个哲学家来了解。进阶学者可以系统梳理一下,会有一个框架。毕竟哲学框架为主嘛。
逻辑性
我很喜欢文末后的总结,每一个阶段都会配有问题。我最爱的雅典时期的思考题,太阳和善的理念之间的这一类比告诉了我们什么?
哲学的意义,我所理解的就是思考。

有个姑娘在水边走啊走啊,然后呢,湿了鞋子。深秋寂寥,这时,一名男子走过,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姑娘说,你背我回去吧。男子答,好呀。
然后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
它体现了
1.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2.夏天不会湿鞋,说布鞋,皮鞋等的人,一边去。
3.路过的人可能会提供帮助。
4.看见喜欢的赶紧上!
5.可以幸福和快乐。
6.还有很多欢迎补充。
只要你乐于思考,你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哲学家。除去生涩难啃的书,这本通俗易懂,概括性是我见过较好的。

  《看,这是哲学》读后感(九):“哲学是什么”——读《看,这是哲学》

哲学,对于不太接触或初学者,会觉得深不可测、玄妙无用;对于初高中学过的人,大多会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对于真正学好哲学或者哲学大家们,会觉得乐在其中,使命与痴迷使然。
“如果你没钱买一盏灯和灯油,如果你除了午夜到鸡鸣这段时间,再没有别的时间可供支配,那么,你就必须学习哲学。”——德国诗人荷尔德林
哲学是帮助我们思考一切问题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思维工具。那么,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尚未有,也不可能有终极的答案。因为无论哲学家们从无限众多个方面和角度给哲学下定义,企图给哲学下一个包罗万象的定义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哲学本性的(哲学是智慧的探求,永恒的追问)。
尽管对哲学给予定义式的回答很困难,但是,这不代表我们无法理解它,每一个从事哲学思考的人可以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作出自己的理解。
《看,这是哲学》这本书就是从哲学的起源,即西方哲学史的角度来阐释哲学的。这本书是作者教授三十余年哲学导论和哲学史的教学心得之作,也是对西方哲学史的简明易懂的概述。
这本书主要对公元前6世纪到21世纪早期的西方哲学作一概述,用轻松简练的形式介绍西方哲学的中心思想及其演进历程。
观看哲学历史,获取快乐智慧。
全书除导言外,共八章内容。
 作者将这八章内容用一种轻松的笔调,打破了哲学家“大问题”的阐述方式,如本书的副标题:哲学史里的快乐智慧,作者在努力寻找着“快乐的智慧”。
作者唐纳德·帕尔默(Donald Palmer)是美国马林学院荣休教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客座教授,长期在大学教授哲学史和哲学导论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写作风格活泼,致力于带领学生和读者通观哲学入门问题。主要著作有《看,这是哲学》、《中心保持不变吗》、《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导读》等。
本书的写作特色在于:
1.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手绘漫画插图,将某些难解的思想进行图示化阐释,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
2.每个章节后面的小结言简意赅,思考题更具开放性,对于想进一步研究某一人物或某一领域的读者有很强的针对性引导和指导作用。如有问题阐释型的、人物思想比较型的、自主学习型的等。(注:如果作者能在每章思考题后面给些问题答案提示会更好,这样有助于初学者系统地、完整的学习和掌握知识。)
3.本书的研究立足文本,试图阐明文本的内涵来阐释哲学的内涵。文本的研究需要研究哲学史,所以哲学史非常重要。
从本书的阐释角度看,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上哲学家们的思想,这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思想与先哲们思想之间的“对话”。
而这一阅读哲学史的过程,我试着阐释“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文的 philein和 sophia 而来,意为“爱智慧”。“爱智的哲学,它不仅仅说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智慧,这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它是表明了人类对于智慧的一种态度,一种立场,如哲学产生前后,对如何解释世界的不同。
整个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而古希腊哲学则脱胎于古希腊神话。古希腊哲学的诞生标志人类理性的觉醒,而这样的觉醒源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因为希腊民族的好奇、想象力丰富、闲暇),即哲学思维的产生。哲学家们正是以这样的思维思考着世界与自身。
1.哲学是对一系列形而上学的学问(根源性、终极性、普遍性的)追求
这些形而上学的学问包括:世界是什么?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是什么?我为什么和别人不同?人有没有灵魂?人是自由的吗?有没有更高的存在?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等等。
如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以及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火”、恩培多克勒的“四根”等都在揭示宇宙万物的本源的原因,可以看出,哲学家们对这些哲学努力统一起来还有一种信念的东西,即自然世界可以用自然的原因加以解释,并且必然有一个所有自然现象由此产生的统一性原则或元素;如柏拉图认为,善是人一切努力的动机、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和合乎理性的活动”;再如大陆理性主义者们,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及追随者们主张知识的基础是理性,他们认为最主要的知识是先天的,而且有一个神圣的存在,每一人类心灵都内在地具有关于这个存在的观念,这个存在在理性主义哲学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边沁的伦理学目标也还是人类的幸福,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以及萨特的自由观,等等。
2.哲学是一种批判性活动
有人把这种苏格拉底的辩论技巧和他的出身(母亲是接生婆)联系起来,说苏格拉底不是给大家灌输僵化的思想教条,而是像雕刻家一样从人类的大脑没有定型的原始的材料中把思想给一凿一凿“雕刻”出来。还说他像他的母亲一样,用他的论辩方法给人们尚在腹中的思想的胎儿接生,并把这一过程称为“思想的助产术”。
我们知道,典型的苏格拉底对话分为三个部分:1)提出一个问题,让人回答,有人回答时他会非常兴奋;2)他在同伴的回答中找到“瑕疵”,然后慢慢讲这个定义拆解开,迫使其搭档承认自己无知;3)为了认真地追求真理,两人都承认自己无知。其实,这样的问答过程说明了哲学的精神就存在于这样的永不满足已有答案的批判性的反思活动中。
而从整个西方哲学史的角度看,哲学更是一种批判性的活动。
“阅读哲学史,人们不难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每个哲学家都自认为找到了“庙里的神”,即认为自己发现了哲学的真谛;而其他的哲学家则批判和反驳对哲学的这种理解并各自宣布自己所理解的哲学才是唯一真正的哲学;所以哲学家们总是互相批判,哲学的历史就是哲学家们互相讨伐的历史,也就是哲学自我批判的历史。”《哲学通论》孙正聿13页
3.哲学是一种反思活动——我们该如何过好生活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是人对自身的反思。
“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冯友兰
“什么是哲学?凡是对人性的活动之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省说明的,便是哲学。”—牟忠三
哲学在追问世界和宇宙的同时就是在反思人生。哲学对终极存在、终极解释的追问实际上也就是人对其自身终极价值、终极意义的反思。
哲学的任务就是去指导人如何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1)审查自身,反思自己。
哲学是人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也是对智慧的个性化追求。
“未经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人若不曾自觉、理性地审查和评价一己的思想及行为,人生就是白活的。康德在晚年研究哲学时,将其研究的工作概况为:“我们能够认识什么?”、“我们要做什么?”、“我们希望(相信)什么?”可见,这也是一种反思自身的自我意识。
冯友兰主张,人的生活是一种有觉解(“觉”是自觉、觉醒的意识;“解”是了解、明白的意思)的生活。
“有觉解是人生的最特出显著底性质。因人生的有觉解,使人在宇宙间,得有特殊底地位。有觉解不仅是人生的最特出显著底性质,亦且是人生的最重要底性质。”——冯友兰《新原人》
2)追求幸福,付出实践。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人类行为所指向的那个目的是幸福,幸福是人类的善,是灵魂合乎德性的活动。而且在实现幸福之前,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好的朋友、可观的财富和政治的权利、良好的出身、优秀的子女、好看的样貌。
我们在追求幸福,过好的生活时,首先想想对于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其次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不足,确定努力追求的方向;再次是要付诸实践,好的生活不是想来的,幸福不是梦来的,而是通过实践争取来的。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正是哲学引导我们不断审察自己的生活,深化对自己人生的觉解,领悟自己人生的生命意义,并在逐渐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中,付诸实践,旨在过好自己的生活。
哲学是一门使人作为人,并能够成为人的学问。
以上是我在读《看,这是哲学》这本书所理解的“哲学是什么”,正如前述,这是我的思想与先哲们思想的“对话”。欢迎交流你的理解。
本文完,非常感谢您的阅读。
文/阿唐胞苷

  《看,这是哲学》读后感(十):最大的亮点在插图

在我们当下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心态越来越浮躁的社会中,人们热衷功利,追逐成功,耽于享乐,到处充斥的廉价的励志鸡汤是最好的心灵补品,若能再记住几句哲理名言就足以装点门面了。在这种环境中,向来被誉为人类智慧最高殿堂的哲学就不大受人待见,让很多人都敬而远之——她不但太过抽象、思辨,一般人看不懂,理解不了,而且“无用”、“无趣”,真去费神儿看了也无所可用——哲学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正因为如此,哲学家都在致力于把哲学写得通俗易懂一些、生动鲜活一些,以便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其中,伯特兰·罗素的《西方的智慧》可能是最有名的一本,乔斯坦·贾德的哲学普及小说《苏菲的世界》曾经热销一时,英国开放大学教授奈杰尔·沃伯顿的《40堂哲学公开课》也非常值得一读,而最新拿到手的美国马林学院荣休教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唐纳德·帕尔默的《看,这是哲学——哲学史里的快乐智慧》则更为有趣一些。
它的有趣,首先源自于作者——帕尔默在美国大学执教哲学史和哲学导论课程三十余年,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风趣的行文风格著称。他真正实现了副标题的提法,书中以简明易懂、轻松调侃的方式来讲述每一位哲学家的生平故事,概括他们的思想要旨,以此为基础对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及其演进脉络作了系统梳理,并且不时地将他们的观点相互勾连、对比评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将枯燥无味的哲学概念、晦涩难懂的哲学问题化作一个个有趣的现实情境以引发读者思考,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哲学思辨的深处,重新唤起我们对于世界的思考和人生的追问,体味快乐的智慧。比如,作者在讲述伊壁鸠鲁——享乐主义哲学的鼻祖——的时候,对他的哲学被后世所误解作了解释,认为他的快乐哲学虽然消极但并不与罗马人的纵欲主义等同,而是在追求一种自我节制基础上的内心的满足与宁静,并就此一直延伸到了弗洛伊德。
事实上,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书中的400余幅原创手绘漫画插图,它们把深奥难解的哲学问题描绘成形像生动、活泼幽默的漫画,随意几笔就把哲学思想一一图示化,让读者在读的同时来“观”哲学,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哲学思考中,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同样以伊壁鸠鲁主义为例,他了了数语就勾勒出了其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而所配的插图则是一根根廊柱支撑着的人脸对一个孤立无援的人的注视,以表现个人在面对罗马帝国繁冗而没有人性味的官僚体制时的无力感;接着又以一个飞速奔跑并不停喊着“还要”的人来讽指人们追逐欲望的情态,始终处于一种欲求不满的状态,极其贴切。如果说,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高深的理论浅显化,需要学识渊博、学养精深,那么能够把哲学图像化则不但需要对于哲学问题精细入微的深刻理解,更需要具备一种将其形像化的思维能力,这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跨界的能力。
 
毋庸置疑,哲学绝对不是现在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无用”、“无趣”,也绝对不可等同于几句简单的哲理名言,她引领我们超越目光的尽头,跨越当下的琐碎,将人类的目光和想象引向更加辽阔的、遥远的未知世界,启发我们去探究世界的本源、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寻求生活的真谛。事实上,对于哲学的理解体现的是人生的高度。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确实需要对哲学保持一分应有的兴趣,可以俯视和省察自己的人生,以寻找正确的方向,洞察幸福的智慧,领略人生的喜悦,那么这本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阅读时根本不用纠结于一个个抽象的概念,更象是一次美妙无比的旅行——乘坐游船在哲学的历史长河中缓缓行进,作者的文字就象是导游在讲解,而那一幅幅插图就是两岸的一处处美景,既令人身心愉悦,又处处发人深思,妙不可言。
如果这样的书能多一些的话,又何愁人们不去亲近哲学呢?而我所更期待的则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一本这样有趣的中国哲学史读物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