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尘曲》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尘曲》的读后感10篇

2017-11-24 22:55: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尘曲》的读后感10篇

  《尘曲》是一本由七堇年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尘曲》读后感(一):简摘

《尘曲》七堇年
1.十年,不过一眨眼,日影偏移,物影渐淡,不过如此
2.我更加明白,珍惜是何等美德,而相见又是何等幸事。
3.其实悲伤深处空无一物。
4.我们想要探寻的谜题,就算耗尽毕生,也未必有一个说得清楚的答案。
5.不愿为任何人舍弃骄傲,又巴不得能为某人放下矜持孤独的人,何其相似。
6.我自倾杯,君且随意。你一直都是这样一个人,只有年轻时才能这样不计得失,稀里糊涂地去爱,凭借生命最初的直觉,而不是尘世历练的心术去爱--爱一朵云,一片海,一个人。
7.最害怕的不是时间,或是世情,怕的是一句抱歉--“不值得”,怕的是这一秒过去,下一次不知要等到何时,怕的是从今往后,再不会爱得那么彻底,那么无私
8.往日历历终虚化,一场闲愁罢了,早晚,再深的痛也会散作阶前雨,袖底风;早晚,海水会填平沙滩上所有的凹陷,风会吹熄最后一丝颤抖的火焰;早晚,我们都会从不懂柴米油盐的毛孩子,变成人情世故的老掌柜。
9.却还是不悔当初。三月桃花,两人一马,明日天涯。
10.野心这东西,当你拥有它时,以为它不过是日后自嘲的把柄,但只有失去它时才知道衰老已经降临。
11.我们仍需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刻薄与荒芜相欺。
12.唯有试过,才能安心,哪怕注定失败,才能走向真正洒脱。无憾,继而无悔。
13.世上原本有很多路。有些,走的人少了,渐渐就不成了路。
14.谢谢你容忍过我那些,野心很大却力不从心的时年。命运待我,这等优渥。以至于岁月是否宽宏,已不足为念。
15.那些无法被时间所驯服的怀念,用写意的方式,定义了你的容颜。
16.总有那么一些时年,怀揣着急切渴望被他人检阅的悲伤和激情,对路途抱有过分单纯幻想和过分执拗的回忆
17.我用年少式的堆砌与周折,拙劣地挽留那片疆域中每一寸你的气息,唯恐随每次日落渐渐淡灭。
18.人生往往只是一个因为脱口而出所以不够通顺的陈述句,并且即使有所欠缺,仍没有第二种假设。
19.一个人如果说生来--或者说有记忆以来--就不曾拥有某样东西,那所谓的缺失就无从谈起
20.因为经过了时间的篡改,记忆不再真实
21.有些妥协就像遗忘,渐渐渐渐,不知道已经妥协,不知道已经遗忘。
22.日子一如从前,只不过在后来的日子里懂得祝福与想念一样,多么虚无,所以我不再致力于细嚼有关你的记忆。任其被时光抽丝剥茧,直至化为尘土。
23.觉得恍若一场梦境,以为我们泅河相遇,醒来方知,我们不过静静站在命运的彼岸,相望却未相见。
24.这是我人生中无可挽回的失败。
25.不懂得从一次失败中站起来,永远跪在地上等待怜悯,并且期待永不可能的时间倒流,才是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
26.其实人应当活得更麻木一点,如此方能感知到多一些的生之欢愉。
27.生命中许多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
28.我在对现实感受的再造与逃避之中,所体验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对苦痛的幻想。
29.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
30.旅行者选定了一条路,从来不问那条路有多远。
31.我以为生命如果残缺便会有丰盛的补偿,我一直这么以为着并期待着,期待着并且以为着。
32.直到此刻我终于懂得,为何当初那时刻,我还是会因为这样稀有珍贵的懂得,以及那些黯淡时日的重新提及,而感到辛咸的眼泪落了下来。
33.麻木即是一种无畏
34.我担心眼泪这种耻辱的东西会惊醒那些彼此都不愿意再重新提的陈事。
35.就像我见日光渐稀,才惦记起时间的方向。只可惜了有些话,在那些无光的时间,终究如尘埃般,一无所有地消散。万家灯火如此浩瀚,家家户户纵有几多悲欢离合,皆仅是这偌大城市里一枚星钻般的光点,连故事的窗口都找不到,想来叫人觉得渺小至无可奈何
36.一个没有自己语言的地方,永远不可能是自己的家。
37.留下来,或我跟你走。
38.对生活挑剔的人就算到了天堂都还是会觉得不满意的。
39.非要有朝一日,我们失去而今的年轻和健康,失去衣食无忧,肩上无所责任和负担的日子,才能恍觉自己当年没有理由不快乐,不珍惜生命吗?
40.除了活着本身之外,没有什么能够弥补活着的贫瘠。
41.人生应如秋林所呈现的,不管各自在岁月中承受何等大荣大枯,一切都在平静中互相呼应,成全,共同完成深邃的优美
42.忘却就是一种原谅,即便不是最高尚的那一种。
43.其实也不用经过太多的事情就可以懂得,没有什么不可原谅。因为没有什么不可忘却,记忆总是在被篡改着的,唯一的作用不过是夸张当初的欢愉或苦痛,用以衬托当下所需要的情感安慰
44.生命不及百年,不及宇宙亿万分之一的瞬间。有今生无下世,我只信古词里的“生死两茫茫”,“月夜松冈”。
45.乏力的生命甘于遵循的轨迹,有时候这样苍白空洞,苍白空洞得几近惊心动魄
46.末日之后,仍有末日,生命的峰峦总需路过深不可测的低谷,而这样也不错,日子将过得很整齐,失望将渐渐淡灭,容希望再生。
47.因年纪依然太轻,生活里充满了太多不值得那么快乐的快乐,和不值得那么悲伤的悲伤。
48.就这样我们懂得了很多原谅。欢颜在时间中被辨认,笑得开怀而容忍。
49.沉默成长的标志,而成熟的标志就是如何去沉默。
50.这么些年,我们过得这么似水流长,静静的,每一个琳琅的日子都似一片粼粼的波光,平静地流逝远方,却只在河床深处才见礁石和漩涡,伺机暗算年少的澄澈和无知

  《尘曲》读后感(二):我终将老去

书的前半部分是七堇年的游记与散文,后半部分是《尘曲》中篇小说
看七堇年起于《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后来又到《大地之灯》与《澜本嫁衣》。她的文字成熟凝练,透露一种沧桑看尽的悲。
我一直都记得那句——命运待我,这等优渥。还有就是——要有最遥远的梦想与最朴实的生活,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是她让我走进知青的内心,那种上山下乡无奈与贫苦,那种青衣时代里的隐忍与苦难
她算是在成长的,一路走走停停,在欧洲,在中东搜集了很多的淡定自若。我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在书中以这样的文字来表述——就让我们继续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还有那篇《尘曲》,父亲的自述,儿子的同性恋与女儿特立独行。都是以一个老者的姿态,伫立在巍峨的山头,对苍茫大地与雁过无声的风述说着白发苍苍
她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精华,以至于我没法去记住。岁月的枯与荣,哀与鸣,繁与华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真的可以做到风轻云淡的侃侃而谈。于他于我,都将是对这过往最深的哀思。
尘曲——生命如尘埃如乐曲。亦渺小亦余音绕梁,久久不得散去。

  《尘曲》读后感(三):尘世里的一首小曲

读的七堇年第一本书,跟着她的脚步去了很多地方,挺好的。她的文字有让人读起来很有感觉的,当然也有感觉不那么恰当的。看到很多人褒贬她的写作风格和用词造句,我的感觉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看出来七堇年的“套路”,哈哈哈哈哈哈哈。不过,这本书最后的两个小说,写的真的好呀,原本只打算看她的散文的,现在得打算看她的长篇小说喽。

  《尘曲》读后感(四):乘风归来,也无风雨也无晴

乘风归来,也无风雨也无晴
---------《尘曲》读后
看完《尘曲》的这个下午,我揉揉酸胀的眼睛,静下心来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按时写下了这篇自己给自己布置的,早就准备好的书评,或者说读后感。
如果说早年对她还有浅显的接触的话,那么这一次,是时隔很久以后再次看她的故事,看她的文字,或者说,探寻她过去的时光。
我一直对她抱有复杂的态度,可能是源于2009年的那次采访,当年她23,活脱脱青春稚气的大四女生模样,谈吐当中却已经微微有了成熟大气的味道,我拿着录音笔有些紧张的打开准备录音(当时我确实很紧张),她很温柔的笑笑对我说不要怕,就像是一个姐姐一样。
在这样放松的状态下,我开始问起自己精心准备的问题,她微笑的看着我用醇厚的声音一一解答,也就是十多分钟的样子,后来又被其他的电视台记者给占据了时间,就此便没有了任何的联络,我并不想打扰到她的生活,只问她要了私人电子邮箱,连msn和qq或者是手机号都没有要,因为我总是固执的认为,亲近一个熟悉的尊敬的作者,不需要侵入到她的私人生活,只是阅读她的作品就好。
那时她刚刚出了《澜本嫁衣》,《大地之灯》也刚刚推出了新版。在上一个团队一站站的进行着宣传,看得出她的疲惫,但做事依旧尽心尽力
后来的关注,成为了习惯
买到了尘曲,确切的说是在2011年年末,当时刚刚买了简装版,觉得不过瘾,又买了精装版,一直放在那儿没有好好地阅读过,一直到现在自己想起来想要好好的沉淀一番,才郑重的拿出来。
可能看的是精装版,图片更加绚丽多彩,跟随着作者一路从北疆到欧洲,到香港到云南,到捷克到巴黎,到台湾到维也纳。
她是同龄人当中的异类,也是少数在我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作家,这一次跟随着她的旅途,又更深的了解了她。
七堇年是一个独特的作者,她每次的落笔点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局限在现在流行写手所爱描绘的爱恨情仇和浮花浪蕊,她天生就有着一种使命感或者是悲悯之心,温柔而又冷静的观察这个世界,笔触多了一些思考,又有着属于自己的克制和冷静,所以读她的游记散文集,感觉格外的镇定,通透。
游记里面,她写到自己的家庭母亲高龄生下她,对她抱着很大的希望,她也不负众望的一直努力着,但就像是那些很古老的故事一样,很早以来她失去父亲的伤痕通过文字而慢慢消解着,也因此成就了《远镇》,成就了《大地之灯》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在游记里面,她思索,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在欧洲参加记者培训活动的短暂停留,在香港的研究生生涯上课对自己的影响,后来在国外的旅途,看着那些美丽的图片和认真的文字,想了很久。
无疑,《尘曲》是我们在见到她的新书《平生欢》之前,一次对她很好的了解,热身和过渡,在她的作品甚少的这几年,她是做足了功课的------去旅行,去实践,去学习,去积累,我曾经问过她下一部书的主题是什么,她想了想,过了很久告诉我她需要积累。
果不其然,2010年《尘曲》问世。
由此可以看出,她在旅途上的一些心得,化为了新的文字,和我们见面。
重新阅读《尘曲》,就有着不一样的心境,在她的文字里面,可以看出少见的人文关怀,很多时候她是站在全局来思索问题的,这也让她的散文或者是游记多了一份深度。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小世界的伤怀(虽然前几篇还有点儿这样的感觉),这就像是一条路,越走越宽,看到的风景越来越绚丽,也越来越沉默,因为积累的成熟,而变得简单。
后续的小说,在豆瓣上看到的其他的评论,可以说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她退步了,用的词儿反反复复都是这么点儿,但是不能因为她固有的用词习惯就否定她的努力,这是她第一次跳出自我视觉来写作,父亲,儿子,女儿的故事各自成为独立的章节,每个章节又互不干扰,每个人的故事都有自己的苦楚和选择,题材上面的选择就体现了她的用心。
当然,如果一篇倾向于评论的读后感全部都是溢美之词,那么也就失去了评论和阅读的意义。通篇的散文和小说读下来,感觉作者依然是散文和游记的写作好于小说的写作,小说给人的感觉,情节性加强了,但是依然有些散漫,诗人一般细腻的笔调没有了大地之灯那样纯白的阅读感,多了一份京片子普通话一般的爽利,这算是语言上的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些词过分的追求古雅和文艺,并不太口语化的写作阅读,有点过分文艺腔的感觉,并且,在视觉的转换上面微微有些用力,虽然前后文衔接很好,但是女儿那个章节的写作让人又莫名之感,不太明了她写这个章节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没有父亲和儿子的故事来的那么震撼。这几点,都是我在看这本书时候的心得。
回到尘曲全书,不管是文,图,游记,散文,都可以看出七堇年近年来的变化,就像是她在开头所说的那样,立志脚踏实地的文艺,她也确实做到了,随后附赠的细碟更是很全方位的展现了她在音乐和文字上的才华,配上好友郭姗的英文朗读,配合着整个书来阅读,很有感觉。(但是我总觉得作者的嗓音不太适合演唱,曲子真的写得好,如果是纯音乐就更完美了,cd当中最后一首英文诗朗诵,是小七的钢琴伴奏,行云流水的音阶听得出是作者的原创,确实是达到了本书特别版本的目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七堇年)
她是一位独立的,颇有志向和才情的作者,文字音乐和绘画,以及摄影方面的才华让她在人才济济的80后甚至年轻作者圈子当中显得十分特别,而她的思索更是带着少见的这个时代的作者所没有的深度,而整本书也体现了作者的用心,是一本含义颇为丰富的散文集,而后来关于她的很多新闻也让我对她心生敬佩,2011-2013年,她从浸会大学毕业,默不作声的开始找一份很底层的工作,没有像是其他青春作家,青春写手一样只局限于爱情的描绘,扎扎实实的扎根于生活,接地气一样的工作,学习,积累各种知识,和不同的人接触,最终担任了成都作协的副秘书长,我相信,以她的沉静和不浮躁,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故事的,因为她的认真,朴素和默默耕耘。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对她的敬佩,又多了一份,因为她的不浮躁和坚定。
她乘风归来,满载内心的怅惘而去,留给我们几多感慨,和着那青春的繁华与孤单,岁月的慷慨与刻薄,独自在写作的路上前行,但我相信她不孤单,因为有我们的一路陪伴。
如此,等待着她的华丽归来,也无风雨也无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