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10篇

2017-11-26 22:03: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10篇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是一本由大头马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一):这篇评论写于整个世界都还以为大头马是在写小说的时代。

大头马老师无愧于全才的称号,文能提笔挥毫写不畅销小说,武能调兵遣将帮他的不畅销小说写书评,作为文学评论界最不耀眼和最不要脸的作者,我深知以我的知名度,肩膀上的担子基本上只挑着大头马。所以我不得不在担子的另一头放上一块石头保持平衡,我希望这篇评论能够称职的起到石头的作用,维持微妙的平衡,使我能够尽我身高之所能的将大老师在人群中抬高微乎其微的一米九二。
这篇评论写于整个世界都还以为大头马是在写小说的时代。
我身边写作的朋友越来越多了。我不是说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写作,而是随着的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接触到越来越多写作的朋友,他们有的贫穷,有的更贫穷,而有的甚至比前两种还要贫穷。我不知道究竟是贫穷还是写作让大头马一直顺利的隐藏在这样一批作者的队伍里,但无论是哪一种,她隐藏的确实不错。
现在是2017年,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还认为大头马是在写小说,以至于我在公共场合看到“大头马”三个字的同时,与之匹配的最多的一个词始终是:文学。这让我也只好置某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实于不顾,以文学的名义来表扬她。
正如前文所说,我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写作的朋友,他们除了花样百出的翻新着贫穷的尺度和风格之外,还在生活中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天,大头马又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本书,更是让我不得不殚精竭虑地想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而当今天在不知多久终于成为有据可考的历史之时,我希望能把这一句自己已经重复无数遍的话记录在书中,那就是:是生活给予了我。
是生活的给予,是时代的发展,真的。宏大叙事的崩毁,反叛和破坏登上历史舞台,多元文化和后现代叙事让人们无法被习惯和常态满足的同时,也终于让我有勇气真诚态度来对待我的朋友们。当然,在当前这个语境或者说页面下,这种对待主要是对待大头马。
在对待大头马的过程中,传统的“文学批评”已经远不能满足我们,更主要是不能满足大头马的需要了,所以我不得不在此开创一个艺术理论的崭新范式:文学表扬。
我想,正如后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反叛和破坏精神一样,文学表扬也应该视传统的文学批评为障碍甚至敌人,并坚决的站在它的对立面,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我认为,文学表扬应该是一种在不以文学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以不阅读作家作品的方式进行的,不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不科学的阐述活动。
换言之,就是在一种不被文学作品本身的风格、结构、语法、装桢以及定价干扰的情况下,对作者本人而不是其作品进行的,不允许探讨和反驳的表扬。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在于“不阅读作品”。
正因为不阅读作品,我反而能比数以亿计的读者更为精确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而这也显得更具意义,试问谁会蹲在马路上背着两百根雪糕置一位性别不明的九零后天才作者本人于不顾却只在意那几篇小说呢。
当作品作为思想外化以模糊和形变的状态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试问谁又能站出来脱光衣服倒立着保证这些作品真的概括了作者本人闪光的灵魂呢?
相信没有人可以。
写到这里我把之前的文字发给了大头马老师,并跟大老师进行了一次热情洋溢的通话,大头马老师在电话中给予了我一定程度的肯定,他表示:“前戏已经很足了,可以开始夸了”,同时强调 “要夸足一千字”。
在这样一个荣耀与挑战兼备的课题前,我陷入了比宇都宫紫苑的前胸更深邃的思考。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当大头马的某部分观念坍缩成作品之时,我们获得了某一件作品,却失去了除了此件作品外的其他所有可能性。这就是我们在文学表扬中取消作品的原因,我们让它从我们的审美活动中消失,转而在观念坍缩成一个作品之前注视它。
但是问题是,面对着这样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创作者的灵魂,我们又该如何夸奖呢?我甚至不能将它彻底看清。
的确,作为和大头马相交甚笃的为数不多的这个世界的幸运儿之一,我比绝大多数人都更有资格说我了解他,但是那也只是“比绝大多数人更了解”而已,谁又敢说我真的了解呢?
谁又能知道*****************,*********************呢?
当然,毫无疑问的是,大头马老师*******************************,************************************,*********************************。
(根据相关法律条文,部分敏感内容大头马老师不允许显示)
所以理所当然的,大老师的牛逼、炸裂、闪亮、辉煌、杰出甚至嘻哈,早已经是整个华语文坛甚至华语歌坛和华语不吃内脏的准专业极地马拉松爱好者坛不争的事实。
沮丧想不到一个完美的形容,但是我相信可以把与他相遇的奇妙描述给你,因为我相信我们分享着一个大致相同的生活处境:不那么顺遂、不那么富有——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时常疲惫、间歇性陷入各种泥潭、感觉生活离自己很远。就像一个油腻的夏日夜晚,灯火伴随着人群,炎热并未随着夜幕的降临而褪去,你想去大排档坐下来喝啤酒来一盘小龙虾,但是你做不到一个人吃饭,有什么人在打你的电话,是你不想接的电话,明天有一堆事儿,站着有蚊子,走路不知道去哪,兜里烟没了,你决定去买一包时不小心碰倒一辆自行车,多米诺骨牌一样的推倒了路边一排全部的自行车,戴红箍的大妈操着你听不懂的方言骂骂咧咧并在你开始一辆一辆的扶起一共可能有一百多辆自行车时没有任何停下来的意思…
而大头马就是一个能在这种时刻拉着你飞奔起来的朋友,带你甩开一切:红箍大妈、大排档、蚊子以及所有的烂摊子。
是的没错,就是那个带你飞奔起来的朋友。
你们哪儿都能去,面对面坐着就能。
不知道是否跟名字里有马相关,他本人也的确善于奔跑,基本上我们每次见面之间的空隙,他都奔忙于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合理合法高强度和规范化的奔跑。
这也是我崇拜马拉松这项运动的原因:他们看上去比隔三差五就要找个盲人师傅修理自己一顿的我这种人要高级多了,他们在世界各地奔跑。
荷兰观念艺术家斯坦利布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举办了一次展览,展览中只展出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阿姆斯特丹所有鞋店都是我的作品展”。
我不记得在哪读到这张纸条,但是大头马的舞台显然不止一座城市的鞋店。两年前的一个冬天,大头马同样在阿姆斯特丹以飞大了的语气给我打过一个电话,他说:我把阿姆斯特丹所有的酒都喝完了。我问他:你又是去跑步的吗?可能是为了证明他真的喝光了城市里所有的酒,他没有说话,但是我猜想他跑了,因为他在哪里都跑。
他可能也曾“嗖~”的一声从你身后跑过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而如果你忘掉那些文字的虚构属性,转而渐渐相信这个人,他说不定会在某次与你擦身时带着你一起奔跑起来。
ps:另针对市面上另一篇此书的书评,我想多说两句。我曾有幸与另一位书评的作者,大头马称之为师叔的那位叶老师有过一面之缘。叶老师为人宽厚、和善,并且饭量也很不错,让人可以说是非常的由衷的想坐下来和他一起吃一顿饭。但是阅读了叶老师的书评以后我还是有两点不成熟的小意见想当面提出:
首先,不管大头马老师本人究竟二不二,把《我的侄儿大头马二》这样一种武断的定论作为书评——尤其是大老师本人作品的书评的名字,我认为这么做可以说真的不是很合适了。
其次,作为和大头马一起和说相声给您听的另一位选手arlo本人,我想说:虽然没把您逗笑让我和大头马老师对您从小以来人生中负责幽默感塑造的所有老师的集体缺席抱有深深的遗憾,但是恕我仍然不得不严肃指出您行文中尤其是对我们相声表演描述的致命硬伤:我当晚并没有吃饭。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二):这不是一本写作指南

看书名,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误认为是告诉读者如何写出不畅销但又值得去读的作品。结果翻开书,竟然是短篇小说集。书名还真是误导人,至少我是其中之一。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是作者大头马近年来的作品合集。全书以同名短篇小说《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为原点,虚构了一个写作班和一场奖金三千万的写作比赛。以此原点出发,衍生了书中的其余篇章。作者隐藏在精心编织的故事和不同写作者的身份之下,在虚构和非虚构的交界之处上构造了一座文字迷宫,展示了一个荒诞、离奇,让你怀疑的新世界。
8篇文章都假装成是写作班学院这些拟造的“作者”创作的,像是有8位人格共同写成了这本书,但实际上都出自大头马笔下。作品题材包罗万象,风格变化多样。小说集同时展示了作者对于不同风格、类型、题材的小说的写作能力。整部书就是一本虚拟写作大赛的作品集,一次野鸡写作班的体验券。
作者大头马,女,心理学专业。小学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为职业编剧,豆瓣电影馫像奖创始人,上海国际电影节专业选片人;编辑作品包括电视剧《明星时代》《爱情定制局》,网络剧《我就是妖怪》,动画电影《西游记之火焰山》等;小说《谋杀电视机》曾获豆瓣阅读征文大赛虚构组首奖,并售出影视改编权;26岁的她一再强调一点,自己并非本书的作者,只是受惠于该写作指南,并希望通过以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身份编纂这样一本小说集,一方面可以吸纳更多有志于从事写作这门手艺的人,另一方面也为了证明她在二十几岁的头几年并不是始终无所事事。她善意地提醒各位,写作不会为你带来任何收入。
翻完才后知后觉,这是一个人的精分之作啊!最喜欢《阿姆斯特丹旅行指南》,大概是因为有些故事不容易看懂。作者挺不简单,文字风格差异不大,但体裁、主题确实各不相同,“婚礼偷心者”“五年幻境”“交友指南”“被创造与操控”“分割夜晚”之类的设定或角度都很有意思
这几年看了太多“无脑”的东西,碰上这种玩弄文字游戏和故事技巧的小说,反而不知所措起来。
本书很有特点的一个是,很正式的列出了关于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还用大大的黑体字,比如:
01.永远不要试图政治正确。当然,也不要试图刻意政治不正确。
02.不写聪明话。又可以解释为,不写漂亮话。
03.不要在乎你的读者,但切记你自己必须是一位读者。
04.避开以下题材雷池:校园、爱情、职场、恐怖、悬疑。
05.同时,以下题材多半不会有人看:中年危机、知识分子、乡村、童话,但它们也很难写好。
如果你足够大胆,足够有耐心,那么这本书一定适合你。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三):花式嘲讽评论者指南

“评论从来就是模仿。”
               ——《评论指南》
       在此书的第247页,我再次陡然感受到街角处迎面撞上来的嘲讽气息,先是一慌,然后释然:“还好我不是一个评论家,我只是一个微小的读者,嗯。”我花了三个并不连续的晚上读完全书,然后第一个冒出来的疑问是:“大头马是男的女的?”(我并不认识大头马,读这本书纯粹是被书名所吸引)我拿着问题去问朋友,得到的答案是:这不重要。我转头想了想,是啊,的确不重要。
       老实说,看到开头的那句“评论从来就是模仿”,有那么几分钟不敢下笔。万一着了道了,成为模仿之作,岂不就尬评了?所以我决定,还是正襟危坐些,体面地写点个人的小看法(但不得不说,模仿这件事还是挺诱人的)。
       大头马的这本小说,着实技巧华丽,语言这玩意在他手上像转笔那样自在随意。为什么大头马是男是女不重要呢?套用罗兰·巴特的话来说就是:他死了。大头马在《一块丽兹饭店那么大的沉香》中说:“但凡上过文学理论的课,应该都能够明白这个小把戏是什么。”侥幸有几节文论课没睡着,使得我此刻能够稍稍揣测一下这个小把戏。没错,这个小把戏,就是前面提到的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的说法。
       罗兰·巴特在《作者的死亡》一文中提出,文本概念的诞生宣告了作者的死亡。这种死亡并非指作者不存在了,而是作者隐蔽了。按照传统的文艺评论方法,一部作品的空间属于作者这个人的,这既是因为时间上的先后,也是因为行为逻辑上的一脉相承。但巴特认为,作者仅仅是写作的主语,而非有具体精神的人。
       在大头马的这本小说里,从《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到《评论指南》一共八篇,每一篇他都用不同的语言将自己隐藏起来,就像许多推理小说中提到的反侦察秘诀一样:把一棵树藏在森林里。大头马把自己隐藏在诸多作家的语言森林中,包括马尔克斯、塞林格、索尔·贝娄、赫胥黎等等等等。本雅明曾梦想写一本完全由引文构成的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头马对这一想法进行了实践,只不过他的引文是抽象的、诸多过往写作者的声音。
       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大头马营造的这一语言迷宫,并非像本雅明那样出于某种写作上的雄心壮志,更多的反而可能是一种游戏心态(至少从外部表现上来看是的)。他像一个游戏地图的设计者,从上帝视角观看在主谓宾之间穿梭的人们,可能还会配上BGM。这些人都是谁?当然是评论家了,还有更多渺小的读者。他能够看到,有人在死角处暗暗死磕,有人在多岔路口选择困难,还有人在前途莫辨处狂妄自大。看着这一切,一定开心极了,假如他真的存在,并且是个熊孩子的话。
       大头马创造了一个《盗梦空间》般的多维的、复杂的叙述空间。同时在这一空间中,又安插了“如何写小说”这一命题,使得小说与现实的边界越发地模糊起来。这一“小把戏”安德烈·纪德在《伪币制造者》中也玩过,并称之为“纹心”(莫名感觉很杀马特)。同样,大头马的这一戏仿,可能依旧不是出于某种野心,而是好玩。一会儿是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一会儿是写两个人爱情故事的作者,一会儿又是写作者的作者,仿佛在八门金锁阵中生门入景门出,来来回回,闲庭信步;又如古装电影拍摄现场,“Action!”“卡!”循环往复,导演端坐一旁,隐隐有穿越荒诞之感。
       从结构上来看,这本小说真的是八个短篇组成的吗?并不是。其实每篇文本都切实关联着另一文本,或隐或现,用老话说就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各种语言上的小把戏,就像这棵树上的果实,在枝桠间相互交错,撑起整个文本里巨大的叙事空间。正如大头马在文本中说的那样:“你可以把这些短篇视为一个长篇的若干碎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世界。”而这一切都将评论者引入早已挖好的文本陷阱。
       再回到罗兰·巴特。巴特说:“批评以在作品中发现作者为己重任:作者一被发现,文本一被‘说明’,批评家就成功了。”想在大头马设置的迷宫中成功,显然没有那么容易。除了用语言的森林来设置障碍、用多维的叙事来模糊空间、用戏谑的口吻来诱导方向,大头马在最后一章《评论指南》中更是一本正经地创立“评论学”这一冷门学科,煞有介事地介绍学科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理论方法。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太像是真的了,以至于溢出太多真实,就好像不是真的一样。而这恰是对评论的一种反讽。就像文本中男主说的那样:“光背定式没用。”
       巴特说:“生活从来就只是抄袭书本,而书本本身也仅仅是一种符号织物、是一种迷茫而又无限远隔的模仿。”大头马对“评论”这一行为的模仿(也是评论)带有一种上帝视角的、来自智商与天赋的碾压式嘲讽。这种嘲讽很难说是善意的还是不善意的,因为这仅仅是一场文本游戏。只不过你面对的是一个博览闲书、智商感人、转笔娴熟、同时又极具演员天赋的“顽童”(推荐语里金宇澄老师是用的是这个词),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聆听嘲讽,并赞美、享受着迷宫的精致。总之,是服了。
       另外说点题外话。作为一名伪资深摇滚乐迷,我对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摇滚乐队颇具好感。我印象中看到的就有科特·柯本、大卫·鲍伊、齐柏林飞艇、AC/DC等传奇音乐人。有了摇滚乐,那一定少不了嗑药。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各种大麻、迷幻蘑菇以及LSD等药物,在《阿姆斯特丹旅行指南》中还着重描绘了大型高科技嗑药现场。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本书都弥漫着迷幻摇滚的气质。当然还有一点儿性挑逗。总之,很嬉皮。
       以上解读,都是我一家之言。如有过度阐释,或与大头马本人创作意图相左等情况,我还是要把巴特老师再搬出来一次:“为使写作有其未来,就必须把写作的神话翻倒过来:读者的诞生应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来换取。”翻译成人话就是:我是读者,我想说啥就说啥。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四):我的侄子大头马(二)

虽然从小看着大头马长大,可我并不了解这个侄子。有一次我和他还有二捞三个人一起吃饭,他们俩当着我的面讲了整整两个小时的相声,我从头到尾都没有笑。我不知道大头马现在都在想什么,也看不懂写的是什么,所以拿到这本书以后,我也没打算看。

我不了解大头马,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这个侄子在文学路上快要完蛋了。比如他常常说:

“我已经成功的塑造成性别神秘的作家形象了。”

“我已经成功的伪装成一个九零后了。”

“我已经成功把我的名字改成头马,以后就是文学界的领头马了。”

“我已经成功分裂成八种人格写小说了,这是对我的母校八中的致敬。”

可我记得他好像是六中毕业的。

大头马并没有成功。他之前拿了一笔稿费,去了南美朝圣,在博尔赫斯的雕像前许下宏愿,要拿下诺贝尔文学奖为博老师报仇,给瑞典那帮人一个狠狠的白眼。博尔赫斯在天之灵愁眉苦脸的说了一句死了这条心吧,可能是西班牙语的缘故,大头马没有听懂。

大头马归国以后,突然意识到快穷得吃不上饭,于是搞起了分答,想以“中国最年轻的南极马拉松女选手”的身份骗点钱,定价9块9,总共收入198,是他妈妈一次购买了20份。

“必须要用文学向这个操蛋而贫穷的世界反抗了!”

大头马只好再次向自己吹了一个牛,他想到另一种写小说的方法:

“我在小说中把我认识的亲友都写了进去,其中戴晓亮也就是不流,保罗的口袋的老板带头鼓起了掌,葛翔宇紧跟其后,连续咳嗽了三声。”

“本书的字号比普通书放大了五倍,一次性攻克了老花和近视的读者在阅读上障碍,阅读的快感也放大了五倍。”

“为什么八篇小说,七篇篇名都是《XX指南》,而有一篇却是《一块丽兹饭店那么大的沉香》?这是对强迫症的一次有力的打击,可以说,本书的出现,就是一种挑衅,向谁挑衅?管他妈的,反正已经挑衅了。”

总之,大头马以文学的名义玩起了行为艺术,可是无论如何挣扎,仍然改变不了不畅销这个事实。作为亲友,我们感觉到非常的担忧,为了保住我们在文学圈唯一的余脉,好继续跟人吹牛,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送上了来自微信群的温暖:

“大头马,你要坚持住,吃不上饭是一个作家的基本素养。”

“不畅销不代表没有读者,至少书是印出来了!”

“一定要跟读者决裂,但要让出版社及时打钱!”

“无论多么艰难,记住,我们已经在你朋友圈点了赞。”

当然了,大头马还是留了一手的,他在书的开头写道:

“本书送给马丽春,虽然她对此并无太多贡献。”

马丽春老师是大头马的亲妈,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写作这个过程中,马老师没有帮上什么忙,所以在卖书的环节上,怎么也要出点力吧。万一实在太不畅销,一本也卖不出去,为了支持大头马的文学事业,也让读者和出版社有种写了本不畅销书也能畅销的错觉,至少要把库存的书全部买下来。

反正马丽春老师已经发起众筹,筹到了一笔巨款。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五):与可能不存在的自己分享大智若愚

在一个看上去非常真实的梦里,第一人称的主角跟着长得并不像她闺蜜的女子,跑到阿姆斯特丹,寻找一场完美的肉体艳遇,但她并未得到实体的满足,相反,在一幕一幕的梦里看见了曾经的自己与曾经经历的事情。她创造了自己的梦,梦创造了此时此刻的她,和她的朋友。
在大头马的新书(貌似在一口气里她已经出了好多本新书)《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里,有八个充满此类终极悖论,但摆出轻松好玩姿态的故事,等待读者进入、咀嚼、琢磨,然后吞咽下去或吐出残骸。这种游戏式写法,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语言模式或角色主体转换上,甚至是一种全面性的对自身生产的文本的包容。这种体验在第一次阅读大头马的《谋杀电视机》时就已经非常明显,尽管我始终觉得那部获得豆瓣征文首奖的中篇给人一种玩小聪明的感觉,但不仅仅从形式,而且试图更新整部小说的意识形态规格的野心,依旧跃然纸(屏幕)上。
作者在《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里,不仅如同其化身各类指南作者所直陈的,在有意义的场景中寻找无意义的真相,更借助主人公之口,道出了“再也没有人老老实实写一个平地起高楼的故事了”的情形,这种情形,几乎可以用来概括八个故事的所有主角(在诸如《米其林三星交友指南》及《道歉指南》等冷静、客观、用说明书笔法写野狐禅的部分,则化身为作者本人)。在写作训练班的日常悖反及杀人者宾利的发家史中,可以看到对这本短篇集所身处的喧嚣时代的冷静与冷幽默回应,它们被角色之间约定俗成的一惊一乍包围,既在言语,亦在心上,是非常大头马式的机智文字游戏。
作者的后记《我听说海水曾经被分开》已经成为本年度最佳阅读体验之一,这种快感最直接的经验来源就是一遍没读懂,相比《婚礼偷情指南》那样明确无误的情感错位,后记中的肆意汪洋,冲破一切与“实验”、“架构”、“假正经”有关的条条框框,抵达(起码是作者)文心的(可以一望而并不可知的)深处。在本书的腰封上骇人听闻地写着“8位人格 8种体裁 8个主题 1个人挑战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其实并不骇人听闻,事实上,在一本书中完成这样多元且大胆(尤其是充满自嘲)的尝试,在文学阅读碎片化、轻微化的今日,是需要勇气的,究竟作者是否真的想要如本书开宗明义地说,将此书作为“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传世?这要问写作了《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的I君,或者写作了整本书的作者本人。当然,这位叫做“大头马”的作者,是否存在,仍然是一个谜,事实上,作为这篇书评作者的笔者,甚至感受到了小说字里行间,存在着两个“大头马”,一个是小说写作内的试图创造分裂的自己的作者,另一个存在于写作行为之外,将笨重的姿态传授给写作中的自己,也试图控制阅读中的读者的大脑。
而这个写作外的大头马,谁能保证不是你(也许只有我而没有你们)脑子里的一个梦之构造?也许此人和这本书,明晃晃,纵横捭阖,充满自我否定与冲突的聪明意志,都不曾存在于一个特定的世界。当然不得不说,我非常期待这位目前已经出了三本书(并在成名前就有个人传记行世)的高能著者,能够在编织文字迷宫领域不断更上层楼,甚至自己成为一座迷宫。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六):一点想法

我是个自以为是的人,从有记忆便是如此,常常把事情和人类,创造出另一面。我知道这是无知,上学后也没改过来,学得杂乱,反而更严重。不可否认的是,我从中得到很多乐趣。当我看到书的封面,这三只从不同角度握着笔的手,意义太明显了,让我误以为这只是个谜面,还隐藏着一把钥匙,可以帮我去探索整本书。我会这样想,是因为知道,头马有创作野心,不会放过封面、序言、目录、标题、正文、乃至于后记。头马从来不会直说,作家从来不会直说。于是我的注意力便跳到零散的英文字母,EEWSSLLRROT, 这暗示着什么,WNNOT,N·TOWN,北方的小镇,难道头马也要写北方乡镇叙事,一个被大城市碾压的贫穷敏感男青年如何继续被生活碾压。然后我才发现旁边印着两个单词,worst seller,操他妈的,我真是个傻逼,我真自以为是。worst seller,best writer。
最近坐公交,我强迫自己瞪大眼睛去看别人,总想从连绵的后脑勺挖些东西出来。脑浆,破碎的西瓜,弥漫着夏天汗臭的故事,然而什么都没有。这些只是长着黑色头发的后脑勺,隶属的主人玩游戏,看视频,翻小说。也许整辆公交最值得探索的人,是一个瞪着眼睛,形迹可疑的男人,也就是我。“不要出卖自身的经验。不要陷入体验式的写作,不要试图把自己的生活陷入虚构。 ”为什么被虚构指引的人,一种同样存在于地球的生活方式不值得被书写?当然值得被书写,所有事情都值得被书写,只是不好卖而已。“以下题材多半不会有人看:中年危机,知识分子,乡村,童话。”毫无疑问,这是一本知识分子的书,大家不想看如何创作,不想看结构技巧,不想看到作者出现。大家想看的总是毛茸茸的故事,有爱,有喜悦,有艰辛,最后总会成功。
我二十二岁的时候就厌烦了成功,虽然我并未成功过,你可以说我陷入了失败者的自我安慰,但我更倾向于说,这是一种偏好。我总会被其他失败者,大多数是作家、导演、乐队、间或中取得的成功姿态吸引。头马是其中一个。我一直关注着头马,也就看了这本书。我好久没看小说了,大多时候在玩游戏,看视频,翻豆瓣。这本书成功地改变了我的阅读体验,没有冗长的前序,不会被明显地引导,又被明显地引导,通过技巧,每页变得值得玩味,一种更贴近当代生活的互文。看完整本书,我也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评论。我没有上过文学理论课程,甚至不知道小把戏是什么。我能隐约感受到头马故意模仿某些前辈的写法,当然不只有模仿,肯定有超越的地方。但我看不出来。“当评论者与评论对象的力量过于悬殊时,该怎样进行不露破绽的评论? ”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受,我害怕狡猾的真诚袒露无能,可是年龄增长带来的经验告诉我,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说说吧。
看第一遍时,我喜欢旅行指南,第二遍时,我喜欢后记。我讨厌不畅销小说指南,意思太过明显,于是变得无趣。婚礼偷心指南让我困惑,许多蹩脚的漏洞,一种头马不会犯的漏洞,让人看不懂目的。包夜指南看不懂,只觉得有趣。旅行指南从技巧里看到头马的感情,后记里看到更多的感情,头马终于肯让自己显露出认真,显露出我喜欢的作家同样曾经显露的内心和目的。道歉、米其林和评论指南,对这三篇的整体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某些细节,如对道歉的重塑,对吃饭,骗局,秘密与友情的思考,对评论迷宫的创造,我喜欢。一块丽兹是一块技巧的杰作,当然不是杰作,我实在找不到词来替换杰作,好烦,好讨厌这段评论。
我对艺术还抱有老套的看法,认为任何作品都不需要打星或者奖项去认可。只是写个书评,要发表出来,就必须打分,这就是操蛋的生活。这本书到不了五星,我也不愿打二星,三星,四星。“写得太烂和写得太好都可以,避免平庸。 ”给一星只是缺少选择,自以为是的无力反抗。
我知道头马前段时间在跑马拉松, 不清楚他还有没有游泳,也许早就不游了,这样也好,毕竟泳池太小。写下这篇东西,也就是想他跑长途马拉松时,会不经意瞄到其中一个观众,正瞪着眼睛,眼珠有些光亮。
比起马拉松,我更喜欢游泳,说起游泳,我有必要告诉你们,我是怎么认识头马。
在一三年的夏末,我在泳池碰见头马。他穿着一套紧身泳衣,包裹了自己。头马的胸部微突,裆部微涨,眼睛被泳镜遮挡。我看不清他的面目,只看到泳衣的背后印着几个字母,Araby。后来,我上网去找这个牌子,也想买一件,可是没找到,真是用钱也买不到。只从网页搜出了一条相关信息,说这是南美巴拉那河的一种鲷科小型鱼,皮肤黏稠,灵活,警惕,喜爱躲藏在幽暗水草的一种鱼类。买不到也不重要,毕竟我还可以泡在泳池,观看头马游泳带来的快感。 他一会自由泳,一会蛙泳,变换着技巧,还游得特别快,真是只怪物。 他有时会在泳池中间停住,像溺水,像挣扎,然后又会跃起,在中心打转。他总是处在中心,比起我这种抓住浮标靠在墙边歇息的初学者,他既危险又勇敢。我注意到他不经意,或者说刻意显露出来的小动作,在冰冷的池水里如此有感情,例如马丽春的卤鸡爪,杰西卡的声音,真是个怪人。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头马。她可是世界上游得最好的人。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七):一部具有创新风格的小说

  文/初晓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名字,我还真以为这是一本小说写作指南,但仔细看书的简介才发现,这原来是一个90后作者写的一部小说。但这部小说又和其他小说不太相同,作者大头马一人驾驭了8种体裁不一的创作风格,从8个不同的主题进行了文学创作。

  这样一部小说,倒是挺新奇。那么,《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究竟新奇在何地方?让我们一一探讨。

  作为一部小说,取这样一个名字——《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明显给人一种误导,不知者自然认为这是写作指南。那么,作者非要选择这样一个书名,究竟是为何?看书中8篇小说的第一篇就大致明白了。原来,作者在书中虚构了一个写作班和一场奖金三千万的写作比赛,这个写作班的目的就是教人写出来不畅销小说。若是知道这些,是不是觉得此书立马有趣了?

  第一篇《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作为重点篇目,更是具有吸引人地方,它写了主人公被写作班选中,参与写作班的过程。他并非作家,也不是什么诗人,偶然误入“大师班”,见证了无数名人,可真正见证过后,却发现一切似乎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此篇小说以十分幽默风趣的语言讽刺了某些社会现实。或许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可以创作的年代,文学似乎也变了味道。那些自诩为作家的人,真的是才华横溢,卓尔不群吗?

  《道歉指南》这一篇也十分有趣。道歉需要讲求技巧,道歉者如果能掌控局面,道歉就能够十分顺利的进行。首先要了解对方,然后要考虑吃,这也是决定道歉地点的重要参考。“道歉应该选择在潮湿的天气下进行。”大头马在书中这样写道。为什么非要在潮湿的天气呢?从书中可以知道,原来在室外道歉,尤其是在下雨之际,若是人数之多,竟然能够成为一道风景,对一个地方而言,这也能成为一种文化景观。“道歉时不要穿高领衣物,这会掩盖住低头时浮现的双下巴……”读这样的文字,实在是忍俊不禁。

  于是,我不禁感慨,大头马的脑洞实在是大。但若是细细体会,却发现,他的文字中带着讽刺的意味。真正的道歉需要的是真诚,并非演戏,也并不是过于注重自己的形象。可是现实中,被迫道歉的人很多,真正愿意道歉的人,只怕是很少。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一书中,一共8篇小说,每一篇都是不同的风格,但是有趣的是,前7篇都是《XX指南》,唯独第7篇《一块丽兹饭店那么大的沉香》,这是不是作者大头马故意给强迫症患者制造困扰?答案我不知道,但是这部小说无论是从创作形式,还是创作风格都独具特色。如此创作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大头马如此创作,风趣幽默,反映现实,也应该跟他的理想有关。他的创作目标是获得诺贝尔奖。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他真的可以实现理想。而这部《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说不定还真的会是一部畅销小说。

  总之,《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是一部构思奇特的书,一部让强迫症患者很无奈的书。其实呢,它就是一部小说合集,让人哭笑不得,读后又觉得特别现实。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八):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
                   对于《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这本书来讲,乍看书名还以为是一本写作指南,只求阅读它来增长下我贫瘠的写作能力,好使我在作文中及个格。当然,等我仔细翻看阅读完以后,它确实是一本写作指南。至于作者大头马来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读者来说,阅读完整本图书也是真的不知道大头马何许人也,可能是一位脑袋里装着众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思维天马行空的少年。
                   翻开书,硕大的字体倒是独特和醒目,二十条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直白,简洁,每一条都值得玩味,特别是最后一条,在我仔细的研读完前面十九条之后,颇有深意的点头称赞,正准备封为写作的至上法则呢。第二十条这世上并没有什么写作法则,如果你不小心看见了它们,请忘记它们,然后开始动笔。多么彻底的领悟,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以足践之,还是要多动手,写作才能有点滴长进吧。
                      整部书是一本虚拟写作大赛的作品集,全书八篇小说,实际上都出自大头马笔下。作者虚构了一个写作班和一场奖金三千万的写作比赛,八篇各式各样主题的小说,假装成是写作班的学生所创作,作品题材包罗万象,风格变化多样,贯彻前边的二十条写作指南,大头马以不同虚拟写作者的身份,展现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故事。在阅读中感受不同写作的技巧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当然,我是每太读懂,可能我太愚笨,思维没有跟得上作者的笔触。
                      就故事内容来说,开篇的大师班课程聚众云集了各个领域的畅销书作家,怪诞的是没有发表任何作品的王德吾也被邀请到其中,更怪诞的是训练的课程是跑步、弄菜园做农活、扛沙包、冥想等,在交稿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大神级的作者们互损互掐倒是对当下的文坛风气的一种折射和讽刺。在婚礼偷心指南中,讲述一个婚礼上偷心的恋爱咨询师,最终退出此游戏。被开拓互联网进行恋爱咨询的老板和新员工劝退,在老板的婚礼上帮助友人安东寻找记忆中的情人。看似荒诞,游戏人间, 又有底线和原则。
                      在阿姆斯特丹旅行的指南中,在阅读的时候,我真的是看了两遍,当做侦探小说来读,企图检测出什么蛛丝马迹,来证明是时空逆转,才让我和杰西卡第二次在阿姆斯特丹相遇。在我前十年的回忆中,与杰西卡的点滴,在逻辑上真的看不出漏洞来,在十年之后的相遇,我和杰西卡是不是在两条时间的平行线上,相互逆行行驶,是个谜。我准备再读一遍。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九):隐秘的致敬

不妨据实相告,我并没有购买这本《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因为作为一个诗人,我并不打算转型从事小说写作,也就不需要一本或真或假的小说写作指南,这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也不必为此感到抱歉。但我似乎打开过作者本人转发到朋友圈的她自己公众号上的这本书据以命名的书中第一篇《不畅销写作指南》,那天晚上我大概喝了不少酒,晕晕乎乎地没有仔细看,但是我隐约记得如下段落:

从B市到那个沿海城市,只用飞两小时。然而从机场出来,我立刻被热浪拍醒了,我到底做了什么?因为一通诈骗电话被忽悠来了几千公里外的陌生城市。当我从机场坐上一辆开往码头的大巴,我立刻给自己安排了一套止损的Plan B:一旦确认那个岛上什么都没有,我就找个旅馆住下来,展开为期三到五天的度假。具体时间视女友何时恳求我回家而定。当时我还没想到我们两人的感情已经淡漠如此,她从头到尾连一条短信都没发过。码头的人不多。海滩边的游客们意兴阑珊。我很快坐上了一趟开往对岸岛屿的渡轮,上岛之后,我按照地址找寻目的地,然而遍寻不获。岛上整齐排布着小洋楼,穿行其间仿佛迷宫一般。我汗流浃背,感到一阵晕眩,差点儿要中暑,干脆一屁股坐了下来,内心一阵失望,又是一阵轻松。我打开了下飞机时被塞到手中的旅游手册,打算开始研究此处的风景名胜。 “你也是上大师班的?”我突然听到有人问我。抬头一看,见是一中年男人,头顶微秃,肚子微凸。天热成这样,却还穿了一身颇为讲究的正装,正套着一块手巾擦汗。“对。”我没来得及多想。“那你站起来一下。”他说。“怎么?”我问。他没说话,拉我起来,然后径直走进了我身后那栋小洋楼。我这才明白这就是我要找的目的地,而它的门牌号和我以为的差了一个数字。我怔在原地,这才头回感受到自己确实来到了闽南地区,周围的一切突然真实了起来。如果这是一部电影,此处应当出片名: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

当然,这是事后翻找作者朋友圈摘录的,我当时的状态怎么可能记得这么清楚?不过我确实记得若干关键词:“沿海城市”、“机场”、“大巴”、“渡轮”、“码头”、“岛”、“小洋楼”、“闽南地区”(至少记得其中3~5个),也就是说,故事的虚拟场景被作者设定在闽南地区某沿海城市需要从机场搭乘大巴到码头搭乘渡轮过去的一个有很多小洋楼的岛上,那么很明显了,这说的是鼓浪屿。因此,作为整本书据以命名的这开头的和重要的一篇,作者的这种设定,是旨在向我表达一种隐秘的致敬,难道你们都看不出来吗?

至于作者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向我致敬,其实我并不甚了了,也无意深究。事实上我和作者并不太熟,只见过两次面,其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一次是若干年前卢十四组织的圆明园春游,印象较不深刻(相当于淡忘)的则是另外一次。至于这一次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去年作者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找当时的照片给她,令我联想起一些别的事情(然而那些事情与本案无关、也不涉及作者,故在此忽略不提)。

事实上那时我刚刚创业不到一年,开了一家唱片公司并侥幸存活至今;而后来作者与二捞(arlo)老师/同学合组了一支乐队,作者在乐队中(仅)负责写歌词,我一度想帮他们出一张唱片并为此与乐队成员进行过简短的磋商,然而由于该乐队在近两年时间里只创作出三首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但我仍然看好你们,虽然也不是非常看好。

我知道作者一直试图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过迄今尚未听说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个情况很类似我师兄、中国小说大师悠哉(著有长篇小说《燕园梦》),以及李敖和北岛,我在此建议他们四位华语作家中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以凑成一桌麻将(如果四位都会打麻将的话),一边搓麻一边长吁短叹时运不济怀才不遇,也是蛮凄惨的。不过作者相对而言具有年龄优势,来日方长,不必操之过急,姿态上可以放轻松一些(到更年期过后再感到焦急也不迟)。我是看好你的(超过看好我师兄,但请不要让他知道),虽然也不是非常看好。

综上所述,如果作者和二捞(arlo)老师/同学能再创作出7首歌并谈妥由我的公司为他们发行,并且假以时日作者能如愿以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么我的公司将会是继为鲍勃·迪伦出版唱片的Columbia(后并入Sony)之后第二家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版唱片的唱片公司,因此未雨绸缪,我有义务为作者写一篇书评,诚意推荐这位文坛新人(大概8成新)。何况,作者的书名还提到了我的家乡,如前所述,是旨在向我表达一种隐秘的致敬,难道你们都看不出来吗?

(顺便说一句,其实我还读过本书的后记《我听说海水曾经被分开》,文中提到了李斯特和拉赫玛尼诺夫,这是两位很重要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但我觉得作者不提他们也未尝不可。)

我的话完了。请大家支持作者——头马老师/同学,并期待她和arlo的新歌。谢谢大家。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读后感(十):致幻指南:《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

大概是因为天生有点迟钝,我是一个读书特别慢的人,所以我到现在也没有看过多少大文学家的作品。在上大学之前,看过最多的书是郑渊洁写的。而上大学之后,尽管学校开过文学课,但我的注意力主要被影碟店、照相机和剪辑软件这些东西吸引了。所以,基本上当我开始工作,开始对文学感兴趣之后,我发现已经错过了读书的绝佳时机,而这也导致我三个月前才看过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并感受到了早就想感受的折服之情。 尽管自己总是骗自己说还有一辈子时间慢慢读书,但有时候看着自己买的千百本书,一声长长的叹息就好想要从心底回荡到时间的尽头里去。 而这时候,当你看到大头马的《一块丽兹饭店那么大的沉香》这篇小说,你就会感到绝望。小说收录在她新近出版的《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一书中。在这篇小说里,这位十分年轻的作者轻易地在文章中列出诸多文豪的名字,并试图用这些文豪的写作风格来组织、或者说游戏出一则只存在于文字中的时空。 小说故事很简单,就是作者与角色“W”的暧昧关系,也许还有一点爱情成分。小说中列出的名家作品诸如《麦田捕手》、《搏击俱乐部》、《米格尔大街》、《小镇奇人异事》、《中国套盒》、《悠游小说林》列出的作家诸如保罗·奥斯特、雷蒙德·钱德勒、威廉·巴斯特、塞林格、海明威、索尔·贝娄、奈保尔、哈金、略萨、艾柯、伍迪·艾伦……甚至是天才编剧查理·考夫曼。 这些作家和作品,除了绝少数的几个,基本上我都没读过,这也就为阅读带来了阻碍。因为倘若你能够如作者一样都读过并且了解这些作品的风格或写作方式,也许你会更自如地阅读这篇小说。不过,即使你了解了小说中提及的这些作家,大头马还在小说中设置了另一层障碍,即文本的结构方式。小说分了六个部分,但每一个部分基本上到最后都戛然而止,在下一部分的开头,作者开始消解自己此前的写作,情节在这种结构与解构之中慢慢结起一张网,你在各个结点处也许看到情人的暧昧,也许看到写作技巧的炫耀,也许看到作者自己生活素材的影子。 我在两重障碍面前读完并远离了这篇小说,它变成了记忆中的一张奇怪的蛛网,而网落下的影子,成为毕加索那种立体主义式的割裂而又完整的剪影的样子。 总体来说,这仍然是一种文字的炫技。而另一篇《阿姆斯特丹旅行指南》则近乎达到智商炫技的程度,它有着完整并且精彩的故事,甚至成功地融入了情感元素。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情感在《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一书中是稀罕之物,即使作者描述到了情感,通常也都是冷冰冰的,保持了充分的距离。比如小说《婚礼偷心指南》,偷情组织的“偷心客”之间的情感是故事重要的核心,但作者多少避开了这个核心,故事的创意本身被凸显了。 《阿姆斯特丹旅行指南》这篇小说很容易让人想起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在那个非同一般的男妓“妓院”(也可以说是爱情体验馆)中,通过“服务生”提供的某种神秘的致幻成分,主人公能切切实实地体验到某种婉转爱情或直通情欲的幻象。而“旅行指南”也就可以理解为精神扭曲指南,或者致幻指南。故事的悬念很有意思:女主人公去阿姆斯特丹嫖妓。故事的人物也很有意思,女主人公的朋友杰西卡·李是一个击碎规则的女人,狂热拥抱生活中一切越矩的事情,简单来说其实是就是藐视常态的生活。故事的转折也有意思,消失了很久的杰西卡·李再次与主人公相聚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而随着侦探小说般的对读者心绪的勾引,你成功地被作者套在了她的文字迷宫中,而后进入到她早已准备好的幻象华彩之中。 如果说大头马此前的《谋杀电视机》仍然在写作路途上奋力探索的话,从《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开始,她基本上开始有了逐渐成熟的写作方式,也就是说,尽管她在书中提及了许多著名作家,但她没有落入任何一个作家的文字巢穴,她在试图创造自己的文体。但读者也会在这八篇作品中发现,她在讨好读者的娱乐、高智商创意的快感,以及审视自身的严肃写作中来回摆荡,而最终会达到怎样的平衡,只能去问身处未来的作者本人。

这本书里,情绪最激烈,最具有野心,写得最狂恣的,并非书中的各篇小说,而是本书后记《我听说海水曾经被分开》,作者这样的文字并不多见。你会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闻见醉意,闻见理性断裂之后的跳跃,闻见迷幻药的强光,闻见诗的暴风雨,闻见她自己心底的深渊。 在这篇后记中她写道:“我泡在鬼魅般天堂色的内陆湖里放弃思考,蒸腾的气雾被刺骨的寒风吹散,突然间涌现出神与神的交谈。” 你当然会在这种语句中闻到这位作者野心的形状,这些野心自然也蛰伏在书中其他小说中。这种野心是作者的真相。这个世界有很多个真相,可以说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大部分是随着肉身的消灭而被埋葬了,而大头马的真相将留在世上,并且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