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路上》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在路上》经典影评集

2017-11-24 21: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路上》经典影评集

  《在路上》是一部由沃尔特·塞勒斯执导,萨姆·赖利 / 加内特·赫德兰 /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路上》影评(一):点上一支骆驼烟

最近感冒咳嗽,远离烟草,《在路上》这部电影却让我有点上一支骆驼烟的强烈冲动。这年头骆驼牌香烟是不好找了,还好楼下小卖部有万宝路。虽然感觉万宝路没骆驼来的那么有感觉那么应景但还是很自觉地吧嗒上了,突然想起一部电影《感谢你抽烟》里边就有一个创意,说的是在电影里植入抽烟镜头来感召亿万烟民,够歹毒! 三四根万宝路抽完电影也随之稀里糊涂地看完。个人感觉片子平白无奇,没有营造出我想象的氛围,但看完后心里却怅然若失,没有由头的有点小惆怅小伤感。又点上一支,烟消云散间才明白,骆驼再也抽不出当年的味了,当年跟一起抽骆驼的哥们们再也难相聚了,当年满脑子纯纯地崇尚凯鲁亚克金斯堡亨利米勒格瓦拉伍德斯托克文艺青年文艺范的傻逼岁月再也回不去了。
估计这部电影对于我只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就像当年从学校图书馆的角落里把垮掉一代们的代表作一一请出,然后胡乱扔在宿舍床头一阵就永远从我的记忆里消失了。说实在的那些书对我来讲真的没有文学上的美感。我只是觉得奇怪,那个年代二十左右的小屁孩哪来的那么多颓废,叛逆,迷茫破碎的心。他们开口就是理想人生哲学友谊,他们满嘴都是烟草酒精大嘛,他们出门就有免费车抬腿就横跨东西部纵横南北美,他们穷困潦倒流落四方也能花天酒地莺莺燕燕。他们活的没心没肺他们过的恣意妄为。他们的故事在我们看来荒诞不经光怪陆离而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他们的日子那就是他们的青春。对当年同样是小屁孩的我来说他们垮的很迷人很鲜活很有有型,有点小神往。谁没年少轻狂过,谁又没向往着试着去垮两天?
零一年上大学那会,骆驼烟对穷小子来说可是高档烟。当时骆驼还是吉林什么公司出品的国产包装货,六块钱一包,多么漂亮的屎黄色的软骆驼啊.记得当年每个月学校有三十元补助打到餐卡,一到账就颠颠的跑到食堂小卖部来上一包过过瘾。山东的稍微老点烟民都熟悉,当时抽烟的起步价是一块八的软红金,二块钱的大鸡,二块五的清香哈德门。骆驼!六块一包!奢侈品!加上是混烟够劲又是美帝国主义西部牛仔专用烟,抽烟的那么带劲啊分烟的那个拉风啊。烟民游荡在楼道,哪个哥们递上根骆驼烟那简直立马感动的当亲人看。叹,如今中华抽不出当年一块八红金烟的享受
一哥们,上学时经常一起凑钱买烟,青岛毕业后回老家西安发展,一直未见。前几天电话,问其想念青岛海风习习乎?这哥们来了句:青岛在心里已经了无念想,恍惚从来没在青岛上过大学,而是在西安,梦里梦到我们哥几个说的全都是陕西话。我去,这哥们要过的多充实多幸福多没心没肺才能如此乐不思蜀呢,或者过的死去活来疲于奔命麻木不仁以至于心无旁骛,丫走了什么狗屎运竟是前者。
学校四年,除了翘课游荡考试攒学分打游戏拍马子外,我们还是讨论了点人生和理想的。我们有模有样地买了二手吉他,听着警察皇后枪花,淫着海子马雅可夫,死磕着希区柯克的电影,啃点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抽着骆驼喝着崂山啤酒,有一搭没一搭的扯扯理想和未来。当时的我们就那么纯纯的以为那就是垮掉的气质的,哪怕一点点。
开口理想闭口人生,恣意尽欢在路上的那个时代让三十郎当养家糊口还房贷的我觉得妒火中烧羡慕嫉妒恨让我觉得虚无缥缈,遥远的近乎矫情。人家在该垮的时侯该垮的地方诗意的垮了,而我们这些傻逼观众,还没欣赏意淫够呢一转眼就要给孩子喂奶了,岁月蹉跎空唏嘘。也许心态真的很重要,很欣慰当我变成为城市里的一只迷失的蚂蚁的时候还能看到曾经志同道合的哥们依然走在理想的路上,至少让我这个远方的旁观者看着眼馋,觉得他们过着幸福小日子,面向心灵内心富足。 没有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土壤和资本,但内心平静富有的小伎俩我们还是要继续的。情谊之所以在继续,是因为我们还在同样的世界还欣赏同样的美好还怀有同样的理想,所以兄弟们,在你选择的路上不只你一个人在赶路,你也是在帮我欣赏你遇到的所有的美好。
不知道为什么每一组人里总有一个人被喊做胖子,总有姓马的男青年被喊做老马。总之现在的胖子按照他的表述似乎瘦成了纤细的型男,老马依然是老马群里的小马。总之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分给我烟抽的兄弟,看完《在路上》甚是想念,请为我点上一支骆驼烟。

  《在路上》影评(二):在路上,暗夜中的心灵潜行

       原著是在大二时候看的,看的是王永年的译本,白白的厚厚的,很喜欢里面带的那个小书签。后来不知怎么的这本书找不到了,忘了是借给别人看了没还我还是自个不知道放到那个地方了,也有可能的是毕业时候被室友当做旧书给卖了。后来又在书摊上买了一本一样的又翻了一遍。
       作为年轻垮掉一代最推崇的一本书,自然会引得无数文艺青年竞相折腰,积极的思索的客观的探索的矫情的吹捧的做作的故作冷艳的各式各样的评论也是铺天盖地鱼龙混杂。我看的时候,始终也是被内心年少的激情所引导,随着书本越翻越薄,我渐渐的也感觉书中的那中生活离我们现在的处境相差实在是甚远,我们无法去实现那样让肉体和灵魂都接受价值与理念双重洗礼的灵魂跨越,“在路上”的精神我们只能高高仰望,在心里独自的发着白日梦,有一天我也要体验这样子生活的期望,可是我们都知道真正的生活让我们如此无能为力
       
       回到影片本身,忘了是09还是10年自从豆瓣上放出这个电影条目后就一直标注了!讨论区的人们一直都暗流涌动的期待关于影片的最新进展,毕竟这会是一部很棘手的影片,忠于原著还是有所拍出新意都是导演的事情,我们只能妄自的臆想一番。看过本片后更觉得像是一部以荷尔蒙为主导的片子,年轻除了无下限的荷尔蒙分泌,剩下的就是上路去寻找爱情寻找自我的存在感,追寻精神灵魂的寄托。而书中最本质展现的垮掉一代的迷惘悲痛都被肢解分离在影片中荷尔蒙的流淌与沉默的对视中,总感觉让人少了一股子气力,看完轻轻叹了一口气,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 o ⊙ )啊!
       不过,无论怎样,在路上始终都是一件有营养的事。

  《在路上》影评(三):on the road or off the road

It just reminds me of what I thought before. I already forgot when I've read that novel but I'm pretty sure that I was young back then and I kinda had no idea what it was about but somehow I just knew that it was the feeling that I wanted. Yeah, on the road. I guess I don't like some kind of STABLE. I want to play, enjoy, have fun...all that stuff. I don't like responsbilities, all kinds of them.
But I know I can't be like that for too long. I need to do what I suppose to do at some certin time.
I wish I could be a boy sometime, a boy who don't need to take charge of anything and just have fun and never get tired.
Dean Moriarty, how can I be like u someday.
You've just got lost all the time and didn't find your way yet. You were not to blame cause you were a good person. You had all those feelings, emotions. You loved all the people around you, I mean, for real.
But after that, I think I gonna get off the road and live with my life again.

  《在路上》影评(四):我记得曾经听过迪安这个名字

高中的时候 县城里有个希望书屋.常在那里借书打发无聊时间
那会看过安妮宝贝 痞子蔡 九把刀 金庸 古龙
 也看过郭敬明 韩寒 张悦然
我看过很多的书 充满虚伪或是真实的书.
高中的时候我想我是个挺虚伪的人. 喜欢装酷
写诗歌
很二百五
我都记得
我还记得我在一本书上 看过迪安这个名字 内容和 这本在路上 差不多
换汤不换药. 但的确是一个大陆女人写的书
但是觉得那本书很特别很酷
现在想来
那本书就和我的少年时期 一样的虚伪 抄袭 装酷
空洞无物
我倒是蛮喜欢这部电影
也觉得迪安这个人物很特别 蛮有趣的
但那只是书本而已
我想我已经过了追求虚伪偶像的年纪
我能够理解那些崇拜 神话. 甚至想要变成迪安的人
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
正如我能够理解高中的我一样
那大概是人生的一个阶段
但我并不知道一个人何时会经历 何时又会长大
书中的迪安充满了魅力
经历 长相帅气 堕落 生活在50年代的美国
现实是我们是我们自己
迪安永远活在书里 有些人讨厌他 有些人喜欢他
而对我而言
他是个有趣的人
他活在书里
也只活在书里

  《在路上》影评(五):不期而遇,既是重逢,又是诀别

        也曾迷惘,彷徨,却从未失去过方向。因为我很贫穷,所以我拥有一切。
        在人们的眼中他是怪异的,不合时宜的,然而只有你明白,他的那份洒脱和超然,自由和狂野,却是你可望不可即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你爱他恨他,却永远忘不了他。
        “垮掉的一代”的迷惘,空虚,毫无目标,没有责任感,及时行乐,年少轻狂,挥霍青春,却又时而憧憬家庭和幸福安稳生活的心理状态。一直在路上,但不知道要去哪,一直在寻找,却不知道要找什么。对于人生方向的追寻。
        在经过漂泊,迷惘,疯狂,享乐之后,Dean和Sal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落魄不堪的去寻找归宿,to live a real life,结束毫无目的的公路旅行,回到各自的城市。随之而来的却是前所未有的空虚和彷徨。寒夜,在纽约街头,Dean与Sal不期而遇,既是重逢,又是诀别。曾经风流不羁的Dean如今落魄不堪,而Sal早已是另一番模样。
        亲情友情和爱。令人感动而又唏嘘不已。在经过那么多光怪陆离的不羁流浪之后,在经历过生命的激情之后,在经历过青春的燃烧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自己在寻找什么,Family? Friends? Love。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在路上》影评(六):两端台词,两个阶段

我倘佯在他们身后,就如一直以来,跟随在那些吸引我的人身后那样。只有疯狂的人才能引起我的兴趣。那些人疯狂地生活,疯狂地表达,同时对一切事物心怀渴望。他们毫无倦意,不屑于陈词滥调,只是燃烧、燃烧、燃烧,如子夜烟花般绚烂。
在美国,夕阳西下时,我坐在快垮掉的老河墩上,仰望新泽西上方式的长空,想象大片的荒野,绵延不绝。在大地上隆起,直到西海岸。道路远没有尽头。人们在这无尽的路上,纵情遐想。在爱荷华,我终于知道,长庚星一定会低低挂在空中,昏暗的光洒在大草原上,而只是在夜晚还未完全降临之前。在夜晚到来,笼罩了大地,描黑了河流包裹了山峰,掩藏了海岸。没有人,没有人能预测未来谁会怎样,只知道我们都会凄凉的老去。我想到了迪安莫瑞亚提,我甚至先到了老迪安莫瑞亚提,我们从未找到的他的父亲。我想到了迪安莫瑞亚提,我想到了迪安莫瑞亚提。
(来自优酷视频版本的台词,第二部分觉得原来的有错译,稍有改动)

  《在路上》影评(七):一场横跨青春的公路旅行

我没有看过原著。但是原著的影响力和魅力吸引我看了这部改编电影。
如果让我形容我对美国文化的理解,”在路上“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形容。广袤无垠的公路,一望无际的田野,偶尔驰骋过的汽车,这是一片我们可以想像到最接近天堂的自由的土地。一代美国人的青春挥洒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只是飘散的尘埃。
豆瓣上的评论里多次提到原著松散的结构,肆意的表达和狂放的文字,统统构成了它不适合改编成电影的特性。而特殊的时代特性更是造成了它的不可复制性。所以首先要向导演的知难而进表示敬意,要知道这是让大导演科波拉都束之高阁的剧本,导演要不是有极大无比的热情,就是有无知者无畏的勇气。虽然对于一个巴西导演能不能诠释出这个极度美国本土的故事表示怀疑,但是李安也能拍出《理智与情感》,为什么《摩托车日记》的导演不能驾驭同样题材的《在路上》?
还好影片的叙事和拍摄手法都恰如其分,几个主演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十分入戏,配乐也是锦上添花。电影用了主观的叙事角度,从Sal的角度出发,各种摇摆不定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肆意狂欢、挥霍青春的几个主角,Dean的危险性同时也是他的诱惑性,吸引着几个文学青年围绕着他。而他也自私的享受着大家的爱和关注。影片频繁的鼓点声巧妙的响应着他们激情背后潜伏的危机和不确定。
看过电影,总给我的感觉少了点什么。好像放纵的也没有那么彻底,反叛无因,只是迷茫,没有了挣扎,只是放纵,没有了潇洒,看上去很美,可是却失去了味道。
这个夏天刚刚结束了环绕美国的公路旅行,电影又让我稍稍留恋了一下熟悉的风景。也许我应该去看看原著,可能一冲动之下再开回那一望无际的公路上,毕竟挥霍青春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在路上》影评(八):无论如何,都应该让自己的人生在路上,

       在美国,夕阳西下时,我坐在快垮掉的老河墩上,仰望新泽西上方的长空,想象大片的荒野,延绵不绝,在大地上隆起,直至西海岸,道路远没有尽头,人们在这无尽的路上,纵情遐想。
    在爱荷华,我终于知道,长庚星一定会低低挂在空中昏暗的光洒在大草原上,而这只是在夜晚还未完全降临之前,当夜晚到来,笼罩了大地,描黑了河流,包裹了山峰,掩藏了海岸,没有人能预测未来谁会怎么样只知道我们都会凄凉地老去。
    这两段话是片尾赛尔说的,我想是对他自己和迪安说的,更是对我们说的,我们当然想并且会在路上,而且无尽的路总会让我们向往,因为道路没有尽头而且美好,但是谁都不能预言未来如何,我们只会在自己的路上慢慢老去,可我想他不后悔,我们谁也不会后悔,因为“在路上”才叫活着,我并没有觉得这叫做“垮掉”,因为在路上才是青春,才是人生。
                                          2013.3.1

  《在路上》影评(九):U Lost Everything。

總說那個年代噠美國人是垮掉噠一代。
但是難道現在噠美國人不是麼。
決定看這部片子是因為有Kristen Stewart和Kristen Dunst。
但沒想到我被Garrett給秒殺叻。
他噠眼神和舉止完完全全就是一個Bastard。
太帥叻。
而Kristen Stewart身上一直有一吸引人噠氣質。
神秘、青春、狂野、放蕩。
總之我喜歡她噠那種感覺。
迴歸劇情。
電影主線就是圍繞著Sal和Dean噠友誼和三年多的生活展開噠。
沒有那些粉飾噠語言和華麗辭藻。
就那樣赤裸裸噠把當時故事展現給大家。
他們迷茫沒有信仰。
註定這一生都失去叻幸福。
可是Dean似乎明白噠太晚。
等他醒悟之時。
連這一生唯一寶貴噠友誼也丟叻。
不知道他之後噠故事會怎麼樣。
祗知道那一年他在紐約噠街頭閃著淚光。
仿佛變囘那個清純懵懂噠大男孩。
可妳我都明白。
青春是一道永遠不能抹去噠傷疤。
Dean後悔自己沒有死在那個最莽撞噠17歲。

  《在路上》影评(十):电影里的性很正常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迪安,莫里亚蒂,萨尔的角色只是个叙述人。通过的萨尔的眼光,我们看到了一个沉溺于爵士和性爱、对家庭朋友不付责任的角色。
以杰克,凯鲁亚克主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对现实不满,崇尚无政府主义,屏弃传统的社会和艺术形式,追求个性片自我表现。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是被当时的人们所批评的。他们自己却把这种思想方式同天主教真福直观联系起来,真福直观是指圣徒灵魂在天堂对上帝的直接认识。所以赞同他们的人又称他们为“神圣的傻瓜”。
电影里的迪安,原型叫卡萨迪。卡萨迪本身就是个浪荡哥儿。他却能把自己的交友的经历书写下来,成为杰克,克鲁亚克叹为观止的文学:
 
       “洋洋洒洒的一万三千字的美妙的信,我有一句话要说。我认为它应该位于美国有史以来最美妙的文字之列……说实话,德莱塞,沃尔夫的文字都赶不上它;梅尔维尔从来没有比经更棒的。我知道我不存幻想。它不可能像海明威的文字那样简练而断断续续,因为它没有任何隐藏,……你必须继续实际情况带有刺激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只写那些让你感到刺激的东西,并使你保持清醒,而不被疯狂的欢乐冲昏头脑。”
卡萨迪写给杰克,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的书信,后来所剩无几,收录在了他的自传《第一个三分之一》里。那些张狂恣肆的信件里,描写和女友做爱的句子,直接启发了杰克的文风。杰克在小说里直接录用了信件片断。
《在路上》这部小说的第三部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迪安的。这一段话也是当时的对“垮掉的一代”的普遍看法:
“你除了你自己和你的乐趣外,根本不关心任何人。你考虑的只是裤裆里的玩意,你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少钱或乐趣,事后你就把他们甩在一边。……”
所以,电影里出现的那些做爱镜头,也算是忠实小说情节的改编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