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说情话》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说情话》读后感10篇

2017-12-13 21: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说情话》读后感10篇

  《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说情话》是一本由韩松落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说情话》读后感(一):残酷世界的柔情摆渡人

  1.

  你能想象吗,这个在晴朗午后安安静静坐在西北小城咖啡馆某个角落里、神情温柔的人,他的名字叫韩松落。

  2.

  2010年10月出版的一本《为了报仇看电影》横扫当年图书类各大榜单。在豆瓣读书的页面,近万人的“读过”,总评四星的分数,让原本过着“多年实践僧侣式生活”的韩松落瞬间成为大街小巷读书人的谈论对象。一本电影随笔集,得到这样的话题量与销量,韩老师创造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人们逐渐苏醒,“原来这就是韩松落?”,大家开始记起曾在《看电影》里读过这样的文字,在《南方都市报》、在《时尚芭莎》、在《GQ》中文版……

  颜峻说他“眼毒心静”,无论是娱评还是影评,他永远能一针见血地看到所谓“狗血”、“噱头”表壳背后深藏的的隐性联系,但从不指点苛责。他不做高高在上的评判者,也没有为此俯下身来,他就站在我们的方圆几里内,却能理解人世间的一切毒辣苦涩不仅如此,还掰开揉碎了一点点告诉你:很多时候,无关美丑错对,是人性天生如此。

  他是时代的记录者,有朋友说过,我们忘记了的,韩松落会帮我们记得。八零、九零年代的安静与喧闹,他记的比谁都清楚。他写作,他笔耕不辍呕心沥血地写,美妙的糟糕的、欢愉的痛楚的、变幻莫测的鲜血淋淋的,一支笔把心里翻云覆雨的海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他一点都没变,谈起童年的和田农场、中学时的西北小城,眼神里泛的光芒就像新疆的天空一样深邃;说到唱片时代、大卫林奇、荒木经惟、麦卡勒斯、福克纳、伊藤二,他如数家珍:每一张、每一部、每一本的年代与风格,看后的感受如何……这是他不设出口的私人密室。他也在变, 在娱乐专栏里写哲思、谈心理学,以至每当发生娱乐新闻,粉丝们便第一时间蹲在公众号和博客、专栏下痴痴等待他的独家解读;做电台主播,聆听年轻人的千丝烦恼,温和耐心不具侵略性地开导;接着,开始搬进城里,做饭健身,和喧嚣共处,做大隐隐于市的诗人。

  3.

  韩松落和村上春树有几分相像,他们都善于在绝对的自律中创造浪漫。他的豆瓣页面,标记着看过的近四千部影视和三千本书籍,家里几乎布置成了小型图书馆。不动声色地每年出两三本书,去大学演讲。得空还为陈珊妮地曲子填了词、为当红剧作写剧本,这是自律带来的卓越成果。

  而在这间隙,他依然不停地回到小城的山上:“我们曾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每个季节山里开了什么花、秋天枫叶哪天红透、种子们会在什么时候上市,这一切都了然于胸。并且,永远抱着一大捧淡雅的鲜花赴约,给朋友们分一大半,给自己留一点。

  和对待自己近乎完美主义的苛刻相比,他对朋友,甚至对陌生人,又有一种几近无原则的热切与宽容。他口味清淡、生活规律,却总在朋友们爱去的火锅店宴请大家;来他家装修的年轻工人,他忍不住要提醒人家带上口罩再工作;和朋友们去山里秋游,遇见背着竹筐又不善言语卖菜的当地农民,他赶忙给出要价的几倍买下一小筐菜。

  正因为他见过、遭受过许多不幸和恶,所以又最见不得不幸和恶,于是毅然用执拗的善面对每一幅面孔。

  4.

  柏邦妮说韩老师:“唯其清寂遥远,所以切近丰富。他是躲在人生的窗帘之后看人生,在电影院的幕布之后看电影。”

  陈笑黎说:“这个男人浑身上下没有一点让人不舒服感觉,既不木讷也不张扬,既不刻意低调也不高调,他从边远地区来,却没有'小城市'的局促感,他就像尘埃里开出的木棉花,美好得让人不存恶念”。

  他就像一个柔情的摆渡人,轻声细语,却能用文字在悄然间带你那不可及的远方。

  踏上由他掌舵的扁舟,亦是开启了对这个世界说情话的人生之旅。

  .这本书里的许多照片都是韩老师的私藏,这次能够冲印在书里,非常非常喜欢

  《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说情话》读后感(二):被刺破的痛症正在我身体里褪化

  是在天色昏黄时看完了整本书,家住在32层,从窗外望下刚好能看见熙熙攘攘的车流,心口像是腾上了一股雾气,朦胧又狡诈的望着玻璃窗上映出的自己。憋在咽喉处的那一口闷气,总算吐了出来。我竟然觉得有些解脱,好了,终于看完了。

  它太过真实可及,太过充满岁月的揣摩,太过如睿智刺破痛症;所以阅读变得需要勇气,需要深呼吸,需要从字句章落之间找到自己的一丝立足点。好让我们被这个世界所建立的某种秩序,不至于轰然倒塌。

  从更深的层面上讲,它拥有摧毁般的力量。

  刚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多少被那蓝色的封面、小清新的漫画以及兀长的名字所欺骗。在这个时代下,我也有些抗拒“再见不过是在治愈离别诸如此类的言论。我以为在这本书里,将充满着我们所常见的影评。就好像在剧透或者回顾,一部又一部影片,作者肯定要在书里介绍英雄转身时的荒漠背景,介绍男主女主爱恨纠缠的爱情理论。我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在第三支烟熄灭的时候就将它放下,从此被灰尘静静掩埋。

  可是我错了,我没有抽三支烟。第一支烟我大约只抽了几口,便任凭它烟灰洒在地板上。这本书,另辟蹊径酣畅淋漓,他没有卖弄过那敏锐的洞察力,然而这贯穿始终的审视的双眼却如聚光灯般一直打在我的身上。我为自己而懊恼,为这个聪慧的作者道歉。同样的,我被这一部一部自己所熟悉的电影世界里,那些奇妙的关联,那些人性的深挖,甚至是那一个演员所经历的种种。他让我开始回忆,开始构思,甚至开始忏悔。在一个庞大的世界面前,无知令我又是多么的急于登台,急于跳跃龙门。

  我不想说这本书里那些精妙的语句,不想赘述这本书里都讲了何等精彩的观点。只是在此刻,我非常想同作者坐下来,分享一下广袤的大地与这繁盛的人间。

  《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说情话》读后感(三):用内心的柔软抵御世界的荒凉

  1.

  常常因为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而流泪,因为它道出我们自己无法言说的心事和感受,为这个世界存在的美好事物而感动。又或者它击中了内心的柔软,因为感动而感动。

  可是在真正的生活中,我们似乎对这些有了免疫力,因为有太多现实的干扰因素,一件本应单纯美好的事就像宫崎骏的动画被染上了斑驳浓烈的颜色再也感受不到简单温暖

  美好的是艺术,复杂的是人心。

  昨天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其中一个朋友离开北京,他是一款文艺类app的运营编辑,热爱文学,喜欢写作,平时在一起喝酒聊天时话也不多,几乎所有不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不好相处,高冷的人,可我知道他骨子里有种诗人的孤傲,一个理想主义者,内心和世俗生活隔着一堵墙,他离开北京不是逃避什么,妥协什么,他想回去静下心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因为他觉得自己过去很多事都做错了。

  喝完酒,四个人回到他租的房子里,就像是回到了大学时代,关上宿舍的灯,我们谈论着理想梦想,写作和姑娘,幻想着如果给你1000万会去做什么……甚至像矫情的电影小说里的情节那样将每个人说的话都用手机录下来。

  他对我说,如果在北京只让我选择一个朋友,那么只有是你,因为你是个纯粹的人,是个好人。

  几乎所有我认为是朋友的人都说我是一个好人,我也觉得我是个好人。

  可是好人怎么是个那么让人心酸的形容词。

  好人意味着对待朋友真诚,不会八面玲珑,所以不能招朋引伴呼风唤雨。说话不会弯弯绕绕,想到什么说什么,以为朋友不会生气却偏偏惹怒了他,当姑娘们说以后找个好人嫁了吧,好人就意味着是个接盘侠,好人懒得去揣测别人的善意和恶意,对别人问心无愧伤害了自己……

  有时候我会想不再做一个“好人”,可是当朋友说:“如果在北京只让我选择一个朋友,那么只有是你。”我突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安慰

  2.

  早上在挤地铁的时候,一位退休的大妈在潮蜂拥的进站口突然说:“这地铁这么挤呢,孩子们上班也不容易,要理解孩子们。”

  这话既让我感动,也让我羞愧。

  我在网络上跟风段子手们去调侃那些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看着自媒体人借着抢座碰瓷的个例大肆讽刺挖苦老人拍手叫好,在这些年轻人的聚集地老人成了段子手们展露才华和自媒体人获得拥簇掌声的道具。

  可是那些不会上网的老人从来不知如何去辩解,也没有年轻人去为他们辩解,年轻人或许需要的只是搞笑和情绪宣泄。

  我是个路痴,走路只分左右,所谓的方向于我来说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像磁铁对鸽子的方向感干扰的作用一样。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进了一间公厕几分钟的时间出来后便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了,最希望的是从朋友那里听到一句“你站在那里别动了,我过去接你。”

  在十一假期独自去八达岭长城找不到登城入口,因为信号不好,手机地图无用,所以只好问路人。

  我向路边的一位大妈打听路线,因为大妈没戴什么章牌,也没有穿什么有明显标志的衣服,但也不像游客的打扮。所以我不知道她是游客还是工作人员。

  大妈说顺着这条路直走,遇到岔口往北走个800米,大概第三个路口右拐……

  我被左拐右拐,往北往西搞得头昏脑涨,大妈反复和我解释了几次,我依旧没搞明白,于是大妈干脆说,我带你去吧。

  我说不用了,这蜿蜒的破路并不容易走,何况那么远的路,我也不好意思让人家辛苦陪我白走一趟。

  大妈说,我也去那边。

  在路上,大妈歇了几次,边用手捶腿边说,岁数大了,有些走不动了。

  因为那天到长城脚下的时间已是中午,所以比较担心爬完太晚便没有了回北京的公交。好多次我都想找借口说先走了,但我还是忍住了。

  到最后一个岔路口时,大妈说,前面就到了,你就自己过去吧。

  我和大妈说了谢,道了别,当我走了一段路顺着破路往下看时,却看见大妈一个默默沿着原路返回的背影……

  3.

  曾经以为读书多的人,会写作的人,思想就会越复杂,他们的目光就不会越纯粹。

  但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以他们对事实的见解比一般人的要深刻,生活的越深刻,作品表达的就越纯粹。

  我读的书不多,在我记忆里,三毛就是这样一位纯粹的作家,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写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写和荷西的爱情,那些有趣且充满异国情调的浪漫情怀让人向往。

  而另一位有深刻感受的作家是韩松落,之前对韩松落并不了解,也没读过他的作品,看他简介上介绍的是一个70后,我想70后人写的东西总会和90后有代沟吧,在我印象里的70作家后都是成熟内敛,穿着有些土气。

  但见到韩松落的每一张照片,都会感觉得到他是一个明朗干净的人,无论他在书房里写作思考,还是在草原的落日余晖下拿着一把吉它唱歌,见过的大多数搞文艺的人的照片色调都有些深沉严肃,但他看上去让人觉得很舒服

  不仅是在外表上如此,文字也是如此,他在很多家媒体都设有电影、音乐、娱乐、文化评论等专栏。所以我喜欢称他为一个冷酷柔情的文艺大叔。

  如果说喜欢三毛的纯粹是因为异国风情的神秘和向往,那么喜欢韩松落的文字是因为曾经相似的经历和情感上的共鸣。

  韩松落虽然写影评,娱评,但他却是一个用心写作的作家,在《故事照亮生命》的那篇文章里,他讲诉小时候给自己学校背后绵延无尽的荒山用想象赋予它故事去抵抗那种荒凉,就像我曾经幻想过的在家附近的那条大河底下会不会存在一个水晶宫一样。

  每个少年都有一个武侠梦,我小时候曾经拿着一本不知哪来的“少林寺武功秘籍”照着上面的图画一招一式的练起来,就像他在《年少时,谁不曾在后院练过轻功》里描写的那样:“落日金黄,万物蓬勃生长,一个少年在绿草和野花间,慎重地锤炼着自己的武侠天涯梦,似乎技艺一旦修成,整个世界都会由我游走,再无烦恼,也再无忧伤,落日苍苍,任由我把影子留在身后。”

  当那些著名影评人以“浮夸”“拜金”大肆批判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系列,作为90后的影迷也背上不少黑锅,作为小四粉丝的我也感觉愤愤不平,韩松落在《狗粮时代的终结》里说:要让匮乏显得体面一点,最好的方法是贬低自己的欲求。

  韩松落写小时候路过玩具和文具柜台的时候,要走快一点,长辈如果要为我们买东西,得表现出对那件东西的厌恶。这些技能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被掌握得异常熟练,日渐炉火纯青,那些60,70年代的人莫不是如此,所以把追求物质生活看做是一种腐败的风气。

  而90后“懂得尊重自己的欲望”,觉得追名逐利,住大房子买奢侈品,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那些人的愁苦主义,和这种浮夸相比,也未必高明,因为是不得不这样。

  作家水木丁那样形容韩松落的: “喜欢韩松落老师,是因为他像极了宫崎骏电影里走出来的少年,明朗清澈,温柔舒阔,人和文字俱是如此。世上竟然有这样难得的一个人,让人忍不住想要保护,然而到头来却发现,是他一直在保护我们。”

  所以我喜欢韩松落的文字,那些曾被忽略的细节,被时光掩埋的记忆就这样被他温柔的呼唤出来,就像他的那本书的书名《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说情话》。

  我曾经也怀疑自己是不是终究也有一日被生活的琐碎淹没难以再有一颗柔软的内心,对待人是不是始终能够真诚,可是无论是朋友的那句话,那两位大妈,还是韩松落的文字都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我想,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因为心向阳光。我希望自己永远是个纯粹的人,保持着拥有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美好,既然选择去相信一个陌生人,那么就不会有恶意揣测的部分,好好真诚的去爱一个人,即使朋友之间终有一天会各自天涯再也不见,那么那些有你的日子,依然是我内心温柔的怀念。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本人授权。欢迎关注新浪微博@一人食之。

  《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说情话》读后感(四):深情是秘密角落里的一场睡眠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薄情都要比深情来的更自由、更挥霍、更快乐,可是当山顶露出第一缕熹光,当望见遥遥的一树樱花开,当昏黄干净的茶台前飘出古旧的香气,谁又能不悄然心动,莫名的,鬼使神差的,深情了几分呢?

  第一次读韩松落的书,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作家的名字,松落,松落,名字听起来居然有种魏晋名士的高洁雅致,再随手百度,居然看到一个面目干净的书生模样,难得,如此干净,还能写出如此残酷中犀利,落寞中深情的文字。

  他生于七零后,那是个新旧思想交汇的年代,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的矛盾和坚持。他看电影,写影评,认为每一个故事、每一道光线、每一场谢幕,都可以照亮一场人生。他在光影的转换中或忧或喜,或流泪或沉默,灵魂的干净与敏感的心肠,令他在沉迷中清醒,又在警惕中深情的沉睡。

  而深情对于书生,则是一场安全得不能再安全的睡眠,他在自己灵魂深处的秘密角落浸淫着独有的气质,打磨着特定的气场,如此,他便如隐士一般,可以在闹市中,用深情的双眼,对着这个残酷的世界上下打量,发出一声悠悠的叹息。

  这叹息也并不是寥落,而是欲罢不能的关切。他爱这个世界,哪怕这个世界残酷的比雪冷比冰寒,依旧有一张嘴,愿意在黑夜的月光下,轻声细语的说着碎碎的情话。

  书中收录了80篇文章,每一篇不过千字左右,并未长篇累牍,文字却精炼到令你惶恐。世间就是如此,隔着泛黄馨香的纸张,读者读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经过排列组合而成的文字符号,可作者写下的,却是自己的心血。

  80篇文章翻阅下来,就如同看了80场影片,以他的阅历之光观影之多,书中所记述的影片,我并没有完全看过,毕竟作者才是专业人士。可是翻阅全书,即便你并不是电影发烧友,也不会觉得枯燥,因为书中的内容丰富,做到了雅俗共赏,你若心仪国外意识流派影片,你会找到大师的影子,你若只对国内明星感兴趣,你也会读的愉悦。

  真正的好书就是如此,不偏执,不枯燥,任何一个群体都可以在书中有所得,都可以有所观照。因为读书也是一场临水照花,世间花团繁簇,而独有你,照出了谨慎而凛冽的深情。

  《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说情话》读后感(五):所有的遇见都是缘分

  当我们试图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时,就会去尝试,去勇敢,去发现每一个片断里的不经意,和每一个故事里不同的心情,而有些人会把这些记录下来。

  就像将刚刚成熟的稻谷,收获到仓里,那留下的田野,在凛冽的寒冬过后,来年又会重新生长出果实,那是可以保存在记忆里的事,是能够丰盛着我们脑海里的金岁流年。

  《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说情话》这本书最开始给我的印象,封面很清新,是我最喜欢的蓝色,取了一个爱情故事集的书名,我怀着膜拜70后老文青爱情故事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

  看到的却是人生百态,包罗万象,原来这并不是一本专门写爱情的故事书。

  作家韩松落以形形色色的电影入手,写下来自己的人生历程,和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

  人的观点总是要借着什么载体才能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有表达欲望,但能够写得入木三分,又优美得像散文似的人很少,这很需要功底。

  在《我们是芦苇,电影是风》这篇序里,作者说男人身上的每个疤痕通常与故事有关,接着他用大闹天宫这部电影来关联自己的过去。那是作者第一次同家里以外的人坐在一起,而与之相对的是和家人一起观影时的无聊,所以这段记忆给他的印象也无比深刻。

  整本书从电影带给作者的怀念开始,也在这些带来的记忆里结束。

  这些文章都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那种“影评”讲述方式,而是一篇篇杂糅着散文、怀念、记忆、人生的一锅炖汤,仔细去瞧,都恰到好处。我很佩服作者在这方面的渊博,他看过无数的电影,有的甚至是看过好几遍,所以他才能用这么熟悉的,一种资深看客的角度去写下这些文章。

  所以我看完了一整本书,揪感觉是看了数十篇电影。

  对于一个影迷来说,在参观完作者的过去,欣赏完作者的感想以后,完全可以将这本书当做一本观影指南,只是他会先用文字在我们脑海里展现一遍。

  那些画面会从作者的文字里飘进你的脑海里重现,像他说的那样只有故事才能照亮生命。

  而这一切都需要契机,作者管这个契机叫做缘分。他生活至今,遇见了许许多多的电影,并将与之相关的记忆和感悟给写下来,而我们遇见了这本书,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缘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