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草房子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草房子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19 20: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草房子读后感精选10篇

  《草房子》是一本由曹文轩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8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草房子》读后感(一):成长感动

  《草房子》带给人们很多的感动。故事发生在桑桑一家搬到油麻地到离开的这个时间段内,分别讲述了不同人物的故事,像纸月转到油麻地小学老师蒋一轮和白雀之间的感情;秦大奶奶从开始的抗拒到最后用生命守护着学校;杜小康一家的变迁及他的成长……每个人的故事却又代表着整个油麻地,甚至说整个当时的社会现状。故事中有一些争吵、嫉妒人性中负面因素在,但都被漂亮、正直、互助、理想的大环境所包容,纯美系列,可以说带着浪漫主义色彩。

  看完整本书,我流了几次眼泪,真的是非常感动。秦大奶奶的时候我哭了好久,可能是想到我已经离世的奶奶,秦大奶奶对这篇土地的热爱与执著以及到最后转变为对学校的守护。作者抓住了人性最柔弱的一面:亲情、成长和爱情。从语言角度,我很喜欢杜小康玩火的那段,“孩子们喜欢玩火,因为火使他们体验到一种惊险的滋味和随时可能爆发出来的巨大力量”。想起了小时候玩火的我,好奇又忐忑,每次都像是一次探险。

  成长的道路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一路同行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草房子》读后感(二):善良孩子感动的故事,淳朴的乡情

  《草房子》给我的感觉就是,读起来是温暖的,感动的。桑桑是一个爱幻想男孩子,总是做出一些古怪的、出人意料的行为,但他也有着一般孩子的顽皮和善良。而纸月就如书中说的那样,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还有杜小康、细马...这一群小孩,构成了油麻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至于秃鹤,我觉得他应该是书中人物的一个亮点。他曾深深地被油麻地的孩子伤害过,以至于在汇操比赛现场,用他特有的方式去报复油麻地、去报复那些曾经欺负过他的人。可以理解,在那个把尊严看得很重的年龄阶段,秃鹤那是在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可是,他这样把油麻地小学集体的荣誉弄丢了。这也是他所不想看到的。在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后,他想讨好人家。于是他出演了“杨大秃瓢”一角色。在经历了报复与讨好这样一段看似矛盾的心理故事后,很庆幸,秃鹤终于被大家接受了。应该说,秃鹤与油麻地的孩子间终于能相互理解、谅解了。秃鹤赢得了真正的尊严。

  《草房子》让我们看到了淳朴的乡土人情,看到了美好的人伦世界

  《草房子》读后感(三):《草房子》导读

  整部小说以一个聪明好奇、顽皮淘气的少年——桑桑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一群人的故事。桑桑是校长的儿子,一个“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自己家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制成一张渔网;他在夏天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

  共读建议

  1.《草房子》中写到了哪些少年、老师?如果要投票评选油麻地的

  “好孩子”、“好老师”,你把这一票投给谁?为什么?

  2. 秦大奶奶是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样的奶奶吗?

  3. 杜小康家的“红门”有什么象征意义?小说中,还有哪些地方

  具有象征意义?

  4. 做一个小说人物表,看看小说中的人名与故事情节、人物的性

  格命运有没有联系。

  延伸活动

  1. 观看电影《草房子》,组织讨论:电影《草房子》与小说《草房

  子》,你更喜欢哪个作品?根据你对原作的理解,评一评最佳演员。

  2. 阅读曹文轩的其他作品,如《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房》、《根

  鸟》等。

  《草房子》读后感(四):最美少年时

  开始时因为是童话,就扔到了一边,前几天捡起来,竟看到感动到不行。这真的算的上是中国最美小说之一了。

  我看书总是浑沦吞枣,这次却记住了桑桑,纸月,杜小康,将一轮,白雀……这么多这么多的人,跟着他们开心,跟着他们难过。记得以前的课本上有杜小康放鸭的那一段,截到鸭子下蛋。现在才知道后面还有那么多的苦难,为他叹息;也为秃鹤叹息,叹息他们小小年纪,要承担那么多不属于他们的苦难。还有桑桑与纸月朦胧的无法言说的少年情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光

  记得那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我们的感情那么单薄,我们的仇恨也那么单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会得内伤。玩“东西南北”和悠悠球,看大风车和动画城,还有小浣熊和喔喔佳佳吃。现在这些只在回忆里鲜活,时常忆起当做成熟内心受伤时的安慰剂。像麦苗一样留下拔节的痕迹。

  还好我们还有这样的书,得以沉浸在少男少女的幻想之中,也能飘回那草房子中,,看清澈辽阔的天空

  《草房子》读后感(五):我得到的都是侥幸呐,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什么时候看书看哭过?这次是唯一的一次。

  哪个人的童年不似桑桑那样,即使是我那样无趣的过往,在那段二十世纪初期的颓唐时光中,我依旧可以记起那时的湛蓝的天空,尚未被水泥覆盖的乡野,尚还能奔跑的田间上我和阿明一起放风筝。我甚至记得起上学路上的那条大狼狗,它就仅仅在路边那里慵懒地晒着太阳,我愣是不敢过去,为此迟到的次数数不胜数

  我发着冷汗看着它慵懒的黄色眼睛六年,看着它从威风八面到衰老臃肿,在毕业前的一个月,我有一个礼拜没见它了,竟怯生生的去问狗的主人。他说:老了,杀了。

  我忘了我当时是什么感觉了,但现在回想起来突然有一种无力感。就像是桑桑在为白雀送信时突然发现蒋一轮结婚了一样,现在路边只有我一个人,呆呆的望着一路的人来车往了。

  我喜欢桑桑的油麻地,那个满是平原河流与湖泊的地方。我喜欢那种极目远眺,大地就像海一样波澜壮阔的感觉。嗯,一大片艾草,让风都有一种特殊的香气,一大片芦荡,就是杜小康看到的那种,让他感到恐惧的那种,有机会我真要去看看。

  这本书是很有画面的,有些事,真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我知道细马的苦楚与坚韧;我了解秦大奶奶的执着与善良;还有白雀与蒋一轮的爱情,哈,写的多好,“月光下,桑桑远远地看到了蒋一轮与白雀。蒋一轮倚在一颗木柬上,用的还是那个最优美的姿势。白雀没有看他,用双手托着下巴,微微仰着头,抄天空望着。”多美。

  还有杜小康,你知道么,我曾与你一样,在风暴来临的夜晚困在城市的泥沼里。我理解那种孤独,似乎要对抗整个世界的孤独,我也没有哭,我也见到过那无比明亮的月亮与蓝成这样的天空。高中的语文课本上将的就是你,我知道你长大了,三年过后,我可以回来告诉那你,我也长大了。真的。不似你那么迅猛转变,但也是像爬楼梯一样,一跳又一跳,就这么长大了。

  即使现在我回去,故乡的小镇远不是过去那样了。以前我总是向往着城里。城是什么,桑桑说:“城......城是一个地方,这地方密密麻麻地有很多很多很多房子,有一条一条街,没有田野,只有房子和街......”稚嫩的柳柳说:“我也想看到城。”

  呵,柳柳噢,你可知道,当你那些油麻地的故事只能在氤氲的水汽中变成往事而永远回不去时,你可会在城里向人们讲述那段时光的妙曼

  《草房子》读后感(六):曹老师的美学精华

  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大家都追求写作唯美的文字,如饥似渴地摘抄字形复杂的单词,或者气质忧伤句子。所谓唯美,就是每个字排列在白纸上时,就像一个个花骨朵,风度各不相同,通常是复杂的,连在一起形成婉约而绵长的质感。读着未必顺口,也未必有实质的内容,但那些文字就这么摆着,让大伙儿拿着纸颠来倒去地看,却也觉得美不胜收

  慢慢成熟以后,就会开始鄙夷这种堆砌辞藻的中学生式作文。从追求的唯恐避之不及,这一过程大概是每个追求“美”的文字爱好者的必由之路

  曹文轩的《草房子》对“美”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诠释。他并不使用像花骨朵一样艳丽复杂的辞藻,他的每一个字和他讲述的故事一样朴实,像秸秆,像麦苗,像泥土。他轻柔地把这些纯天然的恩赐左摆右摆,以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画家的姿态,不经意得就描绘出了一个世外桃源

  全书流畅柔和,读完之后心如止水。曹文轩算是小小地颠覆了一下我对优质文学作品的看法。原来好的作品不一定非要有深邃的母题或者毒辣的批判,也不一定要有紧凑的节奏和高潮迭起的冲突,平平淡淡的描写,只是描写,也可以支撑起一部优秀的作品。但若是回到文学最古老的命题——悲悯情怀,曹老师的《草房子》还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感动。据说作家们最出色的小说作品往往带有自传体性质,想来这本书是曹文轩本人童年时的农村生活经验集锦,各种有趣的细节让在城市长大的我看得津津有味。更让我佩服的是,一个成年人的写作,居然可以把几个孩子的心理描绘得如此生动真实,孩子们的玩耍、哭闹、别出心裁、倔强等等,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从写作的技巧来看,曹文轩算得上是大师级,手法非常娴熟且不着痕迹。虽然整体是轻描淡写的风格,但写作过程未必就是轻描淡写的。每个字都用得极具品味,看似朴实无华,却毫厘不差,可见斟酌的过程非常细腻。读着读着会联想到沈从文的《边城》,整体风格还是比较相似的。记得沈老先生说过:你们只看到了《边城》淡淡的唯美,却看不到背后我内心的汹涌澎湃。确实,若是没有暗涌的激情作为支柱,很难撑起这一汪看似波澜不惊却又情深似海的湖面。

  感谢曹老师,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送给我们一个静谧的麻油地。

  《草房子》读后感(七):成长的感动

  距离第一次看已经蛮久了,那时应该是高中。

  自第一次看过曹文轩的草房子,就爱不释手;如今捧起这本更似儿童读物的东西,本打算当睡前消遣的轻松读物,却被吸引住,不想放手,关了灯还要再开灯,继续看。

  作者以人物为故事叙述的单元,每一个故事里都能看见桑桑的身影。

  倔强、自强不息的秃鹤,感恩重情义的细马,与困难斗争的有高贵气质的杜小康,还有桑桑,原来他是一个心地很好很温柔的孩子。

  刚看到秃鹤的时候还有些觉得这个小孩真残忍,要把学校闹的鸡犬不宁,等到把所有故事都看完,被杜小康的坚强与桑桑的瞬间成长感动落泪后,体会到了他的愁苦挣扎

  曹文轩说要写能让人感动的东西,我觉得我是被感动了,深深地。

  几个油麻地的故事,写透了人生的淳朴与美好,还有一丝细细的怅惘,油麻地质朴的人情让我感慨,几个小男孩的成长更是令人唏嘘,在经历中迅速担当起责任,已然不再是当初的稚嫩小孩。

  当夜读完这本书,忍不住想从我当今的生活里面寻找一点那么淳朴、向上的东西。。。

  《草房子》读后感(八):最快乐的童年

  作者描写了一群生活在乡村的儿童,其中以校长儿子桑桑为主角,叙述了他的童年生活。

  这本书很有点《爱的教育》的味道,书中讲述了桑桑是一个善良又可爱男孩,他乐于助人,帮助老师们传情书;他有极强的同情心,帮助弱小、担当责任。但是同样桑桑这个人物并不是完美的,他有着各式各样孩子气的一些小缺点。这些小缺点让桑桑变得更加生动,更加贴近人心。

  这本书里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桑桑以及众多心灵美人物角色的塑造,更有作者超强的语言魅力。他描写的油麦地、水边的野鸭、香甜的空气,就仿佛你真正置身于这些地方,透过3d电视感受到了乡村美的一切。

  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滥用情感,书中的一切仿佛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尽管孩子们、老师们、爱情、友情中有种种的矛盾,但是一切都以平淡快乐结尾。

  爱上这个油麦地小学,爱上这片纯粹的天空,爱上这一大片草房子。

  《草房子》读后感(九):人性光辉的矍铄

  《草房子》看完了,是我看完了,不是孩子看完了,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我却依然看的津津有味,看的泪眼婆娑,看的心情澎湃,不能自已

  我早就知道,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不然也不叫少年长篇小说了,但是这本书的名气很大啊,被列为小学生必读读物,不知道这部小说是因为它的作者曹文轩而知名,还是曹文轩因为创造了这部小说而让《草房子》更知名。我一直犹豫要不要读它,我担心里面的内容是类似于郑渊洁或者杨红樱写的那样的故事,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却又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但因为不真实,对成年人的吸引力却是不大。

  貌似《草房子》不是这样,很多地方对它的评价都是“这是一部讲究品位,获得过公认奖项的少年长篇小说”,好吧,既然有这么高的评价,我还是拿来读一读吧,相比较那些晦涩难懂的外语翻译过来的书籍来说,至少这是一部读起来不费劲的小说。

  随意翻开《草房子》里面的一些章节,就不愿再把书放下,而且急着想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任何优美的文字都有这样的能力,文学大家的功力是即使小孩子的视觉也能把故事讲的这么婉转优美,这么引人入胜。

  小说里面的少年角色不多,让我数数,有“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貌似只有这几个,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这些故事却又相互交叉,发生在孩子们之间的事似乎没有什么大事,取笑秃鹤的光头,羡慕杜小康的白衬衫和自行车,嘲笑细马的“南蛮子”腔调,以及长得好看的纸月以及她那好看的字,都是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较量、妒忌,一些带有炫耀的恶作剧,和某种微妙的无法言语的情愫,没有刻意渲染,有的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

  小说里面的成年角色也不多,总体来说就两类,一是父母,上述孩子的父母;二是老师,桑桑的班主任蒋一轮老师和温幼菊老师。桑桑最特别,他的父亲桑乔是校长,故事发生地就是桑乔当校长的这个油麻地小学。开始的时候,对桑乔的描述,就是他特别注重声誉,不放过任何表现拿名次的机会,一度我认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貌似他也确实如此,当桑桑把他笔记本上那些代表各种荣誉的大小不一的红戳撕下来的时候,他下手打起桑桑来,可是一点也不含糊。

  后来,当他发现桑桑病了,这个做父亲的,除了深深的自责,更是开始了各种补救措施,领着桑桑到处看病,桑桑走不动了就把桑桑背在身上,可是来回奔波并没有好消息,桑桑日渐消瘦,字里行间里我读出了一个父亲的慈爱与隐忍。甚至对他努力隐藏的过去的猎户身份也不再顾忌,要知道在农耕时代,因为没有土地,猎户是下等人。为了满足桑桑的心愿,桑乔带着桑桑去打猎,桑桑兴奋地抓住桑乔打的两只野鸡奔跑过来的时候,眼泪竟然不争气地滚了下来,那种场面诉说着生活的美好。

  另一个感动来自于那个小脚的老太太秦大奶奶,从开始与小学为敌,把她养的鸡鸭鹅全都赶到学校里来,任由鸡鸭鹅们在学校里到处拉屎,到处捉菜踩苗,甚至跑到教室里噗噗楞楞;桑乔忍无可忍要把她赶出去,结果她自己又跑回来,搭个窝棚继续住在学校的一角。后来一个低年级的小女孩掉到河里去了,小脚老太太跳到河里把小女孩推了出来,自己却爬不上来了,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中的善,后来秦大奶奶在全体孩子“奶奶”的呼唤声中终于缓缓苏醒了过来之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把她养的鸡鸭鹅一只只拿到集市上卖掉了;每当下雨天,哪个老师忘记关窗户的时候,总能看到秦大奶奶用她的小拐杖吃力地关着各教室的窗户……

  里面似乎每一个故事都能找到类似的震撼,只是角度不同,人物不同,这样的故事,不能不让人感动,人是善变,但是人心对于善良终是有感应的,痛苦也好,挫折也罢,都是储存在经历者身上的财富,人性的光辉总是在关键时刻照亮心灵的窗户,感动不是三言两语的事……

  《草房子》读后感(十):一堂生动的情感教育课

  小时候从直观的空间上,就觉得世界很大,好像这种空间的感官也影响了时间。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长大遥不可及。现在回想,小学的几年仿佛就是另一个人生。

  每个故事都很揪心,文字朴实、柔软,但是充满力量。好几个章节都读哭了。(没办法,看别人的故事的时候总是容易入戏,泪点低。)

  即使物质贫乏,即使病痛缠绕,即使灾难降临,但是没有绝望,没有诋毁,也没有冷眼旁观,于是总能感受到一种的宁静祥和又充满希望的基调。

  虽然有点矫情,但真心地感受到苦难也是一种美,在苦难中油麻地的孩子们成长着成熟了,呈现出一张张稚嫩却又坚毅的脸庞。

  读到结局发现桑桑只是老鼠疮然后治愈的时候真是长舒了一口气……

  现在已经想不起来我的童年经历了哪些苦难,就是有好些晚上都觉得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心碎的人……哈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