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荆棘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荆棘鸟》读后感10篇

2018-01-06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荆棘鸟》读后感10篇

  《荆棘鸟》是一本由考琳·麦卡洛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5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荆棘鸟》读后感(一):倾覆的命运之舟

  《荆棘鸟》虽然是一本小说,但这部家族史却足以让我目眩良久。我恍惚感觉到有一只隐形的命运之舟推动文字的河流流淌在无法变更的航道上。书中那些痛苦与苍凉、诅咒与宽恕如道旁古木的水中倒影,望过去是可怖的形态,但弹指间却也能无影无踪。今天读到村上春树的话,”Maybe the only thing I can definitely say about it is this:That's life.Maybe the only thing we can do is accept it,without really knowing what's going on."也许这就是答案冥冥之中你独有的命运早已倾注于你的每一根骨骼中,你的步伐中印刻着拖沓着命运的节奏,你无法甩掉它,也无法用科学去解释它。

  在这个澳大利亚家族中,女性拥有义无反顾勇气。因为挚爱,菲奥娜不惜未婚先育,梅吉更是与上帝对抗,朱丝婷差点断送自己幸福。菲奥娜与梅吉的一生都在执着追求着这份禁忌的爱,哪怕它早已越过了社会道德底线。她们与命运的枷锁对抗着,结果却是被折磨得鲜血淋漓:帕迪的惨死,弗兰克被葬送的人生,拉尔夫至死对上帝矢志不渝的爱,以及戴恩的英年早逝。这是偏离航向的命运之舟的倾覆吗?是命运之神的鞭挞吗?她们爱自己所爱的,这并没有错,但我想导致她们人生悲剧原因在于她们偏离了自己命运的轨迹。她们渴求改变命运,但却被烈焰灼伤。

  而朱丝婷却是幸运的。戴恩的死让她陷入自我谴责,她若回到德罗海达,她将永远活在戴恩的阴影中而得不到爱。而这种结果正是她的母亲梅吉所造成的,以拉尔夫的教士身份,戴恩是不应该存在的。戴恩是悲剧的产物,是强烈的爱与与禁忌的果实,他就像毒酒,谁爱上他终将万劫不复

  然而作者最高超之处就是安排了戴恩的死。这就像是一条导火索,让梅吉认识到她与命运的这场背离终究是一条通向地狱的路。而梅吉又是智慧伟大的,她在默默忍受下这一切后,用尽最后的力气挣脱了缠绕在她们身上的悲剧的枷锁——她至少没有让朱丝婷重蹈覆辙

  这就像是浴火重生。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降生之时都是被紧系于命运之舟上的。只是这人世间没有命运之河中水,舟只好隐去外形。我们无法料知自己的航向,无法明晓自己的命运。于是这一生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盲目地改变着航向,扭转着我们与命运的牵连。我们这一生都在寻求天命的路上,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找到了,比如孔子,他们便化作浩瀚星空中的点点星辰照亮千古的黑夜。而作为平凡的人,我们大都至死不知。

  愿我们能够成为命运之舟的掌舵人。

  《荆棘鸟》读后感(二):爱情的讴歌

  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故事主人公梅吉住在新西兰,父亲是一名剪毛工,之后失业,梅吉的姑姑因为 年事已高,打算让他们继承来继承财产,所以父女两便来到德罗海达 。

  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相遇,神父被这个女子深深吸引,但是因为神父向往权利的教会,不能与梅吉结婚,之后梅吉爱上了和神父极为相似的 卢克 ,并且为卢克生了一个女孩朱丝婷,但是卢克却没有来看她,谁想卢克跟她结婚仅仅是为了钱,之后神父来看望梅吉,还是喜欢她, 便和神父一起来到麦特劳克岛 ,度过了短暂的幸福时光,并且梅吉还生下了神父的孩子戴恩,可是神父并不知情。当知晓自己孩戴恩溺亡之后,神父在悲痛中死去。梅吉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没有怨悔。

  看完我就想八卦神父不能结婚? 百科了一下,这是罗马天主教会的传统

  确实,结局真的觉得梅吉就是自作自受,他把孩子托付给神父照料的时候应该告知神父,至少神父会在第一时间能照顾得到自己的孩子。或许这就是为对方事业着想的同时,又不能兼顾家庭,人生就是这么矛盾,明明知道没有结果还是依然去执行,结果也会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

  《荆棘鸟》读后感(三):荆棘鸟

  Fiona、Paderek VS. Maggie、Ralph,前者的爱情更温生活化,羡慕Fiona有这么爱他如生命的丈夫,Fiona是个个性异同的女人莫不多言,除了Frank对儿女是乎又那般置身事外,从Maggie对待Danny的态度,我在想女人是因为多爱自己的另一伴从而选择将自己爱的份额进行分配,抑或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将对那人的爱转移到他们共同的儿女?

  感谢文明民主的现代社会,不用象主人公深受宗教等禁锢,无法靠近自己的挚爱;女人也彻底解放了,无需碍手碍脚嫁人后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整部最愤慨的是Maggie与Luck的婚后生活,没有责任自私自利的男人,Maggie当年太无知懵懂嫁给这种男人。Luck这样的男人,一辈子是得不到也不配得到真正的爱情。换做是我,我不会报以任何期许,尽早止损,远离烂人。

  人一定不要认命,遇到挫折就觉得自己无法跨越,顺势而为。若明知是错的,明知痛苦,就竭尽全力去改变现状,去抗争去为自己的幸福期许铺路。

  希望我也能找到能全心意爱我、能帮助我的另一伴,一起努力前行,幸福平和

  《荆棘鸟》读后感(四):一个梦幻般的故事

  昨晚看到半夜一点,终于用2天的时间看完了。故事引人入胜,不废寝忘食早点看完不甘心。

  爱情,这个古老的故事要想在今天打动人,就绝不能是一帆风顺的、你情我愿的、无惊无险的。因为这样的爱情我们看得太多,也亲身经历了,也知道这样的爱情不会长久保险,最后不是BYEBYE就是鸡肋。

  所以,一个爱情故事必须是惊心动魄的、坚定不移的、至死不渝的,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呢?那必须是分分合合的、历尽磨难的、排除万难的,且一定是有缘无分的。因为“分”太容易导致鸡肋,所以“无分”就衍生出无限的等候、忍耐期盼,而这种得不到的爱情才是最吊人胃口的。

  《荆棘鸟》就完全符合这个要求。一个神父爱上一个小女孩,因为身份的不允许,因为男性在事业上的伟大抱负,导致只能爱而不能得。那一次偷尝禁果,足以回味终生。浪漫而梦幻,虚晃而又真实。这样的爱情最能打动和吸引女性读者了。

  《荆棘鸟》读后感(五):《荆棘鸟》读后感

  这本书写的还不错,让人有些嚼头,有点《飘》的影子,但是,我对此书还有一些不满地方。里面的人物一个个都非常执拗,情绪性格都很极端与夸张(也许小说只有写得夸张和富于戏剧性,人们才爱看);拉尔夫对梅吉的爱,让人感觉有些奇怪,他到底爱梅吉什么呢?梅吉只是漂亮纯洁,在精神层面,智慧层面,梅吉几乎没有什么;朱丝婷做出了种种叛逆的言行,从来不敢好好进行认真深刻思考,这样的一个有些傻的姑娘,雷恩怎么会爱了十年;里面梅吉的兄弟们一个个都不结婚,写得太不近情理;卢克只爱砍他的甘蔗,这有些让人匪夷所思;戴恩这个人物写得不够丰满。总之,虽然人们将它比作《飘》,但它不如《飘》,分人评分4.5分。

  《荆棘鸟》读后感(六):再读《荆棘鸟》

  摘自《随笔南洋》 作者:沙 菲

  古人曰: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今日在图书馆再次看到《荆棘鸟》,忍不住又一次翻开赏阅,感觉实如同见到故人。

  读书是一种特别思想知感。一本书,你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情况阅读,每一次带给你的思想感悟有所不同,正如古人所说,温故而知新。好文,每读一次就会有新的发现。恩师说,不要让一本书从手中轻轻地滑落。鉴于一种好习惯,恩师在读书时,一遇到好文,总爱写篇读后感。其实,与其说恩师是读,不如说是探。探是指她是用全身心地知感来感触好文中的经脉。不只是读文,哪怕是一首短短的唐诗,经她的深入探索,都能将诗中的精华分解出来。欣赏之余理其经纬,摸其脉络,吸其精华,这是恩师的一贯作风。而晚生我每次读恩师的读后感时,心中总是先喜后惭愧,且汗颜不止。想我之辈读书,多是只读浅面,理其经最多深思也不过二层,写出的读后感多是以浮与燥而现,与恩师的探脉之境实难相提,不可相论。

  《荆棘鸟》是本难得的好书,无论你几时遇到它,你都会被它的那种凄美的爱情所吸引,只是此种美会给你带来无限地深思与沉重。记得很久以前当我第一次读完它时,有一种莫名地失落感跟随了我很久;这一次,我没有全部地读它,只是找感觉地重温了一些片段来读,但那种莫名的沉重感与无奈仍然、仍然存生。相传有一种鸟,叫荆棘鸟,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如同天籁般地动人。从可起飞的那天起,它就在不停地找寻,找寻荆棘树。可是,当找到后,它会将自己的身体刺入最尖最长的荆刺上,刺入的同时,它放声歌唱,那是一种超脱灵魂的绝唱。所有的生灵全在聆听,全在验证,全在为之震憾,是否,最美好的一定要有巨痛来换取?这难道是不可改变的自然法规?荆棘鸟在将自己的身体刺入的同时,它的知感与渴望是什么?它能知道吗?如此撕心裂肺的痛的代价,下一世轮回,它还会如此吗?它会后悔吗?那么,我们人类呢?在生命中、在生活中,我们不也是如此;我们的执着,我们的迷失,我们为爱无悔付出,却将棘刺却刺入自己的心,当棘刺刺入胸膛同时,我们能明白我们在做什么吗?用生命来歌唱?!巨痛才是永恒之美?!痛并快乐着?!心碎就是真爱唯一的代价?!尽善尽美只能在极痛之处?!

  我一直以为,世上最纯的爱情是两颗净化了的灵魂彼此找到倦息的港湾,它是一方净土,一处不可被其它欲望所玷污的净土。但童话现实终归是两条不相等的路。荆棘鸟般的爱与飞蛾扑火有些相似,都是将极美定格于永恒的瞬间。明知执着的尽头是灰飞烟灭,但,仍痴迷不改初衷,身体的消失换来灵魂的坚守,永恒乃唯美。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千古以来,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爱情、对的人,实非一件易事。最美的瞬间有时就在你左顾右盼的同时出现,等你回头再想重温时,她已消失,不会重来。

  真诚的爱是不会在外界的影响下而熄灭,无论外在怎样的逆境,真诚的爱只会越烧越旺,哪怕它只能在心中默默燃烧。《荆棘鸟》展现给我们是一种凄凉的美,而现实的人境中,此种凄美的爱情永世相传。矛盾、痛苦、快乐悲伤永远交织不绝,就象我们的生活,酸甜苦辣样样不会少;也象彩虹,因七色而彰显美丽。上天弄人,赐予人类不幸与痛苦好象是一种惯力;但上天也爱人,相续而来的,会让你在不经意发现痛苦背后的含意。

  上天赐予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爱有多种多样,不论世界如何千变万劫,永恒的只能是那份纯洁的真爱!哪怕它只是瞬间而息的,执着的真爱决不会在岁.月中变节。每一个生命,都会有热情与真诚,就算是狼性之人,也是如此。然而,真诚的爱得到的回报往往是相反的,这,就是一种绝世的凄美。

  麦考洛在塑造梅吉的姑母这位女性时,完全而清晰地塑造了人性的报复心态。她了解人性,她也了解男人,她知道用什么诱饵挑起拉尔夫内心的矛盾。她就是那个化了身的、爱捉弄人的上天。当然要是没有她的捉弄,这个唯美的爱情也许就不存在,当然更不会打动我们的心。人,很有意思,越是平淡的东西,越是引不起我们的关注。权力与爱情,目标与追求,选择与挣扎,人性特征往往只在事件发生时才会呈现。

  有时真爱就在身边,而受之人却不知珍惜人人都知也都爱常说,最宝贵的是懂得珍惜真诚的爱,可惜、可惜,真知者,少之又少。无论是哪种欲,只要当它遮蔽住你的眼睛时,你就会丧失分辨真假的能力,而忽略就站在你面前最真诚的爱,与你的真爱擦身而过

  我们说拉尔夫的爱是自私的爱,但他的内心却承受着永世不可消失的痛苦煎熬,外表的一切风光,永不可能取代夜深人静时灵魂所发出的哭泣,用一生来牵挂自己心爱但却不能拥有的人对他来说,何尝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拉尔夫,下一世,你还会如此辜负这份真诚的爱吗?梅吉,下一世,你还会为这份痛苦的爱而付出无限的真诚吗?梅吉,下一世,你还会做为爱而牺牲的荆棘鸟吗?

  拉尔夫自私的爱也好,梅吉痛苦的爱也罢,全是人类不可摆脱的且世代相循必在的东西。

  人们往往只爱执着于自己的痛苦。但愿天下执着而真诚的爱,不再是痛苦的绝唱。

  任凭世界千变万劫,依然在爱中追寻那一份温馨,那一份纯粹,此情,永不渝。

  纯洁的爱是生命中不变的真谛。荆棘鸟,我为你而歌唱。

  《荆棘鸟》读后感(七):还好都是爱

  这本书才真正让我窥见宗教的一角。爱与轮回的悲剧,就像永远逃脱不了的命运,紧紧地缠在德罗海德的三代女子身上。其实,里面给我感动更多的是朱丝婷的爱情。梅吉与菲的爱是勇敢且不顾一切地,朱丝婷则相反,她的爱是胆怯无助的。

  人其实都一样,没有选择自己出身的余地,她的出生没有带给母亲快乐,有了弟弟之后,母亲的眼里更加看不见她。独立却叛逆的个性让她更难讨得大人们的欢心,强硬便自动地成为了她对待整个世界的态度。几乎无人懂得她比任何人在痛恨着爱的同时是如何渴求着真正的爱,即使她倔强地声称自己并不需要爱。哎!人都是这么软弱的傻瓜。因为这是她维护自尊的唯一的方式啊!在德罗海德庄园这个世界里,她活得就像一个隐形人。她只能笑,不能哭;只能尖锐,不能妥协。因为就连至亲都吝惜把爱投注在她身上,她害怕自己的缺点一旦暴露之后再无人爱她的内心。幸好,还有雷恩,他的出现就像是上帝给她不幸命运的一种补偿。一个大她十岁的德国政治家,在罗马第一次看见这个红头发的女人就知道这是他要娶的女人。他爱她的红头发,爱她脸上的雀斑,爱她穿着令自己讨厌的橘色短裙,爱她的任性自我•••遇见她以前,生命中各式各样的欲望与失去他遍已品尝过,人性中剩下的全部纯粹都转化成给予朱丝婷的爱。所以当朱丝婷不成熟地处理两人的关系的时,他只能痛苦地接受,然后包容一切,继续等待,等待她成熟,等待她不再用逃跑来面对生命。

  最后的最后,朱丝婷问他“你为什么不说爱我?”他只道,说再多的爱,你不愿相信也没用。爱的轨迹都在我身上。他懂她,更懂她的痛。还好都是爱,不再是德罗海德式的悲剧。

  《荆棘鸟》读后感(八):其实我觉得“荆棘鸟”跟这本书没什么太大关系

  【评点】

  几次想放弃,但是还是坚持看完了,没有后悔。看到最后,慢慢嚼出了一些东西。等成熟一点,我希望自己能再读一遍,体会、理解那些现在还无法理解的人物和心态。菲奥娜、朱丝婷这两个角色不怎么好理解。

  印象最深的就是帕迪的姐姐,那个老女人。1983年电视剧里Barbara Stanwyck把这个心还活跃容颜已老的角色演绎的非常到位,而且非常非常美,当她在生日那一夜含着热泪说出“我不老!我是真的爱你!”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精华摘抄】

  lt;描写梅吉爸爸帕迪被火烧死>“帕迪胳臂上的皮肤已经在皱缩、变黑,头上的头发终于在其他更明亮的东西之下变得模糊不清了。这样的死法是难以形容的,因为火是从外往里烧的。最后死去的是大脑和心脏,它们终将会被烧得失去作用的。” ——真心觉得被火烧死是最惨的一种死法,你会先感觉到皮肤灼痛,心脏却还在鲜活地跳动。看《犯罪心理》得知,纵火犯一般能够通过纵火的方式发泄性欲……

  lt;卢克辛苦劳作一天的所思>“他愿意坐在铁床的边上,体味着他胳臂上那条条凸起的肌肉在发酸发胀,看着那双布满老茧和疤痕的手掌,那棕褐色的、线条优美的腿。他笑了。一个能干这种活儿的男人,一个不仅能忍受下来而且还喜欢这种活儿的男人,才真正是条汉子呢。他怀疑英国国王是否能明白这个。” ——个人觉得卢克这种男人无法理解,难道真的有沉醉于劳作而置家庭、妻子甚至欲望于不顾的男人吗?我大概能够理解卢克热衷于在忍受辛苦劳作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lt;拉尔夫跟梅吉XX后见到红衣大主教的对话>“这是傲慢,拉尔夫,傲慢!宽恕不是你的职责,你还不明白吗?只有上帝才能宽恕。只有上帝!对于诚心诚意地忏悔,他是会宽恕的。你知道,他曾经宽恕了那些伟大得多的圣徒,以及名副其实的恶棍所犯下的罪孽……人情味是你所缺少的一种素质,但这正是造就一位大圣人——或一个伟大的人的素质。在你没有把宽恕这种事留给上帝去做之前,你是不会获得真正的人性的。”——这段话揭露了拉尔夫的最大缺点,这也是我认为拉尔夫不如戴恩适合当神父的原因。

  《荆棘鸟》读后感(九):神圣与情欲的界限,神性与人性的冲突

  当梅吉年幼时,拉尔夫神父轻易能说服自己对她的爱如同自己对于一件圣物的爱,他对待她的眼光如同对待任何一件严肃而美丽的宗教艺术品。拉尔夫之所以许下宗教誓言而成为神父,也许源于他不甘被世俗情欲这种愚蠢的东西所束缚,有些读者认为他是一个虚伪的男人,然而我只看出他只是个内心矛盾的清高之人——追求纯正的精神世界,渴求像神一样的圣洁,却又不幸陷入了被曾经的他所鄙夷的情欲的陷阱。

  情欲对这类人来说,是一种痛苦无比地想要摆脱的东西,他为了使自己不被其玷污,以宗教作为盾牌遏制了自己的所谓堕落。拉尔夫的世界也许是理想化的,爱情和欲望是应该被拔出掉的杂草,于是他对自己说自己对梅吉的并不是爱情,而只是对梅吉纯洁美好的天性的欣赏,是一种如同艺术家面对人体艺术作品那样别无二心的对自然与造物主的崇拜。

  这种自我催眠之下,他继续保持着自己心性的无暇。

  然而梅吉不懂他。梅吉只看到了她所憎恨、拉尔夫所热爱的上帝,殊不知上帝只是一个挡箭牌,上帝只是拉尔夫出于“保持灵魂纯洁、不为淫欲所害”所选取的守卫。梅吉曾想着要使他们的后代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下去,遍布大地,从而打败上帝。但她也不知道自己所对抗的不应该是上帝本身,而是拉尔夫这种冲突的天性——当然,这也是无法打败的。

  《荆棘鸟》读后感(十):荆棘鸟的爱情果

  这一本女人写给女人的书,因为他不懂男人,正如我不懂女人那样。

  迄今为止,读过的女性作家的著作可谓少之又少,且大多是散文,所以女性痕迹就更淡了。读过一本男同写的书,起先为着作者的性别便狠狠纠结了一番,直到作者言明才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同性恋这个词总是会引来诸多非议,即使不被排斥,也很难被欣然接受,我说的不仅仅是局限于表面层次而是生活上的真正接受。试想当性取向正常的男女看着一对男同在忘情亲吻时会作何感想?或许会装作若无其事,而在心底大肆呕吐吧!说白了,人们很难在生活中真正接受他们的存在。然而那也是一种爱,或许不理解,却不至于排斥,至少我会选在接受。毕竟,爱的价值都是一样的,都来之不易,是前世的缘,今生的福。

  我不愿被人当做有性别歧视的人,可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又的的确确存在。男人和女人真的不同,如果一个女人非得证明她可以做的比男人好,非要证明她比男人还要强。那么也许她真的是被男人伤到了,或许她忘记自己是女人了。男人和女人终究是两个互相离不开的物种,其实也很难分出好坏,与其争个你死我活,不如彼此安好。

  这些话听起来听起来云里雾绕的,很是无趣。可这却是我所看到的作者很隐晦的想要表达的一部分。书中所展现的菲奥娜的家庭,及其前身玛丽·卡森及延续朱丝婷都是一个女权家庭。男性在书中犹如被阉割的公羊,似乎完全失去了性。拉尔夫和戴恩被教会阉割,帕西由于战争失去了性功能,其余的男性也都莫名其妙的失去了性需要,这一点,实在不敢认同。或许作者这样构造只为了讲一个更好的故事,毕竟在书中,那些男性——多余的男性——只是配角,不值得浪费笔墨。

  作者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一个女性与教士间见不得光的卑微的恋情?或者是以一个家庭两代人命运的不同去对比时代的变化,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嘲讽,或者是表达作为女性的抵抗?又或是某种我未能明白的更深层的意义?只是从我的视角看去,比起《乱世佳人》少了一种积淀,十年的光阴也许转瞬即逝,岁月的积淀却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去的。我们可以假装成熟骗的过别人,却骗不了自己,更骗不了时间。所以一个女人也许会沉醉此书,甚至喜爱上书中的某个人,某一段情节,男人却不会。女人要比男人早熟,却没有男人成熟。

  书中人物的性格有些过分的单调,尤其是男人。帕迪及其儿子们,拉夫尔,卢克,戴恩。他们实在无趣的要命,至少看起来不那么的真实,像是飘在天上半明半暗的云,一阵风吹来便消失不见。作者对于卢克态度的前后反差转折的实在惊人,我看的分明是一个守财奴般的骗子形象。至于戴恩,他是那么的完美无缺,以至于作者不知该怎样继续他的完美只好使他葬身在克里特岛了。帕迪呢?如他众多的儿子一样,只不过是作者躲不开的而非必要的存在,如果可能的话,他们都应该从书中消失的。

  爱情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卢克是这样,他把物质看的比婚姻、比梅吉要重许多倍,他给了梅吉一个承诺,等他有了自己的农场在好好爱梅吉。可爱一个人一定要有农场吗?要是爱情非得说我爱你,那么哑巴怎么恋爱?恋爱,最重要的不就是爱情么?其余的都是借口罢了。拉夫尔就深谙此道,他和梅吉都知道彼此的爱慕,可惜他被自己的教士身份束缚住了,爱情与事业,他选择了后者。男人嘛,无可厚非,即使他成了红衣主教,也从未忘记了梅吉,时间退却,他的爱却更深了。朱丝婷呢?他和雷恩的爱,就像是童话中公主理想的爱情,所以我才说这一本女人写给女人的,女人才会深爱的书。我是男生,所以就会变得无感。纵观书中的情爱,都是建立在极其稳定的物质基础上的,这就加大了故事的不真实感。或许每个人都有过英雄梦,幻想自己是拯救世界的超人,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我们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过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众人。英雄从来都只是一个梦,生活中,我们渴望梦,但更需要真实。我不知道有多人的未来是建立在坚不可摧的物质基础上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存在。我们在渴求安稳的同时就放弃了自己的梦,现实的土壤不是梦的沃土,她只能结出平庸之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钱人有没钱的苦楚,有钱人有钱多的烦恼,这山望着那山高,竟是些不理想的生活。我不知作者为何将金钱看得那样重要,以至于她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确保了书中人物不会为金钱担忧,她很明智,也很多余。提及钱财,我看到的文字便极富利欲,毫无人性可言。文字不应当如此。

  再来说说时间感,极不对称,忽快忽慢,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是翻译的不到,少了一种立体感。菲奥娜和梅吉的岁数把握的也不到位,读起来很是别扭。其余的都还好吧,作者在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那排上总是寻找一种人性上的完美,她在寻找完美。这就产生了另一种距离,远到不可及。这是我不能认同的,由于我的平凡,对此我不能认同。

  作者文字的质感还是很强的,文字读起来没有不和,行云流水。人物角色性格拿捏的很是到位,对话、书信的描写很见功底。这是很多女性作家极其出彩的一大特色,实在无力企及。耐心和毅力,想必是十分惊人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