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济学原理(第4版)》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经济学原理(第4版)》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7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济学原理(第4版)》读后感精选10篇

  《经济学原理(第4版)》是一本由[美] 曼昆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53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原理(第4版)》读后感(一):经济入门级别值得推荐

  本人理工科学生一名,本科通才教育的劣等品,文学素养极欠缺,对文字理解力相当有限,闲来看看这本经济学原理,昨天刚看完微观部分,写写自己看法

  好书带引入门会增添无限乐趣,这本书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朋友开始是看西方经济学的,但据他说现在基本忘得差不多了。不可否认西方经济学是很经典的教材,但文字学术性太强,不平易近人,没有案例分析,初学者只能在抽象文字里迷糊游荡。

  这本微观部分文字通俗易懂,看的过程中基本没遇到障碍。有较多恰当的案例分析,还有相关的新闻摘录,后面的内容总结也帮助你能够总结所学内容。

  学完后你就能接触很多现实问题,例如油价价格调整问题,税制改革问题,烟草酒精色情的限禁问题,性别种族歧视对经济影响问题等等。以前你可能对这些问题一知半解,看过这本书过后,你就会觉得豁然开朗思维得到开阔,知识得到系统的梳理。

  总之,对于经济学入门的朋友,此书不可错过

  《经济学原理(第4版)》读后感(二):经济学: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点

  内容:★★★★★

  翻译:★★★★★

  排印:★★★★☆

  装帧:★★★☆☆

  在没有系统地接触经济学以前,喜欢哲学和宗教。这两个学科如果学个半瓶子醋,就容易走向理想主义的极端,习惯最高标准来评判人、事、物。但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因此,最终由理想主义滑落为悲观主义,变得愤世嫉俗

  自己一直认为市场组织经济活动最完美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在看到十大经济学原理第七条时,曼昆写道: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非常惊讶,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学家,怎么会认为政府干预会对经济活动产生正面影响呢?其余九条很容易理解,但第七条着实让自己纳闷了很长时间。大家可能会对这种想法莞而一笑,但当时的自己确实想不通这一点。

  之后,生活让自己慢慢体会到了第七条的意义所在——正如前面所说,这个世界并不是完美的,人性也不是完美的,作为人性集合的经济活动自然也不完美。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但由于诸多的不完美(外部性),市场并不能总是完美地调节经济活动,这时,政府干预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有积极能动性,但有时候需要师长来提点一下。

  这并不意味着理想主义就是空中楼阁。理想主义是我们的目标,现实主义是我们的方法。经济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如何将市场效率最大化,政治家们一直致力于如何使社会公平。在经济学里,效率和公平看起来相互矛盾,但他们的目的一样的,都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幸福整体福利最大化)。

  经济学是一门通用的学科,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居家过日子,都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治大国若烹小鲜是经济学很好的诠释。

  经济学是现实主义通往理想主义的桥梁,它告诉我们不要空中楼阁,但也不要总在一楼待着,高层的阳光会更好。

  《经济学原理(第4版)》读后感(三):经济学原理笔记(一)

  一直以来觉得经济学很玄乎,我充满了好奇,所以想弄本书来读读,感谢douban上的豆友给我推荐的这本经典经济学教材,我读得很慢,才开了个头,但已经发现了它的好——语言简朴、易懂,决定好好读,并作详细笔记。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定: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以上为十大原理)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所以每个家庭成员都不可能得到他(或她)想要的每一件东西一样,社会上的每个人也不能达到他(或她)希望的最高生活。(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人为什么总是想要有很多东西,会有欲望,会痛苦,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不能很容易地满足。)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有舍才有得,有时候人应该学会放弃。)

  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它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激励产生的不太明显的间接影响。(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一个政府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正是通过“激励”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书中举例了一个“关于安全带的法律如何影响汽车安全”的事例。虽然安全带降低了在事故发生时的死亡率,却提升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一个政策的制定还会有间接影响的产生,经济学可以让我们更理性地去愤青。)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定的,而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了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有时政策是由动机良好信息充分领导人制定的。当你学经济学时,你就能更好地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是正确的,因为它促进了效率或者平等;而什么时候是不正确的。

  (亚当.斯密在1776年时提出“看不见的手”理论,如今人们早已认识到市场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因此政府工作就是应该有效的改善市场,使之恢复正常。但政府不是天使,好心也会有办坏事的时候,很认同这段话的观点,所以我们自己应该具有判断好坏的能力)

  最后这章的结论很经典:经济学这门学科建立在几个基本思想之上,这些思想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情况。(突然觉得经济学也有文科的性质了,呵呵~~)

  这本书还有个很好的地方,就是有许多课后练习,且有相关答案,网址:http://academic.cengage.com/economics/makiw,可惜是全英文的网站,再一次为我的英语抓狂。

  《经济学原理(第4版)》读后感(四):读书笔记(摘录)

  1、导言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只不过是一群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人。

  十大原理1、面临选择

  (时间、收支、大炮与黄油、环保与成本、效率与平等);只有清楚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好的决策。

  十大原理2、机会成本(某件物品的成本包括为了获得它而放弃的东西)

  要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与收益,就学会要计算它们。受教育的最大成本包括工资

  十大原理3、考虑边际量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描述对现有计划的微调。边际量的考量,也就是要基于现实进行思考

  十大原理4、激励反应

  在考虑政策的反应时,要考虑间接激励。

  十大原理5、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交易让每个人专注自己最擅长的活动,从而可以较低的价格获得非自产的其他商品。

  十大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市场=看不见的手

  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整时,它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

  上述推论,解释了为什么税收对资源配置不利的影响:税收扭曲价格;租金控制(直接价格控制)的政策会引起伤害

  大部分的商品或劳务提供,并不是人们的恩赐,而是人们的利已心在驱使,人们才有动力竭尽所能地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十大原理7、有时政府会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需要政府的保护,如产权、安全等。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二:促进效率和平等。

  市场失灵,也需要政府的介入。原因有:外部性(如污染)、市场势力。

  政府有时能改善,但并非总能。要学会分析判断政策的影响。

  十大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或劳务的能力

  经济发达国家,其国民拥有更多的电视机、交通工具营养、医疗服务寿命

  生活水平的差异可以归结于生产率。

  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要让工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生产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十大原理9、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保持低通胀是政府的主要政策。

  十大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浦斯曲线)

  经济周期——用雇用人数或生产物品衡量的,经济活动中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

  菲氏曲线,对于理解经济周期是很重要的。

  决策者可通过改变政府支出、税收和发行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而对于如何运用这些工具,一直争议很大。

  《经济学原理(第4版)》读后感(五):你可以不懂经济学,但必须懂官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

  ————————————————

  事情要是巨细靡遗就太复杂了。简单的说,A省某地某大学的学生查阅了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大学生住宿标准的文件,发现自己三个人缴纳了四个人的住宿费,一问之下才知道,宿舍是按照最低标准的四倍建的,但是只住了三个人。学法律的学生认为对文件进行解释可以得出“即使人均面积在最低标准以上,收费也不得超过省政府制定的最高收费标准”的结论,宿管科每三个人收取四个人的房租,实际上是将“最低标准”解释为“计价标准”,明显违背了文件的文义。“最低标准”的解释意味着即使把整个地球让给一个人住,也只能收取限额内的房租;“计价标准”则意味着收费和住宿面积成正比,“最高收费标准”的制定也就毫无意义了。学生为此组成了维权团体,和宿管科交涉退还以往超额收取的房租。几经交涉,宿管科没有办法,便威胁如果要求退款,就把三人间改成四人间。学生们回去私下里计算了一下:把三人间改成四人间,人均住宿面积没有低于省最低标准,因此,在法律上是可行的。但是学经济学的学生算了另一笔账:他要是改建的话,得把所有的上床下桌式家具搬出来,再动用一笔庞大的资金买上下铺和独立的柜子,而且改建后增加的仅仅是客容量而非客流量,按照省政府规定,宿舍是不可以租给学生以外的人的。学生们听了这席话,顿时斗志昂扬。但是,一个党员站了起来,说了如下的话:

  “很好,你这笔帐算得很精确很准确,不愧是学经济学的。但是,不要用经济学结果来预测官场人的行为。官场人也是理性人,但是并非在经济学意义上。

  “你应该读过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他很喜欢一句话,大意是经济学到此为止了,接下来该政治哲学上场了。说得太好了,要是你嫌这本书太生动、太浅显,我觉得有这句话就够了,这句话足够说明曼昆是个头脑清醒的经济学家,还没有被经济学的精巧和奇观冲昏头脑,还没有形成“经济学家就是救世主”的自负。毕竟在白宫智囊团里呆过,很明白经济学不是一切。美国的情况我不清楚,所谓“政治哲学”究竟是指政治理念之间的辩论,是利益集团之间的角力,还是用中国话叫官场规矩的东西?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并且和国内搞正统政治宣传的观点相反,在非贬义的基础上使用这个词汇。

  “曼昆这句话也适用于中国。当然在中国“政治哲学”第三种。我们可以拿现在这个例子作比方。宿管科当然也会算账,他也算到了自己如果改建宿舍,在经济上会得不偿失;但是,作为管理者,他更是算到了如果他在这次事件中他完全屈服于学生,今后学生难免以更强硬的态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还以颜色,必须让学生明白在和宿管科的斗争中任何胜利都要付出十倍的惨痛代价。他们必须证明自己够狠,不惜一切经济代价地证明这一点。”

  学生们听了觉得有点道理,忽然有一个人说:“无所谓,反正等他改建时,我们都已经毕业离开了。”最后这句话坚定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决心。斗争继续开展下去,宿管科退还了学生们的钱,然后把宿舍改建成四人间。学生们拿着钱欢欢喜喜地毕业了,留下后来者住连窗户都打不开的四人间。

  以上是省去大部分细节甚至关键情节故事梗概。这些情节可能引起人肉搜索,但是对于核心问题没有多大意义,故此省略。

  《经济学原理(第4版)》读后感(六):金融危机三部曲

  金融危机三部曲

  《经济学原理》 格里高斯•曼昆

  《喧嚣的九十年代》 斯蒂格利茨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过金融危机》 郎咸平

  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开来,中国被迫进入一场全球规模的经济大浩劫。但是,由于国内对于西方经济学常识的传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缺失,而全球化浪潮早已将这个学科嵌入到整个世界经济构架。这种双向的错位,导致国人对经济危机的认知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诚然,这种个体认知偏差不至对于国内经济政策产生足够大影响,但是,对于个体的未来的投资理财,或者构建更为完善的世界观,甚至单纯的树立对克服经济危机的信念,都十分不利。确实,这是一个需要每个公民都是经济学家的时代。

  格里高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对于初窥门径的人,不失是一本补足常识,构建完整认知体系的好教材。最为难能可贵的,这本教材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同时不失理论的严谨性。其问世之初便成为世界诸多国家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程也就不足为奇。

  曼昆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学奇才,却并非完人。在他的教材中,到处充斥着对自由市场经济的顶礼膜拜。我们现在反思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秩序构建与发展,与学界遍布的这种学派思潮脱不开干系。在阅读中,作者零星表示的对格林斯潘的推崇,与当下格的臭名昭著,倒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比照。

  《喧嚣的九十年代》作为大师斯蒂格利茨的畅销书,或许无法完整展现给我们造成金融危机的制度脉络。但是梳理他提供给我们的末节,确实会展现给我们另一套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被誉为最有前瞻性、最富有资本主义良知的理论。

  斯蒂格利茨的这本书面对21世纪初美国互联网泡沫而生,如今拿出来重读,其对美国制度、经济泡沫的批判以及对信托责任的呼吁,与今天我们面临的经济课题如出一辙。笔者很遗憾的认为,不是斯蒂格利茨拥有无上的预测能力,只是许多问题我们从来没有解决。

  如果打算寻找一本读物,去了解金融危机对国内的影响,郎咸平的《郎咸平说:谁都逃不过金融危机》确实是不错的选择。诸如贪婪的华尔街、复杂的金融创新、关联交易等花哨的词语,大都是美国人的玩意,并不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很多问题其实比这要“低端”的多。

  郎咸平的这本书,最出彩的无非是将复杂的金融创新简单化、模型化,甚至一个门外汉读毕,会迅速实现对金融危机比较科学的认知。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叫人眼花缭乱的专业名词,只有阅读的快感。郎咸平一直在炮制这种理论,自然这本书不例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